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的帝王都是怎样神话自己的?

古代的帝王都是怎样神话自己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897 更新时间:2024/1/17 0:18:42

古代君王伐战的时候总要找出一个合理的理由,就是所谓的“师出有名”。不但“师出有名”就连“人”出也要有名。也就是出身。

在上古时代,人们对天地十分敬畏,称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就是上天的儿子,也就有资格来行使上天的旨意。

神农氏衰,黄帝部落崛起,战蚩尤,代炎帝,成为九州的新统治者,所以我们称为炎黄子孙。才有了“五帝”,才有了夏商周,才有的秦汉及以后。

五帝时真的都是禅让吗?他们的出身如何?

古代帝王对自己的出身是相当重视的,就拿“五帝”来说,颛顼帝喾、舜、禹,就都是黄帝的后代。《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这是多高的出身呀,黄帝的孙子。“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者。”尧帝呢?“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帝放勋立,是为帝尧。”都是黄帝的直系亲属。这些帝王不但出身好还牵出另一段公案:父子家天下真的是夏禹以后开始的吗?看看上面的关系就一目连然了。《史记》中对尧帝的功绩用了很多的笔墨。尧帝命“曦氏、和氏”根据星辰的轨迹制定历法,确定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并指导人们生活和耕作。“岁有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看来这太阳历可不是西方的专利。

▲五帝

尧帝在位七十年,到了该选继承人的时候了。觉得自己的儿子丹朱“顽凶”,愿意把统治权让给更贤能的人,只要符合条件,可以不问出处,于是大家一致推荐的舜。于是尧帝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舜,经过重重考验,最终把天子之位禅让给了舜。这就是禅让制度。舜身份卑微只是一个“庶人”。亲娘早死,爹还是个瞎子,还有凶狠的继母和弟弟,的确是十分悲惨,应该是个不折不扣的草根了吧,但《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颛顼”颛顼不就是黄帝的孙子吗?舜的出身也不低呀,也是黄帝的后人。

舜效法尧帝把天子职位禅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禹本来就是舜帝时期的重要肱骨之臣。“禹之父曰,鲧之父曰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就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论辈分比舜还要大上三辈,而他的父亲鲧也是尧帝时重要的大臣,由此看出不管是出身还是身份都不差。

五帝,不管是草根还是顺序的继承人都有着高贵的血统,黄帝的后人。

夏商周的统治者也是黄帝的后代吗?

夏朝不必说,承袭大禹,当然是黄帝的后代了。而商的先祖《史记》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殷契,母曰简狄,有贼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也就是契的母亲是帝喾的妃子,父亲只是一只大鸟,因此商代的图腾为玄鸟。但这故事放在今天就是天方夜谭了。用今天的话说“契”就是个私生子嘛。那为什么又要扯上玄鸟和帝喾呢?我认为契本事就不是帝喾的后人,只是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能够拥有统治权给自己凑了一个好的出身。那玄鸟又从何而来呢?据研究在远古东夷人多以鸟为图腾,契应该是出生东夷部族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化的过程,因为在母系氏族里就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生活在我国云南省的摩梭人就仍然保留着母系氏族的“走婚”制度。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

“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其而生子”“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因为姜原踩了巨人的脚印,就怀孕生下了弃。这和商的祖先相似。还有秦的先祖“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也是玄鸟。但不管他们是不是皇帝的后代都是以皇帝为宗的。

汉代的祖先又是谁呢?

到了文明已经前进了一大步,早已有了文字和记录历史的史官,传说的成分也就少了,刘邦,“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刘邦可是个不折不扣的草根,更谈不上好的出身。但纵观中国的历史但凡这些最高统治者都会给自己编排这一个好的出身,来证明自己受命于天,证明自己的正统。但刘邦有母有父又如何改变自己的身份呢?

