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弱到强的秦,如何扩土开疆,走向六国统一,这里面谁的贡献最大?

从弱到强的秦,如何扩土开疆,走向六国统一,这里面谁的贡献最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553 更新时间:2024/3/15 3:43:29

我认为秦国功劳最大的当属秦国历代国君,主要是文公、缪公,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秦始皇。秦国起于秦襄公,打下地基的是文、缪公,建好基础的是孝公,盖房子的是惠文和昭襄王,封顶装修的是秦始皇。下面说一下秦国崛起之路。

秦国的国君原姓氏是赵氏,周孝王时赐姓嬴。原本是世代为周天子养马,周孝王时赐予秦地,既甘肃天水。史记: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後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周孝王在位时间是公元前910前896年。所以说是在这一段时间里成为附庸。公元前828年周宣王任命秦仲为大夫。西周是分封制,天子把土地分给诸侯,诸侯又把土地分给卿大夫,卿大夫又任用士治理。大夫就是介于卿大夫跟士之间。周宣王让秦仲讨伐西戎,结果让戎人杀死。周宣王再让秦仲五个儿子率军讨西戎,反败为胜。于是周宣王任命秦庄公为西垂大夫。西周分封制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秦庄公虽然称公,但连诸侯都算不上。就是说连子爵都算不上,这里的公只是秦人尊其位并非爵位。就跟楚国只是子爵,跟周天子要求加爵。周天子不理会,楚君于是把三个儿子都封王。这时还不是春秋战国时期而是西周时期,后来楚君又怕周天子打他,去掉王号。

秦嬴一族因秦仲之死,走上复仇道路。其长孙世父立誓不杀戎王,不敢继承君位。把君位让其弟秦襄公。世父在跟戎人的战争中给俘虏了,后来给放回来了。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戎人攻打西周,并杀死周幽王。秦襄公率军勤王,跟犬戎力战有功。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去成周洛阳。西周原本直接管辖的是宗周镐京和成周洛阳。分别拥有宗周成周各六师的军队。宗周六师主要是保卫镐京,成周六师主要是征伐不听话的诸侯。周平王封秦襄公为伯爵,赐岐山以西的土地。就是后来的关中西部。周平王还跟秦襄公立誓,只要能驱逐犬戎人。岐山至丰河的土地也归秦国。岐丰之地就是后来的关中中部,咸阳西安一带。但是岐山以西除天水是秦国的,其余皆是犬戎。岐丰之地又让犬戎所占据。所以说周平王只是给秦国画了一个饼而已。秦襄公于是积极征讨犬戎,进攻到岐山让犬戎杀死。秦国用了二十年在秦文公时终于把地盘东扩到了岐山。史记:於是文公遂收周馀民有之,地至岐。秦宁公率军攻打盘居在关中中部的犬戎所建立的亳国,毫王战败逃往戎地。史记:与亳战,亳王奔戎,遂灭荡社。即长安一带,这时距离秦成为诸侯已经五十七年了。秦成为诸侯八十二年的时候秦武公攻打盘居在、冀的犬戎,拿下了两地。冀两地在汉代时属天水郡。

秦成为诸侯一百一十年后,秦国迎接来一代雄主秦缪公(秦穆公)。这时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先后争霸。秦缪公的策略是东出争霸,在位其间东扩至黄河以东。缪公一继位就东出攻打晋国茅津。缪公招纳四方俊杰为已用。百里奚、丕豹、公孙支、由余等皆是他国人才。公孙支举荐百里,于是缪公以五羊皮从楚人手上赎回。据史记缪公跟百里聊了三天,把秦国军政事交给他。史记:语三日,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大夫。公孙支主张对晋采用收人心策略,加以军事行动。例如晋缺粮,秦国大方的借给。俘虏晋惠公却送回晋国。秦国成为诸侯一百二十四年,秦缪公任用百里奚和公孙支两位俊杰把秦国东扩到黄河。史记:是时秦地东至河。秦缪公灭掉河西的梁国,并灭掉河东的芮国。秦国的地盘推进到黄河以东。

