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中国帝王身后都有个神话故事?

为什么中国帝王身后都有个神话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105 更新时间:2024/1/17 8:34:37

在某个夏日的午后,一位少妇在湖畔树荫下做了个很玄幻的春梦,梦中与一条赤龙出轨。梦醒之后,少妇怀孕了。肚里的孩子叫刘邦。所以严格说来,刘邦的爸爸不是刘太公,而是那条龙。这个现在看来荒诞不经的故事同时载于《史记》与《汉书》,是得到汉朝官方与史学界双重认证的权威论述。刘邦不是此类政治神话的发明者。在汉代以前,似乎已经形成了这样的“神交”叙述模板:但凡帝王(圣人),都不是父亲亲生的,而是神明采取各种奇特方式与圣人之母发生关系的出轨结晶。和刘邦的出生剧情高度雷同,都是母亲与龙有染;禹是母亲看了流星后怀孕的;殷商的始祖叫契,是母亲吃了玄鸟蛋后所生;周人的始祖名弃,是母亲踩了巨人的脚印所生。汉代之后,随着民众道德水平的“提升”,“神交”大概有些不合时宜了,开国皇帝的政治神话更流行叙述出生时的“神迹”,甚至是“畸形”。光武帝刘秀出生时“有赤光,室内皆明”,还放了颗农业大卫星,田间出现了“一茎九穗”神奇作物,再还是有“凤凰来集”;隋文帝杨坚生出来就是一副小龙人的长相,头上有只角,身上有层鳞,母亲抱他时吓得扔到了地上;唐高祖李渊出生时长了三个乳头;宋太祖赵匡胤的出生神迹则拷贝了刘秀的满屋红光,生下来还遍体金黄色;明太祖朱元璋仍然是没有创意的满屋红光,只是多了一个邻居以为他家失火的桥段;清太祖努尔哈赤是母亲怀孕13个月才出生的??据孙广德先生在《我国正史中的政治神话》一文中的统计,中国的开国之君神话,自汉代始,算上王莽曹丕孙权刘备,有23人,占了总人数的92%之多。

▲资料图:唐代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局部

这儿有两个问题有待回答。第一,这些神话是真的么?答案可以很简单,假的。什么“神交”啊,满屋红光啊、头上有角啊,怀孕13个月啊,哪怕是这个时代最拙劣的政治骗子也编不出。但答案也可以很复杂。如孙广德所言,“神话的内容大概有些虚构,但神话的存在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而这些事实的发生,必然有其原因,也必然有其功能”。甚至可以这么说,这些政治神话的“制造原因”比神话本身更有意义,这些神话在产生之后也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了神话的主人公——皇帝的一种特殊政治资源。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扑面而来,皇帝(政权)为何要主动或被动的参与制造此种政治神话?简单说来,每个王朝,特别是鼎革之际的开国皇帝,都特别需要政治神话来营造自身的“合法性”。合法性自然是一个西方政治名词,在现代政治的范畴中特指统治需要人民的选票授权与认可。但“合法性”在中国的帝制时代适用么?我的答案非常肯定。在此,或许需要澄清一个我们对中国帝制时代权力来源长久以来的误解。在惯常的历史叙述中,帝制时代新王朝的产生以及维持似乎全然依靠于军事实力。这自然也没有什么错,没有军事力量,创立王朝就失去了最初始的条件。但这并不等于,一个王朝及开国皇帝仅仅依靠军事实力便可以巩固政权甚至开创政权。正如孙英刚先生在《神文时代》一书中所说,“对于一个政权来说,以武力维持统治不能持久,任何政权都有建立合法性,或者正当性的必要。这不但是中古中国政治的现实,也是任何时代的写照”。武力难以构成合法性的来源,一个纯然依靠武力的政权,不仅在中国传统政治观中被鄙夷,也同样被民众视作“流寇”或军阀。更现实的说,帝制时代的新政权或许是通过暴力上台,但新朝出于维持统治秩序的需要,决不可能鼓励一种“有力者逐之”的实力派价值观。“唯实力论”更像是一种军阀式的价值观,当开国皇帝和一个王朝完成了从“推翻者”到“执政者”的转变,就必然会寻找一种更具合法性和维稳功能的理论体系,来劝服民众归心,以及警示那些同样拥有实力的潜在政权竞争者“马放南山”,让他们相信自己代表的才是“神圣的力量、历史的趋势、正义的方向”。对于中国的帝制时代而言,这一理论体系就是“天命”,开国君主就是需要通过对自身种种神迹的描述,阐释王朝立国及取代前朝的合法性。在中国的传统政治观中,“民心”或许也同样构成合法性的来源,但从本质上来说,“民心”是“归心”于天命的。在政治实践中,“民心”往往容易被“天命”神话以及背后的一整套价值观所影响,而后完成对新创王朝的归附。

