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朝时没有秦国的史书吗?还是秦国的史书在汉朝时被焚烧了?

秦朝时没有秦国的史书吗?还是秦国的史书在汉朝时被焚烧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736 更新时间:2023/12/15 21:24:38

秦国当然有自己的史书,那就是《秦记》。而且这部由秦之史官撰写的史书还是东周列国中唯一保存下来的史书。据《墨子明鬼》篇记载,三晋的史书曰《晋乘》;楚国的史书曰《杌》(楚人以树木年轮为“杌”,而非上古恶兽);周室所藏之史、以及鲁、宋、燕、齐诸国的史书则皆曰《春秋》。后来秦亡周、灭六国之后便依李斯之言开始焚书,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云: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注意,李斯的提议首先就是“史官非《秦记》皆烧之”,之后才是诗、书、百家语,而“以古非今”是灭族之罪。可见秦始皇帝君臣最忌惮的还是人们议论当前的朝政。

就这样诗、书、诸子之书因为博士官处有保存,所以一部分得以幸存至今日,但是《晋乘》、《楚杌》、《周春秋》等历史书籍可是一本不留的烧干净了,各国的历史只剩下一部《秦记》。因为是记载秦人自己光辉岁月的历史,所以当然不可能被烧了。其实秦始皇帝君臣的目的就是历史的解释权要在自己手里。

焚书坑儒。其实这两件事并不是同时发生,焚书事件发生的要早,甚至从商鞅变法时就开始强调焚书的重要性。

但是,这个《秦记》作为一部史书,在质量上实在太是有问题了。因为秦国地处西陲,素来文化落后,所以秦史官所编撰《秦记》无论是在体例上、内容上都有极大的毛病,尤其是“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也就是说鲁迅所说的那样“这历史没有年代”;这还不算,由于《秦记》是秦国的官方史书,内容多大多是站在秦国立场上报喜不报忧的宣传,比如如果秦军打了败仗就基本隐讳不录,而对城邑也是只记攻取,不计丢失。

所以这部唯一的、但质量极差的史书就给日后司马迁编撰通史的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以至于在编撰《史记》时有关于战国部分记述,因为司马迁只能在参考这部没年没月《秦记》和纵横家的演讲稿中获取资料。这就造成了《史记》中关于战国时代的记录就出现了不少残缺和错乱,尤其是六国的史事,不仅残缺,而且年代有很多紊乱。正如顾炎武先生所说,春秋、战国之间是历史上转变剧烈的时期,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大“变局”,然而却因为“史文阙轶,考古者为之茫昧”(《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条),使很多历史的真相到现代都无法得知。

正是因为如此,司马迁的《史记》在日后流传范围越来越广,而《秦记》却因为本身的价值不高而逐渐的无人问津,最终亡佚不存。

1933A.D.510,夜,柏林大剧院广场上火光冲天,两万多册书籍被当众焚毁。当夜二十一点三十分,开始下雨。认为“天变不足畏”纳粹党人委托一家烟火技术公司,堆起了八个数米长的木柴垛,终于完成了“焚书任务”。此时距离暴秦焚书已经过去两千一百四十六年。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始皇帝如何得到和氏璧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和氏壁是天下宝玉,楚人汴和发现献给楚王,后来被赵惠文王得到。和氏壁曾两次入秦,第一次是在秦昭襄王时期,第二次是在秦始皇时斯,至于说秦始皇如何得到和氏壁,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相传楚人汴和在楚山上得到一块美丽宝玉献给楚厉王,楚厉王让琢玉的工匠鉴别真假。工匠说是石头,楚厉王认为汴和说谎命武士砍掉汴和左脚。

  • 《史记》、《资治通鉴》中均记载秦始皇是河南籍吕不韦的儿子吗?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采取了两种说法,并非一种。《秦始皇本纪》中说赢政是秦庄襄王之子。但在后面的《吕不韦传》中又说是吕不韦的儿子。二者看似矛盾其实是太史公采取两种说法都提出来,以供后代考证。《资治通鉴》则采用了后一种说。其实对于现在来说,任何一种说法都无关紧要,只不过是多了一种谈资或文学作品多了一个题材而已,对于

  • 《史记》所记秦始皇身死前后的情节可信度有多少?是否还存在别的可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对秦始皇的死有记载,要说有多少可信度,除了记载本身是否合理,还要考虑其它几个方面。一、《史记》记载本身的可信度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

  • 《史记》中的秦始皇死因真的可信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之,不发丧。棺载凉车中,故幸宦者参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凉车中可其奏事。独子胡亥

  • 秦始皇焚书坑儒烧掉了多少典籍?对先秦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大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你好,我来讨论一下秦始皇焚书坑儒烧掉了多少典籍?对先秦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大吗?这个问题。焚书坑儒始末秦朝统一前,历史上经历过一次百家争鸣,主要是人们对人生、社会问题的不同的看法,当然也包括治理国家的理论。秦朝强盛以来一直是信奉法家思想,以严苛的法制来统治,但是秦始皇统一后这些学术思想的门人之间因为思想

  • 秦始皇算不算暴君?历史上关于秦始皇的“黑料”是否靠谱?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与前边的殷纣王与后边的后赵石勒相比,秦始皇算暴君吗?显然不算。那么为什么从司马迁、汉贾谊、唐杜牧以来的学人认为秦始皇施暴政?他们用一个虚构的原始社会黄金时代的五帝作对照,来框秦始皇。实际从出土材料看,舜帝被禹囚禁而死,并非道德光芒下的“禅让”。《陈涉世家》所谓“逾期当斩”被新出土材料否定,实际并

  • 究竟秦始皇烧书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当时秦朝扫六国,合国的经历、政治、风俗都各不相同、加上各国都有反对秦统治的先进人,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暴君的体现但这样同样有他有利的一面不是烧书,而是向全国颁布的焚书令,现在也就是把不符合统治要求书籍收缴,运到造纸厂化纸浆,注意这个命令不是专门针对儒家的;后面没有杀儒客,那是后来儒家编造的。这是卢生等人

  • 《史记》里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著,被后世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内容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以及10年表、8书。一、本纪本纪也就是帝王的专属传记,分别为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秦本纪、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孝武本纪。从篇目中可以看出,虽然本

  • 秦始皇当年为什么要烧书?都烧了那些书。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据说烧的是方士之书,坑的也只是骗秦始皇的方士!对中国文化没什么影响,(烧掉百家之书的乃是项羽,你应该知道一把大火烧了阿房宫之事吧)不过秦始皇给中国带来了专制,给中国古代的发达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造成了近代的落伍!正确看代我们的始皇帝吧,(历史书上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古代写史书多少受到当代帝

  • 秦始皇为什么烧书?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民间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以及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