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一年休三天,每天睡4小时,是真实的历史吗?

雍正一年休三天,每天睡4小时,是真实的历史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099 更新时间:2024/2/27 21:28:47

在中国历史上349位皇帝当中,像雍正帝那样勤政的帝绝无仅有。可以说,雍正皇帝是中国史上最勤政的帝王。

勤政殿,就是他意志的体现。圆明园前身实则是雍正皇帝身为亲王时的藩邸。雍正帝继位之后,圆明园由藩邸赐园成为皇帝办公和起居之所。雍正皇帝从登极一直到去世,基本是在这里。圆明园门内正中为“正大光明殿”,其东侧为“勤政亲贤殿”(又称“勤政殿”)。雍正帝日常上午在这里批阅奏章,召见大臣,处理政务。他命名“勤政”二字表明了他的意志。雍正帝自奉“以勤先天下”,不巡幸、不游猎,日理政事、终年不息。

雍正皇帝每年只给自己放三天假:冬至(四爷喜吃饺子)、除夕(中国人必须过)、万寿节(康熙帝生辰);雍正帝每天睡眠时间约为两个时辰(4个小能长寿吗?)。专家统计发现,康熙朝直接给皇帝上奏折的官员大致为130多人,雍正朝这一数字攀升至1200人。单单应付1200人奏章的庞大工作量都已经够惊人的了。

《清实录》记载,他在位12年零8个月,仅以朱批奏折而言,雍正朝现存汉文奏折35000余件、满文奏折6600余件,共有41600余件,日均批阅奏折约10件,皆为亲笔朱批,有的奏折上的批语竟比奏文还多,竟有1000多字。汉字朱批多达1000多万字。如果雍正皇帝是一位作家,这样的成绩也是多产。雍正帝精于书法,又是一个千年未有的工作狂皇帝,我怀疑批阅奏折对这样的书法家来说简直是一种巨大的艺术享受,四爷他乐此不疲……

雍正皇帝的勤政表现,还在于严苛整顿吏治、大力推行改革,真正奠定了清朝统治基础的冷面帝王,雍正皇帝在位近13年,为大清王朝强力续命。正如清史研究大家杨樵先生所言,“要是像儿子乾隆那样的长命,多活三十一载,政治上变化之大,自不在话下。夸大地说,也许因而改易了此后中国的命运,亦未可定”。选了几幅《雍正皇帝行乐图》,并不是表明他真的善于行乐,而只是他太勤政了,勤政的人心中所向往的恰恰是这种古代文士闲逸的生活。

(网图侵删)

我是梦话春秋,我来回答。

雍正元年(1723年),登基还不到一年的雍正,发觉身体有些吃不消了,公开表示,自己干了太多工作,甚至很多本应大臣代的事情都落到自己头上。雍正发牢骚道:“朕年尚壮,尔等大学士所应为之事尚可勉力代理,尔等安乐怡养,心力无耗,得以延年益寿,是朕之惠也。”你们这些大臣的工作,都是朕给干了,你们能延年益寿,都是朕所赐的。

登基之后的雍正皇帝就把办公室迁到了故宫的养心殿里,本身养心殿属于前殿后寝,后有五个大卧室,该有的功能一应俱全。雍正皇帝的住所和工作地点的距离仅仅就是一条穿廊,数米之遥,通勤时间以秒来计算,对于工作狂的雍正来说,这是最理想的安心之所。

由此可以看到雍正的勤政,世人皆知。

但一年休三天,每天睡4个小时,是否是真实的历史。一,雍正事必躬亲。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可以密奏的官员仅一百多人,而雍正把密奏的权力开放到两千多人。这就导致每天从各省送来的密折,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五六十人。特别西北战事紧时,年羹统率大军在边疆,西北密折来了必须呈上,不得有一分钟耽误。因为他对年羹尧十二分的不放心。这些密折都要批到深夜,还要连夜发回去,当年通讯全靠战马驿站,北京到新疆最快也要半月,所以耽搁不起。雍正光批密折,就要到深夜,而到三更天时(现在凌晨3点左右),雍正就要起床早朝与各大臣商谈,雍正一夜睡4个小时应该是真实的。

