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著名诗人戴望舒诗情浪漫,感情却一地鸡毛!

著名诗人戴望舒诗情浪漫,感情却一地鸡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494 更新时间:2023/12/16 11:24:59

1935年,戴望舒甩了相恋8年的未婚妻一个耳光。5个月后,他另娶新娘。婚后,他让好友与妻女同住一房,并隐瞒丈母娘的去世的消息,却说,这是为你好。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派著名诗人。他的情诗很浪漫,感情生活却一地鸡

他的初恋施绛年,是他的代表作《雨巷》中的“结着秋怨的姑娘”。

戴望舒小时候,因为天花留下了后遗症,脸上全是麻点。因为麻点,他受到不少人的嘲笑。

1927年,戴望舒来施家避难,认识了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17岁的施绛年,长相秀丽,活泼开朗,很快就吸引了忧郁的戴望舒。

然而,施绛年却被戴望舒的长相吓了一跳,几天后,她才适应过来。

戴望舒将自己对施绛年的爱意,写进了《雨巷》,并把它送给了施绛年,施绛年将它退了回来。

然而,戴望舒并没有灰心,反而对施绛年展开了猛烈的追求。

施绛年欣赏戴望舒的才情,也享受异性的示好。她对戴望舒既没有明确的拒绝,也没有表示接受。

戴望舒天真地以为,有他和施蛰存的兄弟情在,近水楼台先得月。

一天,戴望舒觉得时机成熟了,在和施绛年散步时,他突然跪地求婚:“你若不嫁给我,我就自我了断。”

这番话着实把施绛年吓懵了,她最终同意了戴望舒的求婚。但有一个要求:戴望舒必须去国外留学获得凭,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才能结婚。

不曾想,这却是施绛年的缓兵之计。

戴望舒根本不想去国外读书,但为了心爱的人,他还是去了。国外的他,生活十分拮据,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1935年,他被里昂中法大学开除,搜遍全身,他终于凑钱买了张回上海的船票。

下船后,他迫不及待地去找施绛年,却发现对方已经移情别恋,爱上了一个冰箱推销员。

面对戴望舒的质问,施绛年冷回应着:“我从没来没有喜欢过你,一丝一毫都没有过!”

听到这里,,戴望舒愤怒地甩了施绛年一巴掌。第二天,戴望舒登报解除婚姻,结束了长达8年的苦恋。

戴望舒的第二段感情,同样是好友的妹妹。

为了安慰失恋的戴望舒,好友穆时英他介绍自己的妹妹穆丽娟,就这样,戴望舒与穆丽娟相识了。

17岁的穆丽娟,年轻、漂亮、家境好,热爱文学。涉世未深的她看谁都是好人,很快就对有才华的戴望舒动了心。

在同施绛年解除婚约后的第五个月,戴望舒便和穆丽娟订婚了。两人没有订婚仪式,就连钻戒也是穆丽娟自己去买的。

在两人婚期的前一个月,戴望舒的父亲突然脑溢血的父亲病故了。可即便这样,缺乏共情力的戴望舒依然如期举办了婚礼。

此时,没有任感情经验的穆丽娟没有觉察到有什么不妥,这也为她不幸的婚姻埋下了伏笔。

戴望舒比穆丽娟年长13岁,他常常把穆丽娟当成小孩,家里的事从来不过问她的意见。而且每月只给穆丽娟30块钱,多的就没有了。

穆丽娟曾和他说:“你再压迫我,我就和你离婚。”然而,戴望舒却把它当做玩笑,没有放心上。

1939年,戴望舒带着妻女来到香港避难。不久,施蛰存前来投奔。为了帮助好友,戴望舒完全不顾及妻女的感受,竟让施蛰存和他们同睡一间房,中间也没有拉帘子!

穆丽娟对这事耿耿在怀,戴望舒却不以为然。

终于,一根导火线彻底引燃了摇摇欲坠的感情危机。

1940年,穆丽娟得知哥哥被击毙时,准备回上海奔丧。然而,因为两人政见不同,戴望舒冷哼道:“我不准你为他奔丧!”

穆丽娟十分愤怒,独自回上海参加了哥哥的丧礼。

同年,穆丽娟的母亲去世了,这一次,戴望舒直接把电报扣了下来。

直到穆丽娟有天穿着大红旗袍会见友人,被友人嘲笑,她才知道母亲的噩耗。

面对穆丽娟的质问,戴望舒轻描淡写地说:“你若是知道了,肯定又得回去,那边形势紧张,我是为你好。”

那天,两人吵到后半夜。第二天,穆丽娟卖掉母亲留给她的胸针,这才凑齐了回家的路费。

回到上海后,穆丽娟果断提出了离婚。他又一次故技重施,用死威胁穆丽娟。即便这样,穆丽娟也没有与他和好,1943年1月,两人正式离婚。

董望舒的第三段感情,是和一位职员。

董望舒与静相识于大同图书印务局,当时杨静担任抄写员。两人很快陷入热恋。此时,戴望舒38岁,杨静16岁。

戴望舒离婚四个月后,便同杨静结婚了。

由于婚前双方没有深入了解,再加上年龄差异,婚后两人经常因为琐事吵架,甚至戴望舒还大打出手。

后来,杨静爱上了一位姓蔡的青年,向戴望舒提出了离婚。无法挽回后,戴望舒只好同意了。

这次,戴望舒并没有寻死觅活,但他常常在人前摇头道:“死了,这次一定死了。”

1950年,戴望舒因病去世,年仅45岁。

戴望舒的三段感情,每次他都热情投入,可他不懂共情,不知道考虑对方的感受,毫无例外,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婚姻中,只有两人有颗共情的心,彼此理解,相互包容,才能扶持走完一生。

