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是如何从乞丐做到开国皇帝的?难道他真的是天生的真龙吗?

朱元璋是如何从乞丐做到开国皇帝的?难道他真的是天生的真龙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938 更新时间:2024/2/27 21:39:45

历史有一种习惯的看法,认为朱元璋是一位平民皇帝。大体觉得他的身世没有贵族血统。可就是这样一个出身低下的人物,依靠智慧和胆识,建立了大明王朝。甚至有人对他不断进行神话,说他是什么真龙天子,这不过是一种溢美之词罢了。

首先,他成在具有坚强的品格意志。贫寒的家境让他没有读书的可能,在做放牛郎的时候,瘟疫夺去了他父母的生命。日子过不下去了,他只好去寺庙里当起了小和尚。好在他有很好的天赋,大师便教他研读史书。当饥荒威胁到寺院的时候,他不得已离开了寄生的寺院,在外面化缘三年。那三年的时间里,朱元璋游走淮西各地,虽然日子凄苦,但他却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不但为日后的精业奠定了基础,关键是培养了他吃苦、隐忍、刚毅的性格品质。

其次,他成在具有审时度势的眼光。朱元璋由17岁到20岁的三年云游时间里,正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候。加上那时候白莲教的日盛,民间“明王出世,普度众生”说法的广泛流传,从思想根基上动摇了元朝的体制。在乱世风雨中,朱元璋毅然决然地投身郭子兴的红巾军,并娶了郭子兴的干女儿为妻。在征战中,朱元璋表现神勇,战功卓著,在军中威望与日俱增。后来,在郭子兴病亡后,朱元璋成了红巾军的统领。

第三,他成在具有广阔的胸怀。在统领红巾军之后,朱元璋对身边的大将谋士高看一眼,赢得了人心。他招贤纳士,任命刘基汤和为军师;任用徐达常遇春为大将军。并使用了一大批仇视元朝的人物,让各种人物都很有归属感。

第四,他成在具有率军谋事的才能上。那时候,各路义军林立,都想打起自己的旗帜称霸。朱元璋韬光养晦,接受佛性大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在和北方小明王的相处中,朱元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方面对小明王俯首称臣,另一方面不断充军。在小明王溺水身亡后,朱元璋很快做了皇帝,建立了大明王朝。

朱元璋走上皇帝位置,说到底是历史的选择。老话说得好,时势造英雄。朱元璋不过是在合适的时间干了合适事情的人。所谓“他是真龙天子”之说,不过是人们对伟大人物崇敬心里的反映而已。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个人要想成功,必定要受到一定的磨难。朱元璋小时候受到的苦难非常多,不仅出生于穷乡僻壤,贫困之家,当时他给一个叫刘德的地主种地,他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去给刘德放牛,也仅仅是为了混口饭吃。小时候朱元璋经历的种种现实,使朱元璋从小仇视地主,并认识到地主阶级的贪婪是民不聊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日后他虽然转化为地主阶级利益的保护者和最高代表,但仍然能够为了缓解社会矛盾而对地主提出警告:“朕为尔主,立法定制,使富者得以保其富,贫者得以全其生。尔等当循分守法,能守法则能保身矣。毋凌弱,毋吞贫,毋虐小,毋欺老。朱元璋出家以后,不久又经历了更为严重的情况,天灾人祸,加上旱情严重,地里颗粒无收,寺庙中经济来源减少,已经无力承担僧众的生活,主持方丈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能遣散僧众,让他们各自去谋生,朱元璋无家可归,只得带了木鱼瓦钵,袈裟芒鞋,浪迹江湖随缘募化去了。朱元璋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残暴的统治。1368年,朱元璋击破各路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不久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纵观朱元璋的一生,跌宕起伏,正是因为朱元璋从小经历了种种的磨难,才造就了历史上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司马迁《史记》中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点不假。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不为良相,就为良医,这是古人对医者的赞扬和尊重,现在有非法行医罪,你是怎么看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不为良相,就为良医,古人赞和尊医者,现有非法行医罪,这要从人所处时代社会,人的本性,体质,医术,利益来判断。自古中医者都是有学问的,这学问就是人体自身,从上古以拳头为大的武者为首领,武者因练功习武撑握人体潜能,身体体质强壮威武,拳头打出江山,并手握气功,人体经络穴位神秘医病之术,自封上天所授巫医产生

  • 《围城》里吃葡萄的典故在哪一部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小说中关于两人对钱中书先生的《围城》中吃葡萄的情节的讨论中,读者能够清楚地看到人物鲜明的思想。其实林襄只是想借这一情节来探视郭桐的内心。她问对方如果遇上两种葡萄该吃哪一串时,意料之外地却听到了郭桐用苏格拉底的一个故事来阐释自己的观点,其实林襄借《围城》里吃葡萄的故事的探寻,以及郭桐的苏格拉底的捡麦穗

  • 描写古代君王宠爱妃子的诗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写杨贵妃的李白《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常

  • 你知道哪些关于袁天罡和李淳风的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李淳风和袁天罡两位历史文化名人,最经典的莫过于他们两位妙演《推背图》的故事。书香居在此转述的却是李淳风、袁天罡和唐太宗的传奇故事。故事是河南来佛寺一百一十二岁高僧海贤老和尚讲的,有趣、有理、有禅机。是讲给因缘生老师的,笔者拜读后,受益良多,籍此分享,也愿大家都能受益。现在原文敬录如下:“在唐朝时

  • 古代孝故事!!急!!!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有“二十四孝”0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

  • 古代皇帝为什么称自己为“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这是秦始皇硬性规定的,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普通人都可以称朕,表示我的意思。从秦始皇规定称朕后,历代帝王想表达的意思很简单,表示自己独一无二,是这个社会的统治者,并且朕也是在汉族中,有些少数名族并非称朕,不要混淆了。朕就像传国玉玺一样,是一个象征。居安思危,如乾隆,其还认为大清朝处于盛世之中,孰不知

  • 商鞅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一部《大秦帝国》让很多人认识到了一个博学、果敢、为国为民的法家学者商鞅。小说毕竟是艺术,它将商鞅美化成一个“完美”的人。不可否认历史上的商鞅确实是一个伟大变革者,但同时他也是一个贱视百姓生命的御用政客。实至名归:伟大的变革者,变法浪潮当中的胜利者古代中国的第一次变革就发生在春秋战国那个光辉的时代。一

  • 古文中有一个特别守信用的人,他的名字叫 ,请简介他的诚信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尾生古代传说坚守信约的人尾生一生特别信守诺言,只要说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一天他与一个心爱的女子相约在梁下相见,该女子没有按期来。突然天降暴雨,水漫到他的腰间,他还是痴心等待,信守他的诺言,结果水把他淹死了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庄子盗跖》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

  • 你知道古代时候古人谁比较守信用,举一个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有一句诗文: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这个“抱柱信”,就是讲一个到死都等待爱人来到的书生的故事。尾生和他的恋人约好在桥下的柱子边相会,可是左等右等,他的恋人都没有来。从白天到晚上这么等啊等……直到河水上涨,尾生还抱着柱子在等待爱人。河水就这样没过了他的腿、腰、胸膛……最后没过了他的头顶。这个就是最守信

  • 曹操自称上将千员谋臣过百,他是用什么方式收买人心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之所以能够令三国时期那么多的谋士勇将所折服,而为他所用,所以靠的并非是收买人心。他在自己的《短歌行》中曾经写到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是他的一个梦想,是他所追求的这么一个状态。无论演义中如何的把曹操说成奸臣,可事实上,无论是在三国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