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王朝时八阿哥胤是从办哪件事开始失败的?

康熙王朝时八阿哥胤是从办哪件事开始失败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930 更新时间:2023/12/20 0:53:31

谢邀@邸晓居邸书记。先说明一下,不是按照《雍正王朝》的逻辑写的,但真实历史其实也非常精彩。康熙晚年,九子夺嫡。其实一开始康熙的想法其实特别汉化。他清楚认识到游牧民族的小儿子继承家产的方式是取乱之道。严格按照儒家的嫡长子继承制,才是王道。所以立刻嫡长子胤为太子。但胤是嫡长子,但非长子。他还有一个庶出的哥哥,叫胤,是为皇长子。

其实最早的争斗源于皇长子与太子之间的明争暗斗。皇长子胤其实能力是非常强悍的,从小随扈出征,到了康熙晚年仍然驱准保藏建功。康熙对其其实是比较抬爱的,毕竟是长子。但这正是因为这种抬爱,让胤误以为自己有继承大统的可能,这典型利令智昏。

其实康熙在锻炼儿子们的能力方面是非常强悍的。其中上马能战的,皇长子胤,皇五子胤祺,皇十三子胤祥(能文能武),皇十四子胤。才能理政的,太子胤,皇四子胤,皇八子胤,皇九子胤,皇十子胤(找不到示字旁的了,抱歉啊),皇十二子胤。腹内诗书经典的皇三子胤祉。

按说一个皇帝的儿子能力都如此出众的,在历史上的确也很罕见了。但是康熙希望见到的父慈子孝、兄弟和睦的场景并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整个晚年内心的无比焦虑。

他的儿子们分成了两派,一派以太子为首,主要成员皇三子、皇四子、皇十三子,在朝内的背后势力是索党。一派以皇长子为首,皇八子为谋主,主要成员,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在朝内的背后势力是明党。明争暗斗、互相角力。直到第一次废太子,大阿哥以为自己胜利在望,于是提出了要代父弑弟。康熙直接崩溃,一直怎么教育你的?怎么养出这么个不顾亲情伦理的畜牲?所以大阿哥的政治生命立马玩完,最早出局。但在此刻,利令智昏的其实不只是皇长子,对方阵营也出了一个看到希望的,利令智昏的,那就是皇三子,他揭发太子被皇长子魇镇的事情。这属于背后放一枪,所以虽然他没有受到处罚,但在康熙的心里,皇位已经也和皇三子拜拜了。

其实此刻,排在前面的都玩完了。一下子搅动了其他人的人心。皇长子阵营一下子就把皇八子推到了台前。而太子阵营,连失两人,所以噤若寒蝉。

而康熙此刻的心思是,看到儿子们为了太子位已经水火不容,内心忧心忡忡。所以此刻不争的容易落进康熙法眼,反而是争的,就立马出局。但是为了平息两党相争,把朝内总争的根子索党和明党都连根拔了。可是没有压制一个个夺嫡的热情。于是康熙反思后,又恢复了太子之位。当然啦,借口自然是梦到孝庄太后的责备啦!

当然说到皇八子,应该是康熙儿子里面,最有理政能力,最聪明的一个。但是也是出身最卑微的一个。康熙宠过皇长子、皇太子、皇五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唯独没有宠过皇八子。所以皇八子从小就比别的皇子更努力地去争宠。可是莫名其妙的是,康熙就是看他不顺眼。所以其实并不像电视剧里描述的那样。他从一出生,康熙就不喜欢他,康熙有很深的嫡庶观。康熙曾经评价过皇八子胤,“系辛者库所生,自幼心高阴险。”解释一下,辛者库就是后宫内刷马桶的地方。所以从皇八子胤出生,他就早早被排除在康熙视角之外。这听起来,我还真有点同情老八了。

那有人要问,皇长子不是也是庶出么,后来继位的雍正不也是庶出么?那是因为皇长子的背后有纳兰明珠,皇四子的背后有佟国维、佟国纲。而且在康熙生前,皇四子不争,甘愿做臣子。看来皇帝有时候对于儿子的表现其实也不完全出于真心啊!所以,康熙其实晚年落到如此下场,其实也怨不得谁。

但是皇八子过于努力,还是硬要去搏一搏。他的认识是对的。他其实是没退路的。不管自己争还是不争,康熙其实都不会考虑自己的。所以自己只能去争。即便被康熙厌恶,他也必须去争。因为他知道只有自己强大到对整个朝廷对整个天下产生影响力的时候,你康熙虽然不愿意,也不得不把皇位传给我。所谓亲王爵不就是这么争来的么?所以雍正继位后,忌惮其结党能力,不得不封其为总理王大臣,斗争至雍正彻底坐稳皇位,把胤削爵削籍圈禁,改名叫“阿其那”。可见雍正对这个曾经的对手有多恨!

