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洎水蓝,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推崇儒术,孝是儒家核心文化之一。古代以孝治天下,连皇帝也要守丧三年,文武百官,如果遇到父母丧亡,不马上请假回家守丧,就要犯错误的,并且很严重,监擦御史会马上提出弹劾,甚至永不录用。
《论语》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意思是,不要以为服丧三年时间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荒废。小孩生下来到三岁时就要离开父母的怀抱。服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以表达对父母那三年的爱。从此可以看出守孝三年是我国儒家文化的核心之一。
所谓“百善孝为先”,古人认为人不仅要对活着的亲人孝敬,也要对逝去的亲人进行缅怀。以报答父母亲的养育之恩。
古人的解释很简单,“孝”就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叫做“慈乌反哺”,父母给你生命,,所以要善待自己的父母之生命;父母怀抱子女有三年时间完全不能自立,子女完全依赖父母生存,所以父母死后要守孝三年。古有《二十四孝》影响中国社会数百年,“鹿乳奉亲”“负米养亲”“亲尝汤药”“行佣供母”“打虎救父”“弃官寻母”“卖身葬父”“卧冰求鲤”“恣蚊饱血”这些都是古人先贤告诉我们人间的“孝”,这一字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