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假如刘备一直听诸葛亮的话,蜀国会不会统一天下?

假如刘备一直听诸葛亮的话,蜀国会不会统一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10 更新时间:2024/1/15 14:55:44

不会统一天下。后汉三国鼎立是一种实力动态平衡,三方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消长,必然导致联盟的重新组合,蜀国不管怎么样资源体量太小,综合实力积累增长,都比不上吴国和魏国,实力不足以单方面支撑统一天下。如果依赖联盟,联盟又是个动态变量,不断变化,因而蜀国不具备这样的强力约束,很难形成综合对比实力。

如果刘备一直听诸葛亮的话,蜀国的存续时间会长一些。这是综合实力决定的趋势!可惜,历史并没有按照假设而发生。

一、诸葛亮的性格决定了他遇到刘备拒谏时不会强力力争诸葛一生唯谨慎。一句话道出了诸葛亮的性格。他感恩刘备的知遇之恩,辅佐刘备在荆州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占荆州、据西川,夺汉中,达到了最强大高峰。这个时候,刘备从一个草根艰苦奋斗,崛起到实力割据的巅峰,虚荣心也膨胀,团队骄傲短视的情绪滋长,刘备下了一招臭棋,诸葛亮强劝也没有劝住,从此,蜀国就迅速走向衰落。这就是刘备汉中称王。

二、刘备第一次拒绝纳谏诸葛亮建议,就丧失了独有的政治优势刘备集团在汉中,张飞力战大败曹操五子良将之一的猛将张,蜀军士气大振!各个阶层充满了骄傲轻敌情绪,看不见自身困难的贪头享乐,派系分立的趋势也逐渐抬头。表功要紧,纷纷劝进刘备做汉中王。诸葛亮对形势看得非常清楚,所以当大家劝进刘备时,他坚决要求刘备不要称王。这时,刘备拿下了西川,汉中,又拥有荆州,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功业升到了他平生的顶峰,没有听进诸葛亮的谏言,在众人的劝进声中,做了汉中王。刘备擅自称王,从政治上无异于袁术称帝,中兴汉室的誓言变成了谎言,失去了人心,直接宣告了他成为正统的反对面,给了曹操征伐的口实,也破坏了孙刘联联盟的政治基础。直接导致了魏吴联盟,这次联盟实质内容就是达成了合力解决荆州。给刘备一方直接造成的恶果就是荆州失陷,关羽败走麦城,被俘身死。

三、刘备第二次拒绝纳谏诸葛亮建议,就让军事实力血本无归。曹操去世,曹丕篡汉自立,对刘备来讲又是一次政治上正名的机会。政治上曹丕的行为推翻了曹操打压豪强,重用寒门政策,寒门子弟开始心向代表汉室正统的刘备,提升了民众对汉的认可度,为名正言顺,诸葛亮建议刘备称帝。这和上次反对称王不同,因为时势完全生了变化。刘备称帝在政治上宣告了自己的存在和目的,魏、吴反倒在政治上处于不利的被动状态。但刘备又走了一招臭棋。刘备称帝第二年,为给关羽报仇,刘备准备统兵东证东吴。诸葛亮又谏言反对:“陛下初登宝位,若欲北讨汉贼,以伸大义于天下,方可亲统六师;若只欲伐吴,命一上将统军伐之可也,何必亲劳圣驾?”,同时赵云也劝谏曰:“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以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愿陛下察之。”先主曰:“孙权害了朕弟;又兼傅士仁、糜芳潘璋马忠皆有切齿之仇:啖其肉而灭其族,方雪朕恨!卿何阻耶?”云曰:“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先主答曰:“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遂不听赵云之谏,下令起兵伐吴。可以看出诸葛亮和赵云在政治上是非常英名的,可惜刘备又棋臭一招,向着自己的联盟对象开始攻击,结果夷陵兵败,军事实力血本无归。自己也梦断白帝城,托孤诸葛亮。

刘备的两招臭棋缩短了蜀国的寿命。诸葛亮倒是不负所托,弹尽竭虑,辅佐刘禅,攘除奸凶,兴汉安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奈何时不予诸葛亮,势不予诸葛亮!最后只留下“天不助我也!”的哀叹。

综上所述,就算刘备全听诸葛亮的,诸葛亮不可能完成统一大业的。正如水镜先生评价:“诸葛亮得其主,而未得其时也”。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给我们的示就是:做判断和决策,一定要审时度势,保持清醒头脑,既要看到有利形势,又要分析潜在危机,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做出正确的决策。

