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朝皇帝宋徽宗到底是不是掏空了宋朝的罪魁祸首?

宋朝皇帝宋徽宗到底是不是掏空了宋朝的罪魁祸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107 更新时间:2024/1/17 8:14:14

靖康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其结果是北宋的灭亡,宋徽宗、宋钦宗也到了他们该去的地方;国力比较富足的宋朝如此快的灭亡,除了宋朝重文轻武外,还有就是皇帝的不作为以及北宋末期激烈的党争所造成的。宋徽宗赵佶是宋神宗的第十一个儿子,是宋哲宗的弟弟,因为哲宗无后,才传位给赵佶,可这个徽宗是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爱书法的风流才子。

他文采出众,精通书法他所创下的“绣金体”在书坛上举足轻重,一直流传至今。

他的后宫有佳丽三千,但宋徽宗赵佶认为她们太俗了,家花没有野花香,他偏偏喜欢在宫外找寻民间美女,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京城名妓、才女李师师,在坊间传为佳话。

宋徽宗在文化方面是首屈一指的,的在政治方面完全是个低能儿,他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工作兴趣不对口,他对政事毫无兴趣,让他当皇帝真是屈了他的才,他就只能把朝政交给了太师蔡京和太监童贯等人,任由他们胡作非为,自己则逍遥快活的做他喜欢做的事,有这样奇葩的人当皇帝,北宋不灭真是天理难容。北宋灭亡的另一个主因是王安石变法造成的“新旧党争”,其变法演变成朝廷所有大臣都要在新党与旧党之间选边站,别无它路;

王安石用人不当,他所用的人当中,有些人是打着改革的旗号攉取政治利益的投机分子,像有名的蔡京就是王安石的门徒;这些新党势力为了自身利益,无原则地和皇帝合作压制反对势力,这些新旧势力轮流坐庄执政,早期时宋神宗比较支持新党,后来后悔了又转而支持旧党;之后的高太后支持旧党,旧党上台执政,宋哲宗支持新党,新党又上台执政;再之后的向太后支持旧党,宋徽宗亲政后重新确定新党执政。

北宋最后的数十年间,国家高层就陷入了彼此党同伐异、争论不休的困局,新旧两党之间相互内耗,使朝政混乱到了极点,将原有的良好行政风气涤荡一空,又错误地连金灭辽,使得金国的势力膨胀,没有了辽国的制挚,金国就能腾出手来全力攻打宋朝。(王安石的书法作品)

做皇帝的作为最高领导人,国家出了事怎么也得要你来负责任,要不然要你这个领导做什么,在那个位置就得为那个位置负责,你作为皇帝站着茅子不拉屎,任由高俅、蔡京、童贯等奸贼胡作非为,致使国家灭亡,宋徽宗赵佶就是宋朝灭亡的罪魁祸首。

宋朝皇帝中你最喜欢哪位?为什么?

宋仁宗皇帝,北宋的第四位皇帝,在位42年。他是一代明君。有这么一个小故事,说宋仁宗肚子饿了,想吃羊肉,但却忍着没有给身边的太监宫女说。到了第二天,才跟身边的大臣聊天才说到这个事。大臣就问他,怎么不跟太监宫女说呀?仁宗就解释到,我听说,宫里只要一次某些东西,下面的人就要天天宰羊,时刻准备着给我享用。我是担心,因为我的一时兴起,下面的人就会连夜给我准备好,并且很快的送到我面前。所以,能够克制自己一时的欲望,就能遏制许多的铺张浪费。可见,仁宗的为人,为了不造成铺张浪费,宁愿委屈自己。作为一个皇帝,时刻都为国家着想,严于律己。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皇帝。

宋朝皇帝,我最喜欢开国皇帝赵匡胤。为什么?

一、赵匡胤有远大的理想。赵匡胤出身武将世家,从小在军营里长大,马背上的功夫极为了得,他虽是个职业军人,但他并不像猛张飞、黑李逵一样,只知道杀他个鸟,赵匡胤是一个有想法、有思路、有抱负的军人,他曾做诗《咏初日》:“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说明他有提马安天下的远大志向。

二、赵匡胤的佩刀有柔和的一面。做将军、夺帝位,一般都伴随着血雨腥风,但赵匡胤夺帝位,却几乎兵不血刃。他夺取年仅7岁的后周恭帝柴宗训的皇位,他不仅没有杀后周皇帝,而且以礼仪拜受柴宗训禅位,当众承诺要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柴宗训的母亲,当众承诺好好照顾柴宗训。对于后周旧臣,一律任原职,宰相还任宰相,还加封官爵,他的宋朝政权,政府里全是后周原有人员。这证明赵匡胤那锋利的佩刀,有着柔和的一面。

三、赵匡胤真诚对待功臣。历史上没有一个皇帝像赵匡胤一样真诚的对待与自己一起打天下的战友和功臣。天下平定后,四海归一,赵匡胤为了不重蹈五代时武将夺权的覆辙,决定收兵权,解除武将们手中的兵柄,但他进行这种惊天动地的行动时,不像有些人,用阴谋诡计去杀害功臣,而是将功臣们叫到一起,说你们手握兵柄,我睡不着,你们解去兵权,我给赏赐给你们更大的富贵,而且与你们结成儿女亲家,保证富贵平安。武将们何乐而不为?所以,赵匡胤夺功臣的兵权,夺得皆大欢喜。