标签: 戴望舒诗人雨巷施绛年

更多文章

  • 他是慈禧的小太监,却十分支持维新变法,被杀后,被梁启超誉为“烈宦”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太监,慈禧,守旧派,寇连材

    1896年2月17日,慈禧身边的小太监寇连材被押到北京菜市口刑场。临刑前,他神色平静,整理好了衣冠,坦然地朝皇宫拜了9拜,又向远方的父母叩了3个头,自言自语道:“如此,足千古了!”刀起头落,年仅28岁的寇连材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慷慨赴死,只为唤醒愚昧的慈禧,可惜,你永远叫不醒

  • 被刘备诸葛亮嫌弃的大将最后让蜀国付出代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孟达,徐晃,刘备,诸葛亮,蜀国

    能在三国中被刘备和诸葛亮同时都嫌弃的人,应该不会是什么英雄好汉。此人在整个历史中的存在感很低,但是他却轻松杀死了徐晃,不知道是他厉害,还是徐晃注定命丧于此。纵观整个三国的历史,徐晃也是一员有勇有谋的将军,曾经在他身上为曹操赢得了多场战役,其身份也一路高升,直至官拜关内侯和横野将军,可见其可算是曹营中

  • 大唐的掘墓人朱温荒淫无度,最后因好色而死,堪称史上最变态的皇帝,究竟有多荒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温,后梁

    大唐的掘墓人朱温荒淫无度,最后因好色而死,堪称史上最变态的皇帝,究竟有多荒唐?朱温是后梁开国皇帝,是史上最会“作妖”的一个皇帝,历朝历代就没有哪个皇帝像朱温这样,将自己一手建立的王朝毁在了自己的手里。而让朱温遗臭万年的原因,就是他的荒淫,而且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根本没有空窗

  • 与司马师同父异母的弟弟擅自称帝,退位后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司马师,司马伦,司马懿

    251年,司马昭一把将佩刀丢在哥哥司马师面前,表示柏夫人绝对不能留,然后转身离开了。司马师默默低下头,过了好一会儿才叫来随从,让他给柏夫人送去一根白绫。让两兄弟如此纠结的人叫司马伦,是司马懿的幼子,但和司马师、司马昭并非同一个母亲。因此,司马懿刚刚去世,司马昭就想杀掉司马伦。司马师顾及兄弟亲情,不忍

  • 手握半壁江山的曹操志得意满,但在这一年却做了一件令人疑惑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铜雀台,卞夫人

    公元215年,已经手握半壁江山的曹操志得意满,但在这一年却做了一件令人疑惑的事情。他在铜雀台宴请众臣时,突然看到儿媳崔氏穿了一身锦绣华服,当即勃然大怒,下令赐死!崔氏可是曹家的儿媳,曹植的妻子,端庄秀丽,出身豪门。她自从嫁入曹家之后,循规蹈矩,谨守本分,从来没有做过不检点的事,曹操为什么说杀就杀了?

  • 在刘备还没有发迹的时候,魏延就跟这个他,是北伐最后希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备,魏延,马岱,诸葛亮

    201年,刘备在汝南惨败给曹操后,向南投奔同为汉室宗亲的刘表。此前,刘表已经在荆州经营多年,刘备根本没有上升的机会。但在这种情况下,有位猛将主动投入刘备麾下,并且再也没有离开,他便是魏延。在刘备帐下的几员猛将中,魏延是唯一从普通士卒做起,依靠真刀真枪的战功,逐渐成长为军事统帅的人。因此,刘备对魏延非

  • 甘薯之父陈振龙为中国引进红薯被却被当做小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陈振龙,甘薯,红薯,饥荒

    明朝的时候,在菲律宾经商的陈振龙,发现一种粮食,它耐旱高产。想到国内还有饥荒,就想带回国。有一天,陈振龙把它藏在一个盒子里。没想到回国途中被发现后,被当做小偷对待,被打得鼻青脸肿,差点锒铛入狱。陈振龙冒着生命危险从国外带回来的是一条藤蔓,就是这种藤蔓拯救了中国几代人。陈振龙,在菲律宾群岛做生意,曾经

  • 蓝玉霸占元妃还不够,还要拥私兵自重!犯了朱元璋大忌,最后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蓝玉,朱元璋

    1388年的一天,朱元璋正在批阅奏章,忽然有人急报:“蓝玉霸占了元妃!”朱元璋训斥蓝玉,谁料蓝玉的反应让朱元璋暴怒。1388年蓝玉讨伐北元取得胜利后,朱元璋给前线的他送去消息说:出于对你的赞赏,我们大家商议后决定封你为梁国公。蓝玉喜不自胜,回信说:这是我应得的。朱元璋很不高兴

  • 民间村妇王娡抛夫弃女,居然二婚嫁给汉景帝,生下刘彻后母仪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娡,汉景帝,刘彻,汉武帝

    “我百岁之后,想把已封王的儿子们都托付给你,你一定要好生照顾他们。”躺在栗姬怀中的汉景帝说。“他们又不都是我生的。我为什么要照顾他们?”栗姬不肯答应。汉景帝很是生气,当时甩袖而去,直接奔王夫人的寝宫去了。王夫人是谁?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那个民间村妇王娡

  • 朱棣登基之后,朱标的妃子和孩子都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朱棣,朱标,朱允炆

    每一次王权更迭,都会引起前朝与后宫的动荡,最终所留下来的,无非是与当权者利益相联系的人。如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之争,导致雍正上位之后,将曾经与自己作对兄弟尽数圈禁,唯有支持自己的老十三得到善待。铲除异己与收买人心都是帝王术之一,尤其是朱棣这般分明是篡位却还想赢得好名声之人。那么,靖难之役后,对于朱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