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太监为什么会娶妻?古代太监娶妻之后妻子要做什么?

古代太监为什么会娶妻?古代太监娶妻之后妻子要做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449 更新时间:2023/12/24 17:09:40

人总是越缺少什么就越想拥有什么,越无法拥有的东西就越想去炫耀,太监娶妻也是这样一种人性的表现,这个可怜的人群想用最原始的方式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仅此而已。

不过看到这个有趣的话题,我还是打算仔细研究一番。

一、太监娶妻的原因太监就是封建时代对人性的一种摧残,也因此衍生出很多悲惨的故事,充分暴露出人性最阴暗的一面。不过今天我们不研究这些,就单纯研究太监娶妻。

太监在古代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小就被净身,另外一种是成年之后进宫才被净身,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大多数来自于贫困家庭,因为没有收入来源,养不活一家兄弟姐妹,没办法只能让其中一个或者几个进宫做太监养家糊口。

单从这一个方面而言,其实太监这个职业也没有什么见不得光的,都是靠双手勤劳致富,没有三六九等之分,可是在那个封建时期,男人还是会看不起不男不女的太监,于是太监从入宫开始就遭受冷眼旁观,心里不知不觉就萌生一些阴暗的想法。

随着阴暗想法的滋生,还会产生为之努力的动力,所以少部分太监忍辱负重,默默前行,干掉一批一批踩在头顶上的官员,最终自己终于登上金字塔顶端,这个时候,有钱有权有势,正常男人拥有的一切宦官都拥有了,最缺的就是他无法拥有的正常夫妻生活。

因为缺少,所以想炫耀,于是那些功成名就的太监就会娶妻纳妾,弄得像一个正常大官一样,三妻四妾,看起来倍有面儿,可是他们心底永远还是孤独的,因为有的东西,从来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妻子就能解决的,心灵的缺失永远无法用物欲满足,只有通过心灵净化方可改变,可惜那时候的太监不明白这个道理。

于是由于自己心里缺失或者有过阴影,从而就会产生一些变态行为,对自己娶来的妻子随便欺负,对自己手下肆意打骂,想把心里淤积多年的那种仇恨发泄出来,但怎么发泄也没法满足内心的那种缺失。

古代很多宦官因此变得心狠手辣,明朝东厂、西厂什么的,还有比如张国荣的电影《霸王别姬》里边的老太监,就是因为心灵缺失做一些伤天害理之事。

二、太监娶妻的历史太监娶妻最早的就是在东汉时期,比如有记载东汉的时候,已出现了“常侍、黄门,亦广妻娶”的局面。从东汉逐渐发展衍生,到了盛唐,更是明显不过。

比如唐朝的有名宦官高力士,曾娶吕玄晤女国姝,还有唐朝中期唐肃宗李亨身边的宦官李辅国,更是唐肃宗直接为他“娶故吏部侍郎元希声侄擢女为妻”,足以说明唐朝太监娶妻很正常。

根据资料以及数据统计,唐代宦官娶妻者,五品以上的高层宦官占49.3%,六品以下的中下级宦官占50.7%,此数据可以说明,对于那些功成名就的宦官,确实喜欢通过娶妻来满足自己的社会价值。

到明朝,尤其是洪武年间,朱元璋很严格,坚决禁止宦官娶妻,否则处以“剥皮之刑”。因为政策原因,宦官娶妻暂时停止一段时间,后来朱元璋去世了,他的后辈不按照规定执行,又放开政策。

比如天顺初年,英宗赐给太监吴诚妻,后来又赐给妾,其妾为姚氏。明朝时期还形成一种有趣的现象就是太监与宫女组成“对食”夫妻,所谓“对食”,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就是面对面一起吃饭,也就是说两个人相互陪伴吃饭散步聊天之类的,恰似今天的大学生小情侣,你侬我侬,好不自在。

要说这种制度,原本还是很不错的,既解决了太监与宫女心灵的孤独感,又能够开源节流,防止节外生枝,可是偏偏有的人就是不走寻常路,比如太监魏忠贤,与皇帝朱由检的乳娘客氏组成对食夫妻。

客氏何许人也,那是皇帝乳娘,有一个这样的乳娘,还有一个野心勃勃的魏忠贤,再加上两人一起组合的对食夫妻,最终将朱由检搞下台,朝堂一片混乱。

所以说,凡事有好必有怀,关键就看这个度掌握的怎么样。掌握好了,就皆大欢喜,掌握不好,臭名昭著。

清朝太监依旧娶妻,比如晚清太监小德张有四个妻妾,说明这一传统没有落下。可是太监娶妻的用途是什么呢?除了上边所说的一起吃饭散步排解孤独寂寞之外,好像就没有其他用途了。