二,雍正的批语竟有1000多万字。

把他的批语集结成册,竟有1000多万字,以今天出版的《雍正王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为例,其中涉及满汉官员1200余人。他除了批语外,还有500万字的其他文章。雍正在位十三年,1000万字的批语是多么可怕的数字,雍正皇帝平均要天写两千多字,当年没有电脑手机,全靠毛笔一字字地写。什么能证明他的勤政,这就是最直接的证据。

三,雍正惜时如金。

雍正在《夏日勤政殿观新月》诗中写道:“独览万几凭渥署,难抛一寸是光阴”,虽然夏日炎热,夜晚困乏,但一想到还有公务要处理,就不得不抖擞精神,继续工作。雍正在妃子宠幸上,是历代帝王最少的,因为雍正经常一个人睡,很少翻牌子,他害怕自己沉溺女色不能自拔,同时,他认为那是浪费光阴的与精力的,他每天要保持巨大的精力来处理朝政,所以他要向大臣们发牢骚,你们工作都让朕给干了。

四,从没有给自己放过假。

在《清史稿》中可以发现,雍正皇帝唯一一位不巡幸不游猎的皇帝。比起他的儿子乾隆来,那真是一个天,一个地。乾隆六下江南,多次木兰围地场打猎。而雍正皇帝很少出皇宫,因为他要以勤先天下。他一直忙忙碌碌,白天听大臣奏事,夜晚批阅奏折。从没有星期六、星期天。一年中只有自己的生日,休息半天不早朝,但是晚上还要批阅密折。哪里来的三天休息啊,雍正此时知道,眼泪也会笑出来的。

雍正为什么这么勤政,当一个舒服的皇帝不行吗。一,雍正即位之初,并不稳定。

康熙皇子众多,在康熙最后的岁月里,曾出现九龙夺嫡的大戏。雍正当了皇帝后,并不能平息他兄弟间怨恨,众位皇子都对雍正虎视眈眈,他们想尽各种办法,为雍正的执政制造困难。雍正此时必须十二分的小心,等自己皇位稳定后,再来收拾自己的兄弟们。

二,雍正生性多疑,谁不相信。

在雍正当王爷时,人家背后都称他为“冷面王”,他以刻意猜忌心狠手辣著称。执政后,他更害怕自己大权旁落,他要把权力牢牢抓在手里,所以他事事亲为,而且事事认真,因为他对朝廷里的所有人都不相信,他靠着官员们之间的相互密奏,来掌控这些百官,经维护自己权力的稳定。

三,康熙皇帝留下一个烂摊子。

康熙皇帝执政后期,其政策以宽慈为主,朝廷上下官员腐败、结党营私、国库亏空严重。雍正只能通过一系列改革重整机构,为了改善民生,制定了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公等新政,而这些政策都他监督执行,他不勤政怎么办。

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勤于政事,直到临死前两天还在批阅奏折。他应该是把自己活活累死的中国皇帝之一。也只有通过雍正的勤政,纠正康熙留下的政治憾事,同时也为自己的儿子乾隆年间盛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有些公司领导总是爱听顺耳话,而忠言逆耳就是听不进,甚至会招来讨厌,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奢望公司领导个个从谏如流广纳忠言是不现实的。大部份领导都喜欢下属报喜不报忧,那些逆耳忠言往往引起领导反感,因为敢于采纳不同的意见,需要领导者具有广阔的胸襟和真正的自信。领导“不纳忠言”其实是人性和职场心态两方面原因造成的。领导也是人间一凡人,他跟大家一样有自己的好恶。如同我们都不喜欢被别人批评一样,

  • 假如刘备一直听诸葛亮的话,蜀国会不会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不会统一天下。后汉三国鼎立是一种实力动态平衡,三方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消长,必然导致联盟的重新组合,蜀国不管怎么样资源体量太小,综合实力积累增长,都比不上吴国和魏国,实力不足以单方面支撑统一天下。如果依赖联盟,联盟又是个动态变量,不断变化,因而蜀国不具备这样的强力约束,很难形成综合对比实力。如果刘备

