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百姓认的治大病又少花钱的就是科学,在古代皇帝用什么医生治病?怎么没有寿的?

百姓认的治大病又少花钱的就是科学,在古代皇帝用什么医生治病?怎么没有寿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137 更新时间:2024/1/20 8:21:36

古代皇帝治病当然是用中医了。至于为什么没有长寿的。说起来也很有意思,中国历史上一共有500多位皇帝,平均三年左右换一个皇帝,这些皇帝年龄小的有三岁,大的六七十岁。而在这500多位皇帝里面,正常死亡的不超过五个。所以皇帝想长寿也长不起来。

唐太宗是病死的还是吃丹药中毒死的?有什么依据吗?

作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仅活了50年,还是暴毙而亡,大多数人说是患痢疾而死,也有的专家说是服了印度和尚炼的长生不老药而死,我更认可后一个观点,我来说说为什么?

唐朝时期,传承了魏晋的风气,什么风气呢?就是喜欢服食丹药,唐朝很多的皇帝都喜欢吃,李世民自是其中一员。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远征高丽,高丽军队屡挫唐朝军队,并且射伤了李世民,最后不得不撤退,而李世民自从中了箭,身体就大不如从前,而到了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又中风偏瘫了,经过御医长发半年的治疗,才能三天上一次朝,李世民经过治疗见病情起色不大,于是迷恋上了金石丹药,希望自己服食后能够长生不老,可是吃了国内术士炼的丹药后病情还是没有好转,非常失望,认为国内的术士道行不行,于是派人四处打听国外高人。

贞观二十二年,由于印度战乱,王玄策参与作战俘虏了一个印度和尚那罗迩娑婆,知道李世民求药心切,于是王玄策就把这个和尚献给了李世民。

这个和尚特别会吹牛,说自己活了二百多岁,专门研究长生不老药,吃了他炼制的药,能治愈所有疾病,长生不老,甚至可以白日飞升,李世民见这个和尚说的有鼻子有眼的非常心动,于是把他安排在高规格的驿站,并且好吃的好喝的伺候着,这个和尚一看李世民这么相信自己的话,于是列出一堆奇怪的药名让李世民寻找,李世明自是照办,倾全国之力总算把金石药材寻找到了,和尚也是耗时很久才把丹药炼好,急得不行的李世民也不验药,毫不犹豫的就把丹药吃了,结果中毒而亡,享年五十二岁。

至于依据,《归唐画赧处俊传》:文皇帝(就是唐太宗)服胡僧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

李世民是吃印度神药吃死的。

徐峥先生最近拍的《我不是药神》大火,听说最初起名《印度药神》,觉得不妥,又改为《中国药神》,又不妥,最后定名《我不是药神》。电影讲述了中国一位卖印度神油的保健品店主(徐峥饰)去印度给白血病患者代买印度仿制治癌神药的故事。因为这种药外包装是金黄色的,一颗按重量算比金子还贵,所以被病人们称为金豆豆。其实国人吃印度神药的历史由来已久,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就有一位天竺胡僧,给小龙女治过绝症。达摩老祖一苇渡江,听说也带来好多印度神药的配方。天可汗李世民,文韬武略罕有其匹,也吃过印度神药,只可惜吃死了。

李世民有两种病,一直治不好,一是拉肚子,一是哮喘(气疾之症),这两种病几次差点要了他的命。拉肚子是在贞观八年,实在拉的止不住,众太医束手无策,李世民张榜求贤,谁能给他治好拉肚子,立马给一高官。恰好一个名叫张宝藏的小吏得过这种病,揭了榜,说用人奶和艾草煎药喝了就能治。李世民喝了之后果然止住了,让魏征给个五品官。结果魏征以不符合大唐官员提拔标准为由不想给,拖着。过段时间李世民拉肚子又犯了,找老张找不着,问魏征,你为啥不给他一个官。魏征吓得够呛,赶紧辩解说,不知道该给文官还是武官。李世民气得大骂,你觉得我这条命值几品官你就给几品官。马上给他三品文官。

贞观六年犯的是哮喘。李世民每年夏天都要去九成宫休养。九成宫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开始名叫仁寿宫。唐太宗贞观五年修复扩建,更名九成宫,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层,言其高大。通直散骑常侍(散骑常侍通常以士人任职,入则规谏过失,备皇帝顾问,出则骑马散从,轮流值班,故称通直散骑常侍)姚思廉劝谏李世民不要去,李世民说,我有气疾之症,一到夏天非常严重,所以要去避暑。同年十二月,公卿上表请求封禅泰山,李世民说,我有气疾之症,登高恐怕加剧病情,你们此事再不要提。在这之前的贞观三年,李世民拉肚子加哮喘,差点没有活过来,长孙皇后看看病情严重,随身揣着一个毒药瓶,只要李世民病逝,她就要服毒殉葬。

常言说得好,急病乱求医,国内医生治不好,他就只好国外找。贞观二十二年,大将王玄策大败中天竺帝那伏帝国,抓住当地一个方士,名叫那罗迩婆婆寐。那罗迩婆娑寐“自言寿二百岁,云有长生之术。”是个名副其实的印度药神。李世民信了那药神的忽悠,奉以上宾之礼,专门盖了医馆,炮制延年之药。“发使天下,采诸奇药异石,不可称数。”当时大唐威震四海,万邦臣服,世界各地的原材料都能搞到。经过近一年的炼制,贞观二十三年春天,这颗印度神药终于炼成,李世民吃了之后,身轻体健,吃嘛嘛香,非常高兴,赏赐了那药神好多财物,心说还是外来的和尚能治病啊。但是只过了三个月,李世民病情忽然加剧,名医莫知所为,不幸一夜暴卒,享年52岁。

