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一统六国本想千秋万代,为何仅15年就亡国了?对此你怎么看?

秦始皇一统六国本想千秋万代,为何仅15年就亡国了?对此你怎么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342 更新时间:2024/1/19 3:47:50

谢悟空相邀!

秦二世而亡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迷信武力,未及时调整国策。治国之道,一张一驰,秦用雷霆手段迅速统一了六国,以至于使秦始皇和他的大臣们过份迷信武力和法家学说,轻视甚至不屑儒家及其他学派的教化作用,仍一味用高压手段对付原属六国、现已成自已治下的子民,没有完成从征服者到统治者的身份转换。

(二)法令固化,容易产生暴政。先秦时期出现的法家学派的法治学说,是以君权为基础的,和现代以人权为基础的法治,有很大不同。而秦王朝自商鞅变法,实行法治以来,已一百余年,已逐渐机械僵化,与天理人情脱钩,甚至背道而弛。例如,陈胜吴广因暴雨耽误限期,应该有充分的理由免除刑罚,但他们据经验判断,认为可能性为零,横竖是死,还不如揭竿起义,放手一搏。最主要的是,法治跟政治修明不可分,一旦政府官员颟顸腐败,法律反而产生毒素,成为迫害善良守法人民的残酷工具,结果形成暴政,官逼民反。

(三)人心不服,没有妥善安置儒生。秦王朝统一的时间太短,只十几年时间,人民对新政权的效忠心理,还没有养成惯性。被剥夺特权的既得利益阶层,诸如六个王国的那些贵族阶级跟依附在他们身上的寄生虫,以及大批被排斥的儒家知识分子,这么庞大的反对力量潜伏在民间各地,秦政府还没有彻底消化(或者说给出路),这些人日夜都在破坏新政府推行的新政策和新秩序,巴不得秦王朝早日垮台,以便恢复他们过去的那种好日子。所以任何动响发生,他们都会抓住机会,加以利用。如孔子的后裔孔甲,跟一些儒生,一听陈胜起兵,就迫不及待的抱着儒书,前往投靠。

(四)好大喜功,企图毕其功于一世。我们常说,天底下最愚蠢的事,往往是聪明绝顶的人干的,赢政就是这样的人,这既有不能脱离时代的局限,也源于他好大喜功的天性。为了使秦王朝万世一系,江山永固,他既要养活庞大的军队,开疆拓土,北拒匈奴,南扫蛮夷;又要筑长城,修直道、弛道,凿灵渠;同时还修建阿房宫和自己的陵墓。这么多的浩大工程,即使放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全部机械作业,十几亿人口的国家也不是几年能完成的,还不要说靠当时人的血肉之躯;要知道那时的全国人口才一千多万,还不及现在的零头。大大超出了民力所能承受的极限。

(五)自负过头,未想到自己五十多岁就死。秦始皇求仙访道,意欲长生不老,也想当然的认为自己有超乎常人的生命力,没有把嫡长子继承制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秦王朝虽然是一个由悠久历史的王国演变出来的政权,但消灭六国,建立统一大帝国的时间却很短,刚刚进入危险的瓶颈时代,却不幸在阉竖鼻祖,指鹿为马的千古人渣赵高和视权如命,有才无德,让人一言难尽的李斯阴谋掇弄下,让一个花花公子胡亥当它的舵手。

于是,在刹那间,秦帝国的巨舟脱离了航道,驶入惊涛骇浪的浅滩,向着狰狞的礁石上撞去,粉身碎骨。胡亥这个垃圾的所做所为无兴趣再重复。需要强调的是,在胡亥、赵高、李斯密谋改诏篡位之初,扶苏依仗蒙恬的几十万大军完全可以翻盘,关健是扶苏自小成长于父亲的冷酷阴影中,太过于胆小懦弱。这也是历代王朝开国皇帝太子的通疾,似乎冥冥之中有命运之神在捉弄,不说也罢。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从弱到强的秦,如何扩土开疆,走向六国统一,这里面谁的贡献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我认为秦国功劳最大的当属秦国历代国君,主要是文公、缪公,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秦始皇。秦国起于秦襄公,打下地基的是文、缪公,建好基础的是孝公,盖房子的是惠文和昭襄王,封顶装修的是秦始皇。下面说一下秦国崛起之路。秦国的国君原姓氏是赵氏,周孝王时赐姓嬴。原本是世代为周天子养马,周孝王时赐予秦地,既甘肃天

