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鸡鸣狗盗是出自哪个故事?

鸡鸣狗盗是出自哪个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039 更新时间:2023/12/13 13:50:14

谢谢邀请!“鸡鸣狗盗”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在战国的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到秦国访问,结果被秦扣留,回不了齐国了,孟尝君正在为难,他的一个门客,就在夜间披上狗皮,装扮成狗,从狗洞潜入秦王的宫殿,偷来了以前献给秦王的一件狐狸皮大衣,然后把这件狐狸皮大衣献给秦王的一个爱妾,这个爱妾得到这件大衣,可高兴了,就问送大衣的人有什么事相求,这人就请求秦王的爱妾把孟尝君释放,这个爱妾听后,就悄悄地把孟尝君释放了。孟尝君等人来到函谷关的时候,城门紧闭,无法出去。当时规定,必须五更天明才可开城门。那时没有钟表报时,掌握时间要靠鸡鸣,当时估计只能刚过四更,还不到鸡鸣的时候,若到天明了,就难逃出去了,孟尝君急得没有办法。这时他的另一个门客,跑到鸡栖的地方,装扮报晓鸡鸣叫,守城门的兵丁,听到“鸡鸣”后,以为天要亮了,就起来开了城门,孟尝君等人才得以出城,逃回齐国。

这就是“鸡鸣狗盗”的故事,虽然救了孟尝君,可是方法手段惹人发笑,所以现在用来比喻不足称道的卑下技能,偷鸡摸狗的行当。

战国年间,齐国有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此人姓田名文,号叫孟尝君。

他与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并称“战国四君”,又叫“战国四公子”。

这四君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此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势力。

四人之中,又以孟尝君田文为最。

田文他这个人不光是招纳名士夙儒,什么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什么三十六道、七十二行,反正是各色人等吧,只要投奔到他这儿,他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

用他的话说,上至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皆有可用之才。他越是这样,来投奔的人就越多。那真是杯中酒常满,座上客不空。故此,他的门下号称宾客三千。

有一次,齐国国君派他出使秦国,他率领着门下宾客去了。

到了秦国以后,秦昭王求贤若渴,知道他声名远扬,影响力巨大,于是就想让他留在秦国当丞相。

田文本不愿意,但身处秦国地界,又不敢公然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了下来。

他做了秦国丞相不久,秦国的大臣们不愿意了,开始纷纷劝说秦昭王。

有的说:“大王,孟尝君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实心实意地为我们秦国效力呢?”

有的说:“是啊,孟尝君虽然人在秦国,但他心里还是向着齐国啊,这样长期下去,对我们秦国不利啊。”

大家这么你一言我一语的,秦昭王动摇了,于是就听从了大臣们的意见。

可是怎么处置孟尝君呢?把他放回去?不行!放他回去不利于我们秦国。最好是先把他监视起来,日后再想个办法处死。

当田文得知秦昭王对自己起了杀心之后非常害怕,于是他就找到了秦昭王一个最宠爱的妃子,想让这个妃子给帮着求求情。

这个妃子姓苏,长得如花似玉,娇媚迷人,在秦昭王面前说一不二。

苏娘娘答应在秦昭王面前给田文求情,但却提出了一个条件,必须把齐国那件洁白如雪的锦衣狐裘送给她。

这个条件可把田文难住了,他倒不是舍不得那件狐裘,而是他已经把那件狐裘献给秦昭王了。难道还要他把狐裘要回来再转送给苏娘娘不成?

当他愁眉苦脸地回到了自己的住处,把这件事对着门客们一说,有一名宾客听完笑了,说道:“这有何难?此事交给我了。”

原来这个门客未投靠田文之前是一个小偷,最擅长的就是偷东西。

他先摸了摸情况,当得知那件狐裘放在宫中一间密室之后,他就开始下手了。

他躲过巡逻士兵的眼睛,找到了那间密室,使用缩骨法顺着一个小窗户爬了进去,顺利地盗出了那件狐裘。

当田文把狐裘呈现给苏娘娘时,苏娘娘高兴极了。于是,她就开始替田文说好话,劝说秦昭王。

秦昭王还真听她的,便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几天为他饯行,送他回国。

田文知道此地不可久留,哪敢再等几天?现在秦昭王已经解除了对他的监视,此刻不走,更待何时?于是他率领着手下门客连夜骑马溜走了。

他们逃到到了函谷关时,正是半夜时分。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这大半夜,鸡可怎么能叫呢?

可要是等到天亮再出关,又怕秦兵来追。这可怎么办呢?

