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重视门第,士族当道的梁朝,庶人陈霸先是如何攀上权力高峰的?

在重视门第,士族当道的梁朝,庶人陈霸先是如何攀上权力高峰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662 更新时间:2023/12/18 13:10:24

陈霸先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开国皇帝,也是极少见的被挫骨扬灰的开国皇帝。同时也是从广东岭南走出去建立局部性统一政权的唯一一人,他建立的陈朝统治江南地区32年。作为庶族出身的陈霸先如何能在士族当道的魏晋南北朝登上皇帝宝座呢?

社会背景:士族已进入衰弱期,军事贵族化政权已经出现。其实陈霸先不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第一个庶族出身的帝王。南朝的开创者也是刘宋建立者刘裕已经开了此项先河。因此陈霸先的登基在当时来看并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反而倒是顺理成章之事。究其原因是因为南北朝时期已经进入了一个军事贵族政权时代。在当时士族已经开始衰弱,庶族渐渐崛起,而国家政权则由军人建立,南朝宋齐梁陈四朝都是如此。

士族政治从东汉开始萌芽,到曹魏正式确立,两晋到达顶峰,东晋末期开始已经进入衰弱期。这个时候的士族阶层已经彻底的腐朽堕落,绝大多数已经成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寄生虫。公元399年爆发的“孙恩之乱”,持续数年,江南的世家大族几乎都惨遭屠戮。这次动乱不仅严重动摇了东晋王朝的统治,也使士族阶层受到严重的损失,力量削弱。更重要的是东晋王朝的军事支柱北府军彻底被庶族出身的军人控制,进而导致了刘裕取代东晋皇帝建立了刘宋王朝,我国的历史也进入了南北朝时代。

刘裕建立刘宋王朝,就已经开了庶族军人当皇帝的先例。后来的齐、梁、陈三朝都是由庶族军人建立,因此南朝的这些王朝我们又常称为军事贵族政权。由此我们也可看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陈霸先作为庶族军人登上皇帝宝座并非毫无可能。

南朝军事贵族政权的特点是:士族因为腐朽堕落已经开始在国家大事上的话语权变小。而庶族因为普遍的办事能力突出,同时又大都出任掌握实权的职务,因为也日益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而这些庶族职业军人出身的皇室家族上位后,大多害怕别人重走老路,于是就把军权交给了宗室掌控。由此就出现了“庶族掌机要,宗室握兵权”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又直接导致了野心勃勃的庶族政客联合同样野心勃勃的宗室亲王们屡屡发动叛乱。南朝的皇帝也大都死于这样的叛乱战争,这种宗室内斗最后就导致新的掌握军权的庶族军人控制朝政进而篡位建国。陈霸先也一样是走的这条路,因此才能在当时建立陈朝。

综上,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庶族已经开始崛起,士族则已彻底腐朽,虽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还有一定的实力,但是庶族军人掌控国家政权是当时的普遍现象。陈霸先也不过是把刘裕开创的庶族军人夺权之路重新走了一遍而已。接下来我们看看陈霸先具体是如何走这条路的:

依附宗室,走上军旅之路。在南北朝时代,像陈霸先这样的庶族子弟要想出人头地,走职业军人这条路无疑是最好最快的捷径。因为那些清贵的士族们是不可能去当兵打仗的,所以庶族子弟就可以毫无阻碍的在军队中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实力。正如前文提到南朝的军队大多掌握在宗室手中,因此庶族军人也往往依附宗室,在参与宗室争权夺利战争中不断壮大自己,随后反噬旧主,取代前朝建国登基。陈霸先也是如此,根据他的履历,甚至我们可以称他为“人中的卢”,当陈霸先的主子似乎命运都不好。

陈霸先祖上原来是河南颍川人(今河南禹州),后来南渡之后住在浙江吴兴(今浙江长兴)。早年的陈霸先许多帝王一样,胸怀大志,不事生产,涉猎史籍,尤其喜欢阅读兵书,还通晓纬候、孤虚、遁甲之术。同时练就了一身武艺,明达果断,当时的乡里都十分推崇他(看来当皇帝都得游手好闲)。他早年在乡里做小吏,后来到了都城建邺做了一名油库管理员。

当时梁朝的宗室新喻侯萧映担任吴兴太守,由此认识了陈霸先,他非常看重陈霸先的能力。由此陈霸先也依附于他,开始在南梁朝廷登场亮相,告别了他的小吏生涯。公元540年,萧映出任广州刺史,陈霸先跟随他到广州,先任中直兵参军,后奉命募集了一支军队镇守宋隆郡,之后郡内有人叛乱,陈霸先带着这支军队平叛有功,随即升任西江督护,高要郡守。萧映也成为了陈霸先的第一个主公,同是他也是唯一得到善终的一个。后来陈霸先的领导或主公都没有好下场。

