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3年,唐国公李渊之妻窦氏重病在床,恐不久于人世,她将夫君李渊唤到病床前,泣不成声地说道:夫君,府内之事妾身都很放心,但唯独放不下夫君你啊!有一件事情关乎李氏一族前途命运之事,希望夫君你能够听从妾身的!
窦氏所说的事,是有关李渊圈养的宝马。
她劝说道:“隋炀帝喜好鹰犬、宝马,且疑心很重,你留着好的马儿自己享用,难免会引起他的猜忌。千万别心疼那些财物,保住全家才是大事。”
李渊听后,大哭不已,妻子死后,他却迟迟没有行动。
不得不说,窦氏的离世是对李渊沉重的打击。
窦氏的舅舅是北周的皇帝宇文邕,隋朝时窦家依旧是世家大族,而李渊虽有族荫,却丧父丧兄,跟着寡母一起生活。
换句话说,两人的境地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可因为比武招亲时,李渊射中了窦氏绣屏上的凤凰眼睛,窦氏就嫁给了当时还没有什么功业的李渊。
两人婚后,窦氏行事稳妥孝顺婆母,陆续为李渊生下四子一女,后院渐渐多了欢声笑语,李渊也开始不断升职加薪。
李渊很珍惜窦氏给自己带来的家,对窦氏千依百顺,对孩子们也无限疼爱。然而,生活的磨难却并没有因此减少。
隋炀帝时,朝廷有意限制世家大族的利益。
而李渊为人豪爽,不管是富贵之人还是平民百姓他都有意相交,朋友也越来越多,隋炀帝恐他私自壮大,对他的苛责也多了起来。
一次在上朝时,隋炀帝故意当众羞辱李渊,说他生得一脸皱巴巴,活像“阿婆面”。这就如当众笑话别人娘娘腔一样。
李渊脸上挂不住,回到家中闷闷不乐,向窦氏倾诉时,想起隋炀帝对他的责难,李渊委屈难过说话间,甚至还痛哭起来。
窦氏知道隋炀帝是在故意为难,却宽慰丈夫说:“阿婆是堂主,你是唐王,陛下这是肯定你的地位呢!”一句话劝住了伤心不已的李渊。
可李渊的处境并没有由此改变。
窦氏生于北周的后宫,自小见惯了朝堂争斗,明白隋炀帝并不是想“欺负”李渊一下而已,她很怕长此以往,隋炀帝对李渊的戒心会越来越重,常常在一些关键时刻劝诫李渊。
因为她的及时支招,李渊避过了很多争端。
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又能适时宽慰帮助自己,李渊对窦氏对窦氏所生的孩子,都有着深深的爱。
窦氏离世后,他消沉了很久,无暇顾及那些宝马,等渐渐缓过来后,李渊又觉得窦氏此举是过虑了。
他本身自己就爱好宝马,不舍得主动送人。加上他心存侥幸,就没有将宝马送给隋炀帝。
没多久,他就开始后悔。
窦氏离世后,隋炀帝仍致力于剪除世家大族的势力,李渊更是屡屡受到他的指骂,甚至被几次降职。
此时,李渊回忆起窦氏的嘱托,如梦方醒,他特意将子女叫到身边,将事情说给他们听,教育他们不要像自己一样因小失大。他还说:“我若是早听你们母亲的话,何至于如此。”
随后,李渊开始韬光养晦,他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醉心歌舞美人,还向隋炀帝进献自己的宝马财物,摆出一副不会自己藏私更不会拥兵自重的模样,境遇果然好了一些。
恰逢此时各地农民起义不断,隋炀帝就暂时放过了李渊,让他帮忙平叛。
常年受到隋炀帝猜忌的李渊此时也长了些心眼,明着平叛暗中却壮大着自己。
616年,隋炀帝渐渐发现了端倪,便诏令李渊进宫述职。李渊怕自己去了后人头不保,推说有病没有前去。
隋炀帝生气地责问自己的后妃李渊的外甥女说:“你舅舅是要病死了吗?”
言已至此,李渊和隋炀帝都各自心知肚明,就在隋炀帝蓄势待发准备除掉李渊之时,山西又发生民变,隋炀帝只好又派李渊驻守晋阳。
就在李渊驻守晋阳期间,开始起兵反隋。在他的筹谋之下,隋朝很快土崩瓦解,他也成了唐高祖。
纵使做了皇上,李渊都很疼爱他与窦氏的几个子女,不管是暴躁的李元吉,稳妥的李建成,能干的李世民,还是能驻守娘子关的女儿,他都不想用权术狠心干涉。
结果,李世民日渐坐大和李建成争夺起了皇位,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被李世民所杀,此时三子李元霸已经早死,仅留的李世民也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倘若窦氏仍在李渊身边,不知道结果会不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