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壁是天下宝玉,楚人汴和发现献给楚王,后来被赵惠文王得到。和氏壁曾两次入秦,第一次是在秦昭襄王时期,第二次是在秦始皇时斯,至于说秦始皇如何得到和氏壁,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相传楚人汴和在楚山上得到一块美丽宝玉献给楚厉王,楚厉王让琢玉的工匠鉴别真假。工匠说是石头,楚厉王认为汴和说谎命武士砍掉汴和左脚。楚武王继位后,汴和又去献宝玉。武王让琢玉的工匠再次鉴定真伪,工匠回答说;“是一块石头。”楚武王也认为汴和在说谎,叫武士砍掉汴和右脚。楚文王继位时,汴和报着宝玉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楚文王听说后派人去问个究竟。使者说:“天下被剁脚的人多了,你为何这么伤心呢?”汴和说:我不是因为剁脚哭泣,而是因为把宝玉当做石头,善良的话当做谎人哭泣!楚文王立刻叫人把宝玉剖开得到和氏璧。后来赵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这件事,派出使者到赵国说是秦国愿意拿十五座城池换赵国的和氏璧。赵惠文王和群臣讨论认为秦国是虎狼国家,只想要和氏璧,而不可能真心拿十五座城池换。如果拒绝,秦国又有了出兵的借口。蔺相如请求亲自带和氏璧到秦国,好见机行事。在秦庭上,秦昭襄王拿着和氏璧爱不释手,还传给群臣看,丝毫不提拿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的事儿。蔺相如上前一步说:“和氏璧有个小瑕疵,请让我指示给大王看。″蔺相如拿过和氏璧举过头顶说:长王派使者到赵国说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壁,赵王和群臣认为秦国不可信,我认为普通百姓还要讲信用,更何匡大王做为一国之君呢?可今天大王不提十五座城池的事,如果大王要抢夺,我就把它摔碎了。”蔺相如假装要摔了,秦昭襄王赶忙制止,叫人拿来地图,用手指着某处到某处十五座城池给赵国。蔺相如知道秦国并不是真心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就说:和氏璧足天下至宝,和氏璧送给秦国之前,赵惠文王戒斋五日,举行隆重仪式。希望大王也要斋戒五日,在秦庭上举行隆重的交接仪式。秦昭襄王只得把蔺相如送回馆舍。当天晚上,蔺相如派专人带着和氏璧从小路回到赵国。五日之后秦昭襄王知道了事情真相也无可耐何,派兵攻赵未必能胜,杀蔺相如出气等于同赵国交恶,只好放蔺相如回到赵国,这就是完壁归赵的故事。秦始皇如何得到和氏璧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公元前228年秦军攻占赵国都城邯郸俘赵王迁,公元前222年,秦军俘赵王嘉,在这期间和氏璧流入秦国。秦相李斯把和氏璧做成玉玺,上刻八个篆字“受命于天,继世永昌。从此玉玺成为以后历代皇帝的传国玉玺。秦朝末年刘邦兵进咸阳,子婴把传国玉玺献给刘邦。王莽串汉时向他的女儿索要,王皇后把玉玺扔到地上摔掉一个角,王莽叫人用黄金镶上叫金镶印。东汉末年董卓之乱,孙坚得到玉玺,后来孙策用玉玺从袁术那里换三千兵扫平江东。袁术称帝失败后,玉玺重新归汉。曹丕建魏后命人在玉玺肩部刻上隶书“大魏受汉传国玺。”晋国建立后玉玺成晋武帝司马炎掌中之物。前赵皇帝俘虏晋怀帝司马炽得到传国玉玺。后赵皇帝灭前赵得到传国玉玺,命人在玉玺侧面刻上“天命石氏四个字。冉魏大王冉闵得到玉玺后为取得东晋支援,玉玺被骗回东晋。此后玉玺在南朝宋齐梁陈等国流传。589年隋灭陈玉玺归隋朝。隋亡以后,萧皇后把玉玺带到北方草原。贞观四年(630年)玉玺才重新回到中原。唐末朱温得到玉玺建立后梁,李存勖得到玉玺建立后唐。公元936年石敬塘和契丹人联合灭后唐,后唐末帝李从珂和妃子拿着玉玺自焚,从此和氏璧做成的传国玉玺用了950多年后消失。
更多文章
《史记》、《资治通鉴》中均记载秦始皇是河南籍吕不韦的儿子吗?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采取了两种说法,并非一种。《秦始皇本纪》中说赢政是秦庄襄王之子。但在后面的《吕不韦传》中又说是吕不韦的儿子。二者看似矛盾其实是太史公采取两种说法都提出来,以供后代考证。《资治通鉴》则采用了后一种说。其实对于现在来说,任何一种说法都无关紧要,只不过是多了一种谈资或文学作品多了一个题材而已,对于
《史记》所记秦始皇身死前后的情节可信度有多少?是否还存在别的可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对秦始皇的死有记载,要说有多少可信度,除了记载本身是否合理,还要考虑其它几个方面。一、《史记》记载本身的可信度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
