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隆基和杨玉环本质是不伦之恋,为什么反而后人称颂者居多?

李隆基和杨玉环本质是不伦之恋,为什么反而后人称颂者居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891 更新时间:2024/1/23 10:17:59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讲的就是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诗里的爱情看起来似乎美好,但是遮掩不了杨玉环曾经是李隆基儿媳的事实:杨玉环做李隆基的十八子寿王妃已经五年,一朝得见,为其美貌吸引,打着为皇太后祈福之名,令其出家,赐号玉真。

然后又把大臣韦昭训的女儿嫁与寿王李瑁,自己则把杨玉环接到宫中,封为贵妃。

说到称颂,好像还真算不上。白居易的《长恨歌》讽喻了唐明皇的迷色误国和杨玉环的以美恃宠,是一个悲剧故事;李白的《清平乐》是应制诗,当时他是翰林供奉,总不能当皇帝的面砸自己的饭碗吧?况且就算他不要饭碗,也得保命。

所以这些都算不得称颂。至于为什么世人对于这段不伦之恋没有过多谴责,我想大约基于一下几点吧:

一、所谓“脏唐臭宋”,加上以前的一些事例,人们有些见怪不怪了。

从唐太宗李世民开始,就乱了:他不仅杀了弟弟李元吉,还霸占了其媳妇儿杨氏为妃;随后,唐高宗李治迷上了父王的才人武媚娘,子娶父媳;再之后,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看中了儿子的王妃杨玉环,父娶子媳。

史书再往前翻,春秋时的楚平王和卫宣公都是“父纳子妻”;后梁开国皇帝朱温在皇后死后居然让儿媳妇们轮流侍寝!

当然,还有付出生命代价的西夏王李元昊,因为强抢了儿媳妇,被气不过的儿子削去鼻子,第二年鼻伤复发,死于非命。

皇帝为所欲为,女人们也不弱啊,比如武则天和太平公主之与薛怀义,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氏和安乐公主之与武廷秀,养面首已经够出格了,还母女共用……

所以,他们都乱成那样了,三观早毁尽了,也许因为大家见得多了,习以为常了。

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杨玉环美啊,人们对美女总是格外宽容些

杨玉环那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羞花的那一个。李白赞她曰“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不是群玉山上的仙子,就是月光下的女神;所以才会象白居易诗里说的那样“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才会受宠,才会集“三千宠爱在一身,达到杜牧笔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程度。

你想啊,能让皇帝老公公冒天下之大不韪,费尽心机也要弄到手的女人能是一班的人吗?必须得是二班的,让人心动,放不下。估计别的男人也许也有过那么一点小心思,但基于道德伦理等等约束,更主要是在钱和权上干不过皇帝儿子,就只能不再想了。

但皇帝不同于常人啊!不只敢想,还敢做。美酒壮英雄胆量,权力增皇帝色心,因为万人之上,可以随心所欲些。世人不是没有微词,有的是不敢说,有的是说了也没用。

更多的男人是见了杨贵妃的美貌,心下释然:哦,可以理解,太美了!我要是皇帝,也许我也会这样。

三、“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死者为大,更何况是被心爱的人下令处死,悲惨的结局,以前的种种,就算不是,也都淡了马嵬驿,杨玉环的葬身之地。愤怒的人们生生逼着玄宗处决他的爱妃,所谓的万千宠爱,终抵不过皇位和江山,风华绝代的美人香消玉殒。

《资治通鉴唐记》说她“遂缢死于佛堂”,《唐国史补》里则记载得浪漫一点,说她死于佛堂前梨花树下;而诗人们的笔下,却带着血腥:杜牧《华清宫三十韵》里是“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温庭钧《马嵬驿》里是“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这就是死于乱枪或乱刀之中了,不然何以见血?

其实,杨玉环何罪之有?君王宠她无底线,错在君王;娘家哥无法无天,罪在娘家哥。明明是一个昏庸,一家子贪婪,男人们的事,却要她一个女子背锅!

所以啊,人们硬是威胁一个皇帝亲自发话杀死自己心爱的女子,而且成功了,扣上了红颜祸水祸国殃民的帽子;气就顺了,恨也淡了,至于他们是不是乱伦,谁还计较?

