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是好友。两人合伙做生意,管仲少出资而多分利,鲍叔牙知道管仲是为了奉养老母,而不是贪心;鲍叔牙听取管仲谋策,遭到失败,鲍叔牙认为是时机不对,而不是管仲无能;管仲临阵逃脱,鲍叔牙认为管仲是挂念老母,而不是怕死;管仲三次被罢官,鲍叔牙认为是君主不明,而不是管仲无才。齐桓公即位后,鲍叔牙又向桓公力荐管仲为相,而甘愿位在管仲之下。鲍叔牙死后,管仲在鲍叔牙墓前悲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后人即以「管鲍之交」表示不以物移、坚贞真挚的情谊。
古代一皇帝关于面子问题的一事。。。
西域人问:“贵国衣不蔽体者众,缘何丝帛缠树以饰?”公元610年的正月,隋炀帝在洛阳用大演百戏来招待西域商人,前后达一个月之久。洛阳的店铺都用帷帐装饰,让西域的商人们免费吃饭,免费住宿。隋炀帝用巨额国财赚取虚有的名声,用钱引诱西域各国商人和使者来朝贺,面子赚足了,钱也赔老了。其实,这就是中国古代典型的朝贡贸易,小国来朝拜,我得到高高在上的荣誉,然后给你丰厚的金银珠宝赏赐。本来,和西域的贸易应该是双方互利的,但在隋炀帝朝贡式贸易的思想指导下,主要是向西域炫耀隋朝的富有,所以隋朝基本上是赔钱的。在西域商人走的时候,还要给予很多的赏赐。本应给百姓带来好处和幸福生活的经营西域,结果使国家耗费巨额钱财,百姓也因此而负担巨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