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姜子牙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姜子牙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028 更新时间:2023/12/19 3:23:28

谢邀。

历史上不但确有姜子牙其人,而且他还是一位商未周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曾被两代帝王(周文王、武王)奉为帝师。他是周朝的开国元勋,齐国的建立者,是功标青史之历史巨人。

一、生平简介

姜子牙,姓姜名尚,字望、子牙(俗称姜太公)。东吕乡东吕人(今山东日照东),其祖先佐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吕,以封地为姓,故又称吕尚。

武王伐纣时任兵的师,被尊为师尚父。《史记周本纪》:“(周)武王即位后,以太公望为太师…”。在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会战中,《史记周本纪》:“武王派太公望和百夫长向纣的军队挑战…”。歼敌立功。(赵文博《中国通史》):“吕尚在灭商中起了重大作用”。成王时封于齐,建都营丘(今山东淄博东),授予征讨五侯九伯的特权,地位在各封国之上。

世称其多奇谋,有经天纬地之才。相传他曾作兵书《六韬》、《阴符铃录》。周康王六年(公元前1072年)卒。

二、丑小鸭变成金凤凰

(1)半生寒微

姜尚始祖四岳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但到姜尚时已家道中落,沦为贫民。为维持生计,其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宰牛卖肉,又到孟津做过卖酒生意。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坚持不懈刻苦学习、专研天文地理、军事谋略,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咸鱼翻身,为国效力。

(2)愿者上钩

姜尚到了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其时获悉姬昌(周文王)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揽天下贤士,便毅然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溪,终日以垂钓为事,静观其变,伺机出山。一天到此游猎的西伯姬昌与其不期而遇,(赵文博《中华上下五千年》):“经过一番谈话,(姬昌)知道他叫姜尚,是一个精通兵法的能人。

姬昌见其博学多才,通晓时势、历史,便向其请教治国兴邦之策,姜尚当即提出了“三常”之说:“一曰君以举贤为常,二曰官以任贤为常,三曰士以敬贤为常”。其意是,要治国兴邦,必须以贤为本,重视发掘使用人才。姬昌听后大喜,于是拜姜尚为太师,称“太公望”。

(3)辅佐周朝政

姜尚规劝文王姬昌积善修德,明道行仁,并为强周灭商制定了一系列内外政策。其经济政策,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为灭商打下了经济基础。对外麻痹纣王,争取邻国,削弱和孤立殷商王朝。因而归附周文王的诸侯国和部落越来越多,出现了“天下三分,其二归周”的局面,在他辅助下的西周如虎添翼,为最后取代殷商,创造了有力条件。

周文王死后,武王姬发继位,拜姜尚为国师,尊称师尚父。

最终姜尚通过牧野之战大获全胜,后攻入朝歌,纣王自焚,完成了兴周大业,开创西周八百年帝业。《中华上下五千年》:天下人公认西周的兴盛强大,是姜太公苦心辅佐的结果。

(4)治理齐国

由于姜尚在兴周灭商中功勋卓著,被首封于齐地营丘,建立齐国,以稳定东方。《史记周本纪》:“(武王)然后分封功臣谋士,其中师尚父是第一个受封的。封太公望于营丘,国号为齐;”。

公元前1045年,建立齐国后,姜尚首先以法治国,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因其治国理政有方,因而人民多归附齐国,齐成为大国。并被授予征讨五侯九伯的特权,地位在各封国之上。这也为春秋时期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姜子牙一生集忠肝义胆、坚定信念、顽强意志、坚韧毅力、聪明睿智于一身,被两代帝王奉为帝师,并为后世称之为“武圣”;兵家权谋之鼻祖;历代典籍都公认其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他是流芳千古之历史巨人!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在古代分封制的周朝八百年,郡县制王朝基本不会超过三百年?难道分封制比郡县制更先进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在讲述这个问题之前,先要阐述什么是分封制和郡县制。分封制是指统治者通过分封土地给王室贵族、奖赏功臣、前朝遗留贵族,共同管理国家的一种制度。它发源于上古时代部落氏族首长对战败的土地和人口管理。根据史书记载,黄帝时“诸侯咸来宾从”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这就是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分封制的记载。之后,分封制

