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南朝并无根基的侯景,为何能够摧毁梁朝国力?

在南朝并无根基的侯景,为何能够摧毁梁朝国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969 更新时间:2024/1/20 10:31:37

侯景本身是南北朝时期,北魏权臣尔朱荣的部下,尔朱家族被高欢灭了以后,侯景便转而投靠到了高欢门下,成为了高欢的心腹。

当时孝武帝元修逃亡到了长安宇文泰处,从此北魏被分裂成为东魏和西魏。侯景所在的东魏,是高欢掌权。

高欢对侯景是非常器重的,巅峰时期,侯景手握10万大军,整个河南地区都归他一个人管,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本人却是个长短腿,压根就没有上战场杀敌的能力。

01两次反叛,侯景终于被列为奸雄。侯景在东魏小日子过得很好,属于封疆大吏,手握重兵。为了对抗宇文泰,高欢不得不重用侯景这种有脑子的军事人才。

可问题是高欢对后金其实一直都有防备之心,而且他儿子高澄和侯景之间,总是处理不好关系。为此等到高欢去世以后,高澄刚上台,侯景就反叛了。

高澄嗣事为勃海王,遣其将慕容绍宗,围景于长社。景急,乃求割鲁阳、长社、东荆、北兖请救于西魏,魏遣五城王元庆等率兵救之,绍宗乃退。景复请兵于司州刺史羊鸦仁,鸦仁遣长史邓鸿率兵至汝水,元庆军夜遁,鸦仁乃据悬瓠。时景将蔡道遵北归,言景有悔过志。高澄以为信然,乃以书喻景,若还,许以豫州刺史终其身,所部文武更不追摄,阖门无恙,并还宠妻爱子。---《南史》

侯景本打算投靠宇文泰,毕竟西魏在宇文泰手里,可是宇文泰对侯景也不待见,可见侯景的人品是出了名的差。

无奈之下,侯景只能带着人马南下投靠了南梁武帝萧衍。萧衍当然非常高兴,那个时候他还比较上进,仍然有北伐之志。

侯景加入南梁以后,东魏的高澄当然不会答应,所以他立刻派遣大将慕容绍宗前去攻打侯景的部队。这个时候梁武帝可就不会袖手旁观了。梁武帝萧衍吩咐贞阳侯萧渊明前去支援侯景,结果被慕容绍宗击败,萧渊明本人还被东魏给抓了。萧渊明是萧衍的侄子,关系不错,所以梁武帝当然希望把侄子弄回来。这个时候东魏突然提出,要跟南梁和解,大家坐下来喝杯茶聊一聊。他们这一聊,侯景就比较紧张了,如果梁武帝和高澄重归于好,那侯景必然死无葬身之地。侯景有脑子啊,他想测试一下梁武帝,所以就假冒高澄的身份,给梁武帝写了一封信。意思很明显,就是用你侄子萧渊明来交换侯景。

梁武帝这个没心没肺的,想也不想就接受了这一建议。侯景得知以后,你觉得他还能为梁武帝效力吗?所以反叛再次发生了。

02侯景利用各种资源,给自己在南朝制造反叛条件。要么说侯景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呢?他不会傻兮兮地靠着自己带来的一点兵马,就想要在南梁搅起天翻地覆的巨浪来,起义爆发之前,他必须要集中各种可以集中的资源。

第一,侯景废除了自己地盘上的市场税收和田租,这些都是梁朝盘剥老百姓的手段,为此很多百姓都愿意参加侯景的起义军,使得军力大振。第二,侯景策动了梁武帝的养子临贺王萧正德。他早就知道萧正德是一个胸有大志的人,所以主动与这一力量达成联盟关系。第三,侯景在叛乱之前,不断向梁武帝索要钱财武器。这个时候侯景还是梁武帝的手下,梁武帝没有理由拒绝,给了侯景大量物资。梁武帝本人此时已经比较昏庸了,不少人向梁武帝提出过侯景有反叛的嫌疑,可是梁武帝却一直都不以为意。

