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5年,已经手握半壁江山的曹操志得意满,但在这一年却做了一件令人疑惑的事情。
他在铜雀台宴请众臣时,突然看到儿媳崔氏穿了一身锦绣华服,当即勃然大怒,下令赐死!
崔氏可是曹家的儿媳,曹植的妻子,端庄秀丽,出身豪门。她自从嫁入曹家之后,循规蹈矩,谨守本分,从来没有做过不检点的事,曹操为什么说杀就杀了?
对此,不仅众臣十分疑惑,就连曹植也想不明白。他突然听到媳妇被赐死的消息,急忙跪到父亲跟前求情。
曹操的神情却令人玩味,好像赐死了一个与曹家不相干的人,竟然什么话都没说,当场拂袖而去。
曹植不甘心,又去找卞夫人哭诉,可一向爱子如命,温婉雅致的卞夫人却一改往日的和颜悦色,痛斥崔氏铺张奢华,被赐死一点也不亏。
难道穿了一身漂亮衣服就该死吗?当然不是,这其实是曹操惯用的伎俩,敲边鼓。而这个所谓的边鼓,就是曹操麾下的谋士、崔氏的叔叔崔琰。
崔琰的出身可不简单,清河崔氏,汉末崛起的门阀大族。他自幼才识高湛,聪明绝顶,少年时拜入大儒郑玄门下,是汉末三国时期有名的青年才俊。
但他也有一个不太好的特质,心地纯良,不畏权贵,不善逢迎,对为官之道一窍不通,因此经常得罪人。
崔琰靠着满腹才识走上了仕途,却因这一身特质跟曹操结下了梁子,最终把火引到了侄女身上,也可谓是得不偿失。
黄巾之乱时,郑玄让学生们自谋出路,崔琰在外面游荡了好几年,后来被袁绍招入麾下,算是有了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
可袁绍是有名的志大才疏,刚愎自用,无法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和谋士们貌合神离,各玩各的。
崔琰见老袁家没有一个成器的主,心灰意冷,谁也不选,结果被扔进了大牢里,幸得几位好友极力周旋才保住了一条命。
公元205年,曹操夺得冀州后,亲自跑到大牢里面,把崔琰收到帐下听用。
起初,曹操对崔琰言听计从,异常敬重,即便是被崔琰当众驳了面子,也谦恭忍让,丝毫不介意。
但凡事都要有个度,一次两次触碰曹操的逆鳞,也许没有太坏的结果,但时间长了,次数多了,脾气再好的人也耐受不住,终有爆发的时候。
公元213年,曹操进位魏王,可谓是志得意满,洋洋得意,但崔琰仍旧不改本色,说话直来直去,时不时当众驳曹操的面子。
所以,曹操就借机赐死了崔氏,敲打了崔琰一番,希望崔琰以后能收敛一些。
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崔琰本就是个直筒子,根本就没有揣摩过曹操的用意。
只当是侄女犯了什么过错,惹上了杀身之祸,行事风格仍旧像以前一样直来直去,没有一点收敛。
结果,就在崔氏被赐死的第二年,忍无可忍的曹操,又找了借口把崔琰也给灭了,从此耳根子清静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