越南平叛,声名鹊起当时的梁朝的疆域不仅仅包括现在中国的岭南一带,还包括现在越南的一部分,尤其是北越基本都是梁朝的领土。但是当地人不服管理经常叛乱。

公元541年,越南河内附近的豪强李贲起兵造反,赶跑了当地的交州刺史,梁武帝闻讯马上派军队前往镇压,但是却大败而回。愤怒的梁武帝认为前线将领有通敌嫌疑,勒令统兵平叛的将领在广州赐死,结果引发了这些将领的部下兵变,兵变的士兵包围了岭南重镇广州城。危机时刻在高要的陈霸先为了救自己的主公萧映(当时任广州刺史,在广州被围)。率兵三千急援广州,迅速解围并平定叛乱。梁武帝得知后大喜,封陈霸先为直阁将军,加封子爵,还让人给陈霸先画像送呈他御览。

公元544年,萧映去世,陈霸先本来护送他的棺木回返建康,刚到大庾岭梁武帝的诏书就送到了,任命陈霸先为交州司马,武平(今越南永安市)太守,并要求陈霸先跟随新任交州刺史杨去讨伐在交州造反的李贲。由此陈霸先开始了他在越南的平叛生涯,在平叛过程中,他冲锋在前,屡建功勋。历时三年到公元547年,陈霸先等人才彻底平定了李贲兄弟的造反,陈霸先也又一次获得晋升,虽然他还是被任命为西江督护,高要太守,但是这次给了他一个新的权力都督七郡诸军事。也就是说陈霸先可以掌管当时岭南七个郡的军队,这一下子让他在岭南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军事将领。

侯景之乱,天赐良机公元548年,梁朝爆发“侯景之乱”,这场羯族人掀起的暴乱给南梁朝廷和南梁士族带来的损害丝毫不亚于东晋末年的“孙恩之乱”。但是所谓乱世出英雄,这场浩劫对陈霸先而言却是一个天赐良机,这样的动乱包括后来的诸王内战就为他这样的庶族职业军人提供了最好的舞台,当然可能当时的陈霸先倒还没有称帝的野心,“妨主”的他正忙着给自己找新的主子!

此时陈霸先的领导是广州刺史元晋仲,但是这个元晋仲当时也想乘侯景之乱割据岭南,又害怕陈霸先不支持自己,于是准备暗中干掉陈霸先。可惜陈霸先已早就得知了这个消息,公元549年,陈霸先在南海起兵讨伐元晋仲,成功击败元晋仲之后,陈霸先发现他这几年不是在越南就是在岭南,都是偏僻之地,和其他梁朝宗室结识不多,无奈之下的他只好找在越南平叛的时结识过的宗室贵族萧勃(虽然当时陈霸先就不是很看得起他),公元549年陈霸先迎立萧勃到广州担任广州刺史,自己在萧勃手下听命。

当时北边的侯景之乱愈演愈烈,陈霸先有着强烈的民族主义爱国情绪,他眼见汉人的江山被臭名昭著的羯族人侯景占据,于是就在岭南招兵买马,积蓄粮草,迫不及待地要北出岭南讨伐侯景。但是身为宗室贵族的萧勃却不这么想,他竟然派人劝说陈霸先,要求他放弃北伐,静观时局,甚至也流露出想乘机割据岭南自立的想法(当时梁朝的宗室们大都有如此想法,无节制优待宗室的梁武帝看到这样的情形心里是多么的痛苦)。但是陈霸先坚决要北上讨伐侯景,于是他干脆撇开萧勃,派人向当时打着讨伐侯景旗号的梁朝湘东王萧绎表达了投效之意。于是萧绎就成为了陈霸先的第三个主子。

公元550年,找到新主子的陈霸先从广东始兴出发,北上参与讨伐侯景。被陈霸先抛弃的萧勃非常生气,他命令部下蔡路养在南野(今江西南康)拦截陈霸先。结果被陈霸先轻松击败,无奈的萧勃只好任由陈霸先北上。乘胜进占南康郡(今江西赣州)的陈霸先被新主子萧绎封为明威将军、交州刺史,爵位也从新安子爵升为南野县伯。此后陈霸先就在赣州一带和侯景的支持者李迁仕展开长达一年多的拉锯战。直到公元551年,萧绎手下头号大将王僧辨在湖南岳阳和湖北武汉击败侯景主力,战争形势逆转。陈霸先也击败了阻击他一年多的李迁仕,从赣州出发,沿赣江北上,与萧绎主力会师一起消灭侯景。