皇太子见事急,入面武帝曰:请以事垂付,愿不劳圣心。帝曰:此自汝事,何更问为?太子仍停中书省指授,内外扰乱相劫不复通。于是诏以扬州刺史宣城王大器为都督内外诸军事,都官尚书羊侃为军师将军以副焉。遣南浦侯推守东府城,西丰公大春守石头,轻车长史谢禧守白下。---《南史》

侯景手里不仅有大量兵马,而且物资装备都比较充足,还有萧正德这样的内应。几个月的准备以后,已经完全具备了反叛的条件。

为此侯景在寿阳发动了叛乱,参战人马8000人左右,正式与梁武帝萧衍撕破了脸皮。侯景能够成功发动叛乱,其实条件还是比较充足的。

03梁武帝指挥失当,南梁因此沉沦。谁也想不到,侯景之乱爆发,会对梁朝造成如此大的影响。为了应付侯景,梁武帝派遣邵陵王萧纶讨伐侯景。

萧正德先遣大船数十艘伪载荻,实拟济景。景至江将度,虑王质为梗,俄而质被追为丹阳尹,无故自退。景闻未之信,乃密遣觇之,谓使者:质若退,折江东树枝为验。觇人如言而返。景大喜曰:吾事办矣。乃自采石济,马数百匹,兵八千人,都下弗之觉。景出,分袭姑孰,执淮南太守文成侯宁,遂至慈湖。---《南史》

可是万万没想到,侯景想要直捣黄龙,大军直奔建康城而来。这个时候侯景的策略,可见他对兵法是有独到见解的。

他先是将寿阳交给部将王显贵,表面上说自己是出去游猎,其实偷偷潜出了寿阳城。后来又声东击西,表面上要攻打合肥,实际上却打下了占谯州和历阳,兵锋直指建康。

本来南梁都官尚书羊侃提出了正确的决策,让2000人占领采石,再派人攻打寿阳,让侯景进退失据,可惜梁武帝并不理睬。相反的是,梁武帝居然重用萧正德为平北将军,万万没想到萧正德是侯景的内应,不仅没有阻挡侯景渡江,反而帮助他过江。南梁大臣们意识到采石的重要性,希望梁武帝重兵防守采石,结果这消息被侯景的间谍给探听到了,侯景立刻攻占了采石。慌乱中的梁武帝已经不知道该干啥了,只好把锅甩给了皇太子萧纲。当时南梁几十年不打仗了,士大夫基本都是望风而降。而萧纲重用羊侃防守台城,结果台城的确是守住了,可是梁武帝萧衍也因此被活活给饿死了。

萧衍死后,萧正德和萧纲都抢着登基称帝,其实这个时候的南梁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南梁内部宗室火并,这才是侯景之乱成功的重要原因。

总结:侯景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侯景作为一个从北方来的军阀,其实他在南梁一点根基都没有。但是他偏偏能够将南梁搅和的天翻地覆,主要是因为他善于利用资源。

首先就是人心资源,他通过减免赋税获得了百姓们的帮助。其次就是南梁宗室内部斗争的资源,他巧妙地何联合了萧正德。再则是利用了梁武帝掉以轻心的资源,不断向梁武帝索要钱粮辎重。

侯景本人没什么武力值,不像关羽张飞那种万人敌,可是他却能够统领千军万马,可见打仗比拼的,主要还是脑子。

个人能力再强,如果不懂得整合资源的话,其实也无法获得战争的胜利。即使侯景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太好,可是不能否认他的聪明。

参考资料:《南史》

从实际结果而言,侯景并非灭亡南朝梁国的直接元凶。但其投降南梁并引发的“太清之乱”(即侯景之乱)是摧毁南梁根基并导致南梁灭亡的根本原因。然而侯景这个如丧家之犬般南逃的北方羯族为何能够轻易摧毁南梁呢?显然背后有着多重因素,总结下来有以下三点:

一、侯景本是枭雄,其能力在后三国时代是首屈一指的!侯景,北魏朔州人,羯族豪强,素有大志。北魏末年爆发的六镇起义中,侯景发现了建功立业的良机,遂先投同为豪强的尔朱荣,被任命为先锋官。通过剿灭起义军葛荣部而因功升迁为定州刺史。后一代枭雄尔朱荣被魏帝所杀,发现尔朱家后继无人的侯景果断转投高欢,并最终成为高欢帐下一员大将封司徒用兵十万执掌河南,成为一方大员!