《史记》中的秦始皇死因真的可信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之,不发丧。棺载凉车中,故幸宦者参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凉车中可其奏事。独子胡亥
秦始皇焚书坑儒烧掉了多少典籍?对先秦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大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你好,我来讨论一下秦始皇焚书坑儒烧掉了多少典籍?对先秦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大吗?这个问题。焚书坑儒始末秦朝统一前,历史上经历过一次百家争鸣,主要是人们对人生、社会问题的不同的看法,当然也包括治理国家的理论。秦朝强盛以来一直是信奉法家思想,以严苛的法制来统治,但是秦始皇统一后这些学术思想的门人之间因为思想
秦始皇算不算暴君?历史上关于秦始皇的“黑料”是否靠谱?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与前边的殷纣王与后边的后赵石勒相比,秦始皇算暴君吗?显然不算。那么为什么从司马迁、汉贾谊、唐杜牧以来的学人认为秦始皇施暴政?他们用一个虚构的原始社会黄金时代的五帝作对照,来框秦始皇。实际从出土材料看,舜帝被禹囚禁而死,并非道德光芒下的“禅让”。《陈涉世家》所谓“逾期当斩”被新出土材料否定,实际并
究竟秦始皇烧书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当时秦朝扫六国,合国的经历、政治、风俗都各不相同、加上各国都有反对秦统治的先进人,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暴君的体现但这样同样有他有利的一面不是烧书,而是向全国颁布的焚书令,现在也就是把不符合统治要求书籍收缴,运到造纸厂化纸浆,注意这个命令不是专门针对儒家的;后面没有杀儒客,那是后来儒家编造的。这是卢生等人
《史记》里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著,被后世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内容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以及10年表、8书。一、本纪本纪也就是帝王的专属传记,分别为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秦本纪、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孝武本纪。从篇目中可以看出,虽然本
秦始皇当年为什么要烧书?都烧了那些书。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据说烧的是方士之书,坑的也只是骗秦始皇的方士!对中国文化没什么影响,(烧掉百家之书的乃是项羽,你应该知道一把大火烧了阿房宫之事吧)不过秦始皇给中国带来了专制,给中国古代的发达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造成了近代的落伍!正确看代我们的始皇帝吧,(历史书上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古代写史书多少受到当代帝
秦始皇为什么烧书?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民间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以及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
如何正确解读秦始皇“焚书坑儒”?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之事,后世提出了一个鲜明而有力的观点,即秦始皇并未坑“儒”,而是坑“术士”。但是关于“焚书坑儒”,应该还有几点需要补充:第一、秦始皇并非完全抛弃儒家不用。比如秦始皇三十六年,在东郡落下了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七个字的陨石,当时秦始皇还“使博士为仙真人诗,及行所游天下,传令乐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