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跪求、古代英雄人物故事200字左右、谢谢各位、5个他们的爱国的事例就行、例如文天祥、岳飞等人的、

跪求、古代英雄人物故事200字左右、谢谢各位、5个他们的爱国的事例就行、例如文天祥、岳飞等人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453 更新时间:2024/2/14 14:03:13

我国爱国主义传统的开创者屈原。他确实曾“竭忠诚以事君”(《惜诵》),但这并非是出自狭隘的“忠君”思想,而是出于痛切的“郁郁忧思”,“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欲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抽思》)。他热望以“内美”的高洁情怀“与为美政”,拯救处于船破浪险、巢危风急中的楚国,重现远古的“大同盛世”。然而,“九折臂而成医”(《惜诵》),楚王“变黑以为白,倒上以为下”(《怀沙》)的暴虐统治,终于造成了“民离散而相失”(《哀郢》)的悲惨后果,从而使屈原的思想也发生了从“恐皇舆之败绩”到“悔相道之不察”(《离骚》)的根本变化。他发出愤怒的责问:“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哀郢》),甚至把楚王轻蔑地称作“南夷”(见《怀沙》),还大胆地歌颂了楚国的叛逆伍子胥(见《涉江》),鲜明地表达了对人间帝王、天国主宰的彻底否定和对君主专制的深深憎恶。可见,作为与楚国共存亡的伟大爱国者,屈原所真正关心的是楚国人民的祸福,而非楚王朝的存亡绝续。

以“生斯世、为斯民”为己任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他处在南宋末期内外危机重重的时代,“国有大灾大患,不容不出身捍御”(《跋彭叔英谈命录》)。但他的爱国并没有局限在为“圣上”的江山拼却一死因为他认为“社稷安危之权,国家存亡之故,不在于境外侵迫之寇,而内之阴邪,常执其机耳”(《已未上皇帝书》)而是更强烈地表现在要求革除南宋朝廷弊政的种种努力上,即“持(改革)不息之心”,求“安民之道”、“淑士之道”、“节财之道”、“弭寇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才物各得其所”的美好理想(《御试策一道》)。他认定,自己作为天生地养的“贤才”、“圣贤”,绝不能坐视世道险阻,绝不能安于“蓄其才德而不施于用”,而应当象及时雨那样,泽被天下(“天之生贤才,初意岂无为,民胞物同与,何莫非己累?”“圣贤非坐视民物之屯者而安于需……”)。在这种崇高追求中,文天祥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主张为了民生社稷,“别立二王”不失“为忠”,跟着皇帝去卖国偷生求荣则“非忠”(《纪年录》)。总之,文天祥的胸怀、抱负,是以“民胞”、“民物”、“民生”的利益为价值取向的,祖国和民族的复兴才是他的忠爱所寄。因此,尽管已自知不久于人世,他在燕京元人的监狱里还在为百姓祈福:“但愿天下人,家家足稻粮;我命浑小事,我死庸何伤”(《五月十七夜大雨歌》)。明末清初三大爱国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他们都曾在忠君爱国的旗帜下同清兵作过殊死战斗,而且后来都终生未与清廷合作。不过,从他们的思想理论看,“忠君”只不过是为匡世济民不能不举起的旗帜,而并不是要“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明夷待访录》)。在王夫之看来,君主一姓之兴亡,不过是“一人之正义”;“生民之生死”高于一姓之私,是“一时之大义”;而整个民族的兴亡,则是“古今之通义”。这“三义”的关系是:“以一人之义,视一时之大义,而一人之义私矣;以一时之义,视古今之通义,而一时之义私矣;公者重,私者轻矣,权衡之所自定也”(《读通鉴论》)。因此他主张,如果君主不能保证本民族“自固”,便“可禅、可继、可革”(《黄书》);当年恒温和岳飞如果能北伐成功,恢复失地,即使取东晋、南宋的帝位而代之亦未尝不可(《读通鉴论》)。黄宗羲力倡“非君说”,他把君主视作“屠毒天下之肝脑”、“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的独夫民贼,断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在他看来,“天下之治乱兴衰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故“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我从也”;对于暴君,离弃之犹为不足,而应是人人得而诛之(《明夷待访录》)。在《日知录(卷十二中)》,顾炎武系统地阐释了他的爱国主义观:“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也就是说,保存一姓的尊荣,乃是朝廷的事情,而使国家勿为外族所乘,以免造成“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历史性倒退,则是全民族每个成员皆应有的责任。

1880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水师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将其调至北洋属下,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口,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升至中军中营副将,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名。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可自行删减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君王与妃子之间的爱情故事的古诗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长恨歌

  • 古代君主仁爱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最能褒扬刘备仁爱的故事就是“携民渡江”。在史书中也多有记载。笔者分析,其一,刘备的确很注重民心,尤其是“隆中会议”后,占“人和”已成“基本国策”;其二,曹军那时离他也很远,他根本没想到“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可见当时曹军的确不在刘备附近。真诚待人弗莱明是苏格兰一

  • 中国古代皇帝仁德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1、唐太宗教子尊师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给几位皇子选择的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之人,如李纲、张玄素、魏征、王圭等,而且一再教导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有一次,李纲因患脚疾,行走不便,当时皇宫内制度森严,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

  • 为什么中国帝王身后都有个神话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这点和中国古时的统治制度有一定关联,古中国虽说有对神灵的敬畏,但是其根本不似西方的君权神授,而是君神共体,君王不允许有高出自己权力的势力出现,于是就将神权也握到自己手上,这也造成大部分流传下来的史书中,都会将帝王神化,于是便演变出了许多神话故事伴随其左右。为了衬托皇帝的不凡,引发人民的崇拜,巩固统治

  • 中国古代君主以及皇帝的事迹以及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9.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

  • 古代两位皇帝庙号为“神”,他们有何功绩,享受如此荣誉?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上下五千年,其中只有两位皇帝的庙号中有“神”这个字,一个是宋神宗,另一个则是明神宗。接下来我们分别来分析下这两位皇帝的生平。电视剧苏东坡中的宋神宗首先我们先来说下宋神宗,宋神宗赵顼,生卒年(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是北宋的第六位皇帝,治平三年(1066年)十二月,被立为皇太子

  • 古代君主仁爱百姓使国家强盛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明章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前期、仁宗盛治、弘治中兴……基本一个朝代休养生息和盛世时的帝王都是勤政爱民的。当然,君王的“仁”有时跟我们老百姓对“仁”的理解和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李世民肯定是一位有大仁和大爱的皇帝,但是私德上他也能杀兄弟。最明显的就是明孝宗朱樘与明武宗。明孝宗一生

  • 想要一些唐朝皇帝与道家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唐代皇帝,因为道教尊奉的老子姓李,唐皇室也姓李,所以便尊老子为始祖,自称为老子后裔,特别崇奉道教。五德三年(620年),唐高祖诏改羊角山为龙角山,并建老子庙;七年(624年)亲至终南山谒拜老子庙;八年(625年),下诏叙三教先后,以道教为首,儒教次之,佛教最后。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颁《道士女

  • 历史上,有那些兄弟情深的故事啊?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1.舜和象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

  • 请问,谁有中国古代君王仁政治国的事例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这样的事例有很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当然是《贞观政要》、《大唐新语》中有关唐太宗李世民与众多臣下、长孙皇后等人言行的记录了。例如:太宗尝罢朝,自言:“杀却此田舍汉!”文德皇后问:“谁触忤陛下?”太宗曰:“魏征每庭辱我,使我常不得自由。”皇后退,朝服立于庭。太宗惊曰:“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