不管怎样,那个最初“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女子,最终只落得尸骨无存;而那个说“朕得杨贵妃,如获至宝”的男人,也被软禁,在孤寂中度过余生。

不知道在那样无奈的日子里,他想到的是两人交好的往事多一些,还是逼死她时的场景多一些?

至于他们的所谓爱情,似乎无人称颂,只是当做一个传说,不知会流传到何年何月……

(图片如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去泰山封禅的帝王有哪几个?都是大有作为的明君吗?都有啥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古代便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封禅是古代统治者拜祭天地的重大仪式,是古代最高祭典,但这种仪式并不是所有帝王都有资格的。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开始,真正在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的中国皇帝一共只有六位,分别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和

  • 中国古代帝王,论对华夏贡献,最大的前五名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不喜欢长篇累牍的写东西,看起来没重点浪费时间。我也不喜欢那种夸大后世诋毁前人的行为,我们后人再伟大也是站在祖宗的肩膀上才能够取得成绩的,有些还是直接用了祖宗的棺材板起家的。所以我认为可以这么排列。第一秦始皇:主要贡献,统一战乱不止的各诸侯国,奠定了华夏早期的主要版图,统一了文字和各种表述标准,实行地

  • 历史中有关奋发向上的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

  • 历史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谢大圣邀。我认为,历史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所谓爱情故事,只不过是渗了水的“二锅头罢了,你信我呵呵……李隆基生于685年,杨贵妃生于719年,彼此差了33岁又9个月,封为贵妃时只有27岁,李皇帝60出头,爱情理不出头绪,白居易的《长恨歌》直到《长生殿》堪称完美,艺术还原真实是不可能的。李皇帝生性薄情,多

  • 汉武帝如此宠爱自己的长女,为何却将她嫁给一个骗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一个十分出名的皇帝。如果按照现代人对古代皇帝的熟悉程度来排序,那么汉武帝,秦始皇这种,绝对是排在第一梯队的。那么,大家试着回想一下,当我说出汉武帝这个人的时候,大家脑海里对他的固有印象是什么?贤明,英武,雄才大略,想必大多数人都是这么看汉武帝的。的确,汉武帝身上确实有这些特质,但是这并不意味

  • 古代君王被奸臣欺骗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十大奸臣1.中国历代十大奸臣之赵高(秦朝)赵国人,生而受宫刑。及长,强健有力,通狱法,秦始皇闻之,遂以其为中车府令,教其幼子胡亥。公元前210年七月,始皇死于出游途中,高伪造诏书,改立胡亥,杀始皇长子赢扶苏、十二公子、十公主及大将军蒙恬、右丞相冯去疾等人。及胡亥即位,高为郎中令。乃杀丞相李斯

  • 古代委婉的劝谏别人de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

  • 古代君主带领贵族狩猎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春猎秋狩,除了用来显示统治阶级的英武和锻炼君主的指挥能力以外,就是用来联系君臣之间的感情。首先,能带去的本身就已经显示了恩宠和对他的承认,其次在狩猎过程中,通过配合还能进一步拉近关系、增加亲切感,还有可能就是通过围猎,来演习一下君臣、同僚之间的默契、配合的熟练度。

  • 古代谋士劝君王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越战国时齐人攻打廪丘,赵国派孔青率领死士前往救援,抵御齐人,结果大败齐军,俘获齐军战车两千辆,将三万具齐军的尸首葬成两座大坟。宁越对孔青说:“这些车辆、尸首若不加利用太可惜了。不如把齐兵的尸首还给齐人,在齐国境内再发动一次无形的战役,让战车能发挥另一种运输的功能,而齐国的府库就会因掩埋这些尸首而耗竭

  • 历代臣子向皇帝提意见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魏征的明君暗君之别,创业守成之辨“为君之道”最重要的还是如何治国,魏徵也深深明白这一点。他总是适时地利用太宗的一些发问,来阐述自己的治国理念,不仅解决了太宗的疑难,也达到了规劝的目的。这也是魏徵的聪明之处。贞观元年(627),太宗刚刚即位,对于为君还充满了疑惑。有一天他问魏徵:“爱卿,你说何为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