两军会师之后,陈霸先遇见了此后与他纠葛一生的王僧辨,两人都已是梁朝的著名将领,但是王僧辨早就投效在萧绎的手下,也是萧绎手下的头号大将。会师之初,王僧辨忌惮陈霸先的能力,害怕陈会取代自己,因此对陈有防备之心。此时的陈霸先发现王僧辨率领的萧绎的主力部队因为长期的作战非常缺粮,陈霸先主动将自己从广东和江西等地筹集的军粮三十万石慷慨的送给王僧辨等人,同时甘居王僧辨之下。不仅打消了王僧辨等人的顾忌,还赢得了萧绎帐下大部分将领的信任。这一期间王僧辨不仅爵位又从伯爵提升为侯爵,官职也屡屡升迁,他也成了萧绎手下地位仅次于王僧辨的将领。

公元552年正月,萧绎命令王僧辨和陈霸先分别率军进攻占据建康的侯景。共事了一段时期的王僧辨和陈霸先两人在安徽会师之后,登坛盟誓,不仅约定共同消灭侯景,某种意义上两人也明确了王僧辨为主,陈霸先为次的地位安排。此后陈霸先一直甘居王僧辨之下,辅佐帮助王僧辨。盟誓之后两军齐心合力,迅速消灭了曾经不可一世的侯景。随后萧绎登基称帝,王僧辨在朝出任司徒和尚书令,陈霸先则任开府仪同三司,镇守南徐州(京口)。

诸王争权,渔翁得利从侯景之乱时就已公开化的梁朝宗室争权大战,在侯景被杀后,显得更加疯狂和白热化。而此时的陈霸先也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登基称帝的萧绎开始了消灭其他宗室竞争对手的作战,而王僧辨和陈霸先两人就是他的王牌。但是占据优势的萧绎却因自己的一个错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时的萧绎不知出于什么考虑拒绝了到建康去登基建议,他留在了经营多年的老巢江陵。而且还得罪了西魏权臣宇文泰,结果导致在公元554年,宇文泰派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等人偷袭江陵,萧绎被俘后被杀。陈霸先的第三个主子就这样惨死了。

此后王僧辨和陈霸先商定,拥立萧绎的儿子箫方智为太子,并在公元554年底将箫方智迎到建康。被拥立的箫方智从名义上来说应该是陈霸先的第四个主子,但是此时的梁朝中央政府已经被王僧辨掌控,王僧辨出任骠骑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同时还获得了同样拥有重兵的陈霸先的支持。某种意义上王僧辨可以算陈霸先的半个主子,如果顺利发展下去,王僧辨可能会取代梁朝建立自己的新政权。

但是王僧辨性格中的怯懦导致了他和陈霸先的决裂。公元555年三月,实力强大的北齐也来南边指手画脚一番,他们派人护送被他们俘虏的梁武帝的侄子萧渊明回国,要求让他来当梁朝的皇帝,企图在南方扶持一个亲北齐的政权。一开始王僧辨和陈霸先的意见一样,拒绝了北齐的要求。当时三国中实力最强的北齐一看王僧辨等人不听话,那就打到你听话。派遣名将高涣攻打梁朝。王僧辨一看,吓得赶紧和高涣和萧渊明商量,最后在这一年七月接受了北齐的要求,拥立萧渊明为帝。尽管陈霸先表示强烈的反对,他觉得这样和投降卖国没有区别,但是萧渊明还是在名义上成为了陈霸先的第五个主子。

心中不服的陈霸先开始谋划对付王僧辨了,两个月后,陈霸先从京口率兵突袭王僧辨。猝不及防的王僧辨被俘虏,陈霸先进入建康。陈霸先立即逼迫萧渊明退位,又重新拥立第四个主子箫方智登基。同时以阴谋篡位的罪名处死了自己的亲密战友和半个主子王僧辨,自己出任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彻底控制了梁朝中央政府。此时的陈霸先已经具备了篡权夺位的实力。年仅十三岁的箫方智只不过是他的傀儡罢了。

讨平叛乱,篡梁建陈控制了梁朝中央政府的陈霸先,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王僧辨旧部和北齐的怒火。王的旧部立刻起兵讨伐陈霸先,北齐也派兵渡江助战。陈霸先领兵坚决抵抗,不仅击退了王僧辨旧部的攻击,还击败了北齐的援军。而且陈霸先也早已派人向北齐称臣,代表箫方智向北齐承诺永远作北齐的属国。本来就被陈霸先击败了的北齐只好无奈接受了这个既成事实,放弃干预此事了。同样无奈的王僧辨旧部只好随同北齐的军队退到北齐境内,投靠了北齐。