  •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30字3篇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烽火戏诸侯: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鸿雁传书: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

  • 请专业人士回答一下,孔子写的论语里哪些是对于君子的论述?他全都做的到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问答题,唯需回答问题即可。滥竽充数是专业人士。纠正一个问题,《论语》作者不是孔子,是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之言及孔子同弟子的对话,其作者是个千古之谜。《论语》一万二千七百字,二十篇,五百一十五章。关于君子语段抄录如下: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1)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1.2)3、君子

  • 历史上哪些皇帝行过封禅大典呢?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一共只有七位皇帝举行过封禅大典您知道都是谁吗?先说封禅大典的“封禅”,“禅”为多音字,常规读音为“馋”。但是用在“封禅大典”中的读音为“风扇”,不读“风馋”。按着课本讲,封禅之“封”为祭天,“禅”为祭地。那也就可以理解为中国古代帝王大规模祭祀天地,这就叫封禅大典。中国古代之封禅活动,一共有7个

  • 伍子胥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伍子胥这位悲情人物的结局是很凄惨的,在千百年来获取了无数人的同情。他有勇有谋,堪称国家的栋梁之才。然而有高峰就会有低谷,往往一个人的才能越是优秀,其缺点也就越是突出!那种毫无缺失的人也必然会是平庸之人,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伍之胥也同样如此,他生性耿直而又嫉恶如仇,敢于直言上谏纠正君主的过失。因此

  • 康熙王朝时八阿哥胤是从办哪件事开始失败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邸晓居邸书记。先说明一下,不是按照《雍正王朝》的逻辑写的,但真实历史其实也非常精彩。康熙晚年,九子夺嫡。其实一开始康熙的想法其实特别汉化。他清楚认识到游牧民族的小儿子继承家产的方式是取乱之道。严格按照儒家的嫡长子继承制,才是王道。所以立刻嫡长子胤为太子。但胤是嫡长子,但非长子。他还有一个庶出的

  • 历史上有哪些不听劝说导致失败的失败者?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大多数亡国之主皆是有无法听进忠言而失败的弊病,且来说一说!1、西楚霸王项羽未听进范增之言,鸿门宴上放走刘邦,轻视他,最终落个乌江自刎!2、刘皇叔刘备关羽被杀后,刘备气得上头,不顾诸葛亮、赵云劝阻,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火烧连营,死伤无数,伤到了国本。3、赵孝成王不听赵括母亲的忠告,任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来

  • 古代著名的君王美姬或英雄美人的故事,简介一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娥皇、女英,中国古代传说中尧的两个女儿。也称“皇英”。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帝舜为妻。舜父顽,母嚣,弟劣,曾多次欲置舜城死地,终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脱险。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之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二妃往寻,泪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死于湘江之间。自秦汉时起,湘

  • 关于渭南故事的作文四百字左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渭南作为县名,始于前秦苻坚甘露二年(公元360年),以县城在渭河南岸得名。考其沿革,更为悠久。这便是我对渭南最为宏观的历史认识。渭南,我土生土长的一个地方,若说了解,恐怕也只是百度上的客观文字。在记忆的某个角落,街道总是平平静静,偶尔来几声鸣笛,以缓慢仰或“强劲”的节奏。小的时候,曾经把渭南想象成各

  • 三国时期的刘备和曹操,谁更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的刘备和曹操,谁更胜一筹?曹操和刘备谁更胜一筹?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自然是曹操更胜一筹!”无论是从自身的才干,还是从各自所具有的实力,都是曹操要胜刘备一筹,一言以蔽之:刘备与曹操没有可比性!当你仔细琢磨时,还不完全是这样!曹操虽然表面看,比刘备厉害得多,这是人们只是把眼光盯住生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