▲资料图:汉高祖刘邦像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治神话不仅被作为权威论述载于正史之中,而其本身更是亲身参与了历史。这些神话的编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历史,没有神话的合法性助力,王朝不仅降低了长久执政的可能性,更有可能一开始就因先天不足而与建政无缘。以刘邦为例,在“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混沌乱世,他作为一个严重缺乏政治背景与家族资源的“布衣”,他必须面对一个很严肃的挑战,在那个无比强调贵族门第的时代,他面对的政治竞争对手都是如项羽这样的六国旧贵族,甚至干脆就是六国王族的后裔,如何去说服天下人他刘邦一个亭长才是天命所归,如何以“非我莫属”的权威去说服他的手下死心塌地的为他打江山。刘邦可以打的牌不多,他唯一的政治选择似乎只剩下通过制造政治神话,来营造“天命所归”的政治舆论导向。刘邦曾有一句名言,“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请注意,这句话除了“布衣”何“天命”这两个关键词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词:“三尺剑”。三尺剑是什么?这正是刘邦除了出生神话之外,另一重要政治神话“挥剑斩白蛇”中的那把剑。在这个斩白蛇的神话背后,刘邦被包装成“斩白帝子”的“赤帝子”,白帝子象征着秦帝国,那么,刘邦就是那个天注定要亲手灭了秦帝国的大人物。“赤帝子斩白帝子”的神话肇始于刘邦起兵初期,而这一神话显然是在对天下群雄的归心制造舆论基础。更有趣的是,在“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这句话中,“三尺剑”在事实上作为“政治神话”的代名词出现,串联了“布衣”与“天命”这两个本应是格格不入的名词。一个显而易见的隐喻是:只要有了政治神话,哪怕是布衣,也就有了“天命”。

▲资料图:刘邦斩白蛇像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关于皇帝与炎帝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黄帝的传说: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建国于有熊(河南新郑),亦称为有熊氏。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当时的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生灵涂炭,炎帝无可奈何,求助于黄帝。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黄帝与蚩尤

  • 古代帝王重用贤才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善于纳谏的齐威王大凡有作为的政治家,都有非凡的性格和奇特的经历。在齐国历史上,如果说齐桓公以任用贤才而著名,那么齐威王则以善于纳谏而著称。战国初年,齐国的新兴力量田氏把齐国最后一个国君齐康公直到海边,给了他“一城”之地,后来索性连这块地方也夺了过来。公元前386年,田和称诸侯,沿用齐的国号。田氏代齐

  • 对爱情忠贞不渝,对历史不负责任的乾隆,是怎样登上皇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当皇帝是继承了雍正皇帝皇帝的皇位。乾隆对国家是做了很大贡献的皇帝。历史上有康乾盛世之说。至示爱情。乾隆是不负责任的皇帝。见一个爱一个。要治理好天下,必须要有雅量。比如宋太宗,在这方面表现得就很突出。《宋史》记载,有一天,宋太宗在北陪园与两个重臣一起喝酒,边喝边聊,两臣喝醉了,竟在皇帝面前相互比起

  • 古代的帝王都是怎样神话自己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君王伐战的时候总要找出一个合理的理由,就是所谓的“师出有名”。不但“师出有名”就连“人”出也要有名。也就是出身。在上古时代,人们对天地十分敬畏,称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就是上天的儿子,也就有资格来行使上天的旨意。神农氏衰,黄帝部落崛起,战蚩尤,代炎帝,成为九州的新统治者,所以我们称为炎黄子孙。才有

  • 跪求、古代英雄人物故事200字左右、谢谢各位、5个他们的爱国的事例就行、例如文天祥、岳飞等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我国爱国主义传统的开创者屈原。他确实曾“竭忠诚以事君”(《惜诵》),但这并非是出自狭隘的“忠君”思想,而是出于痛切的“郁郁忧思”,“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欲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抽思》)。他热望以“内美”的高洁情怀“与为美政”,拯救处于船破浪险、巢危风急中的楚国,重现远古的“大

  • 古代君王与妃子之间的爱情故事的古诗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长恨歌

  • 古代君主仁爱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最能褒扬刘备仁爱的故事就是“携民渡江”。在史书中也多有记载。笔者分析,其一,刘备的确很注重民心,尤其是“隆中会议”后,占“人和”已成“基本国策”;其二,曹军那时离他也很远,他根本没想到“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可见当时曹军的确不在刘备附近。真诚待人弗莱明是苏格兰一

  • 中国古代皇帝仁德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1、唐太宗教子尊师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给几位皇子选择的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之人,如李纲、张玄素、魏征、王圭等,而且一再教导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有一次,李纲因患脚疾,行走不便,当时皇宫内制度森严,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

  • 为什么中国帝王身后都有个神话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这点和中国古时的统治制度有一定关联,古中国虽说有对神灵的敬畏,但是其根本不似西方的君权神授,而是君神共体,君王不允许有高出自己权力的势力出现,于是就将神权也握到自己手上,这也造成大部分流传下来的史书中,都会将帝王神化,于是便演变出了许多神话故事伴随其左右。为了衬托皇帝的不凡,引发人民的崇拜,巩固统治

  • 中国古代君主以及皇帝的事迹以及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9.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