从其投军建功立业一路升迁成为实际的“河南王”可见其能力之强虽不及登上权力巅峰的高欢、宇文泰,但却能仅次于他们。这亦是高欢死后遗言其子高澄继位后必除之的根本原因。

彼奸逆之炽盛,久游魂而放命。大则有鲸有鲵,小则为枭为獍。负其牛羊之力,肆其水草之性;非玉烛之能调,岂璇玑之可正?

历经梁陈二代亲眼目睹侯景祸乱江南士族庾信的评价应该是对侯景的最佳评价!

二、宗藩遍布与继承制度的不稳定引发的统治阶层内部的分裂!见识了宋齐两代通过典签制度将皇权集中于帝王一身从而引发的皇室内部骨肉相残惨状的南梁开国帝王萧衍一改前代做法,通过分封宗亲形成宗藩来拱卫皇权。此举虽然一度避免了内部皇室成员血腥的权力争斗,却亦形成了西晋末年宗藩割据的局面。这种局面在中央政府权力较大的情况下不易显现,但当发生诏令不出台城的极端情况时,国家陷入分裂便不可避免。这亦是侯景能够攻破建康祸乱江南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侯景能够攻入南梁首都不仅有各地宗藩见死不救的因素,更有皇室内部人员的出卖,显然不稳定的继承制度是这背后的根源!放侯景军进入建康者竟是皇帝萧衍之侄、养子萧正德!早年萧衍无子,因而过继了其兄子萧正德为子,但待萧衍有了嫡子后萧正德的养子身份变无足轻重了!但是对于已失去皇位继承权的养子,仁慈的萧衍并通过明确的继承制度彻底断绝萧正德继承大统的念头。这亦是最终存在幻想的萧正德企图借侯景之力登基而放侯景入京的荒唐之举!

可以说不稳定的继承制度在萧衍的仁慈纵容下成为了侯景成功入主健康的直接原因!

三、士族门阀的再次固化是南梁失民心失国的根本之因!中高澄计痛失河南地且西投西魏不成的侯景败退到南梁境内时本部亲兵已不足千人。这丁点兵马是不可能掀起大浪的,但偏偏侯景做到了!这是为何?

显然一度励精图治休养生息的萧衍变了!晚年的萧衍出于维护皇权的需要重新扶持起在宋齐两代颇受打压的士族门阀,令他们重新登上了权力巅峰。士族门阀的再次上位意味着寒族百姓再无上升空间。二门阀的再次复兴令土地兼并再次激烈,农民失地的情况再次恶化。可以说南梁末年,国家与东晋末年已无任何差别,这便导致了侯景一路东进不断招募到士兵并最终能够用兵数万围困台城的根本社会原因!

总结纵观覆亡南梁重要的侯景之乱背后,帝王萧衍有着重大的责任。晚年崇佛纵容宗亲联合士族门阀的萧衍,他即是建立梁朝的奠基者亦是毁灭这个皇朝真正的“黑手”!他亦最终用自己的生命为其错误“埋单”!

而作为企图改变士族统治的寒族百姓,虽然一度为侯景所蒙蔽,但真正看到了这名羯人邪恶的他们最终选择了寒族出身的陈霸先!梁朝的灭亡或许是一场悲剧,但亦最终葬送了落后的士族门阀制度,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乱世造英雄,五代十国后梁国皇帝朱温都是怎样成为一代帝王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朱温----从奴隶到皇帝的传奇人物朱温,江苏砀山县人,老爸是个教书先生,很早就病逝,家里非常穷,生活不下去,老妈就带着兄弟三人离开家乡,来到萧县给刘家当佣人。在唐朝的社会结构里,农民是自由人,而佣人是贱民,是奴隶,属于最下等的,和现在的佣人完全不是一回事,是没有自由的。唐末税赋沉重,土地兼并严重,很

