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古代哪个皇帝对人民最仁慈?

中国古代哪个皇帝对人民最仁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890 更新时间:2024/3/2 9:53:06

勤政爱民、克己复礼曰“仁”,仁在古代是儒家认为的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儒家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普通人能被称为仁已经很不容易,而皇帝被称为仁更加不容易。盖因为普通人对待的人少,而皇帝则要对天下老百姓仁,那是非常苛刻的。中国历史上共有五位皇帝庙号为仁宗,分别是汉仁宗刘禅刘备的儿子),宋仁宗赵祯(宋真宗赵恒的儿子),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元武宗弟弟),明仁宗朱高炽(明成祖朱棣长子),清仁宗爱新觉罗琰(乾隆的儿子,嘉庆皇帝)。

汉仁宗刘禅在自己掌握政权以后,开始不再穷兵黩武,让老百姓休养生息,而在邓艾攻入成都以后,就投降了,并没有率领老百姓抵抗。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刘禅避免了战争带来的伤亡,让老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对蜀国老百姓来说,称得上仁。

元仁宗被冠以“仁”,主要是因为他减裁冗员,整顿朝政,推行“以儒治国”政策。元仁宗继位时的元王朝已经过元世祖,元成宗两代(武宗时间较短)五十余年的治理,社会上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再经元仁宗的励精图治,使元王朝到强盛的顶点,以元仁宗的雄才大略,巩固和发展了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奠定了今天中国固有版图。

明仁宗只做了十个月的皇帝,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是在位期间为人宽厚,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他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读书人的待遇比洪武、永乐两朝要好。朱高炽天禀纯明,从善改过,恭检爱民,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清仁宗继位后,面对的是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留下来的烂摊子,凑巧还赶上了西方的工业革命,嘉庆皇帝面对内外交加的窘境,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作为。不过嘉庆皇帝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虽然没能挽救清朝的衰落,但在清朝的皇帝中勉强能称得上仁。

再说一下宋仁宗赵祯。“为人君,止于仁。”这是对一个皇帝的最高褒奖,宋仁宗赵祯的仁是实至名归,他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对老百姓“最好”的一个皇帝。宋仁宗的时期的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文教最发达、科技最兴盛、政治最廉洁、言论最自由的时期之一。仁宗盛治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汉王朝的盛世奠定了基础,但亚平宁半岛的罗马帝国可与之并肩;万国来朝的开元盛世,阿拉伯世界的大食帝国也在崛起。但大宋王朝文明的光辉,足以把整个世界衬得灰头土脸。

仁宗盛治是宋仁宗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宋朝也在这代君王之时达到全盛。期间仁宗皇帝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史书言之:“恭俭仁恕,出于天性”。为人君者,不饰繁华,不好大喜功,能够约束自己的欲望,尤为难得。

为人君者,在于识人用人。赵祯当政的42年中,涌现出一大批文臣武将,文臣贤相遍布朝野,正人君子比比皆是。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一代婉约派词人代表晏殊,文武全才富弼文彦博,名垂青史的改革家王安石,醉翁亭记的作者,大文学家欧阳修,父子同进士,一代文豪三父子的苏洵、苏轼、苏辙。还有北宋名将“面涅将军”狄青狄汉臣。正人盈朝,贤达遍野,是仁宗朝的一大特点。求贤若渴,宽厚仁德,是赵祯的另一特点。唾面自干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都很难接受,更何况是一代君主。但是,赵祯和大臣们切实解决问题时,很多大臣也不注意形象,经常让皇帝“唾面自干”,以至于后人评价赵祯“仁宗皇帝至诚纳谏,自古帝王,无可比者。”

赵祯对下人很仁慈。有一次用餐,他正吃着,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牙齿一阵剧痛,他赶紧吐出来,还不忘对陪侍的宫女说:“千万别声张我曾吃到沙子,这可是死罪啊。”对待下人的过失,赵祯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不适与难受,而是下人因此而可能带来的罪责,可见他的确很仁慈。赵祯对读书人也比较宽容。嘉年间,苏辙参加进士考试,在试卷里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说,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皇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赵祯却说:“朕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与功名。

