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文中有一个特别守信用的人,他的名字叫 ,请简介他的诚信故事

古文中有一个特别守信用的人,他的名字叫 ,请简介他的诚信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892 更新时间:2023/12/18 1:59:53

尾生古代传说坚守信约的人尾生一生特别信守诺言,只要说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一天他与一个心爱的女子相约在梁下相见,该女子没有按期来。突然天降暴雨,水漫到他的腰间,他还是痴心等待,信守他的诺言,结果水把他淹死了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庄子盗跖》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

古代关与诚信的故事

1.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2、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4.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你知道古代时候古人谁比较守信用,举一个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有一句诗文: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这个“抱柱信”,就是讲一个到死都等待爱人来到的书生的故事。尾生和他的恋人约好在桥下的柱子边相会,可是左等右等,他的恋人都没有来。从白天到晚上这么等啊等……直到河水上涨,尾生还抱着柱子在等待爱人。河水就这样没过了他的腿、腰、胸膛……最后没过了他的头顶。这个就是最守信

  • 曹操自称上将千员谋臣过百,他是用什么方式收买人心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之所以能够令三国时期那么多的谋士勇将所折服,而为他所用,所以靠的并非是收买人心。他在自己的《短歌行》中曾经写到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是他的一个梦想,是他所追求的这么一个状态。无论演义中如何的把曹操说成奸臣,可事实上,无论是在三国的大

  • 先秦最传奇的帝王周穆王是否真的游历过西域?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周穆王:周穆王(前1026年?前922年?),姬姓,名满,又称“穆天子”,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位君主。一说在位55年,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周穆王富于传奇色彩,在位期间,曾征犬戎(一作畎戎)、伐徐戎、作甫刑(亦称《吕刑》)。游历大致过程: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以擅长制造的造父为车夫,以诸侯进

  • 葡萄是酸的这则寓言故事,我明白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寓言中的狐狸遇到挫折或心理压力时,采取了一种歪曲事实的消极方法以取得自己的心理平衡。凭心而论,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被人打时口中或心中念一句反正是儿子打老子,于是也就悠悠然忘却了皮肉之苦痛。人们不也常采用阿Q精神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而获取心理平衡吗?无可否认,它们确实也有着实际的意义

  • 在清朝,皇帝的普通妃子和亲王的正妻之间,谁地位更高?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皇妃和亲王嫡福晋相比,前者是天子之妾,后者是亲王之妻,皇妃属于皇家宗室第一集团(中央)女性等级的中配,亲王福晋属于皇家宗室第二集团(藩府)女性等级的顶配,两者理论上份数君臣,有本质上的等级区别。首先来看一看妃和福晋的区别。清代康熙朝之前,后宫等级制度还不太完善,后宫中妃,福晋,格格等称号都是对皇

  • 《水浒传》里的王伦不愿意收留有才干的人,为什么宋江千方百计将能人纳入麾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宋江自幼便功经史,胸蕴大志,精明练达,深通权谋之术,颇谙世故人情。虽人在公门,专好仗义疏财,结交江湖好汉。山东呼保义,及时雨,响仰江湖,决非浪得虚名。与人初次交结便不惜银两,与李逵,武松初次相见便可明证。柴进庄前与武松送别,拿出银两尚言:“若不收下银两,休怪哥哥不认你这个兄弟”!真叫人情感肺腑。常

  • 伊索寓言故事大全有个农夫生命垂危告诉儿子一个秘密葡萄。。。这篇故事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农夫与他的儿子们有个农夫生命垂危,此时此刻,希望告诉儿子们一个秘密,就把他们叫到跟前说:“我的孩子们,我就快死了;所以我想让你们知道,在我的葡萄园里埋藏着珍宝,你们自己去把它挖出来吧!”儿子们认定财宝埋在地下,为了找到它们,就用铁铲和钉耙反反复复地翻遍了整片葡萄园,然而什么都没有找到。但是经过了彻底

  • 3秒钟说出中国古代一个皇帝的名字,第一时间你会想起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中国第一个皇帝,“皇帝”这词都是秦始皇启用的,当然会想起他,他认为他的功德大于三皇五帝,合称为皇帝。自己是第一个曰始皇,他想他的子孙二世三世永远继承皇位下去,没料到二世就灭亡了。秦始皇!大秦帝国!当然是汉武大帝,武帝刘彻出身低微,曾名刘彘,继承帝位后年轻的他还受祖母窦氏和母亲王氏的掣肘,也使

  • 关于诚信的寓言(古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出自南朝

  • 关于诚信的故事和名句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和母亲一块儿去。于是母亲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