  • 读《中国古代帝王与名士故事》有感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原本,读者本书的目的,只是为了积累知识,写好中考语文作文得高分,但渐渐的,我发现了它的价值,透过这本书我深刻的认识到读者本书的初衷是狭隘的。我怎么没想到要为自己留一道缝隙呢,反而只是为读而读。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守护自己的灵魂,为心灵留下自由舒展的空间啊。《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由许多有趣的小故事组成,这

  • 商鞅被哪位君主赏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商鞅本是卫国人,早年喜好法家的学说,颇富才干后来到魏国在魏相公叔痤府中做家臣,对于李悝、吴起在魏国的变法理论及实践非常熟悉。魏相公叔痤晚年向魏王推荐商鞅,但魏王不用商鞅。商鞅在魏国不得志,后听闻秦孝公广招贤才,就应招到了秦国。到秦国后通过景监先后和孝公谈论帝道、王道,孝公都不感兴趣后以霸道说之,和孝

  • 中国古代历史上哪几个皇帝或者王是嫡长子继承皇(王)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数字表明他是唐朝第几代皇帝。8.唐代宗李豫(726年-779年),唐肃宗长子。初名,封广平王,在位17年,享年54岁。9.唐德宗李适(742年-805年)(适发音为Kuò),唐代宗长子10.唐顺宗李诵(761年-806年),唐德宗长子。大历十四年(779年)立为皇太子。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即位,

  • 中国历史中的皇帝驭人之术那些可以排前三,排名第一的是哪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皇帝驭人之术最厉害能排入前三位的分数是:唐朝明君盛主唐太宗李世民,清朝一代雄主康熙帝觉烨,西汉雄主开创汉武雄风的汉武帝刘彻。驭人之术,也叫厚黑学,是指轻松处世、灵活办事的技巧和方法,在古代是指驾驭和控制他人的诡诈手段。纵观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会发现一条规律,那就是要想成为“英雄豪杰”或

  • 三进长安,四十岁终得唐玄宗赏识的李白,在长安真的很“狂”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首先回答你的问题,李白在长安那两年其实一点都不“狂”。李白奉诏到长安,因其诗才确实被玄宗赏识。也做过让高力士脱靴,醉酒见驾等出格的事情。但要说他在长安有多狂,我却不认同,因为他根本没有在长安狂的资本。李白的官职太低天宝元年(772年)李白被唐玄宗一纸诏书,召到长安,面圣之后,玄宗爱其才,官封翰林待诏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皇帝出过远门?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1、汉武帝刘彻;老太后掌权,年轻的刘彻常带一群青年侍从,跑到长安郊外打猎,饿了就跑到农家借宿。这事看似玩,其实收获大,特别是看到了西汉农民的耕种辛苦,亲政后就决心彻底推广铁制新农具,是为中国农业史大变革。2、宋哲宗赵煦;也是老太后掌权,无所事事;3、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六五年,他祭陵后路过昌平,看到几

  • 历史上有那些皇帝是被太监害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漫长历史长河中,封建王朝不乏出现太监的身影!他们是皇宫里御用的仆人,是皇家专制下的特殊“工种”!然而,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人物,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却能兴风作浪,干预朝政,甚至于做出弑帝的惊人行径!接下来,我们来说几个被太监害死的皇帝!秦二世胡亥!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儿子,与赵高、李斯经过密谋,假造秦

  • 你知道有哪些荒唐皇帝的奇葩行为被载入史册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将中国古代皇帝们排一个荒唐排行榜,这位宋后废帝刘昱即便不能排第一,也绝对能进前三。首先是他荒唐的出身刘昱的父皇是宋明帝刘,也是一位荒唐皇帝,但刘虽然是他的父皇,却不是他的父亲。这里面的故事很荒唐。刘早年被酒色掏空了身体,虽然后宫佳丽不少,却没有一人能生下龙子,但江山却必须由儿子来继承,所以他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