但历史还有另外一个记载,那就是胤并非出身寒微,他的生母是卫良妃,而他是由皇长子的母亲惠妃抚养长大的。幼时特别聪明,深受康熙宠爱。17岁的时候即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皇子中最年轻的。所以应该是康熙最最喜欢的人。但是因为张明德的一句“八阿哥日后必贵”,这句话传到了康熙的耳朵内。康熙认为八阿哥心术不正,干预立储。所以康熙杀了张明德。(就是《雍正王朝》里“大王八”的梗)因此八阿哥从此靠边站了。

但事实真相如何?怕是已经没有答案了。两种记载看似矛盾。但结果一致,而且都有讲不通的逻辑。元芳,你怎么看?

以下的分析仅以二月河原著和电视剧版《雍正王朝》为背景。众所周知,八阿哥胤素有贤名,在朝野上下威望很高,更是被一些官员尊称为“八佛爷”,在康熙一朝中权势很大。又有九阿哥胤、十阿哥胤俄和十四阿哥胤党附胤,连上书房首辅佟国维也与胤过从甚密,一个八爷党在朝中隐隐然崛起,逐渐可以与太子胤分庭抗礼。

以一场暴雨为注脚,竟然掀出了康熙盛世的绝大秘密,那就是这个空有盛世之名的帝国竟然户部存银只有几百万两。自诩为一代圣主的康熙闻之不由得暗暗心惊,若是国家再有什么事情发生,自己的财政部到时候竟然拿不出一文钱。这让康熙对近些年主持朝政的太子心生不满,阿哥们看到了时机,蜂拥而上,一场扳倒太子的戏码正在上演。

太子脚下,首善之区,竟然发生了一件闻所未闻的冤案。康熙震怒,下令严查,并以八阿哥胤和十三阿哥胤祥为督察官,严查刑部的贪腐一案。要知道刑部一向由太子分管,如果皇帝还想包庇太子的话自然会让他自己去清理,杀几个人算完。可是康熙却选了八阿哥和十三阿哥,足以说明康熙决意废黜太子。八爷党看到了时机,决定全力以赴,借此机会扳倒太子。

八阿哥胤在公开审讯了刑部尚书司马尚等人以后,又在夜里突审肖国兴,因为肖国兴是久读圣贤书的,是一个极易突破的点。胤首先将“读书人”肖国兴大大的夸赞了一番,称赞他知书达理,效忠圣上。然后又假意自己是康熙皇帝派来的,并表示康熙对肖国兴涉案也很痛心。希望他能把幕后的人(太子)交待出来,并说康熙会赦免他的。

肖国兴是个老实人,哪里见过这个世面,于是便统统倒了出来,将太子招了出来。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太子胤的确计谋不足,在这些人都被抓了以后,太子不仅没有去运作这几个人,而是只会大叫说“谁敢把我的名字说出来我就杀了谁”。这样的太子拿什么和八阿哥一党来斗呢,即使坐上皇位又如何呢?

八阿哥胤得了肖国兴的口供之后,连夜将口供送到康熙处。得了口供的康熙百味杂陈,虽然康熙早就知道这件事太子难逃干系,却不想太子陷得这样深,预料虽成真可自己还是受不了。康熙只得踱步至上书房,对在上书房值班的张廷玉吐吐苦水。可是张廷玉在看过这份奏折之后,忙不迭的便把它烧了,急的康熙大叫。但是康熙旋即明白了张廷玉的苦心,他是希望自己能放太子一马,不然朝局将大乱。

康熙接受了张廷玉的意见,将刑部一干官员的顶戴摘除,并大大褒奖了办案有功的八阿哥胤。并令图里琛星夜将关键证人肖国兴送往边境,不许人与肖国兴说话。这就是已经在为太子把事情做圆了,只要没有人知道肖国兴在哪儿,那么太子的位置自然稳固。

八阿哥胤自以为万无一失,又得康熙褒奖,晋封为廉郡王,并夸奖他“用心正大”。可是从盛京将军处回来的图里琛却将肖国兴被诱审一事无意透露给了康熙,气的康熙大骂胤该死。这是因为胤用心不良,手段卑鄙,假冒自己的旨意去欺骗肖国兴。也就是说此时的胤已经对储位(皇位)起了觊觎之心,这焉能不让康熙气愤。可以说从这以后胤就与储位无缘了。

所以说邬思道可谓是神人,他力主胤不能接这个差事。果然八爷折戟而归,而四爷从此便领先了八爷一个段位。可是八阿哥还一直认为是百官举荐新太子那件事导致自己不再受盛宠,殊不知祸根早已经种下,百官举荐一事不过是个引子,是康熙压一压八爷党气焰的手段。

