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就是乾隆的二号府库,金银财宝只是暂存而已,想要取回,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因此,对和的大肆贪污受贿,乾隆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心里暗暗发笑:和二你就瞎折腾吧,搞再多的银子也是给俺爱新觉罗家攒的,你是白忙活。
和所贪敛的巨额财富,还是十分惊人的。他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折现白银大约十亿两,超过了朝廷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康乾盛世是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好时期,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封建体制更加完善,国力强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疆域辽阔。
乾隆的主要精力放在十全武功上,想要成就一番伟业。这时候他特别需要人才,而和就表现的就相当优秀。历史上真实的和,颜值高,长得帅,记忆力惊人,文武全才,善于决断,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文字,英语口语也不错,同时他还是《四库全书》总撰官,并保护了小说《红楼梦》的出版和发行。
你说这样的和,乾隆怎会不提拔、不重用?
这就是帝王的尿性了,乾隆可谓发挥到了极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乾隆有“迷之自信”,相信和逃不出他的手掌心,任他拿捏。果然,和还是栽在了他儿子手里,成为了立威的靶子。
具体来说,就是乾隆有他自己的心思和小算盘,为了大清社稷耳。譬如,乾隆知不知道和贪污?当然是知道了,而且还有实证。那为啥不收拾他,反而加以重任呢?这就不得不说一下,乾隆时期的吏治情况了。当时,贪污腐败横行,已是常有之事,见怪不怪。如此,和贪污腐败,丝毫不意外,毕竟紧跟时代潮流嘛!不那样做会落伍滴!故乾隆放他一马,倒也说的通。另外,乾隆也想来波大的,那就是和使劲贪污,到最后还不是自己的。反正,这么些年来,国库空虚、财政拮据,都及需充盈啊!如是,乾隆放任自由,一试和的功底,看看他能贪到程度。
所幸,和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没敢胡来,否则他早玩完了。彼时,皇权臻至顶峰,至高无上,收拾他还不和挥挥手一样简单。所以,和从不逾矩,一心讨得乾隆舒心。不仅搜刮一些奇珍异宝奉于乾隆,投其所好,而且还恭维之话不绝于耳,圣眷在握。从而,在获得了乾隆的默许后,和有恃无恐,不遗余力的走上了巨贪的道路,愈走愈远。
不过,万事终有报,和也不例外。待乾隆死后,他就被送上了断头台,陪先皇而去了。至于他的财产,则通通收归朝廷所有,以泄百姓之怒火。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无外乎如此,他死也算明了了。
总而言之,乾隆玩的是帝王心术,欲擒故纵。一来,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唆使和去搜刮民脂民膏。二来,过河拆桥,为儿子铺路,以巩固大清江山。如此一来二去,彰显的是皇权,以及控制之严密,连权臣也不在话下。
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是历代鲜明君主对待人才的态度,文王礼遇姜太公就是一例。还有什么例子?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曹操光脚迎接许攸,最终荡平天下齐桓公不记追杀之仇,拜管仲为相,争霸中原李世民不拘一格,用人之长,避人之短,成就伟业历史告诉我们凡是贤明的君主在用人方面是都有一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