解除了王僧辨旧部和北齐的威胁之后,陈霸先开始着手消灭国内仍然不服的其他割据实力。首先是快要被我们忘记的陈霸先的第二个主子萧勃,这个一直待在广州的梁朝宗室不知道怎么突然雄起了。从555年十月到556年年底,陈霸先和王僧辨旧部和北齐军队鏖战之时,这家伙待在广州不声不响,等陈霸先搞定了这些王僧辨旧部后的557年二月,这家伙在广州跳了出来,举兵北上讨伐陈霸先,而且还迅速控制了江西。但是很快就被陈霸先派兵击败了,连他本人也被部将所杀,三个月时间陈霸先就重新占据了江西,并且控制了自己曾经生活过多年的广东。陈霸先的第二个主子也领盒饭了。

陈霸先的对手仿佛都是商量好的,一个一个上,绝不围殴。搞定了萧勃后,控制湖南、湖北的王琳又跳出来反抗陈霸先,不过这个王琳倒是有几分本事,竟然击败了陈霸先的平叛部队,连陈霸先手下的头号大将侯安都也被王琳俘虏了。但是王琳进攻建康也被陈霸先击败,双发陷入僵持阶段(陈霸先一直到死都没有最终消灭王琳)。但是此时陈霸先已经等不及了,他要篡位登基了。

公元557年八月开始,陈霸先把历朝历代篡位的程序都走了一遍,一直到这一年的十月,陈霸先终于登基称帝。完成了一个庶族子弟,通过成为职业军人,到执掌大权,最后篡位登基的逆袭之路。

尾声陈霸先解决了北齐的威胁后,公元556年,北齐要求陈霸先将萧渊明送回北齐,陈霸先答应了这个要求,但是很巧的是,在临出发前,萧渊明病逝了。虽然正史上的记载是萧渊明是毒疮发作病死的,但是陈霸先在这个事件中嫌疑非常大。但是不管怎么说陈霸先的第五任主子也死了。

陈霸先登基后半年左右,他的第四任主子箫方智死了,虽然正史上没有明确他的死因,但是幕后主使者应该是陈霸先无疑。因为他不可能会让这样一个会威胁到他的地位和他的陈朝的统治稳定的前朝废帝活在世上。

三十多年后,隋朝发起灭陈之战,王僧辨的次子王颁当年在江陵被西魏偷袭时被俘虏到了西魏,随后就在关中生活了下来,隋朝时王颁已经成为了隋朝的一名官员,而且还有县公爵位。在这次灭陈之战中,王颁主动要求参战,并自募兵勇加入韩擒虎的灭陈先锋部队。在亲自参与灭了杀父仇人陈霸先建立的陈朝后,王颁仍不满足,他秘密召集父亲王僧辨的旧部,据说当时赶来的还有千人左右,他们乘夜将陈霸先的陵墓捣毁,将陈霸先挫骨扬灰,还将陈的骨灰加水一起喝进肚子。因此陈霸先也成为了史上罕见的被挫骨扬灰的开国皇帝。

士族门阀的形成期根源于汉武帝时期的察举制,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就是察举制的翻版。而正是因为这种制度形成了大批在地方上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这个时期,寒族上位几乎完全不可能。但陈霸先却可从一介寒族成为陈朝开国皇帝,其实他是间接的靠了一个人,这个人叫侯景。

一种根深固的制度,一个根深蒂固的利益阶层,靠一般的手段是无法将其毁灭重建的,但靠一样东西可以,那就是战争,而这场战争就是侯景之乱。

侯景是东魏将领,后叛梁朝。但南方的世家大族大多不待见这个北方来的莽夫,侯景曾求婚于当时南方最大的士族门阀,王家和谢家(就是旧时王谢堂前燕的那个),但惨遭拒绝,这使得侯景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因此开始记恨上了梁朝。后来,梁朝和东魏交好,侯景是东魏逃过来的,他害怕梁朝为表明诚心将他送还东魏,所以发动了叛乱。

侯景在寿阳起兵时只有区区8000人,梁武帝萧衍听说了,却表示不屑一顾,要用短木棍去打他。结果,侯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入了建康,而梁武帝本人也被活活饿死。

