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上退位后成为太上皇的帝王,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古代历史上退位后成为太上皇的帝王,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829 更新时间:2024/1/23 16:57:59

通常皇帝的在位时间不受限制,如果身体够健康,国家也安定,那么皇帝都会当到闭上眼睛那一刻,因为皇帝是权力、富贵、荣耀的象征,太有诱惑力。所以很少有皇帝主动提出让位的,除非出现两种情况:一、觉得实在能力有限,上对不起老天托付,下不能安抚黎民百姓,于是让能者居之;二、本来皇位坐的很悠哉,结果儿子等不急了,于是发动政变将老子赶下了台。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太上皇有二十多位,各自都有各自的悲喜人生,总体来说,结局都不容乐观。这也不难理解,因为一个冰火两重天的人生,很难让人心甘情愿的去接受。另外,现在的皇帝多少还对曾经的皇帝心有忌惮,于是处处提防曾经的皇帝搞出什么幺蛾子,所以生活质量、以及自由都大打了折扣。

那么,历史上的太上皇最后的结果都怎么样呢?这里不作详细赘述,只讲三个最典型的代表。一、最潇洒的太上皇李渊

李渊(566~635)于公元618年称帝,大唐王朝的缔造者,大名鼎鼎的唐高祖。公元626年,次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两个月后李渊主动去做了太上皇。李世民是一代雄才伟略的帝王,自然不会为难父亲而落天下人笑柄,退位后的李渊还生活依旧滋润,不仅住的地方没变,而且后宫佳丽一个不少,只不过是少了一个皇帝的名号。特别是热闹露脸的场合,李世民还不忘了让父亲参加,而且还尊父亲上座,毕恭毕敬、小心服侍。所以尽管李渊经历了丧子、丧孙的人间悲痛,但是很快就适应了太上皇的生活,特别是在随后的九年里还陆续生了好几个孩子。

二、最孤独的太上皇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唐高宗李治之孙,唐朝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公元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发动叛乱,玄宗皇帝准备避祸入蜀,行至马嵬驿时禁军首领陈玄礼发动兵变,外戚杨氏全部被诛,心爱的贵妃香消玉殒。事后,玄宗继续西逃,太子李享率三千人马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玄宗被迫沦为太上皇。肃宗收复两京后将父亲李隆基迎回,之后将其软禁,形如囚犯。曾经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玄宗皇帝如今却孤苦伶仃、晚景凄凉。回想当年雄姿英发,而今国虽未破,山河犹在在,多少往事不堪回首,五年后带着无尽的遗憾离世。

三、最长寿的太上皇赵构

赵构(1107~1187),南宋开国皇帝,徽宗第九子,北宋时受封康王。1127年北宋灭亡,皇室成员被金人掠往五国城,赵构偏安江南,建立南宋政权,是为宋高宗。1162年,岳飞去世的20年后,金人撕毁《绍兴和议》,率数十万大军攻宋,赵构以“倦勤”为由让为养子赵。退位后的赵构有一段时间还在过问政务,实际操纵南宋政权。后来赵构彻底放权,两耳不闻窗外事,献身艺术创作,并且在书法、诗词、绘画方面取得不俗的造诣。赵是一名以孝治天下的皇帝,所以赵构晚年幸福美满、悠然自得,而且有老伴儿吴芍芬的相依相伴,赵构心宽体胖,成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长寿帝王。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历史上出现的太上皇不多,但是原因却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是被逼的,有的是根本没做过皇帝就莫名其妙的被封为太上皇,有的则是自己自愿放弃皇上之位,甘愿退位做太上皇。

历史上我知道的太上皇有五个,他们分别是汉高祖刘邦他爹,傻子皇帝司马衷,明朝明英宗,清朝乾隆皇帝。

刘邦父亲刘邦的父亲是历史上第一位活着的太上皇,不过太上皇一词可不是刘邦发明的,而是之前就有了。刘邦的父亲能当上太上皇,也是有些喜剧性。大家都是知道的,皇上是九五至尊,天下万民都要对其行礼,自己的父亲也不例外。但是刘邦是一个孝子,尤其他要以礼治国,更是接受不了自己的父亲天天给自己请安,给自己行礼。所以,刘邦便把他封为太上皇,那地位就高于皇上,见到自己就不必行礼,反过来还要自己行礼,只是没有实权而已。这样,刘邦自己也舒心,刘邦父亲也避免了尴尬。

