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种普遍的观点,认为白酒才是中国的传统酒品。葡萄酒是外来的舶来品。其实不然。中国古代的酒就是葡萄酒、米酒等发酵酒。白酒等蒸馏酒,只有几百年的历史。
唐朝诗人王翰的《凉州词》有云:葡萄美酒夜光杯。
可见在唐朝,高档的美酒是葡萄酒。
我媳妇家种有葡萄。吃不完的就酿成葡萄酒。酿葡萄酒的原料有二:一是葡萄。二是白糖。葡萄与糖的比例是10:3。经过发酵、沉淀。葡萄美酒即成。
《长安十二时辰》中饮用的美酒,皆是葡萄酒。
考古证明,中国在9000前年前。已经酿有葡萄酒了。在汉代,又引进了新的葡萄品种。使酿制的葡萄酒会更加美味。
元朝末年,中国才引进了蒸馏酒白酒。明清时期,白酒才普及。
葡萄酒在中国古代不仅有,而且按照目前的考古研究,中国很可能是最早开始酿制葡萄酒的国家。
考古结果证明中国九千年前就开始酿制葡萄酒中美科学家共同对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的研究发现,从遗址中挖掘出的陶罐中储藏的就是葡萄酒,而贾湖遗址据考证的历史为距今9000年-7000年。
这不仅比国外6000年前开始酿造葡萄酒的历史直接提前了3000年,而且证明葡萄酒其实可以说是我国本土的酒,我国也成为世界上最早开始酿制葡萄酒的国家。
周朝开始,有记载葡萄的文字历史国风周南木
南有木,葛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木,葛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木,葛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诗经:葛》
绵绵葛,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绵绵葛,在河之。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葛就是葡萄,但一般是指野葡萄,并不能证明是否有栽种。
汉武帝时引入亚欧种栽培葡萄,并开始有文字记载酿酒《史记大宛列传》:“宛左右以蒲桃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年不败”。“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桃。”汉朝同时引入了国外的酿酒工艺。当时的葡萄酒主要为贵族所用,尤其到了东汉时期,国内纷乱,葡萄酒变的更加稀有。
蜀汉贰臣孟达的老子孟佗用一斛葡萄酒居然换来一个凉州刺史做,可见当时葡萄酒之贵重。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中,裴松子注引汉赵岐《三辅决录》:“(孟)佗又以蒲桃酒一斛遗让,即拜凉州刺史。”需要说明的是一斛换算成现在的单位就是20升,相当于现在的大概26瓶左右的葡萄酒,家里藏酒的可以看看拿出26瓶换个省纪委书记做是什么概念。
唐朝正是葡萄酒的第二春汉朝虽然引入了栽培葡萄和葡萄酒酿制工艺,但是随着乱世的到来,过了魏晋南北朝中原的人们几乎已经不知道葡萄酒是什么滋味了。
唐太宗开疆拓土的同时,不仅换来了大量的少数民族的有用之才,还引入了优良的艺术文化乃至于作物,其中就包括吐鲁番的葡萄。
富有人文主义精神的太宗皇帝还亲自学习酿酒的工艺,终于令葡萄酒正式焕发了第二春,成为当时人们趋之若鹜的饮料,太宗甚至规定僧人也是可以饮酒的。所以小说《西游记》中,太宗临行时让唐僧引用的素酒应该就是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诗句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而这正是唐朝人写的。
所以葡萄酒不光在中国古代就有,而且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酿制葡萄酒的国家,《长安十二时辰》表现的历史时刻正是葡萄酒在中国第二度焕发出生机绽放出惊人魅力的时刻,所以出现葡萄酒自然没什么好意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