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唐朝君臣礼仪有了哪些改变与发展?

揭秘:唐朝君臣礼仪有了哪些改变与发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735 更新时间:2024/1/26 6:24:26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自居,在千年前的古代,礼乐就被周工所提出,后来不断经历朝代的变迁后,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如孔孟等人不断提倡发扬,礼乐化自此成为儒家学说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的核心。

那么在唐朝,这个被称作华夏盛世的朝代,皇帝和臣子之间的礼仪关系是怎样的呢?又是什么原因,可以优秀到被后世当作典范呢?

唐朝君臣礼仪的发展

1、唐朝君臣礼仪与其他朝代的对比

在中国漫长的朝代更替的过程中,礼仪也在不断地随之变化,礼制因此也得到不断的改革与完善。

唐朝一直被大家认为是群臣礼仪的朝典范,从汉朝时期的群臣以端坐的姿势论国政,再到宋朝时期的群臣以站立的姿势谈国政。最后到清朝时期的群臣以跪拜的姿势记笔录,群臣礼仪关系随着君主专制的增强而紧张。

从平等的视角上来看,唐朝在建国之初就建立起和谐的君臣礼仪关系实在难能可贵。相比其他朝代,唐朝的臣子能够同君主共同进餐,甚至在朝堂之上臣子可以尽情抒发心中所感所悟。

无论君臣还是臣子与臣子之间,都达到了一种和谐的礼仪关系,因此君主在这样的关系面前,并不会表现出皇帝的专横,其发布的诏令和讲话的语气在臣子面前都是经过细细斟酌的。

2、唐朝完善的君臣礼制

一般情况下君臣之间都要遵循严格的等级关系,非常注重君臣礼节。但是在唐朝时期大臣门已经可以和皇帝同吃同坐了,大唐建国之初就建立了完善的君臣礼制。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讲究“礼制,而君臣之间的礼仪约束自然更为严格。为什么唐朝时期可以形成这么和谐的君臣礼仪关系,接下来我们以此为切入点来探讨大唐开国的君臣内在关系。

唐朝君臣礼仪关系的内部关系

1、"明君"与"贤臣"

事实上,君臣之间的礼仪关系与和谐程度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君主个人思想的影响,对于唐朝而言,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在建国之前曾在边疆的蛮夷之地待过较长的时间,这段经历对李渊个人的出身和成长都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其次由于唐朝统治者具有部分胡人血统的原因,思想方面都比较开明,行为举止方面也十分随意,他们表面上还是接受祖辈传续下来的礼乐典制,但实际上对于儒学中注重的纲常伦理是并不认可的。

所以唐朝的部分统治者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就会要求自己以“明君”处事,以彰显自己的政治才能。

以唐太宗李世民为例,由于李世民登基的过程并不完全符合儒学中的德治思想,于是减少社会中的舆论谴责,他就会要求自己时刻历史上明君的作为,以此证明自己的政治才能。

因此,为了彰显出自己卓越的政治才能,他经常听取臣子的良言,并且接受批评意见来改正自己。

2、政治的开明

在唐朝时期,臣子在君主面前都可以畅所欲言,并不用担心因和君主想法不和而陷入危险的境遇。

此外,太宗李世民曾说过:“自古以来,都是讲究中原高贵、边夷低贱,但在朕的心中,都是一样的”。对于处理国政事务都严谨公正不夹杂个人情绪的君主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都是很值得称赞的。

唐朝的皇帝能够平等地处理国家政务的态度,所以他们能够在平等的背景下讨论朝廷和君主之间的关系。

3、内部环境复杂

在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处,突厥就开始进军侵犯长安,李世民不得不尽一切努力与土耳其人签订条约。

根据王育民的人口统计资料,全国户数才有“三百零四万一千八百七十一户”,北有突厥,南临吐蕃,西域,高丽,这些都是唐朝建国时潜在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君主若不团结臣子,携手面对紧张困难的局势,唐王朝便难以为继。

唐朝和谐的君臣礼仪关系的形成是受制于当时特定的历史社会条件,既有君主开明的原因也有出于政治经济的现实考虑,所以能成为后来朝代的学习典范。

在当今文化走向多元化的趋势下,国家间和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竞争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注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本特征。如果文化存在,民族就存在;如果文化消失,民族就消失。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从未经历过文化中断的国家。进入新世纪,中华文明要在世界上独立自主,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在吸收国外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强大的礼仪文化,这无疑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礼仪文化自始至终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文化,弘扬礼仪文化至关重要,对我国的文化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古代唐朝