刘邦把自己的父亲接入皇宫,过着奢华的生活,还封他为太上皇。但是,刘邦父亲是个大老粗,根本过不惯宫里的生活,整日闷闷不乐。刘邦虽然在与项羽打仗时,曾说:要是把自己的父亲煮了,还要讨一杯喝。不过那也是被逼无奈。

看到自己的父亲不开心,就直接在都城的东边,专门为他设计了一座城,这座城无论是格局还是其他方面都和自己的沛县一模一样,还把他老爹的那些老朋友、左邻右舍给请到这里,与自己的老爹一起生活。此后,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就在这里每天和老友们开开心心的安度晚年。

晋惠帝司马衷晋惠帝司马衷一直是头条历史创作者们喜欢讨论的。司马衷这一生真的是很可怜,自己傻还不说,有个老婆吧,却是一个丑妇,而且还是个悍妇。

司马衷能当上皇帝,他的这个丑老婆功不可没。也正是有着功劳,所以在当上皇后就肆无忌惮,再加上司马衷智商不够,这个皇后更是不把司马衷放在眼里,肆无忌惮的养男宠,根本不避讳司马衷。

所以,司马衷在位期间,皇后把持朝政,瞎搞乱整,就引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们为了得到天下,把司马衷争来夺去的,最后是司马越把其他诸王打败,把司马衷尊为太上皇。但司马衷很不幸,当上太上皇不久就被毒死了。

司马衷也算得上是历史上最悲惨的一个皇上了。

唐高祖李渊与明英宗朱祁镇这两位太上皇的经历有些相似,本来自己皇上当得好好的,可是非要自己作,结果把自己的皇位给作没了。

李渊明明知道在大唐的建立过程中,李世民的功劳最大,不管是政治、军事、文才武略都是他最优秀的儿子。可能是怕李世民的权力太大,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也有可能是害怕像隋朝一样,皇位落在二儿子手里,重蹈隋朝覆辙。就没把李世民立为太子,结果这么一作,李世民直接发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兄弑弟,逼着李渊把皇位让给自己,把李渊尊为太上皇。不过李渊算是幸运的,安度晚年。

明英宗真的是因为自己作才会把皇位弄丢了。本来自己皇上当着挺好,但是受不了太皇太后把持朝政,自己上位后没有权力,好不容易太皇太后去世,自己掌权,但大臣们好像不是很服自己。正好瓦剌来犯,太监又劝说,那就御驾亲征吧,立一下威,让那些大臣好好看看。于是就变成俘虏了,皇位也被自己的弟弟抢走了,回来后就莫名其妙的成为了太上皇。

不过,话说这位太上皇还真不简单,当了好几年的太上皇,居然又把皇位抢回来了,有当上皇帝了。做了两次皇帝,一次太上皇,中国上下五千年也就他一个。

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是太崇拜自己的爷爷康熙,才会有太上皇一事。乾隆一直是以自己的爷爷康熙为自己的榜样,所以在自己当上皇帝后,为了表示自己对康熙的敬重,就说自己在位年限不会超过康熙。但是,他没想到自己的寿命太长,活得太久,到了和康熙一样的在位年限。

为了维护自己守诺言的形象,自然要说到做到,于是就自愿把皇位让给了儿子嘉庆皇帝,自己就当起了太上皇。但是,大权还是在自己手上,国家大事根本由不得嘉庆自己做主。

可以说,乾隆皇帝从上位到自己死去,即便当了太上皇还是把大权牢牢的掌握在手。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如果荆轲刺秦王成功了,那之后的历史会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观点:个人认为秦国依然会统一六国,期间可能会受到影响,但动摇不了一统的大势。理由:奋六世余烈,从实力角度来看,秦国经过几代发展,无论是经济力还是军事实力,已经到了一个很成熟的地步,秦国内外部环境并不会一人而停摆,参考一个人,秦武王嬴荡,论武功论才略,这位不在秦始皇之下,如果不是作死,兴许祖龙的位子应

