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哪些名人奋斗了一生但失败了?

历史上哪些名人奋斗了一生但失败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832 更新时间:2024/1/21 18:51:45

我觉得是崇祯皇帝,他是一个世人皆知的非常勤政的皇帝,但是明朝却还是最终亡在了他的手上。

最初他的皇帝哥哥,是一个不问政事,将国家交给了宦官打理,干木匠活,但是明朝并没有发生什么足以导致国家危机的事情发生。而崇祯这样的努力,反而是让明朝灭亡了。

其实一个勤奋皇帝不代表就是一个合格的好皇帝。一个好皇帝,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勤奋的皇帝,而是一个能够找到正确方向的皇帝。崇祯作为一个好的君主,所需要的是能够用好人,而不是自己事必躬亲。

崇祯做的很正确的一件事就是铲除了魏忠贤这个大祸害。但是他没我将整个太监集团都给铲除了。他仍然是非常信任自己的太监的,并且是使用太监作为监军,甚至是给予了太监很大的权力。

皇帝使用宦官来对军队中那些手握大权的将领们进行制衡,这件事本来是正确的。毕竟权力是需要受到制约的。但是他崇祯任用的太监都是一群毫无能力但是又恨喜欢插手军队事务的人。

崇祯虽然是十分的勤奋。对于国家的治理也是非常的上心。但是他的方法却总是用不对。他虽然是努力了,但是努力都没有用到正确的地方,这才是他最大的问题。而对着错误的方向进行努力,只会使得事情越来糟。

这样的人太多了,毕竟历史上的胜利者都是踩着大量失败者上位的,还是按照惯例从古至今依次举例:

1、孔子

奔走了一生,试图恢复周礼,以仁治天下,可惜他的政治主张太理想化了,没有一个君主采纳,虽然著书立说,后世门徒遍布天下,但他活着的这一生是失败的。

2、吴起

吴起的一生辗转多个国家,世人都知道他带兵打仗的能耐,和孙子并称孙吴。但很少有人知道,吴起治国理政的才能,吴起虽然在魏国战无不胜,使魏军一跃成为诸侯最强军队,但他在魏国谋求丞相一职失败,于是转头楚国。他在楚国担任令尹(即诸侯国的丞相)实行变法,楚国国力刚刚有所提升,结果楚悼王死,旧贵族反扑,吴起也被杀了,他的政治理想还没来得及实现就夭折了。

3、孟子

同孔子差不多,主张不切实际的仁政,同时代脱轨,最终也走到了孔子的老路上,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只能将自己的思想著述流传。

4、李斯

李斯帮秦始皇统一六国,但没能够善始善终,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了保住地位,配合赵高拥立胡亥,于是秦国直接跌入了深渊,李斯自己也被赵高害死。他为之奋斗一生功业的寄托大秦帝国,在他死后不久迅速的瓦解消亡了。

5、王莽

王莽的前半生可以说非常顺利,他通过自己的奋斗居然当上了皇帝。但从他当皇帝开始,为了实现自己不切实际的政治主张,将全天下的人甚至是周边的外国人都得罪了,于是,他一生的努力全部成了泡影,身死国灭。

6、三国时的各路诸侯

袁绍、袁术、刘表、吕布、公孙瓒等等这些人,都成了曹刘孙三家的背景。

7、苻坚大帝

十六国里最可惜的君主,本来都已经统一北方了,如果能听从王猛临死前的劝告,循序渐进,先解决国内的隐患,也许他有生之年真的可以统一中国。只可惜一意孤行,淝水之战溃败,一生努力建立的帝国转眼间分崩离析,自己最终也被收留的降将杀死。

8、梁武帝萧衍

历史上唯一的自我得之自我失之的皇帝,南梁由他建立,但晚年崇佛怠政,终有侯景之乱,自己身死,南梁帝国就此大权旁落,不久被陈所取代。

9、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可以说在历史上留下来一个号名声,后世的人基本都认为他是一个勤政的好皇帝,只可惜只手难擎天,大明帝国已经病入膏肓,他虽然一生都在努力挽救,可惜还是失败了,自己也陪着大明一起殉葬了。

