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这位悲情人物的结局是很凄惨的,在千百年来获取了无数人的同情。他有勇有谋,堪称国家的栋梁之才。然而有高峰就会有低谷,往往一个人的才能越是优秀,其缺点也就越是突出!那种毫无缺失的人也必然会是平庸之人,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
伍之胥也同样如此,他生性耿直而又嫉恶如仇,敢于直言上谏纠正君主的过失。因此就必然会因为触及了君主的逆鳞,而遭到打击报复!假如他所侍奉的君主,是唐太宗李世民那样肯从谏从流、自省自纠的君主也还罢了。然而在吴王阖庐之后,偏偏即位的君主是好大喜功、喜听谄言、文过饰非的夫差!由此,伍子胥的悲剧便酿成了!
夫差不似阖庐那样,对伍子胥信任有加,反而对其多生疑忌之心。对伍子胥提出的政治主张,也都不予以采纳。不仅不纳,反而责怪伍子胥多事,干扰了自己对越国的处置政策!于是在越国的反间之计的作用下,以及奸臣伯的陷害下,吴王夫差终于对伍子胥动了铲除之心,最终将其赐死!
伍子胥的失败,并不是他所坚持的信仰有失偏颇,而是在于他的性情过于刚烈,为了吴国的利益,置自身的危险而不顾。虽说是公而忘私、大义凛然。但却也因此触怒了昏君佞臣,最终落得个惨死的结局。后人读史鉴此,无不为之而叹息。
伍子胥真的失败了吗?如果你觉得是,那我想是因为他的倒行逆施和快意恩仇,他的尽职尽责和忠义仁德。
伍子胥的倒行逆施与快意恩仇伍子胥生活在春秋末期,名副其实的官二代,父亲伍奢与兄长伍尚都效忠于当时的楚平王。不幸卷入楚太子建与楚平王的权利纷争(美女孟赢引发的血案)中丧命,印证了那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雷霆雨露皆为君恩”的皇家名言。
可是伍子胥跑掉了,他没有逃避,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开启了他的打怪升级复仇之路。他一句从宋国到郑国……最后来到吴国,协助吴国公子光刺杀吴王僚,消灭了一个又一个对手。
从逃亡,乞讨,刺杀中在吴国走到了权力的上端。于是他为吴国开疆拓土,打回了楚国。可当他站在故乡的土地上,却发现他的仇人楚平王已然身死,他的父兄含冤故去,仇人却能安然入土,一时怒意难平,决定挖坟掘墓,鞭尸旧王。
一切复仇计划得以实现,伍子胥回到吴国为他亲手提拔的吴王夫差保驾护航。
伍子胥的尽职尽责与忠义仁德攻楚胜利后,伍子胥和吴国都达到了人生的巅峰。随着打败越国,又参与中原争霸战的夫差开始骄傲了,开始反抗经常像父亲一样指点自己的伍子胥了,后来在处置越王勾践与美女西施的问题上矛盾激化。
随着伯的谗言,夫差赐了一把属镂剑让其自尽。伍子胥悲愤无奈,在五月初五这天,吩咐下属把自己的眼珠挂在姑苏南城门,声称要看着越国兵马入城,然后伏剑自杀,尸身被投入钱塘江中。
结局我们都知道,一切都去他所愿,越国入侵灭吴。他的旧仇自己报了,他的新仇敌人给他报了,他的故事结束了。
小总结伍子胥失败了,失败在他没有为自己留后路而恣意人生。最后连端午节都和他没有什么关系了。
伍子胥失败了,因为他不够洁身自好,在父兄冤死时没有以死明志,为仇恨所累。
伍子胥失败了,因为他没有活成君王想要的样子。
我是妙趣看历史,欢迎关注点评。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