  •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谁的功劳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功劳最大的两位名将就是白起和王翦,这两位名将也被列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在司马迁的史记之中,也将白起和王翦两人单独列为一传,白起指挥的长平之战,王翦指挥的破楚之战,都是秦灭六国中关键性的战役。白起在历史上有杀神的威名,长平之战时,白起率领秦军歼灭赵国45万大军,令六国士兵闻风丧胆,

  • 秦朝统一六国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叫什么?对秦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长平之战,赵秦二国为争上党郡,举全国之力进行大决战。双方合计投入兵力上百万,后勤不计其数。战国后期,只有赵国和齐国有能力对抗秦国。这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歼灭战。战神白起歼赵军40余万。从此山东六国再也无力阻止秦国东进,秦一统天下也是时间问题!谢“头条问答”的邀请春秋战国之交(公元前五世纪)的华夏诸

  • 考古人员在秦简中发现了秦始皇在全国寻找仙药的政令,秦始皇当年寻求的仙药,究竟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这是考古人员才发现的新消息。从读到的新闻材料可以看出,人们有理由开始重新认识秦始皇寻求仙药背后的历史。据报道,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春龙在研究一批秦代洞庭郡迁陵县衙署档案时的发现,秦朝时期乡一级政府公文当中有汇报“都乡黔首毋良药芳草”“琅邪献昆五杏药”等内容。这两句话是说,都乡这个地方没有良药

  • 秦始皇“焚书坑儒”有正面意义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统治者,他完成六国统一的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壮举对后世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至如秦始皇的“焚坑儒”这是他的过失,与秦始皇灭了六国,完成了统一的大业,统一了文

  • 秦国费时几百年才统一六国,为什么刘邦用7年就统一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首先说说这个命题,还是有点瑕疵的。太史不过说了句“五百年而霸王出”,你就以为秦国用了五百年时间来统一天下?其实,咱也不能从它建国时候开始算起吧。那会儿,秦襄公可只想老老实实做个诸侯,周平王刚东迁洛阳,就凭秦国那点队伍焉敢造反?因此,如果从秦献公动了心思开始算起,秦国统一天下大概耗时150年左右吧。即

  • 秦始皇哪一年统一六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继承祖辈基业,而且发扬光大,在秦始皇手下,有一批很有才干的文臣武将,文臣如谋士李斯和尉缭,善于间谍活动的姚贾和顿弱,武将则有蒙恬、蒙武、王翦和王贲。秦始皇用“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前后用了十年的时间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国。时间/都城/君王:最先灭掉的是韩国(国都:新郑),秦王

  • 千古一帝秦始皇与生母赵姬关系并不好,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赵姬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别说是秦始皇,任何一个亲生儿子与亲妈关系不好的原因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利益。秦始皇的母亲赵姬与秦始皇最大的分歧也在这:她想以太后的身份换掉秦始皇的王位(那个时候秦始皇还只是秦王),换上她和的私生子。而发生这一切的根本原因不是赵姬贪权,也不是秦始皇无能,只是只为两个字:情欲。对,就是情欲。我们先说说赵

  • 秦谋天下统一六国,却被刘邦捡了个大便宜,这是否是对秦的巨大嘲讽?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看到这个问题,我最先想到的一句话是“创业难,守业更难”,秦奋六世之余烈而一统天下,但仅仅二世而亡,这恰恰说明了这个问题。不存在谁捡便宜的问题,也不存在什么巨大的讽刺,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进步而做出的必要牺牲而已。从奴隶社会迈进封建社会,秦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统一度量衡,实现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第一次大一

  • 秦始皇为何能统一六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能统一六国,是历史的必然性。先从国力来说,秦从孝公变法后,国力大增,表现在:以耕战立国,民耻私斗,勇于公战,民乐耕种。从孝公到始皇,百年积蓄,国力强大。其次,代有明君贤臣,从孝公开始,有孝公与商鞅,惠文王与张仪,昭襄王与范睢等,代有明君贤臣,保证了政治清明,有延续性。地理之便,秦有函谷关,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