  • 皇帝陵有几个?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感谢悟空邀请关于这个问题,其实皇帝陵很多,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陵园,其中最出名的有秦始皇陵,也是现在发现的最大的陵园。其实在各朝各代,皇帝们都在想着自己死后埋在哪里才不会被人发现,在清朝以前,皇帝陵墓大多都是悄悄埋葬的,而且参与埋葬的人基本都会被灭口,因为一般皇帝陵墓里都有大量的随葬品,为了防止被盗墓

  • 萧纲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梁简文帝萧纲(503年—551年),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母贵嫔丁令光,南北朝时期梁朝皇帝、文学家。由于长兄萧统早死,萧纲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萧纲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萧纲

  • 一些帝王陵墓坐北朝南,为何秦始皇陵坐西朝东?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我觉得秦汉以来大多皇帝据主中原,活着入住紫微宫,死后俯视天下,自然座北朝南。而始皇帝自是雄视东方。其实,古代的帝王陵墓朝向并不统一,有坐西向东,有坐北向南,秦始皇陵并不是唯一一座坐西向东的。先来看看秦始皇陵陵园平面图,陵园有内外两圈围墙,封土正对着内墙东、西的门,相比于南门是偏离的,而外墙则压根没有

  • 中国十大陵墓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你这问法也有有问题。是十大帝王陵墓吧?一般老百姓怎么者也没有资格建陵墓。根据国家文物局颁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编号来说,排名前10依次是这样:NO:01国家级陕西省黄帝陵(清代)。NO:02国家级山东省孔林(周代)NO:03国家级陕西省秦始皇帝陵(秦代)NO:04国家级陕西省茂陵(汉代)N

  • 世界上还有哪些皇帝的古墓没被发现?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1.乾陵,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03月0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成吉思汗陵,是蒙古帝国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3.清泰陵,1980年

  • 全国九大帝陵,为什么四大古都之一的洛阳连一座都没有?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全国有九大帝陵分别是秦始皇陵、唐代昭陵、乾陵地宫、曹操陵墓、三国疑冢、西夏王陵、成吉思汗帝陵、明孝陵地宫、雍正泰陵。其中这九大帝陵之中,成吉思汗陵墓至今没有找到其准确之地,另外九大帝陵之所以成为九大帝陵,是一定的神秘感和未知因素。洛阳到底有没有九大帝陵之一还是未知数,因为成吉思汗的陵墓至今没有找到。

  • 明十三陵分别是明朝哪些皇帝与皇后的陵寝?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有十六位皇帝,其中十三位安葬在北京北部的山谷中,即明十三陵,为国家5A级景区。其中包括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整个十三陵陵区的建制都依循南京明孝陵的规格。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

  • 陕西有多少个帝王的坟墓?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陕西帝陵数量和密集度为全国之最。陕西黄土究竟埋了多少皇上?据统计,陕西共有历代帝王陵墓72座。关中平原帝王陵墓,共计72座帝王陵墓,中国之冠。黄帝陵炎帝陵帝喾陆周王季陵周文王陵周武王陵周公陵周成王陵击康王陵周穆王陵周共王陵击懿王陵周幽王陵郑桓松陵击赧王陵秦公陵园及一号大墓秦穆公陵秦惠文王公陵秦悼武王

  • 陕西黄帝陵真的是埋葬黄帝坟墓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这是我在悟空问答见过的最难的问题!】陕西黄帝陵所在黄陵县的桥山也称“桥陵”,是国务院文物保护的“天下第一陵;国务院古墓葬编号001”,史书最早祭祀在东周的秦灵公三年,汉刘邦立轩辕庙,汉武帝祭祀,自此以外历代王朝君主都有祭祀,就是蒙古族的元朝和女真族的清朝历代君王也祭祀黄帝陵,近代孙中山、蒋介石、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