四、赵匡胤是个孝子贤兄。赵匡胤对待父母十分孝顺,他的母亲杜太后临终时,交待他将来去世前,要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所谓“金匮之盟”。而赵光义在赵匡胤打天下的过程中,一直鞍马相随,拼命辅佐,兄弟感情也非常不错。于是,赵匡胤当了十几年皇帝后,在去世之前,果然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不负母亲的重托,不负兄弟的深情。

五、赵匡胤做皇帝有自己的底线。962年,也就是赵匡胤当上皇帝的第三年,他安排人刻了一块碑,立于太庙寝殿的夹室里,取名“誓碑”,碑文大意有三层:一是要善待后周皇帝柴氏家族;二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三是子孙有违背此誓的,天打雷劈。他规定,以后凡有新皇帝登基,一定要到寝殿去焚香跪拜,默读“誓碑”,谨遵誓言。这个誓言,保证了后周皇室的安全,保证了读书人说话的权力,保证了言路的畅通。这就是赵匡胤做皇帝的底线,这个底线,是他处理即位前后所有事宜的原则,是他处理内政外交的原则,也是他给继任者交待必须遵守的祖训。

做皇帝其实很容易,一言九鼎,九五至尊,开口就是法令,挥手就会人头滚滚,但是,做一个有仁慈、通情理、懂敬畏的皇帝,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这是赵匡胤与其他皇帝不同的地方,也是让人十分敬佩的地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康熙皇帝的书法如何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皇帝文功武治,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其书法也颇具功力,造诣很深。他的书法学董其昌,沈铨等,也陶醉前人,苦修精研。所以其书法笔力遒劲,庄重有骨,气势雄浑,凸现帝王风范。他的书法除自我欣赏外,还经常赏赐大臣,以此笼络人心。唐太宗不仅喜欢王羲之的书法,而且下令全面收集王羲之作品字迹,极力弘扬王羲之书法字

  • 唐朝最厉害的皇帝是李世民还是李隆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当然是李世民了,大唐江山其实大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文治武功,开创大唐基业,李世民作为历史上有名的一代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在政治、经济、文化、用人等方面开一代新风,为大唐荣耀奠定了坚实基础。李隆基是大唐由鼎盛转衰败的帝王。可以说唐玄宗也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前期也是有很大作为的,在他手里实现了大唐经济

  • 有哪些皇帝写过福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的皇帝都写过福字,尤其是清朝的皇帝,喜欢在大过年时写福字赐给大臣。这可能还来源于康熙,康熙写的福字被称为天下第一福。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有一年,康熙的奶奶孝庄太后生了病,医生看了都没用。想看就要去世了。康熙极为苦恼,这时候,他从书上看到,皇帝是可以为自己祈福增寿的。于是,他决定替自己的祖母写福字

  • 唐朝有哪些皇帝称得上是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以及李治,及其媳妇武则天大帝。唐玄宗是半世英明神武,后半世昏庸误国导致了安史之乱,唐德宗也小有作为,以及后世的唐宣宗也有过惊世伟治。借着这个问题,为朋友们理一理唐朝的皇帝。大唐三百年,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明君自然不少,从李世民之后,唐朝皇帝被周边各国都称为天可汗,的确

  • 清朝“巨贪”和的书法,字如其人说错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书法分为技和艺,有德者注重艺,无德之人注重技。无德之人的书法形而上学,没有书韵,没有灵气。相由心生,无德就会缺失厚重和底蕴。其实,总的来说,和是违背了“字如其人”这个原则的。第一、受电视剧影响,人们对他形象定位偏离实际。清宫剧中和形象定位就是肥头大耳的草包一个,靠着逢迎拍马、阿谀奉承上位,只因讨得乾

  • 中国历史朝代年号存在时间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西周约纪元前841年至纪元前828年期间,使用过共和年号。但后来周天没有延续这制度。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使用年号“元鼎”开始,一直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结束12个姓:爱新觉罗年号天命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崇德太宗文皇帝皇太极太祖第八子顺治世祖章皇帝福临太宗第九子康熙圣祖仁皇帝玄烨世祖第三子雍正世宗

  • 康熙雍正乾隆,你认为清朝三帝谁的书法最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帝王书法都是书法高手,一是因为书法是当时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宋时曾以孝取仕,但很多朝代都是以文字书写好坏为参考的。写好字是主流超势。二是帝王自小受的都是传统的教育,书写是必修课,皇帝写好字也是当皇帝的刚需。从留有他们书法作品的承德避暑山庄看,康雍乾的书法都是可圈可点的,以楷书论,康的书法显得清秀

  • 古代喜欢书画的皇帝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

  • 在汉朝几个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①汉高祖刘邦②汉惠帝刘盈③汉文帝刘恒④汉景帝刘启⑤汉武帝刘彻⑥汉昭帝刘弗陵⑦汉宣帝刘询⑻汉元帝刘⑼汉成帝刘骜⑽汉哀帝刘欣⑾汉平帝刘⑿更始帝刘玄西汉:汉高帝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废帝刘恭、刘弘(此间吕后吕雉摄政,不曾改年号)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少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汉成帝刘骜汉哀

  • 汉代有多少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更始帝光武帝明帝显章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献帝汉朝正式的皇帝共有24位,包含西汉十二位、东汉十二位,不含蜀汉、新莽期间的皇帝,不含不被承认的废帝等。基本确立方式有几种:一种是开国皇帝,依靠武力上位,汉高祖刘邦和光武帝刘秀;一种是继承,包括自然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