大家正在犯愁之际,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几声公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公鸡们都跟着叫了起了。

原来众门客之中有一人会学鸡叫,而鸡这种动物有个特点,不管什么时辰,只要听到第一声鸡鸣,别的鸡也会跟着叫起来。

深更半夜的鸡怎么叫了?

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能开关。因为他们又没有手表,按照规定,只要听到鸡鸣,就是开关的时间。

天亮以后,秦昭王得知田文一行人已经逃走,心里起了疑惑,立刻派出人马追赶。

等秦兵追到函谷关,人家早已经出关多时了。

孟尝君田文靠着鸡鸣狗盗之士终于逃出了秦国。

这就是鸡鸣狗盗的故事来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关于诚信的历史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一诺千金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

  • 刘备为什么说得到孔明如鱼得水?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为什么说得孔明者如鱼得水?简单地说:一个会忽悠(孔明),一个懂忽悠(刘备),一拍即合是也,这样就组成古代绝配的“忽悠二人转”。故刘备常说:“得孔明者如鱼得水也!”唉!此剧只在三国演,现在那能几回瞧?千古佳作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流泪]注:三国原是他们自己一家,刘协喊阿满是泰山老爸,汉

  •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前因何才闻名从而被引荐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是利刃终究要露锋芒,诸葛亮堪比管仲、乐毅当年在隆中广交朋友,博陵崔州平、颖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卫等经常是诸葛亮的座上客!是他们在一起经常谈天论地,使得诸葛亮旷世奇才的大名不经而出!当年徐庶投奔刘备旗下干的风生水起,是曹操把徐母骗之麾下,用奸计骗取徐母笔记,徐庶信以为真上当受骗,临走将诸葛亮举荐给刘备!

  • 历史上身高最高的皇帝妃子是谁?有什么故事?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持续建设了长达107年,是中国帝王陵墓中规格最大的一座,被誉为“天下名陵”,更为厉害的是,昭陵的陪葬陵墓,多达185座,同样是中国最多。可惜的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温韬的势力范围囊括了唐朝诸多陵墓,“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唐帝诸陵发之殆遍。”上世纪90年代,昭陵东侧,一座陪

  • 古代皇帝有三宫六院妃嫔,那皇帝驾崩了以后,妃子们该何去何从?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老皇帝驾崩,新皇帝登基,对于后宫嫔妃处理方式历代不一。人殉制度人殉制度盛行于夏商周时代,人殉指的是用活人为死人殉葬,被殉葬者就包括先王遗留下来的女人。这一制度汉以后几乎绝迹,到了元明清又有不同程度的复燃,朱元璋死时陪葬妃子就多达几十个,直到明英宗时才绝止。《史记》中记载,“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

  • 古代皇上真的爱妃子吗?能给她稳定富足的生活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个人以为,皇帝跟妃子之间,不可能有真爱!皇帝的妃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政治联姻,主要是重要王公大臣的女儿、孙女之类的,目的是为了稳固皇位,与爱无关;一个是各地进贡或者选秀的,目的是为了给皇家传宗接代,不是为了真爱。当然,也有一些皇帝和妃子的感情特别好的。下面说两个有名的妃子:1、杨贵妃“后宫佳丽

  • 关于守诚信的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季札挂剑原文: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1)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2)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3)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译文:季札第一次出使,去造访北方的徐国的君主。徐君十分喜欢季札

  • 诚信故事与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F.子贡2.退避三舍B.晋文公(重耳)3.开诚布公E.诸葛亮4.曾子杀猪G.曾参5.一诺千金C.季布6.推心置腹H.刘秀7.一言九鼎D.毛遂8.徙木立信A.商鞅左右对称为答案1.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

  • 历史上有关反映"诚信,公道"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个庄园主的家里。一天中午,庄园主从外面回来,带回一把锋利的小斧子,随手放在门边,就去做活去了。正巧,庄园主的儿子看到了这把斧子。他看着闪闪发光的斧子,十分喜爱,拿在手里左看右看,心想:这么亮的斧子究竟快不快呢?他很想试一试。于是,他带着斧子跑到了樱桃园里。他选中了一颗细小的樱桃

  • 古代皇帝有哪些奇葩的趣闻轶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话说在古罗马帝国当皇帝真心是个高危职业,我做了简单统计,在帝国128位皇帝(包括争位和篡位者)中,非正常死亡者达到62人。他们的死法千奇百怪,包括被毒死、战死、被暗杀、被雷劈,其素材足够拍一部《死神来了》。这帮倒霉皇帝给好莱坞提供了丰沛的娱乐资源,也供养了后世无数不靠谱的写手,比如我。公元182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