百里奚举荐蹇叔,秦缪公派人带着礼物假扮商人去宋国迎接蹇叔。蹇叔到了秦国,缪公立马向他请教如何治国图霸方略。蹇叔建言要先做好四件事情才有图霸的根基。第一是依法治国,让百姓知道那些事能做,那些事情不能做。第二是加强教育,使秦人忠君爱国。第三树立国家的正面形象,处罚犯罪的人。第四解决西戎,这样东出争霸才无后顾之忧。当时蹇叔就劝说缪公毋贪,毋忿,毋急。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但是缪公还是犯了这三忌,千里奔袭郑国以致大败。当时蹇叔、百里都表示反对,秦缪公未听从。史记:缪公问蹇叔、百里,对曰:径数国千里而袭人,希有得利者。因为郑国有准备,秦军将领觉得不能白跑一趟,于是攻下滑国。晋国视滑国为边邑,大怒。当时晋文公去世还未下葬,晋襄公怒: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晋军在崤山大破秦军,全军覆没。史记: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秦国之后又再次东进,大败而回。

秦缪公并没有处罚崤山之败的三位将领,秦缪公素服到城郊迎接三位将领。秦缪公哭着对三人讲:我不听百里、蹇叔谏言,使你们受辱,你们没有罪过。秦缪公把他们官复原职,对待他们比以前还要好。四年后秦军大败晋军,打的晋军守城不敢战。韩非子:故雪淆之耻,而西至河雍也。(黄河以东)秦缪公亲自到崤山为当年秦军收葬发丧,连哭三日。并对将士言崤山之败是因为他没有听蹇叔、百里之谋,要让后人永远记得他的错误。史记:以申思不用蹇叔、百里之谋,故作此誓,令後世以记余过。秦缪公于是继续实行蹇叔的先打好基础解决后顾之忧,再趁机东出策略。这时由余来到了秦国,由余原本是晋人,流落到戎地。秦缪公用离间计离由余和戎王。由余于是投秦国,秦缪公向由余询问伐西戎策略。由余在西戎多年熟悉西戎风土公人情。史记:缪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形。秦缪公于是向西用兵,一举灭掉犬戎所建立的十二个国,扩地千里。秦缪公用蹇叔和由余向西扩地千里,称霸西戎。史记: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这时秦国成为诸侯一百四十七年。

三年后秦缪公去世,如果再给秦缪公十年时间未必不能东出争霸。秦缪公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成为盟主。因为齐桓公、晋文公等霸主都是招开了会盟的。秦缪公死时陪葬的大臣一百七十七人。我认为他们是自愿的。秦缪公连令秦军全军覆没的孟明等人都不愿处罚,把罪过归咎于已,那里会舍得自毁秦国根基。他们是为了报秦缪公知遇之恩,甘愿随缪公于地下继续争霸。如此多的人才陪葬也使得秦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能再东出。史记:是以知秦不能复东征也。秦国国君继续实行东出策略,但受到强大晋国阻拦。虽然秦缪公挤身春秋四强国,即秦、晋、楚、齐。在后来的几代国君都少有作为。秦孝公曾说过秦国的衰弱是厉、躁、简公、出子四代秦君造成的。战国初期魏国夺得秦国河西之地,秦国只能退守关中。

秦国自失去河西七百里地后就不断的对魏国用兵,但都以失败告终。山东六国视秦国为半开化之国是因为秦民跟犬戎杂居,很多礼仪制度都受到影响。史记: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无信,不识礼义德行。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发布求贤令。只要谁有能力让秦国强大,封官并共亨秦国土地。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卫鞅得知,从魏国来到秦国。秦孝公开始任用卫鞅开始变法,其内容都是借鉴前人并进一步深化。秦国变法受到了以甘龙为首的贵族阻拦。秦孝公的太子犯法,即后来的惠文王。卫鞅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处以鼻刑和黥刑。即割掉鼻子和在脸上刺字。于是秦国上下都遵循新法。于是法大用,秦人治。历代以来变法、改革都是非常艰难的,因为会受到既得利益的阻拦。宋朝宋真宗曾无奈的对大臣讲:“王安石变法对国对民都有利,你们反对还不是因为损害了你们的利益。”大臣回答:“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是跟庶民共治天下”

