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皇帝的在位时间不受限制,如果身体够健康,国家也安定,那么皇帝都会当到闭上眼睛那一刻,因为皇帝是权力、富贵、荣耀的象征,太有诱惑力。所以很少有皇帝主动提出让位的,除非出现两种情况:一、觉得实在能力有限,上对不起老天托付,下不能安抚黎民百姓,于是让能者居之;二、本来皇位坐的很悠哉,结果儿子等不急了,于是发动政变将老子赶下了台。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太上皇有二十多位,各自都有各自的悲喜人生,总体来说,结局都不容乐观。这也不难理解,因为一个冰火两重天的人生,很难让人心甘情愿的去接受。另外,现在的皇帝多少还对曾经的皇帝心有忌惮,于是处处提防曾经的皇帝搞出什么幺蛾子,所以生活质量、以及自由都大打了折扣。
那么,历史上的太上皇最后的结果都怎么样呢?这里不作详细赘述,只讲三个最典型的代表。一、最潇洒的太上皇李渊
李渊(566~635)于公元618年称帝,大唐王朝的缔造者,大名鼎鼎的唐高祖。公元626年,次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两个月后李渊主动去做了太上皇。李世民是一代雄才伟略的帝王,自然不会为难父亲而落天下人笑柄,退位后的李渊还生活依旧滋润,不仅住的地方没变,而且后宫佳丽一个不少,只不过是少了一个皇帝的名号。特别是热闹露脸的场合,李世民还不忘了让父亲参加,而且还尊父亲上座,毕恭毕敬、小心服侍。所以尽管李渊经历了丧子、丧孙的人间悲痛,但是很快就适应了太上皇的生活,特别是在随后的九年里还陆续生了好几个孩子。
二、最孤独的太上皇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唐高宗李治之孙,唐朝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公元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发动叛乱,玄宗皇帝准备避祸入蜀,行至马嵬驿时禁军首领陈玄礼发动兵变,外戚杨氏全部被诛,心爱的贵妃香消玉殒。事后,玄宗继续西逃,太子李享率三千人马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玄宗被迫沦为太上皇。肃宗收复两京后将父亲李隆基迎回,之后将其软禁,形如囚犯。曾经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玄宗皇帝如今却孤苦伶仃、晚景凄凉。回想当年雄姿英发,而今国虽未破,山河犹在在,多少往事不堪回首,五年后带着无尽的遗憾离世。
三、最长寿的太上皇赵构
赵构(1107~1187),南宋开国皇帝,徽宗第九子,北宋时受封康王。1127年北宋灭亡,皇室成员被金人掠往五国城,赵构偏安江南,建立南宋政权,是为宋高宗。1162年,岳飞去世的20年后,金人撕毁《绍兴和议》,率数十万大军攻宋,赵构以“倦勤”为由让为养子赵。退位后的赵构有一段时间还在过问政务,实际操纵南宋政权。后来赵构彻底放权,两耳不闻窗外事,献身艺术创作,并且在书法、诗词、绘画方面取得不俗的造诣。赵是一名以孝治天下的皇帝,所以赵构晚年幸福美满、悠然自得,而且有老伴儿吴芍芬的相依相伴,赵构心宽体胖,成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长寿帝王。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历史上出现的太上皇不多,但是原因却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是被逼的,有的是根本没做过皇帝就莫名其妙的被封为太上皇,有的则是自己自愿放弃皇上之位,甘愿退位做太上皇。
历史上我知道的太上皇有五个,他们分别是汉高祖刘邦他爹,傻子皇帝司马衷,明朝明英宗,清朝乾隆皇帝。