以上。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哪些不听劝说导致失败的失败者?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大多数亡国之主皆是有无法听进忠言而失败的弊病,且来说一说!1、西楚霸王项羽未听进范增之言,鸿门宴上放走刘邦,轻视他,最终落个乌江自刎!2、刘皇叔刘备关羽被杀后,刘备气得上头,不顾诸葛亮、赵云劝阻,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火烧连营,死伤无数,伤到了国本。3、赵孝成王不听赵括母亲的忠告,任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来

  • 古代著名的君王美姬或英雄美人的故事,简介一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娥皇、女英,中国古代传说中尧的两个女儿。也称“皇英”。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帝舜为妻。舜父顽,母嚣,弟劣,曾多次欲置舜城死地,终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脱险。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之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二妃往寻,泪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死于湘江之间。自秦汉时起,湘

  • 关于渭南故事的作文四百字左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渭南作为县名,始于前秦苻坚甘露二年(公元360年),以县城在渭河南岸得名。考其沿革,更为悠久。这便是我对渭南最为宏观的历史认识。渭南,我土生土长的一个地方,若说了解,恐怕也只是百度上的客观文字。在记忆的某个角落,街道总是平平静静,偶尔来几声鸣笛,以缓慢仰或“强劲”的节奏。小的时候,曾经把渭南想象成各

  • 三国时期的刘备和曹操,谁更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的刘备和曹操,谁更胜一筹?曹操和刘备谁更胜一筹?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自然是曹操更胜一筹!”无论是从自身的才干,还是从各自所具有的实力,都是曹操要胜刘备一筹,一言以蔽之:刘备与曹操没有可比性!当你仔细琢磨时,还不完全是这样!曹操虽然表面看,比刘备厉害得多,这是人们只是把眼光盯住生前。死

  • 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曾经成功过后来却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是由胜利者踩着无数失败者的尸体书写而成的,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万具枯骨里,就有着许多曾经无比成功,但没能善始善终,距离胜利一步之遥的失败者。1、吴起吴起的一生辗转多个国家,世人都知道他带兵打仗的能耐,和孙子并称孙吴。但很少有人知道,吴起治国理政的才能,吴起虽然在魏国战无不胜,使魏军一跃成为诸侯

  • 古代争夺皇位失败的人谁最值得惋惜?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应该是晋朝的司马攸吧。司马攸是司马昭的小儿子,他的哥哥就是晋武帝司马炎。司马昭路人之心,基本上完成了代魏的流程,就等儿子来称帝了。他原本最喜欢的就是司马攸,因为相比之下,司马攸要比司马炎要聪明一点。但有一点,这个司马炎已经过继给了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司马师是三马食槽的主要人物,高平陵之变,司马师是有

  • 唐太宗真的喜欢魏征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魏征混迹于江湖心机很深,早年做过道士,先后在元宝藏,李密,李渊,李建成手下效力,好青云不断,转投李世民下,只不过又了个吃饭处,。对於人生,许多人看不明白,许多人看明白了而做不到,魏征大概就是那个既看的透彻,又活的清醒的人吧、。魏征面善,粗眉大眼,人前处总是一副亳无心机,却学富五,通今博古一表人才,看

  • 杨贵妃吃荔枝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杨贵妃吃荔枝的故事如下:当年杨贵妃吃的荔枝来自全国多个州郡,以广东广西岭南为主,和现在差异并不大。但是想在长安城里吃上一口新鲜荔枝,可是需要“不惜代价”才行。一颗鲜荔枝的价格,早已超过了等重的黄金。爱吃荔枝的贵妃。荔枝在唐代号称“百果之中无一比”,有百果之王的美誉。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出生在四川(

  • 北魏孝文帝元宏年仅33岁便驾崩,临终前为何下令赐死心爱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北魏孝文帝元宏弥留之际留下遗诏,内容便是处死皇后冯氏。原因其实很简单,皇后冯氏在元宏出征之际,竟然在皇宫中与他人私通,再加上当时太子年仅16岁,为了防止自己死后,汉末外戚专权的故事重演,因而留下遗命要求处死冯氏。△北魏孝文帝和孝文幽皇后皇后冯氏乃是元宏表姑,入宫之后极受宠爱

  • 乾隆明知和是一个大贪官,还如此宠爱他?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明知和是一个大贪官,还如此宠爱他?和,民间素有“二皇帝”之称。这位贪官之所以被乾隆器重,是因为这个人善于溜须拍马,会阿谀奉承,最为主要的是乾隆有其自己的政治目的,所以和的贪腐,乾隆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四个维度谈谈这位和大人。一、才貌双全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王刚老师把和演得惟妙惟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