秦国实施变法开始逐渐强大起来。这时以魏齐为最强。史记:秦始复,而三晋益大,魏惠王、齐威王尤。秦国能崛起,虽然主因是孝公任用卫鞅变法。但外因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山东六强的关注点在于中原争霸。这个时期主要是齐魏争霸。鲁、卫、韩、魏等国同盟,以魏国为首。赵、燕、齐等国同盟,以齐国为首。公元前353年魏国攻邯郸,齐、宋、卫联军援救赵国,秦楚两国则趁火打劫。齐楚都是打着赵国躺在坟墓,魏国躺在手术台的打算。魏国成功攻下邯郸,庞涓率军救援襄陵。齐国在桂陵埋伏一举击败魏军。但是邯郸还在魏国手上。公元前352年齐、宋、卫继续围魏国襄陵。魏韩联军在襄陵大破齐、宋、卫联军,并把联军包围了。楚国一看不对劲停止进攻。齐威王请楚将景舍出面跟魏国求和。《纪年》:惠成王以韩师败诸侯师于襄陵。齐侯使楚景舍来求成。邯郸还在魏国手上,魏国虽然伤了元气,齐国同样也是大伤元气,赵国亦大伤元气,楚秦并无什么伤。所以围魏救赵并没有成功。

公元前351年魏国把邯郸还给赵国。史记赵世家:魏归我邯郸,与魏盟漳水上。而秦国继续进攻河西之地。魏国跟齐楚讲和了,跟韩赵结盟了。这时把注意力放在西线。秦国的反应:孝公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昧,令于境内,尽堞中为战具,竟为守备,为死士置将,以待魏氏。商鞅马上于是去见魏惠王,劝先行王服,然后图齐楚。周朝时王就是天子,先行王服就跟后世称帝差不多意思?魏惠王高兴的要死,马上按照天子礼仪制度准备。战国策:乘夏车,称夏王,朝天子,天下皆从。俨然以天子自居。齐楚两国皆怒,诸侯也是有不满的。我们才是公、侯、伯、子、男,你就王了。战国策:于是齐楚怒,诸侯奔齐。这也是马陵之战诸侯围攻魏国的原因。马陵之战就不在细说了。只说一点当时秦国也趁火打劫。秦国在河西击败魏公子的军队,但是诈盟并非正面。史记: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齐魏争霸其结果是韩、赵、魏皆重伤,齐国伤。齐国取代魏国成为霸主,标志事件徐州相王。相王的事楚国知道了非常不满。战国策:威王闻之,寝不寐,食不饱。楚国马上率军攻打齐国,齐国败,燕国趁势进攻齐国。秦国赢得充足的时间发展。齐、魏、赵、韩皆伤。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继位。旧贵族诛卫鞅反,惠文王处死卫鞅。但是惠文王却没有废除新法。《韩非子》:及孝公、商君死,惠王即位,秦法未败也。所以这也是秦国得以继续变强的原因之一。秦惠文王和昭襄王的策略是东进蚕食魏、韩、赵,南下蚕食楚国。秦国夺得土地越来越多,实力也越来越强。秦国之所以这样,第一个原因是秦国国力军力大增。第二个原因是列国在争霸中伤。第三个原因就是各国各怀鬼胎。比如秦国打的最多的是韩国,跟秦国结盟最多的也是韩国。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带着一班小弟去徐州朝见齐威王。魏惠王尊齐威王为王,齐也尊魏为王。但魏惠王是带着一帮小国去朝见齐宣王。史记:於是齐最於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所以虽然互尊为王,但王跟王地位是不一样。徐州相王事件标志着魏国从霸主跌落。齐虽然胜而成为霸主,但胜而力竭。这时齐、秦、楚三国为强。齐国在养伤,秦国准备东进,楚国要取齐而代之。而越国也是起了跟齐国争霸之心,但让齐国忽悠地去攻打楚国。史记:王无时,越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齐国虽然从魏国接过霸主位置,但齐国并无力保持。

齐国跟楚国的争霸之战时间很短,楚国先胜后败。楚国转而攻打越国、巴国。在赵、韩、魏皆重伤的情况下,齐楚争霸之际,秦国实施东进策略。公元前335年秦国开始东进,攻下韩国宜阳。公元前331年秦国攻打魏国河西,斩杀魏军八万并俘虏龙贾。公元前330年魏国被迫献上河西。公元前329年秦国渡过黄河攻下魏国汾阴、皮氏、焦。公元前328年魏国献上郡十五县予秦国。魏国为了对抗秦国而联盟其他国家,标志事情相王。公元前325年魏韩两国巫沙相王。魏韩两国去朝见齐王,以求齐国支援。这一年秦国也自称为王。公元前323年发起“五国相王”,即魏、韩、赵、燕、中山相互称王。但是战国时的联盟常常是不稳固。今天结盟,明天互相攻伐。秦国从三晋夺得大片土地,实力大。

