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后除了发现的竹书纪年还有没有发现其他六国史书?

秦始皇后除了发现的竹书纪年还有没有发现其他六国史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676 更新时间:2023/12/15 10:39:31

当然有啊。赵国有《世本》,楚国有《清华简-系年》,《竹书纪年》是魏国史书。

这几本书各有特点,《竹书纪年》受到战国中期河西学派影响,倾向于法家思想,因此不相信上古的“禅让”,喜欢用权谋解释历史事件,相当于一本法家学派的案例教科书。

《世本》是赵国编纂的史书,大约成书于战国末年。该书也是司马迁《史记》的资料库,是春秋之前历史的重要资料。

《清华简》的“系年”篇是近年才整理出来的,属于楚国编纂的历史书,按时间顺序记录了武王伐纣到战国中期的历史事件,澄清了很多谜团,如周平王东迁的原因和详细过程。

秦始皇到底是怎么死的,李斯赵高到底是忠还是奸?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以下内容来自于《史记》,简明扼要说明沙丘之变的经过。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随行人员包括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以及最宠爱的儿子胡亥。途中秦始皇染病,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时下诏命长子扶苏回咸阳主持自己的丧事,表明要传位于扶苏。

中车府令赵高兼掌符玺事务,拟好的诏书送到赵高处盖印,然而他却暗中扣住不发。仪仗行至沙丘宫,秦始皇驾崩,为防止局势动荡,李斯决定秘不发丧,一切等到了咸阳再说,这正合赵高之意。

赵高与胡亥交好,想趁机拥立胡亥登基。他找到李斯,李斯不同意,赵高威逼利诱之下李斯入伙。两人一方面用咸鱼掩盖秦始皇尸体的臭味,加速赶回咸阳,另一方面以秦始皇名义草拟诏书命扶苏和蒙恬自尽。接到诏书后扶苏痛哭自尽,蒙恬有疑问,仍被拘禁。回到咸阳后,赵高、李斯公开发丧,拥立胡亥登基,此为沙丘政变。

接下来回答题中三个问题。

1、秦始皇到底怎么死的?有一种阴谋论说是赵高和李斯合伙害死了秦始皇,这没有任何史料依据。按照史书记载秦始皇是出巡当年冬季在平原渡口染病,次年七月于沙丘行宫驾崩的,前后时间跨度长达半年,不是暴毙而亡。

战国中期各国兴起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的风气,秦始皇是狂热分子,曾经派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寻找不死丹药,日常生活中必定经常吞食丹药,丹药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长时间食用必然危及健康。

2、赵高为什么要发动沙丘政变

赵高是秦国宗室,因为触犯秦律被处以“腐刑”,入宫做了宦官。

但是他为人勤奋,精通法律,又善于察言观色,得到秦始皇重视,安排他教授胡亥律法,也就是在此时他和胡亥建立了政治联盟,只有胡亥做皇帝他才能飞黄腾达。

此外他与蒙恬、蒙毅兄弟有嫌隙,赵高曾经犯下重罪,蒙毅要致他于死地,幸得赵高在秦始皇面前巧言令色,逃过一劫,自此与蒙氏兄弟结下仇恨。而蒙氏兄弟颇受扶苏重视,秦始皇派扶苏到上郡整兵就是到蒙恬身边,一旦扶苏做了皇帝,赵高必然会被打压。

赵高是彻头彻尾的奸臣,胡亥登基之后,为了巩固皇位,他怂恿胡亥大肆屠杀秦朝宗室,随后为了掌握权柄,诬陷李斯谋反,诛灭李斯三族,在朝堂上指鹿为马,党同伐异,使得朝堂乌烟瘴气,天下大乱,起义军即将攻入关中时,他又杀了胡亥立子婴为帝。

3、李斯为什么同意发动政变?

赵高如果得不到李斯的帮助,凭借他宦官的身份完全无法发动沙丘政变,那么李斯为什么要同流合污呢?

