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是崇祯皇帝,他是一个世人皆知的非常勤政的皇帝,但是明朝却还是最终亡在了他的手上。
最初他的皇帝哥哥,是一个不问政事,将国家交给了宦官打理,干木匠活,但是明朝并没有发生什么足以导致国家危机的事情发生。而崇祯这样的努力,反而是让明朝灭亡了。
其实一个勤奋皇帝不代表就是一个合格的好皇帝。一个好皇帝,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勤奋的皇帝,而是一个能够找到正确方向的皇帝。崇祯作为一个好的君主,所需要的是能够用好人,而不是自己事必躬亲。
崇祯做的很正确的一件事就是铲除了魏忠贤这个大祸害。但是他没我将整个太监集团都给铲除了。他仍然是非常信任自己的太监的,并且是使用太监作为监军,甚至是给予了太监很大的权力。
皇帝使用宦官来对军队中那些手握大权的将领们进行制衡,这件事本来是正确的。毕竟权力是需要受到制约的。但是他崇祯任用的太监都是一群毫无能力但是又恨喜欢插手军队事务的人。
崇祯虽然是十分的勤奋。对于国家的治理也是非常的上心。但是他的方法却总是用不对。他虽然是努力了,但是努力都没有用到正确的地方,这才是他最大的问题。而对着错误的方向进行努力,只会使得事情越来糟。
这样的人太多了,毕竟历史上的胜利者都是踩着大量失败者上位的,还是按照惯例从古至今依次举例:
1、孔子
奔走了一生,试图恢复周礼,以仁治天下,可惜他的政治主张太理想化了,没有一个君主采纳,虽然著书立说,后世门徒遍布天下,但他活着的这一生是失败的。
2、吴起
吴起的一生辗转多个国家,世人都知道他带兵打仗的能耐,和孙子并称孙吴。但很少有人知道,吴起治国理政的才能,吴起虽然在魏国战无不胜,使魏军一跃成为诸侯最强军队,但他在魏国谋求丞相一职失败,于是转头楚国。他在楚国担任令尹(即诸侯国的丞相)实行变法,楚国国力刚刚有所提升,结果楚悼王死,旧贵族反扑,吴起也被杀了,他的政治理想还没来得及实现就夭折了。
3、孟子
同孔子差不多,主张不切实际的仁政,同时代脱轨,最终也走到了孔子的老路上,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只能将自己的思想著述流传。
4、李斯
李斯帮秦始皇统一六国,但没能够善始善终,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了保住地位,配合赵高拥立胡亥,于是秦国直接跌入了深渊,李斯自己也被赵高害死。他为之奋斗一生功业的寄托大秦帝国,在他死后不久迅速的瓦解消亡了。
5、王莽
王莽的前半生可以说非常顺利,他通过自己的奋斗居然当上了皇帝。但从他当皇帝开始,为了实现自己不切实际的政治主张,将全天下的人甚至是周边的外国人都得罪了,于是,他一生的努力全部成了泡影,身死国灭。
6、三国时的各路诸侯
袁绍、袁术、刘表、吕布、公孙瓒等等这些人,都成了曹刘孙三家的背景。
7、苻坚大帝
十六国里最可惜的君主,本来都已经统一北方了,如果能听从王猛临死前的劝告,循序渐进,先解决国内的隐患,也许他有生之年真的可以统一中国。只可惜一意孤行,淝水之战溃败,一生努力建立的帝国转眼间分崩离析,自己最终也被收留的降将杀死。
8、梁武帝萧衍
历史上唯一的自我得之自我失之的皇帝,南梁由他建立,但晚年崇佛怠政,终有侯景之乱,自己身死,南梁帝国就此大权旁落,不久被陈所取代。
9、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可以说在历史上留下来一个号名声,后世的人基本都认为他是一个勤政的好皇帝,只可惜只手难擎天,大明帝国已经病入膏肓,他虽然一生都在努力挽救,可惜还是失败了,自己也陪着大明一起殉葬了。
10、常凯申
凯申公可谓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失败的名人了,1945年抗战胜利的时候,他的国内国际威望都达到了顶点,随后局面急转直下,内战才打了三年,就被赶到台湾岛上去了。凯申公一生功业全部被否定,成了一个大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