公元前323年秦国借道于韩魏攻打齐国,双方在桑丘交战。以齐国的胜利交终,秦王派使者向齐国谢罪。战国策:秦假道韩、魏以攻齐,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之.....顷间,言齐兵大胜,秦军大败,于是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谢于齐。秦、楚、齐三国互相牵制,都怕其中一方联合另一方。而韩、赵、魏、燕等则依附于秦、齐、楚。时而事齐攻秦楚、时而事秦攻齐楚、时而事楚攻秦齐。但在这一段时期秦国得到地盘是最多的。公元316年秦国灭掉蜀国后,秦国进攻楚国夺得汉中六百里。史记: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秦国资助韩、魏攻打齐、燕两国,秦国则是继续攻打楚国。秦国为防齐国援助楚国,秦昭襄王把弟弟送到齐国为人质。泾阳君质于齐。秦国攻下楚国:汉中、召陵、新城、新市、唐、另取八个城池等。在这段时间秦国从三晋、楚国得到大片土地,实力大增。得上郡、汉中郡,还有二十座城池。唯有齐国还能跟秦国对抗,但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双方难以直接对抗。秦国派张仪破坏了齐楚结盟。虽然这段时间六国时常合纵伐秦,但往往是心不齐。秦国连横破坏合纵,三晋时在秦、齐、楚三国间勿横纵。秦国联合四国重创齐国,继续蚕食魏、韩、赵、楚。

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继位,继续实行惠王时期策略。公元前288年秦齐两国互尊为东西二帝,以示两国地位在五国之上。史记: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公元286年齐国灭掉宋国,引起诸侯的恐惧。宋国是仅次于七雄的国家,齐国一旦吞并必然实力大增。一开始齐国灭宋,秦国也并没有反对。但是齐国接着南下攻下齐国淮北,向西进攻魏、韩、赵。并想灭掉周王室,自己当天子。淮泗一些小国纷纷向齐国称臣,诸侯恐惧。史记: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公元前284年燕、秦、楚、三晋联盟进攻齐国,在济西大败齐军。此次楚国并未出兵,有坐山观虎斗的意思。楚王的想法认为秦国始终是他的大敌。燕国继续深入进攻齐地,齐国只剩下聊、莒、即墨三城。公元279年齐国收复失地。齐国虽然复国,但从此不复往日。而且跟各国结下深仇,这也是日后秦国攻五国而齐国不援助的原因之一。

齐国受重创后,秦国继续实施东进蚕食。公元前282年秦国攻下魏国安城,公元前281年攻下赵国两座城池。公元前279年攻下赵国光狼城,攻下楚国黔中。公元前278年攻下楚国鄢、邓。公元277年攻下楚国郢,置南郡。公元前276年攻下楚国巫郡,及江南部分置黔中郡。公元275年攻下魏国两城。公元前274年魏国再次战败,献三县予秦国。公元前273年攻下魏国蔡阳、长社,魏国献南阳求和。公元271年秦国置南阳郡。公元前267攻下魏国邢丘、怀。公元前265年攻下韩国九座城池,公元前264年攻下韩国南阳。公元263年攻下韩国十座城池。从公元前282年公元263年的二十年间秦国夺得:南郡、巫郡、黔中郡、南阳郡。(秦国灭六国后全国一共三十六个郡)三十一座城池。

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59年的长平之战,公元前259年公元257年的邯郸之战。赵国遭受重创,秦国受伤。秦昭襄王继续蚕食。虽然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但秦国也力竭。秦昭襄王却继续攻打邯郸,打了三年。列国援军赵国,秦国大败。不然秦国统一的时间会提前。接着秦国二十年间又夺得韩国阳城、皋、巩、十三城。魏国吴城、高都、汲、、有诡、二十城。赵国二十县、三十七城。这时秦国拥有:陇西郡、北地郡、巴郡、汉中郡、蜀郡、南郡、巫郡、黔中郡、南阳郡、上郡、内史等。秦国已经占据天下三分之一。