结语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太监这一个特殊群体,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悲哀,但也诠释了什么是江湖与什么叫做“心不狠,站不稳”。

在可怜之余,我总喜欢透过现象看本质,人的劣根性有时候就是因为缺失与愤恨导致,如果我们可以从小克服这些问题,让它扼杀在摇篮里,我们将会变得更加善良,人生也会更加光芒四射!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在古代,太监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职业。他们成为太监的原因是生活迫使他们不吃东西。因为皇宫里的生活比他们自己的好得多,他们不想过如此艰苦的生活,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成为太监。

古代太监太监本为官名,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只有地位较高的内监才被称为“太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巡、元官署以其为主官者不少,隋、唐有大监,“大”或作“太”,亦与宦者无关。明内廷有十二监,主官均称太监,由阉人担任,主官以下宦官,无太监之名。清始以太监加诸所有宦官,宦官与太监遂为同义词。古代宫廷里受过宫刑的寺人便是宦官。

宦官称“太监”,是隋唐以后的事。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到了明代,宦官权势日增,人们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称“太监”,太监也就称为宦官代名词了。

在明朝,宫廷有外三监,分别是国子监,钦天监,上林苑监。国子监是国家最高学府,钦天监是管理气象天气的部门,上林苑监是管理畜牧种植的部门。

除外三监外,有内十二监,司礼监,内官监,司设监,御马监,尚膳监,御用监,直殿监,印绶监,尚衣监,都知监,神宫监,尚宝监,这内十二监都是有宦官管理。所谓监就相当于宦官的部门和职责,十二监总领事叫做提督太监,十二监里掌管事物的宦官才叫太监,太监位居四品。十二监中权力最大的是司礼监,像冯保,刘瑾,魏忠贤都是司礼监。

太监旧称宦官,而“宦”,星座之名,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因用以为帝王近幸者的名称。又称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太监,于京中也称宦官、公公、寺人、内官、内侍、中官、中贵人,是指古代宫廷中替皇室服务并阉割掉外生殖器的男性。明朝开始又叫年纪大的太监为伴伴。宦官是负责宫廷杂事的奴仆,不得参与国家政务,但因与京中皇室朝夕相处,遂能博取信赖或有可乘之机,故在一些朝代中存在着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中国京城早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阉人,在东汉之后才完全使用阉人做宦官。

古代太监为什么会娶妻?在古代能娶妻的太监一般都是有权有势的大太监,很多的女人之所以嫁给太监,也是为了“生活”为了钱嘛。

古代太监娶妻不叫“娶妻”,叫找对食,也就是找个吃饭的伴。

俗话说食色,性也。太监纵然是生理有缺陷,但却不影响他心理对感情的追求,追求“幸福”的权利,但世间哪有“清白”的童话故事。结果往往都是没得到时期待万分,拥有后苦不堪言。

太监是古代皇室特有的职务,是对男性不公平的制度,但在权利的中心“工作”,飞黄腾达的机会自然就多。

男人都一样有钱有势立业后,接下来肯定就是娶妻生子成家过日子了,人都有七情六欲,谁也不喜欢孤独的过一辈子,太监也一样。

就像清宫剧《甄传》里面的苏培盛和崔槿汐就是太监娶妻的例子。

苏培盛是雍正的贴身“秘书”,每天点头哈腰的伺候在主子身边,还要时时揣摩这主子的心意,稍有差池挨骂训斥是常有的事,有时还要应付前朝后宫各色人的阿谀奉承。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忙碌一天,晚上回到家还是冷冷清清,连个关心的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不免觉得孤独。

在皇帝身边工作,收入自然可观,特别是皇帝后宫佳丽三千,那个美人都想得到皇帝的宠爱,收礼就是只要你能做到,有人排着对送给你。

太监宫女都是一入宫门,出去的希望就变得很小,看似苏培盛看似风光无限,但他却也羡慕别人成双成对,于是就和宫里的同乡暗中约会,两个孤独的人互相倾诉着生活中的不如意,以弥补心理的空虚,在当时宫中的很多宫女太监暗中都有自己的“相好的”,以度过宫中的枯燥生活。

太监娶妻后做什么呢?太监毕竟有生理缺陷,自然不能行周公之礼,生孩子,两人再一起后最多的就是一起吃饭,一起上下班,对于漫漫长夜只能通过聊天来弥补生理的缺陷。

但也有权势的太监在找到另一半后,为了过的有家的感觉,会过继族人或者亲人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养,享受为人父母的欢心,也为的是退休后有人给自己养老送终。

