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5年,努尔哈赤的堂哥去世,26岁的他忍不住向堂嫂示爱:“你没了丈夫,我死了媳妇,不如咱俩一起过吧?”堂嫂欣然同意,谁知才过了30年,堂嫂就不明不白地死去,就连她的四个孩子都不得善终!
这个可怜的女人名叫衮代,出生在建州女真的一个部落里,父亲是部落酋长莽色督珠乎。按照女真人婚配的习惯,衮代在12岁那年就嫁给了努尔哈赤的堂哥戚准,还生下了一个儿子。
谁知天不假年,没多久戚准就病死了。恰巧努尔哈赤的原配哈哈纳扎青也撒手人寰。衮代和努尔哈赤成了部落间的苦命人。
努尔哈赤找到衮代,表达了想娶她为妻的心意,衮代考虑再三欣然接受。在汉族的礼法中,堂弟与堂嫂之间是断断不能通婚的,可在满洲人的传统里,这不仅合法、更加合理。
女真部族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以渔猎为生,生产力低下。女人一旦嫁人,就会被看做家族财产,为了保护家族财产不至分割,女真人一直奉行“收继婚”的原则。
不仅哥哥去世后,弟弟可以娶嫂子,就连父亲去世,儿子也可以把庶母纳入帐中。这么做,都是为了防止女人作为劳动力,流失到其他家族。
戚准一去世,衮代就面临着被收继的命运,所有婆家的弟弟们,都有可能成为她第二任丈夫。而努尔哈赤,显然是最佳选择。
当时,努尔哈赤刚满27岁,雄姿英发。在他的领导下,建州女真得以统一,前途不可估量。而且努尔哈赤刚刚死了原配,家里没有其他女人。衮代进门,就可以独当一面。
权衡利弊后,衮代带着前夫的儿子昂阿拉,嫁给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对衮代母子非常好,昂阿拉几乎被努尔哈赤视如己出。
在努尔哈赤身边30年,衮代一直身居大福晋之位,无人撼动。即便后来努尔哈赤又娶了年轻貌美的孟古哲哲,衮代也是执掌家事、只手遮天的人物。
女真部落里的经济账一塌糊涂,努尔哈赤忙于战事,根本无暇过问。衮代作为贤内助,全心全意替丈夫料理家事,深得努尔哈赤信任。
《清史稿》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1593年,海西女真联合东蒙古七个部落,组成了九部联军来攻打建州女真。敌人的队伍马上要逼近营帐,努尔哈赤还在酣睡。
手下没有一人敢去惊扰努尔哈赤,衮代轻轻走进营帐,叫醒了还在熟睡的丈夫,而努尔哈赤也丝毫不生气。
可见,衮代在努尔哈赤心里,是非常有分量的。
成婚30年,衮代为努尔哈赤生下了莽古尔泰、德格类和莽古济,两儿一女。三个孩子都深得父亲喜爱。
尤其是幼子德格类,小小年纪就被封为“台吉”,在女真人眼中,台吉相当于太子。如果不是努尔哈赤爱重衮代,何至于此?
然而1620年,衮代却从努尔哈赤身边悄然消失,死因成谜。
此时,努尔哈赤已经建立后金4年,大妃衮代去世,于情于理是件大事。可在日后的史料中,衮代的死因却莫衷一是。越是记录出现偏颇,就越有蹊跷。
《满文老档》、《清世祖实录》中说,衮代是获罪,被努尔哈赤赐死的,什么罪名没有明说。
《清太宗实录》中却记载,衮代私藏金帛被努尔哈赤赐自尽,而儿子莽古尔泰亲手杀死了母亲。
看来,衮代应该真的惹恼了努尔哈赤,才被治罪。但莽古尔泰真的有悖人伦杀了亲娘吗?谁又亲眼所见呢?
实际上,莽古尔泰弑母出自于皇太极之口,皇太极是前文提到的孟古哲哲所生,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在四大贝勒中排行第四,排在第三位的正是莽古尔泰。
皇太极当皇帝后,曾经指着莽古尔泰骂道:“你弑母邀宠,被父亲厌弃。”
“尔弑尔生母,邀功於父。”
不过,史料记载却跟皇太极的说法,相差甚远。莽古尔泰从小就受努尔哈赤喜爱,少年时期就跟随父亲出征,努尔哈赤一建国,就亲封莽古尔泰为三贝勒。皇太极曾经有过被父亲惩戒的记录,可莽古尔泰一次都没有!
可以断定,皇太极就是为了一己之私,刻意抹黑衮代和孩子们。衮代死后,她的四个孩子全都死在了皇太极刀下。
1631年,皇太极以大不敬罪,削夺莽古尔泰和硕贝勒之位,贬为多罗贝勒。第二年,莽古尔泰就暴毙身亡。
1635年,皇太极以谋逆罪,凌迟处死了衮代唯一的女儿,莽古济。又把莽古尔泰的儿子清除宗族,黄带子降为红带子。
1635年,皇太极以谋逆罪,处死莽古济后,德格类也被归为哥哥姐姐的同谋,削爵抄家。不久,德格类暴毙。
一番操作,皇太极几乎清空了衮代这支的后代,死的死、疯的疯。就连衮代和前夫的儿子昂阿拉,也被治了个“知情不报”之罪,一并处死。
皇太极赶尽杀绝,看起来更像是泄私愤。
当年,努尔哈赤在海西女真的叶赫部落,见到了8岁的孟古格格,两人约定孟古14岁时,努尔哈赤娶她过门。
可当孟古哲哲嫁给努尔哈赤时,衮代已经做了3年的继福晋,孟古以公主之身只能屈居侧妃的位置。就连独生子皇太极,也只能是庶出的地位,从未被父亲立过皇太子。
孟古哲哲29岁就撒手人寰,皇太极才刚满12岁。此后,他看着父亲接连宠爱衮代、阿巴亥,心里难道不会记恨吗?
皇太极这样的手笔,倒让我想起了多尔衮母亲阿巴亥的结局,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