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你知道哪些关于袁天罡和李淳风的历史故事?

你知道哪些关于袁天罡和李淳风的历史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075 更新时间:2024/1/2 15:45:29

关于李淳风袁天罡两位历史文化名人,

最经典的莫过于他们两位妙演《推背图》的故事。

书香居在此转述的却是李淳风、袁天罡和唐太宗的传奇故事。

故事是河南来佛寺一百一十二岁高僧海贤老和尚讲的,有趣、有理、有禅机。

是讲给因缘生老师的,笔者拜读后,受益良多,籍此分享,也愿大家都能受益。

现在原文敬录如下:

“在唐朝时候,李世民手下有两个能人,一个叫袁天罡,一个叫李淳风,两个人都精通《易经》,神机妙算。有一天,二人陪李世民一起闲聊,自称过去未来的事,他们无所不知。李世民也是一时兴起,就对二人说:「那你们算一算寡人的阳寿还有多少?」二人都说不敢推算,李世民说:「不碍事,你们大胆地说,寡人不忌讳!」二人于是各自为李世民推算了一卦。李世民问:「结果如何呀?」二人互相看着对方,都不说话了。李世民说:「你们不要有任何顾虑,不管什么结果都要直言道出,寡人一定不会怪罪你们的。」二人听皇上说保证不怪罪,就一起说:「我们两个推算的结果一致,皇上今天夜间子时就要归天。」李世民听后笑了起来,说:「二位爱卿这回肯定要失算了,你们看我这一身精神像是要死的人吗?」二人也说确实不像。

当天晚上,袁天罡和李淳风私下合计,假如皇上今晚不死,那明天肯定要追究二人的欺君之罪,二人越想心里越没底,最后决定连夜逃跑。

二人各自骑了一头毛驴,急急忙忙跑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二人跑到了一个三岔路口,看见在正中间这条路上,长了一棵树,形状像一个人伸出两只胳膊,对面走来一个拄着双拐的老汉。二人勒住毛驴想休息一会儿,也是「三句不离本行」嘛,袁天罡对李淳风说:「道兄,咱们算一算这老头儿从树的左边过来,还是从右边过来好吧?」李淳风说:「道兄,我已算出他必定要从左边过来。」袁天罡说:「不对呀道兄!我怎么推算出他要从右边过来呢?」二人正在争吵不休,却见拄双拐的老汉走到

树下,把双拐架在树上,从树杈中间跳了过来。二人都感到很吃惊,马上停止了争吵,来到老汉跟前请教他是怎么想出从中间跳过来的。老汉笑着说:「你们两个活神仙怎么会来到这里呢?」二人更加吃惊,就把给李世民算卦的事如实讲了一遍。老汉说:「这不算个事儿,你们回去吧!」二人问道:「那您知道皇上现在怎么样了吗?」老汉说:「安然无恙。」二人慌了,说:「那我们就更不敢回去了。」老汉说:「你们回去,皇上要问起你们,你们就说:『昨夜子时,陛下忽然心中烦躁,想喝一碗小米汤,喝的时候不小心把一粒小米掉在了靴子上,陛下伸手捡起了这粒小米,因为这粒小米的缘故,感动了上天,玉帝赞叹你贵为天子,却能爱惜一粒小米,对自己的子民哪有不爱惜的道理呢?于是为陛下增寿二十年。』」

二人听这位老汉如此一讲,佩服得五体投地,赞叹老汉说:「您才是活神仙!我们和您一比,就像小河沟的水跟大海水相比一样。」老汉连连摆手说:「可千万不能这么比呀,我所学的不过是在大海水中取出来一瓶,还不是太满。」袁天罡和李淳风臊得无地自容,对老人说:「您老是一瓶子不满,我俩是半瓶子咣当啊!」……

贤公把故事讲完,呵呵笑着对我说:「这是个传说,不一定是真事儿,但是很有意思。你听懂没有?」我回答说:「听懂了一点儿,是在教人惜福,也教人要谦虚。」老和尚拿起筷子挑着碗里的面条,依然笑眯眯地说:「好!好!好!你看你捡起这一根面条得到多大福报吧!增加二十年阳寿,还长了学问。你若是能一辈子坚持惜福、谦虚,那一定会有大成就。」……”

--恭录自《来佛三圣永思集》

我相信,各位肯定是通过了解著名的《推背图》才知道的李淳风和袁天罡,据说当时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大唐国运,责令彼时著名的两位道士编写而成,这两位就是袁天罡与李淳风。据说《推背图》成功的预言了很多后事之事。譬如大唐盛衰、安史之乱、。不过有历史学家指出,《推背图》自编篡出来之后,后世君王通过篡改其中内容,达到契合政权混淆世人的目的。所以,《推背图》已经被篡改的没边没沿了,版本众多。我们废话不多说,分别讲一讲这二人的事例。

袁天罡,江津袁守懿次子生于公元543年,其父曾与王世充帐下做事,王世充兵败以后,隐居江津,即现在重庆江津区石门镇永安村青岗堡,据说现在该村张绍荣为袁天罡第57代传人。袁天罡少年时好读书、学问颇深,尤其是对相术深有研究,据说唐初重臣窦轨曾屡次找其看相,皆被其是算准。

武则天父亲武士曾迁家利州时,曾遇袁天罡,彼时武则天尚且年幼,袁天罡为武则天两位哥哥看相,说两位官可至三品,见韩国夫人,说此女显贵,不过克夫。当时武则天母亲抱过武则天,谎称为男子时,袁天罡看过相之后一阵惊叹,说:如果是女子,以后可为天子。

