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大臣上表的名篇?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斯的《谏逐客书》,还有哪些?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大臣上表的名篇?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斯的《谏逐客书》,还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002 更新时间:2024/1/17 15:41:57

诸葛亮的《出师表》李斯的《谏逐客书》还有乐毅的《报秦惠王书》,曹魏丞相《求贤令》,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魏征丞相《谏太宗十思疏》……。

欧阳修都举荐了哪些人,才被称为千古伯乐?

欧阳修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伯乐?因为这哥们实在是太牛了,一口气举荐了一票厉害的牛人,这些人全都是北宋时期的风云人物。

从宰相之才的王安石、司马光,到文学大才苏轼、苏辙、曾巩,全都是他举荐的。唐宋八大家一共八个人,其中北宋的6个中有5个,都是他举荐的,还有一个就是他自己。

这实在是太让人叹为观止了,一个人眼光准,可能是一时的。但是欧阳修接二连三地选中人才,这绝对不是什么偶然的事情了。

三苏都是欧阳修推荐给朝廷的。三苏指的就是苏洵和他的俩儿子苏轼与苏辙,这三个人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实在是高得不像话了。尤其是苏轼,在文化界,几乎是登峰造极的人物。

唐朝因为李白而自豪,那么宋朝便是因为有苏轼而骄傲。欧阳修主持科举的那一年,苏轼和苏辙两兄弟恰好就考上了进士,因此都成为了欧阳修的门生。

其中苏轼的文章写得特别好,欧阳修本打算将他的文章选为第一名,可是他又担心这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写,所以故意将他放在了第二名,两人为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欧阳修的力荐之下,苏轼和苏辙得到了宋仁宗的赏识,宋仁宗甚至认为,自己一场科举就为后世子孙选拔了两位宰相之才。

既然苏轼和苏辙都是欧阳修的门生,那么他们的父亲苏洵,至少应该跟欧阳修平辈了吧?怎么也是他推荐的呢?

要是没有欧阳修,这位苏洵老夫子的文章,还真的未必就能名震天下。苏洵被称之为苏老泉,他打小就很贪玩,27岁的时候才开始发奋读书。可惜科举考试一再不中,文章写得再好,考不上进士,那也是白搭。

结果苏洵就放弃了自己的科举考试之路,带着俩儿子去考进士,俩儿子一举高中。苏洵就更加不可能走科考这条路了,毕竟儿子们在他前面高中,这也是闹笑话的事情。

为此在张方平的推荐下,苏洵的文章落在了欧阳修的手里,欧阳修看了文章以后,那叫一个高兴,立刻向宋仁宗举荐了苏洵。苏洵这才在士大夫之间名噪一时。

王安石和司马光,这对冤家也是欧阳修推荐的。王安石和司马光原来关系是很好的,只是后来政见不同,所以才会彼此疏远,这跟私交没什么太大关系,纯粹是政见问题。

欧阳修举荐王安石,的确费了一番功夫,因为王安石这个人的个性,跟他的名字非常相似,那就是一块石头。

当初欧阳修曾经举荐王安石为谏官,结果王安石却不屑担任谏官,说自己的奶奶岁数大了,要回去照顾老人。这个时候欧阳修不死心,是人才他就不能放过。所以欧阳希又举荐王安石为群牧判官。

其实王安石自己心里明白,自己的终极目标那就是做宰相,搞变法。为了变法,他必须要在地方上好好观察才行,如果到朝中做了谏官,那体察民情的事情可就做不成了。

司马光和王安石一样,是个比较耿直的人,而且很有担当,愿意为朋友承担责任,有自己的主见,不愿意随大流。因此这种人在官场很难混下去。

这个时候担任参知政事的欧阳修,发现了司马光这块金子,他向宋神宗推荐了司马光,说他是:德性淳正,学术通明。

有了这么一个评价,宋神宗立刻将司马光任命为翰林学士,可以说司马光以后的光辉前程,跟这句话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推荐之人,几乎都是文学大家。欧阳修被当时称之为北宋文宗,也就是北宋时期最有学问的人。可是他在推荐别人的时候,却时常表示自己要退居二线了。

比如说欧阳修在看到苏洵的文章以后,说了一句:后来文章当在此。也就是说欧阳修认为,以后能够在文坛上有所成就的人,是写这篇文章的作者。

在欧阳修读到苏轼的文章以后,不禁汗流浃背,表示自己应该退休了,把前程让给写这篇文章的年轻人了。

欧阳修以为苏轼的文章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写,所以把苏轼的文章列为第二。在这以后一开榜他就后悔了,为什么?因为自己的弟子曾巩名列榜首。

这件事轰动不小,要不是欧阳修解释了一遍,谁都会认为欧阳修有徇私的可能。但是欧阳修做不出这种事情,而曾巩也确实有大才。

曾巩家族世代都是读书人,他被称之为南丰先生,有很深厚的文学功底。跟随欧阳修学习多年,文章自成一体,所以也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实包括王安石、司马光在内,欧阳修所举荐的人,大多都是文学大家。这些人有些偏向文学,有些则偏向政治。不过在文学上都是有建树的。

