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告诫君王即使老了也要学习是什么典故

告诫君王即使老了也要学习是什么典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867 更新时间:2023/12/9 13:41:45

炳烛之明晋平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晋平公询问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再学习,恐怕为时已了!”师旷说:“您为什么不点燃蜡烛来照明呢?”晋平公说:“哪里有作人臣,却敢戏弄自己的国君的人呢?”师旷说:“我盲臣哪敢戏弄国君您啊!臣下听说: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早晨温阳下学习;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正午的烈日阳光下学习;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将蜡烛点燃,散发光亮来学习。在点燃蜡烛的亮光下(行走)和在黑暗愚昧中行走(哪一个会更好呢)?”晋平公说:“好极了!”

古代大臣劝皇的后果

这不能一概而论,但是要注意的是,一直到明朝为止,皇帝都不能随意处死大臣,更不能随意处死哪怕一个平民,大臣们和皇帝往往处在对立面上,大臣们要权力,皇帝也要权力,天下不是皇帝一个人的,在清朝以前,皇帝作出的决断必须要大臣们的赞同才可以通过,这实际上等同于一种上层人物间的议会制度,除了少数的几个亡国之君,绝大部分皇帝都不会因为劝诫而处死大臣,最严厉的处置也不过贬或者流放,这也很少,大多数都是没有事情的。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赵普诸葛亮劝谏君王的方法和邹忌有什么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邹忌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先讲故事,再摆道理,条理清晰。好像一篇好的议论文。但是诸葛亮用得是感情,希望能打动君王①诸葛亮采用直谏的方式,邹忌采用了委婉的讽谏邹忌通过向君王“讽刺”自己的相貌,以小推大,劝谏君王。而诸葛亮则是试图以深深的感情打动君主。孙权劝吕蒙: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典故。起初,吴王

  • 为什么古代,地位低的臣民要忠于地位高的君王,并且认为是光荣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古代认为皇上是天子,我等都是凡人,所以凡人臣服天子理所应当,不敢多想。在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大臣的想法发生了改变,觉得自己能力弱的,无法成为皇帝掌控全国的,还是乖乖臣服。但是那些觉得自己很有能力,野心勃勃之辈,当然随时找机会造反。儒家思想认为忠君爱国。儒家礼教要求君叫臣死臣

  • 一段历史一把泪,中国古代又有几人能够功于谋国,巧于谋身?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吴越春秋,范蠡功于谋国,位极人臣;巧于谋身,富可敌国。当年吴国屡屡攻越,并同楚国争霸。楚王派了范蠡丶文仲到越国,帮助越国抗吴。吴国兵强马壮,打败了越国,一直打到越都,勾践也成了俘虏。吴王夫差欲把勾践带回国,要从精神上丶肉体上彻底摧毁越国的斗志和信心。范蠡对文仲说:留在大王身边应对吴王公不如我,坚守越

  •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你认为哪个统治者的领导能力是最好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在位长。否则,就选汉武帝了。还是隋文帝杨坚吧,武功的话,结束割据的中国,文的话就太多了,科举制度啊,三省六部制啊都是历史贡献。唐朝的繁荣一方面是唐太宗的文治武功,武则天,李隆基等君王的努力,一方面不得不说隋朝的杨坚做了非常多的贡献!而且呢是非常合理的制度设计!当然杨坚运气也不错,他的父亲叫杨忠

  • 李靖算得上是所有朝代里军事实力最强的人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李靖是隋末至唐初杰出的军事家,他一生征战数十年,罕有败绩,为唐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肃宗时武庙十哲之一,被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认为是古之韩、白、卫、霍所不及的人物。那么李靖是不是就算得上所有朝代里军事能力及业绩最强的人物呢?我们知道,即使两个能力完全相同的

  • 刘邦有哪些过人的领导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的领导能力实在是太强了,毛主席评价最为中肯:刘邦是封建社会里最厉害的帝王!基本是决策对、会用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乍一听说刘邦是最厉害的皇帝,很多人肯定会皱眉,颇感质疑,毕竟刘邦的“小混混”气质太浓,望之不似明君。这个“最厉害”的评价其实来自于熟读历史的。如此评价究竟有着怎样的道理?刘邦到底算

  •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这六世各自主要功绩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注意秦国地图变化!)秦始皇奋六世余烈,始于秦孝公,终于秦庄襄王,其间四位分别是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国位居西部,尊白帝,立国较晚,常常被中原诸侯国所耻,综合国力属于较后水准。到孝公,他的历史重担是变法图强。怎么变?所以,孝公重用法家商鞅,开展轰轰烈烈的变革,实施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

  • 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帝王中,最优秀的前三位,你认为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影响较深的有以下三位帝王:第一位康熙大帝玄烨。第二位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第三位元世祖忽必烈。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积极吸以汉民族的先进文化,提升了本民族的文化水平,有的少数民族逐渐融入汉民族中。在众多少数民族帝王之中,能排列前三甲的是北魏孝

  • !急!急!急!古代,现代,关于“三思而后行”而成功的事例。二个以上。急!急!急!急!急!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论语.公治长第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宋代大儒程颐孔子思想的真正传承者,他对此语有精妙的解读:“为恶之人,未尝知有思,有思则为善矣。然至于再,则已审,三则私意起而反惑矣,故夫子讥之。”暴君不是平庸的君王!平庸只能说他是没有作为,没有能力或臣子过去突出盖过了君王像朱厚照、

  • 以诚待人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以诚待人,以信取人,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传统之一。孔子云:“诚者,乃做人之本,人无信,不知其可”;韩非子曰:“巧诈不如拙诚”;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不作假秀才,宁为真白丁”;季步一诺胜过千金,商鞅变法立木求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类似的故事和典故不胜枚举,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在迅速发达的市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