但也有变态的太监,在娶了妻子后,由于自身生理的缺陷,娇妻美妾在身边时,就变着法的折磨对方,而且对自己的妻子像看犯人似的不让接触外人,估计是自卑导致的。

但是随着清朝封建统治的灭亡,太监这一职务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了历史。

总结:当古代的太监娶到妻子之后,如果脾气好的,肯定会以礼相待,甚至相守一生,但是有很多太远,都因为自身的不完整,而将怒气发泄到自己的妻子身上,经常对其拳打脚踢,而且最终这些女子难以忍受的便是自己没有办法像正常夫妻一样过上该有的生活,很多时候因为丈夫的原因,只能默默忍受,所以这也成为了他们最难以忍受的东西。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历史典故 ?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典型故事,应该来自于三国,最出色的表现者是刘备,他“弘毅宽厚,知人善任”,从不怀疑忠心耿耿的部下,刘、关、张、赵、诸葛几乎一起谱写了天下亘古传奇。作品:用人不疑。作者:欧阳修太祖①时,郭进②为西山巡检③,有告其阴通④河东刘继元⑤,将有异志者⑥,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⑦,命缚其

  • 请问有没有什么古代君主得到百姓拥护的故事?小故事就可以,不需要很详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策·齐策四》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次齐襄王派使臣出使赵国,因赵国国君赵惠文王的妻子赵威后是一位不寻常的王后--她协助赵惠文王把赵国治理得颇为出色,因而在诸侯王的心目中颇有威望--便特意修了一封国书给赵威后。使臣到达齐国后,向赵威后转达齐襄王的问候并递交了国书。赵威后接过国书,并没有马上启阅,而

  • 屈原投江的故事50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屈原投江的故事50字屈原为了保持清白高洁的操守,捍卫自己所毕生追索的理想,终于带着不尽的遗憾,愤然投身汨罗江中。屈原投江的故事100字屈原为国君昏庸而痛心,不愿看着“党人”乱政,葬送楚国锦绣河山。加之长期放逐,身心交瘁,再无重返朝廷、实施理想“美政”的希望。为了保持清白高洁的操守,捍卫自己所毕生追索

  • 古代的道德故事50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道德的中国古代名人小故事:1、《文天祥少年正气》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2、《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

  • 大清的雍正皇帝有多勤政?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他批阅的奏章,好像比二十四史的文字都多,有说1300万的,有说2000万的,史记才50多万字。雍正:(1678年1735年)公元1722年继位,到去世在位时间为12年8个月。在不到13年的时间里,雍正写下了一千万字的朱批。那会可是用毛笔的,不是电脑打字这样的速度。仅仅这一项,按照每年365天来算,平

  • 中国敬业的人物事迹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1、许振超许振超,男,汉族,1950年1月出生,山东荣成人,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固机高级经理。许振超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工作中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并模范地带出了“王啸飞燕”、“显新穿针”、“刘洋神绳”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的工作品牌。他带领团队按照“泊位

  • 历史上有哪些自负又谦卑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我是余好古,本问题回答如下:自负和谦卑本是有点矛盾的一对词,凑到同一个人身上有点难,想来想去,只想到一个石勒。石勒本是奴隶,在五胡十六国的大乱世中生存下来,成为一方枭雄,最终建立后赵,成为皇帝,差点统一北方,确实有自负的资本。石勒是羯人,出身低贱,遇饥荒流亡,被并州刺史司马腾抓住卖与东平人师欢为奴。

  • 能不能说一说关于报答“知遇之恩”的历史典故,或者人物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化缔造了大约三万多个成语,我们现今常用的成语也超过了一千个。绝大多数成语都有其来历。粗略统计,成语来历最多的当属佛教经典。比如我们常用的心心相印、大智若愚、昙花一现、甘苦自知等等都是。第二属文化经典作品。当中又属《四书五经》为最。我们熟知的如燕尔新婚、辗转反侧、忧心忡忡、言过其实等

  • 最偏的历史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隋唐小故事毛驴告假胡趱是唐朝宫廷的杂戏演员,因皇帝赏识做了都知官。因平日清闲无事,便天天骑上毛驴到朋友家下棋取乐。每次到朋友家,主人都热情远迎,并吩咐家僮:“快把都知的驴子牵到后院,细心喂养!”一呆就是一天,不到掌灯,主人绝不肯让他回家。一天两天不新鲜,数月如此,都知心头很为有这样一个难得的知心朋友

  • 中国古代名人诚实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曾子杀猪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