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诸葛亮《前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大意就是大汉前期之所以兴起,隆盛,长久不衰,就是因为重用了很多的贤良忠臣,处置了一些上窜下跳,不务正业,搬弄是非,只顾自己利益得失的小人;而到了后来,由于皇帝的懦弱无能,启用了一帮小人,在小人的挑拔、唆使和陷害下,皇帝反而处置杀害了很多忠良之臣,所以大汉从此没落,消亡。诸葛亮的言下之意是讲,如果刘备你想打天下并拥有天下,就必须要要亲君子重用贤能之人,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同时一定要远离奸诈狡猾无恶不做的小人,使他们远离你的身边,只有这样,你才能干成大事,成就一番霸业。
狄仁杰敢于直谏,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诤臣敢于直谏呢?
历史上有很多敢于犯颜直谏的护国良相,除了狄仁杰,魏征、张九龄等……
狄仁杰,睿智、机敏、刚正不、政绩卓著,是位极具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的功绩,他不但德才兼备,秉公执法,还敢于犯颜直谏,是一位难得的千古名相。
魏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是魏征诸多富有哲理性的警世箴言中的一句。他敢于直谏,使得李世民坚持执行他的,四不,政策,不避怨仇,重用不疑,不问资历,不分亲疏,一视同仁,同心共处的。他还勉励李世民,国君应当,克己自修,守以常谦,常惧之道。提出了,静之则安,动之则乱,无为而化矣,帝王为政,皆志尚清静,以百姓之心为心,等等,一系列符合儒家,中和,理念的论点和主张。制定了,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的对内对外的两大治国施政的方针。
唐太宗李世民曾论说魏征,关于萧何、诸葛亮、魏征、包拯四位宰相,那哪一位贡献最大,最贤名?他说,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难险,玄龄之功无所上让,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犯颜正谏,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论出了魏征的一番风采。
张九龄,唐朝唯一一个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他也是一个位敢于直谏的宰相,开元末年,玄宗渐渐沉溺于享乐,近小人,远贤人,在小人得志的情况下,张九龄依然能站出来直言。他曾拒绝武惠妃的贿赂,粉碎它危机太子的阴谋,反对任用李林甫、手仙客为相,因为背玄宗之意而罢官,对玄宗说,安禄山有叛乱之心,可惜玄宗不信,落得后来的逃亡。后来玄宗在逃亡时才想起张九龄之忠言,但为时已晚。人哪,不作死就不会死,多听忠言,有百利而无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