参考资料《三国志》

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评论和点赞。

不会,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以彼之时,以其之力,三分已善!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读《中国古代帝王与名士故事》有感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原本,读者本书的目的,只是为了积累知识,写好中考语文作文得高分,但渐渐的,我发现了它的价值,透过这本书我深刻的认识到读者本书的初衷是狭隘的。我怎么没想到要为自己留一道缝隙呢,反而只是为读而读。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守护自己的灵魂,为心灵留下自由舒展的空间啊。《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由许多有趣的小故事组成,这

  • 商鞅被哪位君主赏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商鞅本是卫国人,早年喜好法家的学说,颇富才干后来到魏国在魏相公叔痤府中做家臣,对于李悝、吴起在魏国的变法理论及实践非常熟悉。魏相公叔痤晚年向魏王推荐商鞅,但魏王不用商鞅。商鞅在魏国不得志,后听闻秦孝公广招贤才,就应招到了秦国。到秦国后通过景监先后和孝公谈论帝道、王道,孝公都不感兴趣后以霸道说之,和孝

  • 中国古代历史上哪几个皇帝或者王是嫡长子继承皇(王)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数字表明他是唐朝第几代皇帝。8.唐代宗李豫(726年-779年),唐肃宗长子。初名,封广平王,在位17年,享年54岁。9.唐德宗李适(742年-805年)(适发音为Kuò),唐代宗长子10.唐顺宗李诵(761年-806年),唐德宗长子。大历十四年(779年)立为皇太子。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即位,

  • 中国历史中的皇帝驭人之术那些可以排前三,排名第一的是哪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皇帝驭人之术最厉害能排入前三位的分数是:唐朝明君盛主唐太宗李世民,清朝一代雄主康熙帝觉烨,西汉雄主开创汉武雄风的汉武帝刘彻。驭人之术,也叫厚黑学,是指轻松处世、灵活办事的技巧和方法,在古代是指驾驭和控制他人的诡诈手段。纵观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会发现一条规律,那就是要想成为“英雄豪杰”或

  • 三进长安,四十岁终得唐玄宗赏识的李白,在长安真的很“狂”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首先回答你的问题,李白在长安那两年其实一点都不“狂”。李白奉诏到长安,因其诗才确实被玄宗赏识。也做过让高力士脱靴,醉酒见驾等出格的事情。但要说他在长安有多狂,我却不认同,因为他根本没有在长安狂的资本。李白的官职太低天宝元年(772年)李白被唐玄宗一纸诏书,召到长安,面圣之后,玄宗爱其才,官封翰林待诏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皇帝出过远门?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1、汉武帝刘彻;老太后掌权,年轻的刘彻常带一群青年侍从,跑到长安郊外打猎,饿了就跑到农家借宿。这事看似玩,其实收获大,特别是看到了西汉农民的耕种辛苦,亲政后就决心彻底推广铁制新农具,是为中国农业史大变革。2、宋哲宗赵煦;也是老太后掌权,无所事事;3、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六五年,他祭陵后路过昌平,看到几

  • 历史上有那些皇帝是被太监害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漫长历史长河中,封建王朝不乏出现太监的身影!他们是皇宫里御用的仆人,是皇家专制下的特殊“工种”!然而,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人物,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却能兴风作浪,干预朝政,甚至于做出弑帝的惊人行径!接下来,我们来说几个被太监害死的皇帝!秦二世胡亥!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儿子,与赵高、李斯经过密谋,假造秦

  • 你知道有哪些荒唐皇帝的奇葩行为被载入史册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将中国古代皇帝们排一个荒唐排行榜,这位宋后废帝刘昱即便不能排第一,也绝对能进前三。首先是他荒唐的出身刘昱的父皇是宋明帝刘,也是一位荒唐皇帝,但刘虽然是他的父皇,却不是他的父亲。这里面的故事很荒唐。刘早年被酒色掏空了身体,虽然后宫佳丽不少,却没有一人能生下龙子,但江山却必须由儿子来继承,所以他是日

  • 中国春秋时期有那些帝王和有趣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不仅是历史,古人曾说“读史使人明智”,今天的人看来充满着神秘色彩的遥不可及历史,其实也就是曾经生活在过去时空里的人们所发生的一系列有趣而值得后人回味的故事。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如果做一个问卷调查,向读者大众征集历史上哪一个朝代最不可或缺,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汉唐盛世,或者词曲发展繁盛的宋元时期

  • 有一则古代故事,说的是一个君王,开始一再容忍他的兄弟蓄意造反,等既...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郑庄公克段于鄢。《春秋》中的名篇。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郑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其母武姜,其弟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中国历史上成语一鸣惊人的典故,讲的是战国时期的齐威王的故事,他说三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