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委婉讽谏帝王得故事

委婉讽谏帝王得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807 更新时间:2024/1/16 5:38:43

庄子说剑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赐周千金?”太子曰:“闻夫子明圣,谨奉千金以币从者。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庄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囗(左“目”右“真”)目而语难,王乃说之。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王脱白刃待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囗(左“奚”右“谷”)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卫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士为夹。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此诸侯之剑也。”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囗(左“目”右“真”)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用故事委婉劝诫的历史事例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告诫君王即使老了也要学习是什么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炳烛之明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晋平公询问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再学习

  • 赵普诸葛亮劝谏君王的方法和邹忌有什么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邹忌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先讲故事,再摆道理,条理清晰。好像一篇好的议论文。但是诸葛亮用得是感情,希望能打动君王①诸葛亮采用直谏的方式,邹忌采用了委婉的讽谏邹忌通过向君王“讽刺”自己的相貌,以小推大,劝谏君王。而诸葛亮则是试图以深深的感情打动君主。孙权劝吕蒙: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典故。起初,吴王

  • 为什么古代,地位低的臣民要忠于地位高的君王,并且认为是光荣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古代认为皇上是天子,我等都是凡人,所以凡人臣服天子理所应当,不敢多想。在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大臣的想法发生了改变,觉得自己能力弱的,无法成为皇帝掌控全国的,还是乖乖臣服。但是那些觉得自己很有能力,野心勃勃之辈,当然随时找机会造反。儒家思想认为忠君爱国。儒家礼教要求君叫臣死臣

  • 一段历史一把泪,中国古代又有几人能够功于谋国,巧于谋身?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吴越春秋,范蠡功于谋国,位极人臣;巧于谋身,富可敌国。当年吴国屡屡攻越,并同楚国争霸。楚王派了范蠡丶文仲到越国,帮助越国抗吴。吴国兵强马壮,打败了越国,一直打到越都,勾践也成了俘虏。吴王夫差欲把勾践带回国,要从精神上丶肉体上彻底摧毁越国的斗志和信心。范蠡对文仲说:留在大王身边应对吴王公不如我,坚守越

  •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你认为哪个统治者的领导能力是最好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在位长。否则,就选汉武帝了。还是隋文帝杨坚吧,武功的话,结束割据的中国,文的话就太多了,科举制度啊,三省六部制啊都是历史贡献。唐朝的繁荣一方面是唐太宗的文治武功,武则天,李隆基等君王的努力,一方面不得不说隋朝的杨坚做了非常多的贡献!而且呢是非常合理的制度设计!当然杨坚运气也不错,他的父亲叫杨忠

  • 李靖算得上是所有朝代里军事实力最强的人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李靖是隋末至唐初杰出的军事家,他一生征战数十年,罕有败绩,为唐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肃宗时武庙十哲之一,被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认为是古之韩、白、卫、霍所不及的人物。那么李靖是不是就算得上所有朝代里军事能力及业绩最强的人物呢?我们知道,即使两个能力完全相同的

  • 刘邦有哪些过人的领导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的领导能力实在是太强了,毛主席评价最为中肯:刘邦是封建社会里最厉害的帝王!基本是决策对、会用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乍一听说刘邦是最厉害的皇帝,很多人肯定会皱眉,颇感质疑,毕竟刘邦的“小混混”气质太浓,望之不似明君。这个“最厉害”的评价其实来自于熟读历史的。如此评价究竟有着怎样的道理?刘邦到底算

  •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这六世各自主要功绩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注意秦国地图变化!)秦始皇奋六世余烈,始于秦孝公,终于秦庄襄王,其间四位分别是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国位居西部,尊白帝,立国较晚,常常被中原诸侯国所耻,综合国力属于较后水准。到孝公,他的历史重担是变法图强。怎么变?所以,孝公重用法家商鞅,开展轰轰烈烈的变革,实施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

  • 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帝王中,最优秀的前三位,你认为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影响较深的有以下三位帝王:第一位康熙大帝玄烨。第二位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第三位元世祖忽必烈。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积极吸以汉民族的先进文化,提升了本民族的文化水平,有的少数民族逐渐融入汉民族中。在众多少数民族帝王之中,能排列前三甲的是北魏孝

  • !急!急!急!古代,现代,关于“三思而后行”而成功的事例。二个以上。急!急!急!急!急!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论语.公治长第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宋代大儒程颐孔子思想的真正传承者,他对此语有精妙的解读:“为恶之人,未尝知有思,有思则为善矣。然至于再,则已审,三则私意起而反惑矣,故夫子讥之。”暴君不是平庸的君王!平庸只能说他是没有作为,没有能力或臣子过去突出盖过了君王像朱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