  • 越王勾践是如何逆袭成功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勾践春秋最能忍的霸越国的位置大致在今天浙江省中北部一代,首都是会稽,位于今天的绍兴市。原本吴国和越国都是落后国家,大家都穷也就相安无事。进入到春秋中后期,吴国开始学习中原的文化和先进技术,国家实力开始增强。而越国任然处在跳大神驱鬼阶段,和吴国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这就好比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做邻居,时间长

  • 如果光绪帝的变法成功,中国的历史将如何走向?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变法说白了就是走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体制,皇帝是象征性的,英、日等等国家一样。中国就不会被俄、日两个强盗和国内军阀内战的耻辱挨宰史。小编认否?自己观点。如果光绪帝变法成功也逃脱不了清朝灭亡的规律。只能是延迟或延长清朝的统治,因为那种制度只能是暂时的,它不适合历史的发展,不适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旧的事物必

  • 如果明朝灭亡后,李自成成功建立统一王朝,中国历史会发生什么变化?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李自成(1606一1645年)打了十八年仗终于修成正果于1644年打败陕西总督孙传庭占领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改元永昌。不久攻占大同,宣化,居庸关拿下北京推翻了明朝统治。不久又和明朝总兵吴三桂和多尔衮率领的清军在山海关下一片石展开决战。因作战失利回到北京,随后退往陕西忘图东山再起。

  • 我国历史人格最完美的皇帝,而且只有一位皇后,没有任何妃子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不管什么样的人都不可能存在人格最完美这么一说,只是相对于普通人或者与自己地位同等人当中做的最好的那一个而已。同样的问题我们历史上人格最完美的皇帝,这个本身就是个伪命题,难道只有一个皇后就是好人格吗?只是因为没有任何妃子这个皇帝就很完美吗?这明显是女人的心里在作怪,就好像现代的一些女孩子一直想着自己老

  • 雄才大略的唐高宗有什么成就和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雄才大略的唐高宗有什么成就和贡献在不同版本的小说和演义里,我们都会发现,大唐历史上,唐高宗李治夹在李世民和武则天之间,显得很无奈,存在感也很逆光,甚至被描写成一个彻头彻尾不务正业、不思朝政的昏君。可事实真是如此吗?不尽然。唐高宗李治继李世民贞观之治之后,迅疾开创了永徽之治,在其统治期间,大唐疆土一度

  • 没有机会做太子,最后却当了皇帝的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笔者印象最深的是明代的朱祁钰。也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异母弟弟。朱祁钰本来当王爷当的逍遥自在。结果皇帝哥哥带兵跟瓦剌干仗去了,在土木堡全军覆没,自己还被俘虏了。瓦剌首领也先看见明军这么不给力,也来劲了,一鼓作气直接杀到了北京城门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劝说朱祁钰当皇帝。不要说朱祁钰了,我也不愿意啊,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贤后?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某来说一位能文能武、落落大方、自尊自信、开朗大气的贤明御姐皇后,她就是明成祖朱小四的仁孝皇后徐氏。仁孝徐皇后家世及子女徐皇后【1362-1407】是大明开国功臣徐达的嫡长女,母亲谢夫人,大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二月初九生于南京;大明洪武九年【1376】正月十九,15岁的徐大小姐册封燕王正妃。洪武

  • 我国历史上鲧治水失败后,大禹治水为何能够取得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在尧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部落联盟各位一致推荐鲧专门负责治理水害。既然有人推荐,那就说明鲧肯定有着治水的能力和专长,也是唯一合适的人选。尧下令鲧治水,鲧担当重任尽心尽责。鲧招集沿河百姓,在各个河道上修筑堤防,逐年加高加厚。用的是那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原始方法。并不是疏通各处河道,将水引向大的河流和

  • 秦国六任君主励精图治,从弱小偏远之国,摇身变为西部强国,并扫六合,统一天下,却为何建朝之后仅二世就灭亡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秦灭亡的原因有很多,《大秦帝国(全新插图珍藏版)》的作者孙皓晖老师曾经总结为八个字:求治太急,善后无方。秦人在统一中国时,还没有治理这样一个广袤领土上的大帝国的政治经验,就投入了大面积高强度的建设当中,很多工程本来是以后可以做的,没有必要那样急着调动民力。当然这个问题非常宏大,全面深入的分析恐怕要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