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飞车根据《苏州府志》记载,在我国清朝时期(公元十七世纪),苏州地区有位能工巧匠徐正明,用了近十年的时间,造出来一架带旋转飞翼的“飞车”。人坐在“飞车”的椅子上,用脚踩踏板,通过机械传动旋翼,“飞车”居然离地一尺多高,腾空越过一条小河。徐正明的“飞车”造好以后,没有得到外界的赞助支持,其妻也颇有怨言,家境日益贫困艰难,没办法再继续改进他设计的“飞车”。他死后,其妻悲愤欲绝,一气之下就把那架“飞车”给烧了。可惜世界上最早的人力飞行器,就这样湮没失传了。根据上述简单历史记载,估计徐正明造出的“飞车”是一架靠人脚力量驱动的旋翼直升机。没能最后完善的技术原因估计有三条:1.古代使用的材料主要是铁与木材,想必机身不轻。2.直升机都有个离地后的机身反作用力的自转问题,估计当时没能妥善解决。3.直升机的气动效率本身就比较低,人体的力量又太小,所以至今都没能人研制出成功的人力直升机来。据说我国明朝就有了“竹蜻蜓”这样的旋翼玩具,后人拿它加以放大,用以研制人力直升飞机不是没有可能。根据上述记载“--离地一尺多高,腾空越过一条小河。”,估计他在踩动“飞车”时,短时间的瞬间力量很大。很可能是在居高临下的河堤上,拼命起飞,在半滑翔的状态下,越过了一条十几米宽的小河。现在的科技已经比明清时代要进步许多,连普通老百姓都可以买到铝合金、不绣钢和塑料、环氧树脂等轻强材料,还有许多现成的运动器材与配件可以模仿和借用。在比古人如此优越许多的条件下,国人有没有可能造出一架靠人力驱动的“飞车”出来,重复验证古代传说中的徐正明,哪怕能飞越个十几米的水平距离也成。本马自幼迷恋航空飞翔,多年来私下自习航空原理,曾设计单人飞行器无数;深知在目前普通条件下,一般人在短时间内的最大力量,最多也只是够自制“人力飞机”勉强起飞的,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力量去维持继续飞行;故把这类“人力飞机”叫做“跳跳虫”。一般人的所谓成功,也就是在起飞后滑翔跳跃得比较远点而已。去年是人类的“航空百年”纪念年,南京市的老吴还将自制的水陆两栖飞机试飞成功。一般个人要靠私人力量来搞一架标准的超轻型飞机比较困难,但要是搞一架能载人升空的超轻型特种飞行器还是有可能做到的。人力飞机是超轻型飞行器种类中的品种之一,其运动性质与自行车有点近似之处,如果加上小型发动机就是超轻型飞行器,
古代待人以诚的正面例子
古代待人以诚的正面例子:待人以诚章公懋为南京国子监祭酒,有监生请假,托言一力采薪不至,将往求之。公闻之愕然,曰:“薪水之资脱有失,奈何?”忧动颜色。使亟求,且冀得之当复我。此生甚悔,曰:“公待我以诚,奈何诒之?”明日返命,具实谢罪。选自(明)陈沂《畜德录》译文章公懋这个人是京城南部(南京)的国子监祭酒(官职,隶属太学)。一天他的一个监生(学生的称法)请假,找借口说凭借自己一个人的能(力)得不到薪水(这是直译的,就是自己一个人干不完活拿不到薪水的意思),要去请人帮忙。章公懋听了很惊讶,说:“薪水的确(脱)不能有闪失啊。这可怎么办啊?”脸上不禁显露替学生的担忧之色。于是章公懋让学生快去,并且希望他解决了告诉自己。那个监生很后悔欺骗了章公懋,说:“先生用诚心待我,怎么能骗(诒)他呢?”第二天回复章公懋,言明了事实请求章公懋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