刘邦父亲刘邦的父亲是历史上第一位活着的太上皇,不过太上皇一词可不是刘邦发明的,而是之前就有了。刘邦的父亲能当上太上皇,也是有些喜剧性。大家都是知道的,皇上是九五至尊,天下万民都要对其行礼,自己的父亲也不例外。但是刘邦是一个孝子,尤其他要以礼治国,更是接受不了自己的父亲天天给自己请安,给自己行礼。所以,刘邦便把他封为太上皇,那地位就高于皇上,见到自己就不必行礼,反过来还要自己行礼,只是没有实权而已。这样,刘邦自己也舒心,刘邦父亲也避免了尴尬。
刘邦把自己的父亲接入皇宫,过着奢华的生活,还封他为太上皇。但是,刘邦父亲是个大老粗,根本过不惯宫里的生活,整日闷闷不乐。刘邦虽然在与项羽打仗时,曾说:要是把自己的父亲煮了,还要讨一杯喝。不过那也是被逼无奈。
看到自己的父亲不开心,就直接在都城的东边,专门为他设计了一座城,这座城无论是格局还是其他方面都和自己的沛县一模一样,还把他老爹的那些老朋友、左邻右舍给请到这里,与自己的老爹一起生活。此后,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就在这里每天和老友们开开心心的安度晚年。
晋惠帝司马衷晋惠帝司马衷一直是头条历史创作者们喜欢讨论的。司马衷这一生真的是很可怜,自己傻还不说,有个老婆吧,却是一个丑妇,而且还是个悍妇。
司马衷能当上皇帝,他的这个丑老婆功不可没。也正是有着功劳,所以在当上皇后就肆无忌惮,再加上司马衷智商不够,这个皇后更是不把司马衷放在眼里,肆无忌惮的养男宠,根本不避讳司马衷。
所以,司马衷在位期间,皇后把持朝政,瞎搞乱整,就引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们为了得到天下,把司马衷争来夺去的,最后是司马越把其他诸王打败,把司马衷尊为太上皇。但司马衷很不幸,当上太上皇不久就被毒死了。
司马衷也算得上是历史上最悲惨的一个皇上了。
唐高祖李渊与明英宗朱祁镇这两位太上皇的经历有些相似,本来自己皇上当得好好的,可是非要自己作,结果把自己的皇位给作没了。
李渊明明知道在大唐的建立过程中,李世民的功劳最大,不管是政治、军事、文才武略都是他最优秀的儿子。可能是怕李世民的权力太大,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也有可能是害怕像隋朝一样,皇位落在二儿子手里,重蹈隋朝覆辙。就没把李世民立为太子,结果这么一作,李世民直接发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兄弑弟,逼着李渊把皇位让给自己,把李渊尊为太上皇。不过李渊算是幸运的,安度晚年。
明英宗真的是因为自己作才会把皇位弄丢了。本来自己皇上当着挺好,但是受不了太皇太后把持朝政,自己上位后没有权力,好不容易太皇太后去世,自己掌权,但大臣们好像不是很服自己。正好瓦剌来犯,太监又劝说,那就御驾亲征吧,立一下威,让那些大臣好好看看。于是就变成俘虏了,皇位也被自己的弟弟抢走了,回来后就莫名其妙的成为了太上皇。
不过,话说这位太上皇还真不简单,当了好几年的太上皇,居然又把皇位抢回来了,有当上皇帝了。做了两次皇帝,一次太上皇,中国上下五千年也就他一个。
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是太崇拜自己的爷爷康熙,才会有太上皇一事。乾隆一直是以自己的爷爷康熙为自己的榜样,所以在自己当上皇帝后,为了表示自己对康熙的敬重,就说自己在位年限不会超过康熙。但是,他没想到自己的寿命太长,活得太久,到了和康熙一样的在位年限。
为了维护自己守诺言的形象,自然要说到做到,于是就自愿把皇位让给了儿子嘉庆皇帝,自己就当起了太上皇。但是,大权还是在自己手上,国家大事根本由不得嘉庆自己做主。
可以说,乾隆皇帝从上位到自己死去,即便当了太上皇还是把大权牢牢的掌握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