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篡位登基的皇帝中,哪些后来被证明是雄才大略的明君?

历史上篡位登基的皇帝中,哪些后来被证明是雄才大略的明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963 更新时间:2024/1/26 7:23:35

这一个是隋文帝杨坚

后周宇文即皇帝位后,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被封为皇后,杨坚开始执掌大权。

宇文22岁时就非常诡异的死掉了,当然历史书上说是吃喝玩乐、荒淫无度才死的,但不足以采信。他生前多曾次扬言要杀死杨坚,都没有完成,因此阁主间接怀疑是杨坚暗中下手除掉了宇文。

宇文阐当上皇帝后,只有七岁,任命杨坚为丞相。杨坚利用这个机会掌控了朝局,消灭了宇文氏内部最强劲的对手,把自己的势力扩展到了全国。

公元581年宇文阐禅让,杨坚称帝,史称隋朝。

公元587年,隋朝大军攻破西梁国。公元589年再次攻破陈朝,公元590年岭南地区冼夫人归顺。在三国魏晋南北朝几百年战乱后,中国再次完成了统一。

杨坚坚决废除九品中正制,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

杨坚在位期间,隋朝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民生也比较安定,时称开皇盛世。

第二个是李世民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击杀政敌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并斩杀他们的儿子。随后逼迫李渊任命自己为太子,不久后李渊退位,李世民当上皇帝,史称唐太宗。

李世民刚刚上位时,唐朝仅有二百九十万户人口,到了李世民死去时达到了三百八十万户。李世民鼓励经济发展,复兴文教,让长期动荡的政治格局快速稳定了下来。

为了整顿吏治,李世民又推出黜陟大使巡察全国制度,打击贪污腐败和不作为官员,裁汰冗员,对各级官员加强绩效考核,大大提高了政府效率。

在军事上,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第三个是赵匡胤。

赵匡胤原是周世宗柴荣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

周世宗柴荣死后,后周恭帝柴宗训接替皇位。年少的小皇帝无法取得武将们的支持,最终在960年,陈桥驿事变暴发,赵匡胤被拥立为皇帝。随后后周恭帝柴宗训被迫禅位,宋朝正式建立。

赵匡胤当上皇帝后,接过了周世宗柴荣统一全国的重任。

962年,赵匡胤派慕容延钊攻取湖南。964年,宋军二路攻入四川,后蜀灭亡。随后南唐、吴越臣服。970大将潘美曹彬统军攻下南京,灭亡南汉和南唐。

之后赵匡胤开始全力准备北伐,收复黄河以北的山西和幽云地区,却在战前离奇死去,年仅50岁。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哪一条最重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实际上,诸葛亮在《出师表》里面提了四条建议:一是广开言路,二是公正刑罚奖赏,三是亲贤臣远小人,四是北伐。对于治国理政来言,人才永远是第一位,亲贤臣远小人最重要,事后证明,蜀国之所以被邓艾偷袭成功,就是因为刘禅重用宦官黄皓,军务废弛,政务形同虚设,给了邓艾可乘之机,不然凭借蜀国天险,汉中不易失,剑阁更

  • 包拯一生铁面无私,弹劾了许多朝廷大佬,为何却没有得到报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包拯一身铁面无私,弹劾了许多朝廷大佬,为何却没有得到报复。。。包拯官拜龙图阁大学士,录开封府事。他一身得罪了很都朝廷显达,没有受到报复。其原因也很简单。历史上的名言:‘君明臣贤’。包拯期当朝皇帝是仁宗皇帝赵祯。是北宋第四代皇帝,他的父皇是真宗皇帝赵恒。当年赵恒恩宠两个妃子,即李妃,刘妃,皇言明你两个

  • 古代臣子向君主谏言,往往是编一个寓言故事,谁来评述一下古代的“寓言谏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类似寓言在史书的《滑稽列传》里很多,举例一个:齐威王时期,威沉湎酒色经常作乐达旦,左右大臣们无人敢劝谏,一时间“诸侯并侵,国且危亡”。齐威王有个入赘女婿叫淳于髡,他知道威王只是暂时消沉,并非昏庸无能之辈,就对齐威王说:“有只大鸟飞到了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知这是什么鸟呢?”齐威王说:“此鸟不飞则已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劝谏技巧?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犯颜直谏的例子很多。因为他们多为忠臣良将。为黎民为社稷不怕丢官甚至丧命。如谏太宗十思疏的魏征,多次使唐太宗下不来台;力谏宋仁宗的包拯,竟敢与仁宗朝堂之上吵了起来;抬着棺材死谏嘉靖帝的海瑞。皆因封建社会中,文谏死,武战死是做为臣子的本份和基本操守。论起劝谏的技巧也可举上几例:一,触说太后,战

  • 唐太宗李世民以善纳谏而成明君,为什么有一次气得大喊会须杀此田舍翁?当时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唐太宗亦如此,尽管他英明果断,成功地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雷厉风行精简了臃肿宏大的政府机构,又顺应形势的发展,改革了三省六部;还联手朝臣,励精图治,开创贞观之治。但也是食人间的凡人,也不完美,也有暴跳如雷的时候。李世民能成为一代贤明君主,主要在于他有“水可载舟亦可覆”的重民思想,又善于

  • 古代谏臣是如何劝谏帝王避防过失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君有君德,臣有臣行,各行其位,各司其职,则上下有序,天下大治。是任用了良辅还是错用了奸臣,人臣的正或邪直接关系着国家的成败得失。大臣如果能在事情、形势还处在萌芽的阶段,就能先料到,洞若观火,清楚地知道存亡、得失的关键,而且能在事情要发生阶段,及时采取错施,防微杜浙。让君主能超然独立,而始终立足在荣显

  • 《大秦赋》中嬴政连杀27名大臣的真正企图是什么?他为何却赦免了第28个劝谏者?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秦王赢政果断镇压叛乱之后,又采取铁腕手段连杀27名为赵姬赵太后力谏的大臣,顿时震撼到整个朝野,令宗室的族人和外臣来客们一时还真不敢乱做动作,全朝人心浮动。那么赢政连杀27名大臣的企图又是什么呢?他为何赦免了第28个劝谏的人?话说秦国经历了之乱以后,以华阳夫人为首的楚系势力和各位外来的臣子都得到了重用

  • 历史上巧言相劝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1、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通过自己的妻子、奴仆、有求于己的客人,对自己的赞美之词,领悟到,齐王被人赞美而受到的蒙蔽,于是入宫劝谏。最后,齐王知错就改,成为强国众多小国,闻之臣服。2,魏征直谏唐太宗: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

  • 历史上谁是最会用兵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一说历史上最会用兵的皇帝,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李世民,成吉思汗。而我认为是汉高祖刘邦。帝王在初创的时候,要面临两个战争,一个是现实中的排兵布阵,两军对垒,攻城掠地,拓疆扩土。另一个战场就是谋略上的战场,如何用人,使人尽其才,将尽其能,形成合力,攻无不胜,战必克之,而刘邦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刘邦雄才大略

  • 诸葛亮劝谏刘备称帝,当时反对的人有谁?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是三国之一的蜀汉王朝的建立者,史称昭烈皇帝,前后在位3年。公元214年,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辅佐下平定益州;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击破曹操大军,然后进位汉中王。在两年之后的221年,群臣在成都上表劝说汉中王刘备称帝。当时,曹丕已经篡汉自立,而刘备为报孙权杀关羽、夺荆州之仇,于是也在成都即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