更多文章

  • 有人告发房玄龄谋反,李世民为何不信?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世民,唐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房玄龄汉高祖刘邦称帝后,曾感慨:“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这是刘邦对张良的评价。的确,在楚汉之争中,张良作为刘邦的顶级谋士,在“佐策入关”、“鸿门宴”、“暗度陈仓”、“下邑之谋”等历史事件中做出过巨大贡献。可以说,若没有张良的辅佐,刘

  • 唐宣宗号称“小太宗”,在历史上有何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宣宗,唐朝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在位十三年,他勤于政事,积极改革,对内整顿吏治,削弱藩镇,对外积极用兵,收复不少失地。唐宣宗在位期间,唐朝出现相对繁荣的局面,人称“大中之治”,而唐宣宗本人也被称为“小太宗”。但是唐宣宗晚年犯了一个严重错误,最终将唐朝推入万劫不复之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接下来中国历

  • 揭秘:唯一一个不立皇后的朝代是哪个?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宪宗李纯,唐朝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的第十二位皇帝。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他1岁的时候,祖父德宗即位,顺宗被立为太子,他是顺宗的长子。此时正值德宗削藩时期,严酷的政治斗争让他过早体会到了什么叫残忍。削藩的失败,引发了长安的“泾师之变”。6岁的李纯跟祖父德宗仓皇逃脱,好不容易保住性命。第二

  • 康熙在抓拿鳌拜的时候 康熙为什么要用一群小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康熙,鳌拜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康熙和鳌拜,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康熙四年,12岁的康熙皇帝同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成婚以后,康熙皇帝就开始经常召集少年侍卫在宫中作“布库”之戏,也就是玩摔跤。鳌拜认为这乃系尚未成年的康熙皇帝,玩心所致。康熙八年,这些昔日的少年侍卫们一举将“满洲第一勇士”鳌拜拿

  • 康熙爱民才被称为圣祖仁皇帝 康熙到底有多爱民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康熙,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康熙爱民,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清朝最出名的莫过于康熙皇帝了,康熙皇帝非常的爱民,因此被称为圣祖仁皇帝,仁是康熙皇帝的谥号。那么问题就来了,康熙究竟有多爱民,才能够被称之为仁皇帝呢?看完史料的记载,从此黑转粉。古代皇帝爱民,无非就是减免赋税,因为古代主要就是农业税,

  • 相比于其他三位嫔妃,宋英宗为何还是更喜欢高滔滔?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英宗,高滔滔

    说到宋英宗小编觉得宋英宗是一位非常惨的人,在位只要四年时间,四年大家可想而知他的后宫后妃们肯定也不多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高滔滔在历史上,地位还会很高的,这与高滔滔的家世有关系,之前宋英宗被宋仁宗带去宫中确定为养子。其实,在那个时候,宋英宗和高滔滔便认识了,

  • 明朝最后一条硬汉:揭秘张煌言的生平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张煌言,南明

    张煌言是明朝末期的官二代,他是浙江人他考举人时明朝已经是内忧外患。国家大力选拔人才,张煌言考的是文试,农民起义对明朝打击很大。他需要善骑射和武艺的人才,让张煌言并且参加了武试,其他学子连靶都射不中。他却连中三靶,众人都对他高看了一眼,张煌言性格豪爽待人接物都非常得体并且喜欢讨论兵法。在朝内结识了很多

  • 宋仁宗在位期间,他立宋英宗为储君有着怎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仁宗,宋英宗

    宋英宗是当时宋朝的一位皇帝,在当时的宋朝影响还是不小的,主要的功绩便是收复了南北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当时的宋英宗算得上是一位苦命的皇帝,因为在位期间只有四年被驾崩了。关于宋英宗的死有的人说是因为宋英宗国过度劳累而累死了,因为宋英宗生前没有不良的嗜好,上一任皇帝宋仁宗在位期间,便把宋英宗立为储君,

  • 鲜为人知的一位女强人:康献皇后褚蒜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褚蒜子,东晋

    近年来,古装大女主剧火爆荧屏。除了纯属虚构的人物之外,历史上比较出色的、个性强势的女性也都成为很热门的素材。而提起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后,大家脑海中首先蹦出的基本就是这几类女强人:能干的长孙皇后、独孤皇后,孝庄皇后;狠辣的吕后、赵皇后(赵飞燕)、武皇后(武则天);贤惠的阴皇后(阴丽华)、马皇后、富察皇

  • 揭秘:在古代私藏盔甲到底是多大的罪?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代,西汉

    周亚夫是西汉名将,早年以细柳营治军闻名,后来又以汉军主帅身份成功平定“七国之乱”,他也因此凭借功勋出任丞相,从而实现了古代军人出将入相的最高人生目标。然而就是周亚夫这样一位功勋卓著,位居极品的人物,却在晚年时因买盔甲打算用作陪葬品而被朝廷认定谋反。最终周亚夫在狱中绝食自尽,含冤离世。那么问题来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