嘉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4月30日),赵祯于汴梁皇宫驾崩,享年五十四岁。据《宋史》记载,赵祯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京师(汴梁)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赵祯驾崩的消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朝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此后,辽国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如何看待古人所说的,亲小人而远贤臣?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出自诸葛亮《前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大意就是大汉前期之所以兴起,隆盛,长久不衰,就是因为重用了很多的贤良忠臣,处置了一些上窜下跳,不务正业,搬弄是非,只顾自己利益得失的小人;而到了后来,由于皇帝的懦弱无能,启用了一帮小人,在小人的挑拔、唆使

  • 《出师表》是逼宫还是劝戒,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上伐魏前的上表,文中尽叙管理国家之道,畅述了按刘备的遗诏北上伐魏的原因和决心,劝后主“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亲小人,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此表中,尽展其极强的责任心,“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字字

  • 当年魏征为什么敢直谏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魏征,唐代著名的贤相,直言敢谏的诤臣,因功封郑国公。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曾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名言。这些名言受到历代王朝的重视,借鉴和利用。魏征为盛唐(贞观之治),作出了重要贡献。魏征犯颜直谏唐太宗。魏征作为唐太宗十分器重的股肱大臣,以自己过人的洞察力

  • 汉宣帝刘洵的传奇人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天道轮回,因果循环。从“巫蛊之祸”后,卫家权落。卫、霍两家疏远了40多年!随着刘询的就位,历史又将两家人拉在一起了!【刘询的人生传奇】由于受“巫蛊之祸”影响,卫太子刘据和夫人史良娣,刘据儿子刘进,儿媳王夫人全被迫害。当时王夫人产下一男婴(就是汉武帝曾孙刘询)已两个月左右,这个男婴被士兵带到长

  • 历史上有哪些被皇帝“赐死”的功臣?谁死的最冤?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名帅良将犹如闪烁在时光深处的烛火,照亮暗夜中前行的脚步。他们统兵作战、开疆拓土、平定天下,或战功卓著定乾坤,或命运跌宕留悲戚。然而,“狡兔死,走狗烹”。翻开历史,有不少曾经战功赫赫的名人,因为功高震主而被贬谪、打压、甚至处死。当人们回望他们的时候,心里会禁不住慨叹。今天我们来看看两个被皇帝赐

  • 刘禅为什么那么信任宦官黄浩?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话题可以该成古代君主为什么信任宦官。道理是一样的。其因有三。第一所以宦官这个称谓是赋予词。而对于皇帝本身而言。一个在你家一直生活的奴仆,你会觉得一个外乡人更亲切还是自己的奴仆更亲切。所以在情感上,宦官在皇帝严重也是正常人,是自己的家里的一部分,感情上更亲近。第二皇权社会天下即家天下,有些事情,如

  • 你还知道哪个古代名人苦读的故事,请写出一个或三个?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这是古代一些名人挑灯苦读,追求知识,奋发向上的真实写照。这样的故事完全可以信手拈来。头悬梁锥刺骨这讲的是两位名人的故事:汉朝时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位头发,另一头拴在房梁上。打盹时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

  • 历史上刘禅的真实水平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被称为“扶不起的刘阿斗”,是后世君主和文人们,为了将诸葛亮塑造成一个“对君主唯命是从,至死方休”的忠臣楷模,同时又要解释诸葛亮为何在生前却大权独揽,并不归权天子,才刻意将刘禅丑化为弱智和白痴。真实历史中的刘禅,在位四十一年,在诸葛亮去世后,实际执政三十年,他在位的绝大多数时期,具备充分的自知之明

  •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脾气非常好、即便被触犯龙颜也不予治罪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很荣幸能够看到这个问题,也很高兴给大家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看法与想法,废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关于这个问题。在下面优质内容我为大家分享,首先我分享下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快乐,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中国古代那么多的皇帝,

  • 请问我国古代有哪些平民成才的励志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的话,肯定第一是朱元璋,因为他放牛娃出身,流过浪,做过乞丐,当过和尚,可以说是出身最贫贱的帝王了。南北朝刘裕的出身也不好,小时候家里很贫穷,因为被寄养过,所以小名叫刘寄奴,也是看着自己奋斗成南北朝第一帝王。还有南北朝石勒,一个奴隶出身的皇帝。将领的话,首先想到薛仁贵,薛仁贵少年时家境贫寒、地位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