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其结果是北宋的灭亡,宋徽宗、宋钦宗也到了他们该去的地方;国力比较富足的宋朝如此快的灭亡,除了宋朝重文轻武外,还有就是皇帝的不作为以及北宋末期激烈的党争所造成的。宋徽宗赵佶是宋神宗的第十一个儿子,是宋哲宗的弟弟,因为哲宗无后,才传位给赵佶,可这个徽宗是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爱书法的风流才子。
他文采出众,精通书法他所创下的“绣金体”在书坛上举足轻重,一直流传至今。
他的后宫有佳丽三千,但宋徽宗赵佶认为她们太俗了,家花没有野花香,他偏偏喜欢在宫外找寻民间美女,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京城名妓、才女李师师,在坊间传为佳话。
宋徽宗在文化方面是首屈一指的,的在政治方面完全是个低能儿,他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工作兴趣不对口,他对政事毫无兴趣,让他当皇帝真是屈了他的才,他就只能把朝政交给了太师蔡京和太监童贯等人,任由他们胡作非为,自己则逍遥快活的做他喜欢做的事,有这样奇葩的人当皇帝,北宋不灭真是天理难容。北宋灭亡的另一个主因是王安石变法造成的“新旧党争”,其变法演变成朝廷所有大臣都要在新党与旧党之间选边站,别无它路;
王安石用人不当,他所用的人当中,有些人是打着改革的旗号攉取政治利益的投机分子,像有名的蔡京就是王安石的门徒;这些新党势力为了自身利益,无原则地和皇帝合作压制反对势力,这些新旧势力轮流坐庄执政,早期时宋神宗比较支持新党,后来后悔了又转而支持旧党;之后的高太后支持旧党,旧党上台执政,宋哲宗支持新党,新党又上台执政;再之后的向太后支持旧党,宋徽宗亲政后重新确定新党执政。
北宋最后的数十年间,国家高层就陷入了彼此党同伐异、争论不休的困局,新旧两党之间相互内耗,使朝政混乱到了极点,将原有的良好行政风气涤荡一空,又错误地连金灭辽,使得金国的势力膨胀,没有了辽国的制挚,金国就能腾出手来全力攻打宋朝。(王安石的书法作品)
做皇帝的作为最高领导人,国家出了事怎么也得要你来负责任,要不然要你这个领导做什么,在那个位置就得为那个位置负责,你作为皇帝站着茅子不拉屎,任由高俅、蔡京、童贯等奸贼胡作非为,致使国家灭亡,宋徽宗赵佶就是宋朝灭亡的罪魁祸首。
宋朝皇帝中你最喜欢哪位?为什么?
宋仁宗皇帝,北宋的第四位皇帝,在位42年。他是一代明君。有这么一个小故事,说宋仁宗肚子饿了,想吃羊肉,但却忍着没有给身边的太监宫女说。到了第二天,才跟身边的大臣聊天才说到这个事。大臣就问他,怎么不跟太监宫女说呀?仁宗就解释到,我听说,宫里只要一次某些东西,下面的人就要天天宰羊,时刻准备着给我享用。我是担心,因为我的一时兴起,下面的人就会连夜给我准备好,并且很快的送到我面前。所以,能够克制自己一时的欲望,就能遏制许多的铺张浪费。可见,仁宗的为人,为了不造成铺张浪费,宁愿委屈自己。作为一个皇帝,时刻都为国家着想,严于律己。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皇帝。
宋朝皇帝,我最喜欢开国皇帝赵匡胤。为什么?
一、赵匡胤有远大的理想。赵匡胤出身武将世家,从小在军营里长大,马背上的功夫极为了得,他虽是个职业军人,但他并不像猛张飞、黑李逵一样,只知道杀他个鸟,赵匡胤是一个有想法、有思路、有抱负的军人,他曾做诗《咏初日》:“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说明他有提马安天下的远大志向。
二、赵匡胤的佩刀有柔和的一面。做将军、夺帝位,一般都伴随着血雨腥风,但赵匡胤夺帝位,却几乎兵不血刃。他夺取年仅7岁的后周恭帝柴宗训的皇位,他不仅没有杀后周皇帝,而且以礼仪拜受柴宗训禅位,当众承诺要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柴宗训的母亲,当众承诺好好照顾柴宗训。对于后周旧臣,一律任原职,宰相还任宰相,还加封官爵,他的宋朝政权,政府里全是后周原有人员。这证明赵匡胤那锋利的佩刀,有着柔和的一面。
三、赵匡胤真诚对待功臣。历史上没有一个皇帝像赵匡胤一样真诚的对待与自己一起打天下的战友和功臣。天下平定后,四海归一,赵匡胤为了不重蹈五代时武将夺权的覆辙,决定收兵权,解除武将们手中的兵柄,但他进行这种惊天动地的行动时,不像有些人,用阴谋诡计去杀害功臣,而是将功臣们叫到一起,说你们手握兵柄,我睡不着,你们解去兵权,我给赏赐给你们更大的富贵,而且与你们结成儿女亲家,保证富贵平安。武将们何乐而不为?所以,赵匡胤夺功臣的兵权,夺得皆大欢喜。
四、赵匡胤是个孝子贤兄。赵匡胤对待父母十分孝顺,他的母亲杜太后临终时,交待他将来去世前,要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所谓“金匮之盟”。而赵光义在赵匡胤打天下的过程中,一直鞍马相随,拼命辅佐,兄弟感情也非常不错。于是,赵匡胤当了十几年皇帝后,在去世之前,果然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不负母亲的重托,不负兄弟的深情。
五、赵匡胤做皇帝有自己的底线。962年,也就是赵匡胤当上皇帝的第三年,他安排人刻了一块碑,立于太庙寝殿的夹室里,取名“誓碑”,碑文大意有三层:一是要善待后周皇帝柴氏家族;二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三是子孙有违背此誓的,天打雷劈。他规定,以后凡有新皇帝登基,一定要到寝殿去焚香跪拜,默读“誓碑”,谨遵誓言。这个誓言,保证了后周皇室的安全,保证了读书人说话的权力,保证了言路的畅通。这就是赵匡胤做皇帝的底线,这个底线,是他处理即位前后所有事宜的原则,是他处理内政外交的原则,也是他给继任者交待必须遵守的祖训。
做皇帝其实很容易,一言九鼎,九五至尊,开口就是法令,挥手就会人头滚滚,但是,做一个有仁慈、通情理、懂敬畏的皇帝,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这是赵匡胤与其他皇帝不同的地方,也是让人十分敬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