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武则天能坐稳帝位,据我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唐朝是李家皇朝,武则天嫁入李家,是李家一份子,她是唐高宗李治的老婆,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的老妈。就算她当皇帝,帝位也算是在李家手中,并没有外流。而且古代以孝治国,儿子不好明着和老妈作对。
二是,因为唐高宗李治身体不好,武则天从当皇后开始,就在不断参政,培养自己的政治势力。到她登基之时,已经将朝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手中,纵然有长孙无忌之类的大臣反对她,终是蚍蜉撼不动大树。
三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管他当皇帝的是男是女,能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而武则天治理天下也确实有一套,国泰民安,天下太平。老百姓当然不会反对她,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帝位自然是稳稳的。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王莽篡位要装出一番假惺惺,曹丕篡位要挟持天子几十年,司马炎篡位要政变和弑帝,为何武则天篡位感觉轻轻松松,毫无压力?
为何没人跳出来反对呢?
(女帝)
因为她专制时间太长了,可以从容的布局。
一,夫妻同心抑门阀14岁的武则天开始进宫,作为李世民的妃子,那时候叫武媚娘,太子李治经常进宫看望生病的李世民,久而久之,便与武媚娘勾搭上了。
李世民驾崩后,按规矩他的所有妃子都要逐出皇宫做尼姑的,武媚娘被放到了感业寺。
公元650年5月,登基后的李治,对和他有一腿的后妈武媚娘念念不忘,遂到感业寺带她回宫,作为自己的妃子。
(李治和武则天剧照)
那时候把持朝政的是两个托孤辅政大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长孙无忌是关陇贵族集团的代言人,手握军事大权,又是托孤大臣,又是外戚,众多光环笼罩,被皇帝李治所畏忌。
入宫后的武媚娘,越发受到李治的宠爱,引起了皇后王氏的嫉妒。
654年,武媚娘生下一个女儿,皇后王氏过来逗弄一下,然后就走了,然而武媚娘为了扳倒皇后,她竟然捏死了新生的女儿,然后拿被子盖住。
等到李治过来时揭开被子,发觉女婴已经死去,有人报告说皇后曾经来过。李治就自动脑补认为是皇后杀死了他的女儿。
昭仪(武媚娘)生女,(皇)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今又尔邪!《新唐书卷七十六》(此段史料后人存疑,为了写作方便故)
(剧照)
不久,恐慌中的皇后与她妈合计,请个道士对武媚娘暗施“厌胜之术”诅咒,不料被李治知道了,本来就对女儿之死耿耿于怀,现在又来这么一出,李治大怒之下直接废后。
这王皇后是关陇贵族啊,废皇后是李治和武媚娘对关陇贵族动刀子的开始。因此,绕不过同为关陇贵族的强大外戚长孙无忌。
要扳倒长孙无忌,必须要拉出一个与他差不多比肩的人物才行。所以,李治找到了李,这李本是瓦岗军造反出身,虽然以前家中富裕,但与关陇贵族集团是无法比拟的。
655年,皇帝李治召长孙无忌、李、于志宁、褚遂良等入内殿商议废王皇后一事,李因为生病未能参与小会议。过程中,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反对废后,后者甚至使劲的磕头撞地,磕得头破血流,血谏反对李治废后。
这件事令李治和武媚娘都想杀掉褚遂良,奈何他是托孤大臣,又与长孙无忌勾搭不清。此后不久,李治暗中派人问李,想问问这位军中实权派大佬的意见,李说:“这是你们皇帝家事,还用问外人吗?”
