隋朝大将杨素智略出众,但带兵狠辣凶残,作战只看结果,牺牲和代价他是从来不放在心上的。
他有次率部去讨伐陈国,陈国虽然武力值不行,但战场上真刀真枪的也难免会有死伤,士兵们多少心里还是有些发怵。
他需要留下三百名士兵看守营房,此令一出,大家踊跃报名。
他不露声色,只是吩咐报了名的站出来。
报了名的士兵还以为这下好了,可以不用上战场了,互相用眼神传递着祝贺和欣喜。
等三百名士兵列队完毕,他下了个令他们做鬼都后悔的命令,将其中两百名统统处斩,斩完后又问,还有谁要报名。
这下,连报了名的脚下着了火一般窜回队伍里,更别说还有谁来报名。
他满意的点点头,自己点了三百名士兵留下,然后率部出征,留下脑袋和看到这一幕的将士畏其远甚过畏敌。
两军队阵之时,他的通常做法是,先命二百人组成冲锋编队向既定目标发起进攻,攻下来还好说,如攻不下来返回的一律阵前问斩,再命二百人如法进攻,攻不下再斩,一直攻下目标为止……。
反正是个死,宁愿死于阵前,强过死于军法,将士们只好咬牙恨命的往前冲,所以杨素每攻必克,每战必捷。
孙子有云:“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以仁义治军领兵才可为王师,为天下师。史称杨素“士卒盈血地,其谈笑自若”,虽平齐,陈,破突厥,武功震世,尊宠无比,位极人臣,死后哀荣,但心如铁石,视士卒如草芥,史家还是颇有微词,其行也只能取效于一时,而不足以后世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