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被杨宪欺负的抬不起头。朱元璋要杀杨宪。李善长却说:他精明能干,当断则断。气得朱元璋大骂:放你奶奶的猪屎狗臭癞蛤蟆屁。吓得他“扑腾”一声跪下:你把他当个宝,我不敢说。
杨宪是刘伯温的徒弟,干情报出身,做事原则:宁可错杀,也不肯放过,心狠手辣。
杨宪在治理扬州的干练和执行力得到朱元璋的认可,和赞赏,把他树立百官学习的榜样,成为了朱元璋的宠臣,于是提拔为中书省左丞相,负责日常政务。
刚上任没几天,就不把李善长放在眼里,中书省的批文需要两人共同签字才能生效,一天,李善长找到杨宪:你为何驳回我的提案?
杨宪仰着脖子道:本堂只是按照规定办事,你做事拖拖拉拉,这样下去中书省还怎么运作。
李善长怒骂:在我面前你还摆谱,称呼自己本堂,你这是要骑在脖子上了吧!气的李善长撂挑子不干了,回家装病。
刘伯温多次劝诫不要和李善长斗,是斗不过的,而杨宪认为自己的老师刘伯温太软弱了,逐渐远离,仗着朱元璋对他说的一句话,非要跟李善长斗得你死我活。
胡惟庸看到李善长斗被杨宪整的垂头丧气,担心自己的仕途也要被葬送在杨宪手里,于是自告奋勇,愿意去扬州搜集杨宪的罪证,彻底扳倒他。
这个时候的中书省已经是杨宪的天下,一手遮天,杨宪觉得自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大明朝副皇帝了。
在老谋深算的李善长看来,上天让你灭亡必先让其疯狂,中书省的大小事务全部撒手不管,杨宪就这样在作死的路上一路狂奔,留下一众官员在风中凌乱。
一天户部尚书指着杨宪的鼻子骂道:这朝廷是你家开的?一半官员的任命都是你家亲戚,我这个户部尚书还怎么干,杨宪一巴掌呼在户部尚书脸上。
敢这么跟我说话,你爱干不干。气的户部尚书:我要是把你在扬州的那些丑事都上奏给皇上,我看你还怎么嘚瑟。
一听这话,软下来的杨宪扶着户部尚书坐下:有事好商量,这些官员的提名你说了算。
户部尚书笑眯眯的出了中书省大门,第二天早朝,杨宪指使御史弹劾户部尚书和儿媳妇乱搞,贪污,受贿,进巷子。
朱元璋只能将户部尚书发配三千里流放,一名一品大员被流放三千里,可能到不了目的地,就死半路上了,于是太子安排人一路跟踪保护。
没找到遇到了杀手,半路截杀,被太子的人活捉,后经过审讯,朱元璋得知是杨宪指使的,朱元璋怒道:杨宪真是胆大包天,对一品大员都敢下死手。
这还不至于让朱元璋杀他,没多久胡惟庸从扬州带来了搜集到的证据后立刻报告给李善长,杨宪治理扬州时,不顾百姓死活,寒冬腊月让妇女老人下河捞鱼,被活活冻死了数十人,
治理扬州一年后就全面复耕的土地不到一半,其它一半为了应付检查居然铺了一层新土而已。
当年上交朝廷的粮食也都是花钱买来的,更可气的是从南阳商人手里还买了一根超级稻穗,献给朱元璋,说是从自己的责任田里长出来的。
杨宪的嚣张跋扈开始让朱元璋怀疑,是不是自己眼瞎了,看错了这个杨宪,于是召李善长进宫询问杨宪的为人,李善长担心时机未到,全盘托出,不但扳不倒杨宪,再砸了自己的脚。
所以才说杨宪是个干吏,能力强,当断则断,气得朱元璋怒骂:放你奶奶的猪屎狗臭癞蛤蟆屁,你是眼睁睁地看着我被杨宪当孙子骗,好你个杨宪,你让我丢人,我让你丢命,于是下旨
将杨宪诛灭九族,五马分尸。
杨宪本来可以前途无量,可惜他猜错了朱元璋对李善长的态度。
朱元璋将杨宪安插在中书省里,是为了制衡李善长懈怠政事,顺带敲打李善长,让其有所警醒。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朱元璋要除掉李善长,最起码还不是时候。
杨宪却错误地认为朱元璋对于自己的信任已经超过了李善长。所以,杨宪屡次在朱元璋面前抨击李善长,说他“无大才,不堪为相”。
朱元璋一开始对杨宪是寄予厚望的,结果被自己树立的榜样,骗得团团转,在众臣面前丢尽了脸。杨宪冒进得罪了胡惟庸和李善长两人。
不作死就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