而持续四年之久的侯景之乱,将南方的经济破坏殆尽,同时那些士族门阀也被战争冲撞的支离破碎,这给如陈霸先这样的寒族提供了一个崛起的机会。通过讨伐侯景,陈霸先的实力迅速壮大,最终将南方平定建立了陈朝。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历史上还有哪些重要的人物的陵墓没有找到?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1、曹操做为三国时期一代枭雄,生前就对后人嘱咐他的陵墓要如何隐蔽而做到死后不被打扰,所以就修建了很多疑惑众人的古墓,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使后人至今无法找到其真的墓葬所在地。2、一代军师诸葛亮,做为辅助刘备逐渐鼎定大业,为蜀国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军师,可以说刘备是非常看重其的才华与智慧的,以至于后期刘备将

  • 朱温和朱允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朱温是被亲生儿子朱友杀死的,朱允文在朱棣靖难之役攻破南京城时,皇宫起火,不知所踪。后梁开国皇帝朱温欲传位养子,造亲子弑杀朱温后梁开国皇帝,多年征战加上年老体弱,在位第六年身体状况日益加重。因为长子朱友裕死的早,所以一直没有立太子。一病不起的朱温开始为立谁为储担忧,自己的几个亲儿子都不争气,在他眼里都

  • 关于黄帝陵的真实历史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为什么国内一些人不承认陕西黄帝陵?回答这个问题前,必须强调的一件事情是: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黄陵县城北桥山,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皇帝的陵墓,同时也是《史记》中唯一一座被记载下来的黄帝陵。对大多数人而言,陕西的黄帝陵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历史痕迹和历史见证,但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因为怀疑史书中记载的黄帝陵地

  • 为什么唐朝灭亡后是五代十国,而不是朱温建立的梁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我是棠棣,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唐朝灭亡后是五代十国,而梁是五代的第一个国家它是包含在五代内的。五代十国(907年960年)这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891年-979年)的合称,也指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历史时期。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

  • 在南朝并无根基的侯景,为何能够摧毁梁朝国力?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侯景本身是南北朝时期,北魏权臣尔朱荣的部下,尔朱家族被高欢灭了以后,侯景便转而投靠到了高欢门下,成为了高欢的心腹。当时孝武帝元修逃亡到了长安宇文泰处,从此北魏被分裂成为东魏和西魏。侯景所在的东魏,是高欢掌权。高欢对侯景是非常器重的,巅峰时期,侯景手握10万大军,整个河南地区都归他一个人管,让人不可思

  • 乱世造英雄,五代十国后梁国皇帝朱温都是怎样成为一代帝王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朱温----从奴隶到皇帝的传奇人物朱温,江苏砀山县人,老爸是个教书先生,很早就病逝,家里非常穷,生活不下去,老妈就带着兄弟三人离开家乡,来到萧县给刘家当佣人。在唐朝的社会结构里,农民是自由人,而佣人是贱民,是奴隶,属于最下等的,和现在的佣人完全不是一回事,是没有自由的。唐末税赋沉重,土地兼并严重,很

  • 皇帝陵有几个?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感谢悟空邀请关于这个问题,其实皇帝陵很多,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陵园,其中最出名的有秦始皇陵,也是现在发现的最大的陵园。其实在各朝各代,皇帝们都在想着自己死后埋在哪里才不会被人发现,在清朝以前,皇帝陵墓大多都是悄悄埋葬的,而且参与埋葬的人基本都会被灭口,因为一般皇帝陵墓里都有大量的随葬品,为了防止被盗墓

  • 萧纲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梁简文帝萧纲(503年—551年),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母贵嫔丁令光,南北朝时期梁朝皇帝、文学家。由于长兄萧统早死,萧纲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萧纲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萧纲

  • 一些帝王陵墓坐北朝南,为何秦始皇陵坐西朝东?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我觉得秦汉以来大多皇帝据主中原,活着入住紫微宫,死后俯视天下,自然座北朝南。而始皇帝自是雄视东方。其实,古代的帝王陵墓朝向并不统一,有坐西向东,有坐北向南,秦始皇陵并不是唯一一座坐西向东的。先来看看秦始皇陵陵园平面图,陵园有内外两圈围墙,封土正对着内墙东、西的门,相比于南门是偏离的,而外墙则压根没有

  • 中国十大陵墓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你这问法也有有问题。是十大帝王陵墓吧?一般老百姓怎么者也没有资格建陵墓。根据国家文物局颁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编号来说,排名前10依次是这样:NO:01国家级陕西省黄帝陵(清代)。NO:02国家级山东省孔林(周代)NO:03国家级陕西省秦始皇帝陵(秦代)NO:04国家级陕西省茂陵(汉代)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