欧阳修毕竟是文人,被称之为千古伯乐,其实也就是因为他在自己专长的那个方向上,挑出了不少人才来。

总结:欧阳修选人可以,自己却不适合做官。欧阳修不会趋炎附势,这在官场是很要命的一件事。因此他就算独具慧眼,也只是一时保住自己的官位,因为他正直的作风,使得自己总是有被贬谪的风险。在政坛上,欧阳修的建树,其实也不多,大多数情况下,欧阳修是以诗文著称。

参考资料:《宋史》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你最欣赏中国古代哪位君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肯定是刘秀。从一个在家种田的穷丝逆袭成了开国皇帝,而且用不了几年,这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啊。而且从名声方面讲,秦始皇有暴政之嫌,光武帝可是勤政爱民,恢复三十税一,有光武中兴的美名,刘邦朱元璋杀戮功臣,光武帝则是善待功臣,汉武有巫蛊之祸的污点,康熙晚年九子夺嫡,光武则父慈子孝,家庭和睦,李世民杀兄夺嫡

  •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厉害的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谢悟空邀请:我想历史最厉害宰相,有很多很多。如秦时的李斯,唐朝的魏征。宋朝的李纲和文天祥,明朝的张居正,清朝的刘罗锅。这些都很厉害的,不知师友们认可吗?欢迎评论,谢谢阅读秦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历代君王都能保住关中之地,历经数百年,不仅没有衰败,反而在战国时期越来越强盛。秦王嬴政,利用了十年时间,攻伐六

  • 中国历史上皇帝的爱情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1、皇太极和海兰珠在《清史稿》中记载,海兰珠26岁的时候才嫁给皇太极,皇太极对于海兰珠可以说是到了迷恋的地步,皇太极大封后宫的时候,将海兰珠封为东宫大福晋宸妃,她的封号仅仅次于东宫皇后。海兰珠所住的宫殿也称为关雎宫。海兰珠的封号宸妃,其实是大有深意的,这个封号里面就藏着皇太极对于海兰珠的爱。宸指的就

  • 只爱一人,生死不改,史上最痴情的君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帝王多薄情,可怜红颜多薄命,自古君王皆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讲的就是古代帝王最是无情之人,但是却有一个皇帝例外,他只爱一人,生死不改,被称为历史上最痴情的君王,他就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史皇孙刘进的儿子刘病已,小时候有个电视剧叫做《乌龙闯情关》,里面讲的就是情种刘病已的故事。刘病

  • 孔子是如何看待善用人才这件事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说一句可能被喷的话!孔夫子不会用人!孔子能发现人才,也能培养人才,但却不知道善用这些人才!按楼上几位达人的话所说,孔子拥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弟子人才众多。如果说建立一个势力违背孔子自己的价值观的话,那么充分发挥弟子的特长,在一个国家形成自己的势力,然后推广儒学,是可行的!孔子都能因为推广学说而违心去

  • 在古代,忠臣怎么解释?秦桧忠于赵构为什么成了奸臣,那忠于赵构的老百姓会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别被有些网络谣言给忽悠了,是专门有个团队诋毁岳飞,替秦桧洗白,泰山情侣钟山情怀积庆晓风2016柳香677还有不少,其中晓风2016是团长。因为古代认为皇上是天子,我等都是凡人,所以凡人臣服天子理所应当,不敢多想。在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大臣的想法发生了改变,觉得自己能力弱的,

  • 《雍正王朝》里,图里琛为何一直忠于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图里琛此人在《雍正王朝》中戏份虽然不多,但却至关重要,他的表现也堪称是职场达人。他是康熙、雍正两代帝王的贴身近侍,更是在雍正时期执掌秘密机构粘杆处,被皇帝视为心腹,屡加重用。比如查山西案、撤换十四爷的近侍、江南保护弘历这样具有重大干系的差事都被雍正派给了图里琛。图里琛身居关键地位,自然少不了各方势力

  • 历史上“忠于君"和"忠于国"是一回事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应该是两回事,,是永恒的;君,是可以变换的,实际上也经常变换!国,是国人共有的;君,不能代表人民利益时,将被推翻。所以,谩骂、侮辱总统无罪;诋毁、侮辱自己的国家要入刑。自古皇帝,哪个不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美人无数,根本谈不上专情与痴情一说,否则,哪来的那么多的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但是,也有特例的皇帝

  • 《二十四孝》最里著名的“卧冰求鲤”故事,究竟是细思恐极的伪善还是真情流露的人之本性?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二十四孝》,是儒家宣扬孝道的一本通俗读物,它是元朝至正年间,有个叫郭居敬的学者,他辑录了元代之前所流传的孝子中最最感人的故事而编成。(距今已有六百七十余年)卧冰求鲤,是《二十四孝》中的第18个故事,说:冰天雪地的有一天,晋代人王祥为了他的继母一时想吃鱼,可能是市场无售,于是他便跑到结了冰的河面,解

  • 历史上篡位权臣的女儿,嫁给傀儡皇帝后,为何她们大都忠于夫家?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女人喜欢问,“我和你妈掉水里你先救谁?”春秋时,一个女人问母亲,我老公要杀我爸,我怎么办?母亲说,“人尽可夫,爹只有一个”。公元前701年,郑庄公去逝,公子忽以太子的身份,在大夫祭仲的辅佐下,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国君,即郑昭公。郑昭公母亲身份不高,所以郑昭公没后台,齐国齐僖公想把女儿嫁给他,但是他没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