“帝后密访,曰:“将立昭仪,而顾命之臣皆以为不可,今止矣!”答曰:“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帝意遂定,而王后废。诏、志宁奉册立武氏。”《新唐书卷九十三列传第十八》
李治和武媚娘得到了军队实权派大佬的支持,放下了心,马上开始废了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不久,夫妻俩展开了对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打击。
武媚娘刚一坐上皇后位,马上赶褚遂良出朝堂,到潭州任都督,2年后,又被贬到桂林任都督,武媚娘指使许敬宗诬告他造反,又被贬去爱州(今越南清化),一年后,郁郁病死。
(做皇后)
659年,李治指使许敬宗对长孙无忌政治攻击,弹劾他有造反嫌疑。然后,李治不给长孙无忌反应的机会,直接撸了他的官职和爵位,流放到岭南,7月份,又派人去逼他自杀。
至此,关陇贵族集团被排斥出大唐帝国的权力核心。
二,佛道之争刷名声660年,李治生病不能亲理朝政,遂交给武则天处理,武则天开始了呼风唤雨的专政。
664年,上官仪叫李治废掉皇后武则天,被其知道后,马上跑到李治面前训斥一番,李治被训得像只小绵羊,成了妻管严的典型代表,自此,武则天专政道路上再无绊脚石。
“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资治通鉴唐纪十七》
(二圣)
武则天考虑到社会始终是男权社会,要改变人们的固有观念,承认女人的社会地位,必须从文化宗教上改革灌输,因此,她找到了拥有平等思想的佛教去扶持。
扶持佛教有两个好处:一,李唐皇室标榜自己是老子后人,故而尊崇道教,扶持佛教既可打击道教,又能打击李唐皇室的声望。
二,佛教宣扬众生平等,更何况男女?佛教徒越多,越能接受武则天的弄权,甚至后期的篡位。
武则天为了扶持佛教可谓不遗余力。
660年时,佛道之争又一次围绕《老子化胡经》展开,这《老子化胡经》本是西晋道士王浮编造的,但是道教徒又说佛教除了《四十二章经》其他都是伪造的,双方轰轰烈烈的争论了很久。
直到公元691年4月,武则天下令禁止佛道攻击。规定:“自今僧人及道士敢毁谤佛道者,先决杖,即令还俗。”才停止。
佛道之争时,武则天偏向佛教,亲自为写了《华严经》撰写了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她包养的狗腿子面首薛怀义,为了讨好她,亲自从浩瀚的大藏经里翻找出《大云经》,里面的内容好像为武则天量身订造一样。
《大云经》讲述了,净光天女她以凡胎降生到了人间,并且再次听闻到佛法义理。虽然她是女人身,但后来成为国王,得到了转轮王所统领的四分之一的疆土,并且教化所属的城乡男女老少排除各种邪见、异见,广做菩萨事业。
因为这个故事与武则天契合度太高,后来被史料斥责为伪经,其实经过学者的考证是真经,与敦煌石室内发现的《大云经疏》残卷完全吻合。
690年9月,武则天称帝,次年颁布《大云经》,堵天下悠悠众口。
三,扶亲信除异己稳朝政即使经过长达30年的专政,武则天篡唐也并非一帆风顺。
684年,徐敬业起兵扬州,反对武则天弄权,欲匡扶李唐皇室,被李孝逸击败身死。
后来又有皇族越王父子看武则天不顺眼,要匡扶皇室,起兵短短二十日,就失败了。
为了进一步打击清除反对派,武则天提拔了一大批酷吏,最著名的共有11位,分别是:丘神、索元礼、侯思止、万国俊、王弘义、周兴、来俊臣、傅游艺、来子峋、郭霸、吉顼。
丘神的最著名事件是逼死太子李贤,这李贤是武则天第二个儿子,但是因为争权,导致两人关系不好,最终是武则天捏造李贤谋反的罪证,弄死了他。
这些酷吏都是武则天为了铲除异己,打击政敌而扶持的,其中来俊臣更是臭名昭著。
《新唐书》:俊臣乃引侯思止、王弘义、郭弘霸、李仁敬、康韦、卫遂忠等,阴啸不逞百辈,使飞语诬蔑公卿,上急变。每一事,千里同时辄发,契验不差,时号为“罗织”,牒左署曰:“请付来俊臣或侯思止推实必得。
哪个反对女皇的,来俊臣就罗织些罪名,下了大狱,这人基本活到头了。
除了这些酷吏,武则天也很注重能臣的提拔,比如狄仁杰、姚崇、宋等。
除此之外,还改革了科举,增设武举,扩大制举,创立殿试,开创南选,开创密封卷。科举制度的改革也为她带来了可靠的人才。
(狄仁杰与武则天剧照)
总之,一句话,因为武则天专政时间太长了,所以有了从容布置的局面,也因为她政治手段高明,所以才能在男权社会坐稳皇位,后世史学家对她评价不好的原因是她的性别,在改版后的宋儒观念下,武则天更是个被笔伐的大反派。他们尤其喜欢抓住别人的后宫私生活来说三道四,却不想想男皇帝后宫也是妻妾成群。
但抛开偏见,武则天时期,人民安居乐业,为推动大唐繁荣添砖加瓦,并无重大过错。实在是一位杰出的帝皇。
笔者想说: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男官女官,能让人民幸福生活的就是好官。
文: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