▲刘邦斩白蛇

《史记》中有两处记载,一,刘媪梦到与神相交,太公也看到一条龙盘旋在刘媪的肚子上,后来怀孕生下刘邦。二,有一次刘邦喝醉酒在路上碰到一条大蛇,拔剑砍死了大蛇,有人看到一个老妇人在路边哭泣并说,她的儿子是白帝之子被赤帝之子杀了,说完后老妇人就不见了。后来连旗子都为“赤”色。

由此可见,五帝不论远近大都是黄帝的宗室,商州的祖先岁不明,却也都是黄帝的妃子所生,也就是以黄帝为宗。到了汉,实在无宗可考,就造出一个“祥瑞”,和一个斩蛇的故事披也就上了一个好出身。说白了也就是,近的当然好,远的就拉近了,不是的拐个弯呗,实在没有的,就自己扯一个。可见古代统治者对自己的出身是多么的重视。

历史堂官方团队作品文:叶子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跪求、古代英雄人物故事200字左右、谢谢各位、5个他们的爱国的事例就行、例如文天祥、岳飞等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我国爱国主义传统的开创者屈原。他确实曾“竭忠诚以事君”(《惜诵》),但这并非是出自狭隘的“忠君”思想,而是出于痛切的“郁郁忧思”,“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欲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抽思》)。他热望以“内美”的高洁情怀“与为美政”,拯救处于船破浪险、巢危风急中的楚国,重现远古的“大

  • 古代君王与妃子之间的爱情故事的古诗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长恨歌

  • 古代君主仁爱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最能褒扬刘备仁爱的故事就是“携民渡江”。在史书中也多有记载。笔者分析,其一,刘备的确很注重民心,尤其是“隆中会议”后,占“人和”已成“基本国策”;其二,曹军那时离他也很远,他根本没想到“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可见当时曹军的确不在刘备附近。真诚待人弗莱明是苏格兰一

  • 中国古代皇帝仁德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1、唐太宗教子尊师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给几位皇子选择的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之人,如李纲、张玄素、魏征、王圭等,而且一再教导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有一次,李纲因患脚疾,行走不便,当时皇宫内制度森严,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

  • 为什么中国帝王身后都有个神话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这点和中国古时的统治制度有一定关联,古中国虽说有对神灵的敬畏,但是其根本不似西方的君权神授,而是君神共体,君王不允许有高出自己权力的势力出现,于是就将神权也握到自己手上,这也造成大部分流传下来的史书中,都会将帝王神化,于是便演变出了许多神话故事伴随其左右。为了衬托皇帝的不凡,引发人民的崇拜,巩固统治

  • 中国古代君主以及皇帝的事迹以及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9.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

  • 古代两位皇帝庙号为“神”,他们有何功绩,享受如此荣誉?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上下五千年,其中只有两位皇帝的庙号中有“神”这个字,一个是宋神宗,另一个则是明神宗。接下来我们分别来分析下这两位皇帝的生平。电视剧苏东坡中的宋神宗首先我们先来说下宋神宗,宋神宗赵顼,生卒年(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是北宋的第六位皇帝,治平三年(1066年)十二月,被立为皇太子

  • 古代君主仁爱百姓使国家强盛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明章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前期、仁宗盛治、弘治中兴……基本一个朝代休养生息和盛世时的帝王都是勤政爱民的。当然,君王的“仁”有时跟我们老百姓对“仁”的理解和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李世民肯定是一位有大仁和大爱的皇帝,但是私德上他也能杀兄弟。最明显的就是明孝宗朱樘与明武宗。明孝宗一生

  • 想要一些唐朝皇帝与道家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唐代皇帝,因为道教尊奉的老子姓李,唐皇室也姓李,所以便尊老子为始祖,自称为老子后裔,特别崇奉道教。五德三年(620年),唐高祖诏改羊角山为龙角山,并建老子庙;七年(624年)亲至终南山谒拜老子庙;八年(625年),下诏叙三教先后,以道教为首,儒教次之,佛教最后。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颁《道士女

  • 历史上,有那些兄弟情深的故事啊?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1.舜和象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