唐太宗也是素闻袁天罡相术神奇,于贞观六年,即公元632年,下诏袁天罡长安晋见,唐太宗于九成宫召见袁天罡,对其大加赞赏,并留置身边,以为其智囊。这期间,袁天罡屡次展现神奇的相术,分别为唐岑文本、张行、马周等人相面,皆为极准。直至公元635年,袁天罡愈感伴君如虎,便请辞回家,临别时高士廉问其“君终作什么官呢?”袁天罡回曰“到今夏四月,我便寿命耗尽。”果然,袁天罡如自己所说,死在当时任上。

不过,在阆中古城东南方,有一处山极似游龙,故名“蟠龙山”,在龙颈处有明显人工挖凿痕迹,据传说,这便是被唐风水大师袁天罡所锯断,盖因当时唐太宗听到西南千里之外有天子之气,袁天罡便随兆到此处,审时度势之后,命人砍断蟠龙颈部,以绝阆中“方圆百里之内不出天子”。

相对于袁天罡,李淳风则是在天文、历法、算学及天象仪器方面颇有研究,而且造诣极深。改制“浑天仪”,编篡《法象志》,与梁术注释《十部算经》,并根据《皇极历》改进著作《麟德历》,而且在其《乙巳占》中,是世界上给风划分等级最早的人。

传说《推背图》为这两位所著,李淳风用周易八卦推算,这一发不可收拾了,竟算到唐以后两千多年的命运,袁天罡从其身后推了推李淳风的背,说“天机不可再泄露,还是休息吧”,于是本书得名《推背图》。

这两道家大范,均是在各自不同的领域有些不俗的功底,也算是各领风骚,流传千年!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孝故事!!急!!!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有“二十四孝”0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

  • 古代皇帝为什么称自己为“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这是秦始皇硬性规定的,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普通人都可以称朕,表示我的意思。从秦始皇规定称朕后,历代帝王想表达的意思很简单,表示自己独一无二,是这个社会的统治者,并且朕也是在汉族中,有些少数名族并非称朕,不要混淆了。朕就像传国玉玺一样,是一个象征。居安思危,如乾隆,其还认为大清朝处于盛世之中,孰不知

  • 商鞅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一部《大秦帝国》让很多人认识到了一个博学、果敢、为国为民的法家学者商鞅。小说毕竟是艺术,它将商鞅美化成一个“完美”的人。不可否认历史上的商鞅确实是一个伟大变革者,但同时他也是一个贱视百姓生命的御用政客。实至名归:伟大的变革者,变法浪潮当中的胜利者古代中国的第一次变革就发生在春秋战国那个光辉的时代。一

  • 古文中有一个特别守信用的人,他的名字叫 ,请简介他的诚信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尾生古代传说坚守信约的人尾生一生特别信守诺言,只要说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一天他与一个心爱的女子相约在梁下相见,该女子没有按期来。突然天降暴雨,水漫到他的腰间,他还是痴心等待,信守他的诺言,结果水把他淹死了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庄子盗跖》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

  • 你知道古代时候古人谁比较守信用,举一个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有一句诗文: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这个“抱柱信”,就是讲一个到死都等待爱人来到的书生的故事。尾生和他的恋人约好在桥下的柱子边相会,可是左等右等,他的恋人都没有来。从白天到晚上这么等啊等……直到河水上涨,尾生还抱着柱子在等待爱人。河水就这样没过了他的腿、腰、胸膛……最后没过了他的头顶。这个就是最守信

  • 曹操自称上将千员谋臣过百,他是用什么方式收买人心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之所以能够令三国时期那么多的谋士勇将所折服,而为他所用,所以靠的并非是收买人心。他在自己的《短歌行》中曾经写到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是他的一个梦想,是他所追求的这么一个状态。无论演义中如何的把曹操说成奸臣,可事实上,无论是在三国的大

  • 先秦最传奇的帝王周穆王是否真的游历过西域?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周穆王:周穆王(前1026年?前922年?),姬姓,名满,又称“穆天子”,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位君主。一说在位55年,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周穆王富于传奇色彩,在位期间,曾征犬戎(一作畎戎)、伐徐戎、作甫刑(亦称《吕刑》)。游历大致过程: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以擅长制造的造父为车夫,以诸侯进

  • 葡萄是酸的这则寓言故事,我明白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寓言中的狐狸遇到挫折或心理压力时,采取了一种歪曲事实的消极方法以取得自己的心理平衡。凭心而论,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被人打时口中或心中念一句反正是儿子打老子,于是也就悠悠然忘却了皮肉之苦痛。人们不也常采用阿Q精神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而获取心理平衡吗?无可否认,它们确实也有着实际的意义

  • 在清朝,皇帝的普通妃子和亲王的正妻之间,谁地位更高?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皇妃和亲王嫡福晋相比,前者是天子之妾,后者是亲王之妻,皇妃属于皇家宗室第一集团(中央)女性等级的中配,亲王福晋属于皇家宗室第二集团(藩府)女性等级的顶配,两者理论上份数君臣,有本质上的等级区别。首先来看一看妃和福晋的区别。清代康熙朝之前,后宫等级制度还不太完善,后宫中妃,福晋,格格等称号都是对皇

  • 《水浒传》里的王伦不愿意收留有才干的人,为什么宋江千方百计将能人纳入麾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宋江自幼便功经史,胸蕴大志,精明练达,深通权谋之术,颇谙世故人情。虽人在公门,专好仗义疏财,结交江湖好汉。山东呼保义,及时雨,响仰江湖,决非浪得虚名。与人初次交结便不惜银两,与李逵,武松初次相见便可明证。柴进庄前与武松送别,拿出银两尚言:“若不收下银两,休怪哥哥不认你这个兄弟”!真叫人情感肺腑。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