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悟空相邀!
秦二世而亡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迷信武力,未及时调整国策。治国之道,一张一驰,秦用雷霆手段迅速统一了六国,以至于使秦始皇和他的大臣们过份迷信武力和法家学说,轻视甚至不屑儒家及其他学派的教化作用,仍一味用高压手段对付原属六国、现已成自已治下的子民,没有完成从征服者到统治者的身份转换。
(二)法令固化,容易产生暴政。先秦时期出现的法家学派的法治学说,是以君权为基础的,和现代以人权为基础的法治,有很大不同。而秦王朝自商鞅变法,实行法治以来,已一百余年,已逐渐机械僵化,与天理人情脱钩,甚至背道而弛。例如,陈胜、吴广因暴雨耽误限期,应该有充分的理由免除刑罚,但他们据经验判断,认为可能性为零,横竖是死,还不如揭竿起义,放手一搏。最主要的是,法治跟政治修明不可分,一旦政府官员颟顸腐败,法律反而产生毒素,成为迫害善良守法人民的残酷工具,结果形成暴政,官逼民反。
(三)人心不服,没有妥善安置儒生。秦王朝统一的时间太短,只十几年时间,人民对新政权的效忠心理,还没有养成惯性。被剥夺特权的既得利益阶层,诸如六个王国的那些贵族阶级跟依附在他们身上的寄生虫,以及大批被排斥的儒家知识分子,这么庞大的反对力量潜伏在民间各地,秦政府还没有彻底消化(或者说给出路),这些人日夜都在破坏新政府推行的新政策和新秩序,巴不得秦王朝早日垮台,以便恢复他们过去的那种好日子。所以任何动响发生,他们都会抓住机会,加以利用。如孔子的后裔孔甲,跟一些儒生,一听陈胜起兵,就迫不及待的抱着儒书,前往投靠。
(四)好大喜功,企图毕其功于一世。我们常说,天底下最愚蠢的事,往往是聪明绝顶的人干的,赢政就是这样的人,这既有不能脱离时代的局限,也源于他好大喜功的天性。为了使秦王朝万世一系,江山永固,他既要养活庞大的军队,开疆拓土,北拒匈奴,南扫蛮夷;又要筑长城,修直道、弛道,凿灵渠;同时还修建阿房宫和自己的陵墓。这么多的浩大工程,即使放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全部机械作业,十几亿人口的国家也不是几年能完成的,还不要说靠当时人的血肉之躯;要知道那时的全国人口才一千多万,还不及现在的零头。大大超出了民力所能承受的极限。
(五)自负过头,未想到自己五十多岁就死。秦始皇求仙访道,意欲长生不老,也想当然的认为自己有超乎常人的生命力,没有把嫡长子继承制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秦王朝虽然是一个由悠久历史的王国演变出来的政权,但消灭六国,建立统一大帝国的时间却很短,刚刚进入危险的瓶颈时代,却不幸在阉竖鼻祖,指鹿为马的千古人渣赵高和视权如命,有才无德,让人一言难尽的李斯阴谋掇弄下,让一个花花公子胡亥当它的舵手。
于是,在刹那间,秦帝国的巨舟脱离了航道,驶入惊涛骇浪的浅滩,向着狰狞的礁石上撞去,粉身碎骨。胡亥这个垃圾的所做所为无兴趣再重复。需要强调的是,在胡亥、赵高、李斯密谋改诏篡位之初,扶苏依仗蒙恬的几十万大军完全可以翻盘,关健是扶苏自小成长于父亲的冷酷阴影中,太过于胆小懦弱。这也是历代王朝开国皇帝太子的通疾,似乎冥冥之中有命运之神在捉弄,不说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