李世民死后,群臣都把他的死因归罪于那罗迩婆婆寐,要求名正其罪。但是李治说,一来他是外国人,如果咱们治了他的罪,显示我大唐胸怀不广。二来他是个医生,虽然自吹药神,但却不是神仙,即使有罪,罪不至死,驱逐回国就行了。于是那药神被礼送回了天竺国。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了解一个寓言两则的古代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矛与盾楚人有鬻(卖)盾与矛者,誉(夸耀)之曰(说):“吾(我的)盾之坚,物莫能陷(这里是穿透的意思)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有人)曰:“以(用)子(您,对人的尊称)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怎么样)?”其人弗能应(回答)也.郑人买履(鞋)郑人有且(将要,打算)置(备办,这里当“

  • 汉代巫蛊术究竟是什么,竟然让汉武帝如此忌惮?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巫蛊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方术,古人认为,施巫蛊,就会通过神秘的超自然能力,对仇恨对象产生杀伤力。巫蛊之术比较隐蔽,在古人眼里,它是一种阴毒的手段。所以,自秦汉起,法律对施巫蛊就有严厉的惩罚。巫蛊的种类大致有三种,一种是诅咒术,一般是通过向神灵祈求,对被诅咒人形成伤害;一种是人偶压胜,通常以人偶代替被诅咒

  • 穿着打补丁衣服上朝的汉文帝刘恒,是因为穷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据历史记载,汉文帝刘恒治理国家时,国库里的钱多得数不清,穿钱的绳子都烂了;粮仓的粮食一年年往上堆,都堆到粮仓外面来了。但他一生提倡节俭,因此,他穿着补丁衣服上朝,并不是因为穷。他之所以如此严以律己,跟他的身世有着直接的关系。称帝之路汉高祖刘邦共有八个儿子,刘恒是他的第四个儿子,他的母亲是薄氏。按常理

  • 有哪些特别会养生的古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甭管什么世道,养生从来是中国人不变的话题。大国正崛起,身体的毛病忽然就多了起来。工作超时、作息不规律、食品不安全、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电子辐射……这所有的一切,都让我们的身体离健康变得有些遥远。于是,我们四处搜寻养生之道,民间的、科学的,现代的,当然也少不了古代的。毕竟,这个话题在古代似乎更

  • 历史中哪位皇帝不施仁义而亡国除秦始皇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首先得说,你在问个问题问的很好,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上,如果问哪个皇帝不追求长生不老药,还真不好找,如果问哪个追求,那么可以这么讲,几乎没有不追求的,不论是历史上的圣君还昏君,无一例外!秦始皇就不用说,因为人们对自然和一些物品的了解不够透彻,尤其是自然现象带给人们的震撼,比如唐太宗因为登基前有过星象征兆

  • 如何评价“完璧归赵”?是一个怎样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完璧归赵,是蔺相如,一个宦官家的普通门客逆袭成为上大夫的传奇故事。当时强大的秦王听说著名的“和氏璧”在赵国,就想用十五座城池的假条件骗取“和氏璧”。蔺相如被主人推荐给赵王出使秦国。蔺相如面对秦王不卑不亢,机智应对,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同时保全了和秦国的关系。关于蔺相如的成语还有“负荆请罪”,“怒

  • 古代皇帝打赏的“金瓜子”有什么用,为何妃嫔们接过后会欣喜异常?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打赏用的金瓜子,其实就是长得像瓜子的碎金子,但是它可不是普通的碎金子。咱们看看那些嫔妃,凡是得到金瓜子打赏的,个个都欣喜若狂。按理说,嫔妃们在皇宫里,什么宝贝没见过,为了这些碎金子至于激动成这样吗?其实,金瓜子的价值不在其本身,而在于它体现的“皇恩”,也就是皇帝的宠幸,这可是钱买不来的。(金

  • 宝玉的“痴狂病”是没了玉就犯病,还是因为林黛玉的缘故?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林黛玉是俗界的,通灵宝玉是仙界的,他们都可造成贾宝玉的痴狂。仙界的绛珠仙草有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他们就是俗界的林黛玉和贾宝玉。贾宝玉衔玉而生,他的那块玉,即后来胸前佩戴的通灵宝玉,乃女娲补天剩下的那块后被赋予灵性的石头。这样宝玉一头连着林黛玉,一头连着通灵宝玉,构成以宝玉为核心的三位一体。林黛玉的喜

  • 张仲景被后人称为医圣,可为什么听说他只活了六十五岁呢?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张仲景被称为医圣,是因为他首先提出了辩证论治的思想,以及创立了六经辩证法,这些的贡献是前无古人的,并且这跟他的寿命是没有关系的。我们不能够混淆概念,医学是解决人类健康的,他不是解决人类寿命的,每一个人都会有生老病死,并且医生也不例外,并且有的医生身体并不好,这是因为在疾病面前人人平等,要想活的更健康

  • 一意孤行的苻坚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苻坚在王猛生前对王猛是言听计从的,但是他却没有听王猛临死留下的忠告。王猛认为前秦的敌手是鲜卑人和羌人,但是苻坚却十分信任从前燕来投奔他的鲜卑贵族慕容垂和羌族贵族姚苌(音cháng)。王猛劝他不要进攻东晋,但苻坚却把东晋当作唯一的敌人,非把它消灭不可。王猛死后的第三年,苻坚就派他的儿子苻丕和慕容垂、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