10、常凯申

凯申公可谓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失败的名人了,1945年抗战胜利的时候,他的国内国际威望都达到了顶点,随后局面急转直下,内战才打了三年,就被赶到台湾岛上去了。凯申公一生功业全部被否定,成了一个大笑话。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渭南的历史,有谁知道告诉我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渭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周、秦到汉、唐两千多年间,一直是十二个朝代的京畿之地,农牧业、手工业、商业、交通都比较发达,形成许多名城古镇。经历代变迁,到公元1723年,清政府在渭南设八县一州一厅,基本形成了目前各市县的轮廓。新中国成立后在今渭南辖区设立渭南分区和大荔分区,后大荔分区并入渭南分区,197

  • 古时渭南属于魏还是秦国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古时渭南一部分属于魏国,一部分属于秦国。夏(约前21前16世纪),传说属雍州,为有扈氏族活动区,境内有芮国、虞国等诸侯方国。商(约前16前11世纪),纳入中央王朝的核心统治区域,西部为骊戎国之地。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属当时的京畿之地,境内诸侯国列布,著名者如韩城之韩国、芮国,华州之郑国。东

  • 小时候古代孝道的故事,看到“郭巨埋儿”和“卧冰求鲤”的时候,觉得好蠢、愚孝至极,你觉得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这是古代孝道极端的个例。对孝道比较权威的诠释还是看看《开宗明义-孝道》:身体发肤,发自父母,不须随意毁损,此为孝始;大丈夫立身行道,扬名于天下,以显父母,是为孝终。夫孝,始于孝亲,中为事君,终为立身。这些话在现代也具有指导意义:所谓孝,就是自立自强,孝敬父母,报效国家!大名鼎鼎的战国四公子,最终下场

  • 古代皇帝负责任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刻苦崇祯皇帝,我自认为国家到了后期,已经无力回天的地步,前任君主只知道享乐,宦官把持朝政,内忧外患,就在这种情况下,崇祯皇帝能够铲除魏忠贤,积极改革,励志图强,六次罪己。虽然也有不好的地方,可能生性多疑杀死袁崇焕,被一些大臣蒙骗,不过还是尽力希望挽回国家的衰退,是明朝有复兴的希望,我对历史上的君主就

  • 姜子牙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历史上不但确有姜子牙其人,而且他还是一位商未周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曾被两代帝王(周文王、武王)奉为帝师。他是周朝的开国元勋,齐国的建立者,是功标青史之历史巨人。一、生平简介姜子牙,姓姜名尚,字望、子牙(俗称姜太公)。东吕乡东吕人(今山东日照东),其祖先佐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吕,以封地为姓,故

  • 为什么在古代分封制的周朝八百年,郡县制王朝基本不会超过三百年?难道分封制比郡县制更先进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在讲述这个问题之前,先要阐述什么是分封制和郡县制。分封制是指统治者通过分封土地给王室贵族、奖赏功臣、前朝遗留贵族,共同管理国家的一种制度。它发源于上古时代部落氏族首长对战败的土地和人口管理。根据史书记载,黄帝时“诸侯咸来宾从”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这就是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分封制的记载。之后,分封制

  •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30字3篇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烽火戏诸侯: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鸿雁传书: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

  • 请专业人士回答一下,孔子写的论语里哪些是对于君子的论述?他全都做的到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问答题,唯需回答问题即可。滥竽充数是专业人士。纠正一个问题,《论语》作者不是孔子,是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之言及孔子同弟子的对话,其作者是个千古之谜。《论语》一万二千七百字,二十篇,五百一十五章。关于君子语段抄录如下: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1)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1.2)3、君子

  • 历史上哪些皇帝行过封禅大典呢?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一共只有七位皇帝举行过封禅大典您知道都是谁吗?先说封禅大典的“封禅”,“禅”为多音字,常规读音为“馋”。但是用在“封禅大典”中的读音为“风扇”,不读“风馋”。按着课本讲,封禅之“封”为祭天,“禅”为祭地。那也就可以理解为中国古代帝王大规模祭祀天地,这就叫封禅大典。中国古代之封禅活动,一共有7个

  • 伍子胥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伍子胥这位悲情人物的结局是很凄惨的,在千百年来获取了无数人的同情。他有勇有谋,堪称国家的栋梁之才。然而有高峰就会有低谷,往往一个人的才能越是优秀,其缺点也就越是突出!那种毫无缺失的人也必然会是平庸之人,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伍之胥也同样如此,他生性耿直而又嫉恶如仇,敢于直言上谏纠正君主的过失。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