因为赵高和他说了一段话:“蒙氏兄弟备受扶苏重用,又掌握兵权,一旦扶苏登基为帝,必然重用蒙氏兄弟,到那时李斯的丞相之位恐不保。”李斯是一个功利性非常重的人,他渴望权位,赵高的话切中他的弱点。联想到扶苏治国理念偏向于儒家,而自己一直践行的是法家,一旦扶苏登基,自己必然会被抛弃,从仓鼠成为厕鼠。

为了权位,李斯参与了沙丘之变。但是李斯对大秦帝国的功劳无法抹杀,他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坚持废黜分封,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同时在他的主导下,秦朝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特别是统一文字,这是利在千秋的壮举。

也许在发动沙丘政变的那一刻,他是个奸臣,不忠于秦始皇,但是绝大多数时候,他是大秦的忠臣。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朝时没有秦国的史书吗?还是秦国的史书在汉朝时被焚烧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秦国当然有自己的史书,那就是《秦记》。而且这部由秦之史官撰写的史书还是东周列国中唯一保存下来的史书。据《墨子明鬼》篇记载,三晋的史书曰《晋乘》;楚国的史书曰《杌》(楚人以树木年轮为“杌”,而非上古恶兽);周室所藏之史、以及鲁、宋、燕、齐诸国的史书则皆曰《春秋》。后来秦亡周、灭六国之后便依李斯之言开始

  • 始皇帝如何得到和氏璧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和氏壁是天下宝玉,楚人汴和发现献给楚王,后来被赵惠文王得到。和氏壁曾两次入秦,第一次是在秦昭襄王时期,第二次是在秦始皇时斯,至于说秦始皇如何得到和氏壁,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相传楚人汴和在楚山上得到一块美丽宝玉献给楚厉王,楚厉王让琢玉的工匠鉴别真假。工匠说是石头,楚厉王认为汴和说谎命武士砍掉汴和左脚。

  • 《史记》、《资治通鉴》中均记载秦始皇是河南籍吕不韦的儿子吗?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采取了两种说法,并非一种。《秦始皇本纪》中说赢政是秦庄襄王之子。但在后面的《吕不韦传》中又说是吕不韦的儿子。二者看似矛盾其实是太史公采取两种说法都提出来,以供后代考证。《资治通鉴》则采用了后一种说。其实对于现在来说,任何一种说法都无关紧要,只不过是多了一种谈资或文学作品多了一个题材而已,对于

  • 《史记》所记秦始皇身死前后的情节可信度有多少?是否还存在别的可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对秦始皇的死有记载,要说有多少可信度,除了记载本身是否合理,还要考虑其它几个方面。一、《史记》记载本身的可信度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

  • 《史记》中的秦始皇死因真的可信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之,不发丧。棺载凉车中,故幸宦者参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凉车中可其奏事。独子胡亥

  • 秦始皇焚书坑儒烧掉了多少典籍?对先秦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大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你好,我来讨论一下秦始皇焚书坑儒烧掉了多少典籍?对先秦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大吗?这个问题。焚书坑儒始末秦朝统一前,历史上经历过一次百家争鸣,主要是人们对人生、社会问题的不同的看法,当然也包括治理国家的理论。秦朝强盛以来一直是信奉法家思想,以严苛的法制来统治,但是秦始皇统一后这些学术思想的门人之间因为思想

  • 秦始皇算不算暴君?历史上关于秦始皇的“黑料”是否靠谱?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与前边的殷纣王与后边的后赵石勒相比,秦始皇算暴君吗?显然不算。那么为什么从司马迁、汉贾谊、唐杜牧以来的学人认为秦始皇施暴政?他们用一个虚构的原始社会黄金时代的五帝作对照,来框秦始皇。实际从出土材料看,舜帝被禹囚禁而死,并非道德光芒下的“禅让”。《陈涉世家》所谓“逾期当斩”被新出土材料否定,实际并

  • 究竟秦始皇烧书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当时秦朝扫六国,合国的经历、政治、风俗都各不相同、加上各国都有反对秦统治的先进人,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暴君的体现但这样同样有他有利的一面不是烧书,而是向全国颁布的焚书令,现在也就是把不符合统治要求书籍收缴,运到造纸厂化纸浆,注意这个命令不是专门针对儒家的;后面没有杀儒客,那是后来儒家编造的。这是卢生等人

  • 《史记》里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著,被后世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内容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以及10年表、8书。一、本纪本纪也就是帝王的专属传记,分别为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秦本纪、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孝武本纪。从篇目中可以看出,虽然本

  • 秦始皇当年为什么要烧书?都烧了那些书。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据说烧的是方士之书,坑的也只是骗秦始皇的方士!对中国文化没什么影响,(烧掉百家之书的乃是项羽,你应该知道一把大火烧了阿房宫之事吧)不过秦始皇给中国带来了专制,给中国古代的发达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造成了近代的落伍!正确看代我们的始皇帝吧,(历史书上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古代写史书多少受到当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