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还有以下帝陵未被挖掘。
1、秦始皇陵墓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因为目前科技技术不够发达,无法更好地保护文物,国家文物局早就有明确规定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因此,秦始皇陵墓还没被挖掘。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乾陵也是唯一历经千年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其地宫遂道编号刻字砌石已被发现,出土有细腰铁拴板、锡铁锭等,具有一般陵墓所没有的独特价值。
3、元代的皇帝陵墓
元代整个朝代的皇帝陵墓都没发现。由于蒙古族盛行“密葬”,而且元代帝王死后,葬于漠北起辇谷,按蒙古族习俗,平地埋葬,不设陵丘及地面建筑,因此至今陵址难寻。就连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陵也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
哪些皇帝的陵墓被考古发掘了?
中国古代皇帝陵墓经过考古发掘的,只有两座:一个是唐僖宗靖陵,另一个是明定陵。
应该说那些皇帝的陵墓没被盗过,应为被盗的太多了。秦始皇的寝陵没有,因为里面有好多机关还有水银等有毒物质,历史上记载的不是很真实现代技术条件不允许进行开发,所以秦始皇寝陵里面的具体结构还是个迷,其次还有唐太宗的昭陵,高唐中和武则天的乾陵未被盗,还有由于元朝皇帝墓葬的方式很特别后人无法找寻也没有一个遭盗。明十三陵的主体帝王寝陵还没被盗,只是一些陪葬陵被盗。清朝顺治,雍正,嘉庆在西陵的没被盗。其他朝代的帝王陵墓差不多都被盗了
帝王的陵墓到底是因为堆的封土堆高形成了山,还是原本就是山?
帝王的陵墓多是依山而建,比如,秦始皇陵南依骊山;北京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南京明孝陵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清孝陵在昌瑞山的主峰下。
帝王陵墓不是封土高大形成的山,而是依了山势显的更加高大。
比如,山东临淄的田齐王陵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六君王墓。田齐王陵分“二王冢”和“四王冢”两组。
二王冢”为春秋时齐桓公和齐景公墓,就建在齐陵镇南的鼎足山上。四王冢”是战国时期齐威王丶齐宣王、齐泯王、齐襄王四个国王的墓,就建在牛山上,自西向东排列:其一为齐威王墓,高30米,周长140米;其二为齐宣王墓,高34米,周长157米;其三为齐泯王墓,高22米,周长190米;其四为齐襄王墓,高23米,周长130米。四墓相间,第一、二墓相隔130米;第二、三墓间距105米;第三、四墓之距160米,总长541米。宛如群峰连绵,气势巍峨。
这些陵墓本身建在山顶上,加上封土高大,所以更显得宏伟。
纵观历代王朝帝王陵墓,其选址除了考虑风水等自然因素以外,还要考虑陵寝的安全和壮观。建筑高大的封土堆,或者巧用自然的山体做墓冢。这俩种一般都是帝王陵墓常选之地。
一般给帝王选址陵墓的都是内阁大臣,他们是得到皇帝十分信任的,一般过程有三次:(1)皇帝和核心内阁大臣集体商量形成文字然后实施。(2)请当时最有权威的风水大师一起参与勘察得出结论让皇帝定夺。当然不是一个风水大师,而是多个联合勘察,最终交于皇帝。(3)皇帝和核心大臣最后讨论,修改最终符合皇帝心意和满意。尽量追求完美,然后交于一位皇帝信得过的大臣去修建陵墓。
皇帝的陵墓大多数是坐北朝南,好像秦始皇的陵墓是坐西朝东,原因可能是他死后希望能成仙,东方有紫气,所以这样做。像元朝陵墓大多数直接在广阔草原挖深坑埋入,用土填上后,然后用马踏平。后人都不知道。秦始皇陵墓是用土堆砌而成的,至今没有打开。而清朝一些陵墓下面都建有地宫大理石砌成,上面用土夯成。
所以古代帝王的陵墓一是土堆成,一是自然山体构成的,还有的就是像元朝那样直接埋入广阔的大草原,用马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