虽然五国多次合纵伐秦,但都不能悍动。除了五国不能同心协力外,还有就是因为秦国太强。列国时友时敌,秦国各个击破。秦国能集中力量东得益于其地利。秦国关中有高山被覆,黄河环绕,四面边塞可以作为坚固的防线,即使突然有了危急情况,秦军也可一战。秦国南北并没有大敌。北边是义渠国,南边是巴、蜀两国。这些国家并没有能力给秦国造成威胁。而列国则需四处防守,分散了力量。比如魏国,在魏齐争霸之际分兵八万驻守河西。还要南防楚国,北防赵国。楚国西防秦,北防三晋,西防越国。齐国南防楚、越、西防三晋、北防燕(常趁齐国跟他国交战之际在北后捅一刀)韩赵既西防于秦,东防于齐。赵国还要北防匈奴。这也是列国数次联盟攻秦反而战败的原因之一。

(各国所筑长城)

列国为了利益,今天同盟,明天攻伐。所以秦国能从中取利。秦国亦是如此而取利。列国难以全力对付秦国,因为不知道其他国家什么时候会在背后捅一刀。齐楚结盟,秦国派张仪诈许六百里地,于是楚国跟齐国断交,后来发现上当了。楚国派军攻打秦国,结果大败。六百里汉中丢了。齐国也并没有援救楚国。楚怀王大怒,再举倾国之兵跟秦国决战。韩魏两国趁机在楚国背后捅一刀,楚军不得不回援。韩、魏闻楚之困,乃南袭楚,至於邓。楚闻,乃引兵归。韩魏两国忘了秦国从他们两国夺得那么多土地了。秦国打嬴了楚国,却还半个汉中给楚国以求盟约。秦使使约复与楚亲,分汉中之半以和楚。秦国这样做是怕楚国跟齐国联盟。楚怀王已经派屈原使齐了。楚王讲不要地只要张仪这个人。张仪去了楚国,但楚怀王却没有杀了张仪。屈原从齐国回来后问楚王为啥不杀掉张仪。张仪已去,屈原使从齐来,谏王曰:“何不诛张仪?”齐国于是联合韩魏攻打,楚国向秦国求救。齐、韩、魏为楚负其从亲而合於秦,三国共伐楚。两年后秦、韩、魏、齐攻楚国。第三年秦国独自攻打楚国。楚国把太子送到齐国当人质,两家联盟。秦王因此写信给楚国相邀会盟,趁机扣留楚王。秦国则交好于齐国,嫁秦女给齐王。迎妇于秦。

在秦国东进之际,列国常做背后捅刀的事情。而且列国互相攻伐,今天友明天敌。今天魏赵攻齐,明天魏赵相攻。今天赵国攻魏,明天魏齐攻赵,后天齐赵攻魏。列国常联盟互伐,秦国也参与其中。今天敌人,明天朋友。下面列一下部分联盟,主要昭襄王时期。秦国也并非远交近攻。而是近交近攻。秦国打的最多的是三晋,联盟最多的也是三晋。下面列一下史记记载各国联盟

韩赵攻秦、韩魏齐攻秦、韩楚抗秦、韩周魏攻秦、韩魏攻秦、魏齐韩攻秦、魏韩赵抗秦、赵魏攻秦、赵韩抗秦、楚魏赵抗秦、楚齐韩魏伐秦......

韩秦攻楚(在此之前秦两次攻韩)、韩秦攻楚、韩秦攻楚(在此之前秦两次伐韩)魏秦攻楚、魏秦抗齐楚、齐魏韩抗楚秦、秦齐魏韩攻楚......

韩秦攻齐(在此之前秦国三次攻韩)、秦赵韩燕攻齐、秦赵攻齐......

韩秦抗魏赵、魏秦攻燕、韩齐攻魏、齐魏攻赵、赵齐攻韩、秦魏赵韩攻燕、韩魏楚攻燕......

除了联盟外列国也是互相攻伐,主要还是因为利益。列国互相攻伐必有损伤,秦国则成为最大利益获得者。在这段时秦国获得的土地最多。秦国从三晋、楚那里夺得土地,又助其对抗他国。到了秦始皇时秦国已具备灭国的实力,即使列国联盟也会因为利益而分裂。秦国能形成优势还有很多原因。比如秦孝公、惠文王、昭襄王三代皆是明君。后面三代孝文、庄襄、秦始皇也是明君。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而同时列国即使有明君也不是连续六代都是。

我认为功劳最大首推秦文公,因为他是创业之主。第二当是缪公,因为他东西各扩地千里,使秦国成为大国。第三当属秦孝公,因为建好了秦国的基础。秦惠文王和秦昭襄东扩,使秦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而秦始皇只是在房子里装修而已。我认为功劳不如前代。换一个明君也能统一天下。如果秦始皇是韩王,那他只能被灭。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谁的功劳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功劳最大的两位名将就是白起和王翦,这两位名将也被列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在司马迁的史记之中,也将白起和王翦两人单独列为一传,白起指挥的长平之战,王翦指挥的破楚之战,都是秦灭六国中关键性的战役。白起在历史上有杀神的威名,长平之战时,白起率领秦军歼灭赵国45万大军,令六国士兵闻风丧胆,

  • 秦朝统一六国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叫什么?对秦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长平之战,赵秦二国为争上党郡,举全国之力进行大决战。双方合计投入兵力上百万,后勤不计其数。战国后期,只有赵国和齐国有能力对抗秦国。这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歼灭战。战神白起歼赵军40余万。从此山东六国再也无力阻止秦国东进,秦一统天下也是时间问题!谢“头条问答”的邀请春秋战国之交(公元前五世纪)的华夏诸

  • 考古人员在秦简中发现了秦始皇在全国寻找仙药的政令,秦始皇当年寻求的仙药,究竟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这是考古人员才发现的新消息。从读到的新闻材料可以看出,人们有理由开始重新认识秦始皇寻求仙药背后的历史。据报道,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春龙在研究一批秦代洞庭郡迁陵县衙署档案时的发现,秦朝时期乡一级政府公文当中有汇报“都乡黔首毋良药芳草”“琅邪献昆五杏药”等内容。这两句话是说,都乡这个地方没有良药

  • 秦始皇“焚书坑儒”有正面意义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统治者,他完成六国统一的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壮举对后世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至如秦始皇的“焚坑儒”这是他的过失,与秦始皇灭了六国,完成了统一的大业,统一了文

  • 秦国费时几百年才统一六国,为什么刘邦用7年就统一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首先说说这个命题,还是有点瑕疵的。太史不过说了句“五百年而霸王出”,你就以为秦国用了五百年时间来统一天下?其实,咱也不能从它建国时候开始算起吧。那会儿,秦襄公可只想老老实实做个诸侯,周平王刚东迁洛阳,就凭秦国那点队伍焉敢造反?因此,如果从秦献公动了心思开始算起,秦国统一天下大概耗时150年左右吧。即

  • 秦始皇哪一年统一六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继承祖辈基业,而且发扬光大,在秦始皇手下,有一批很有才干的文臣武将,文臣如谋士李斯和尉缭,善于间谍活动的姚贾和顿弱,武将则有蒙恬、蒙武、王翦和王贲。秦始皇用“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前后用了十年的时间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国。时间/都城/君王:最先灭掉的是韩国(国都:新郑),秦王

  • 千古一帝秦始皇与生母赵姬关系并不好,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赵姬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别说是秦始皇,任何一个亲生儿子与亲妈关系不好的原因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利益。秦始皇的母亲赵姬与秦始皇最大的分歧也在这:她想以太后的身份换掉秦始皇的王位(那个时候秦始皇还只是秦王),换上她和的私生子。而发生这一切的根本原因不是赵姬贪权,也不是秦始皇无能,只是只为两个字:情欲。对,就是情欲。我们先说说赵

  • 秦谋天下统一六国,却被刘邦捡了个大便宜,这是否是对秦的巨大嘲讽?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看到这个问题,我最先想到的一句话是“创业难,守业更难”,秦奋六世之余烈而一统天下,但仅仅二世而亡,这恰恰说明了这个问题。不存在谁捡便宜的问题,也不存在什么巨大的讽刺,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进步而做出的必要牺牲而已。从奴隶社会迈进封建社会,秦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统一度量衡,实现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第一次大一

  • 秦始皇为何能统一六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能统一六国,是历史的必然性。先从国力来说,秦从孝公变法后,国力大增,表现在:以耕战立国,民耻私斗,勇于公战,民乐耕种。从孝公到始皇,百年积蓄,国力强大。其次,代有明君贤臣,从孝公开始,有孝公与商鞅,惠文王与张仪,昭襄王与范睢等,代有明君贤臣,保证了政治清明,有延续性。地理之便,秦有函谷关,关东

  • 秦始皇的儿时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儿时历难少年成帝王秦始皇的出生和他的父亲子楚(又名异人)做人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出生的年代正是战国末期,各国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秦是当时的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听取了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把进攻的矛头先对准了邻国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联合。遵照当时的惯例,两国互换人质以示真诚。秦国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