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廖化,他降吴后为何又要诈死逃走

历史上真实的廖化,他降吴后为何又要诈死逃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746 更新时间:2024/1/19 22:41:41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廖化降吴后为何又要诈死逃走,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219年,关羽伐魏,围困樊城,水淹于禁七军,威震华夏。此时,曹操和孙权结盟,联合夹击关羽。关羽和徐晃作战失利,后路荆州被吕蒙奇袭,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退守麦城,等待援军。然而,他没有等到援军,只能率领关平等人从麦城突围,不幸被东吴潘璋部将马忠擒获。可是一直跟随关羽的廖化为何能够突围成功,安全到达成都呢?

演义中,廖化是在麦城被彻底封死时突围的,而正史上,廖化却是在关羽死后,暂时归顺东吴,后来,廖化“身在吴营心在汉”,才诈死逃脱的。下面从《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分别分析如下。

演义中第七十六回中,东吴军队竖起写着“荆州土人”四字的白旗后,关羽军队军心大变,荆州籍士兵纷纷向这面白旗靠拢。顷刻间,关羽的军队土崩瓦解,他只剩下三百余人,在关平、廖化的保护下,来到麦城可是麦城乃是弹丸之地,无兵无粮,不能长久之计。因此,关羽想要派出一员得力干将,前去上庸,向刘封孟达搬救兵。关羽问道:

“谁敢突围而出,往上庸求救?”廖化曰:“某愿往。”

廖化把书信藏在身上,得到关平的护送,才突出重围。他到达上庸后,见到主将刘封、孟达,向二人说明,军情紧急,关羽危在旦夕,希望两位将军快速发兵,救关羽于危难之间。然而,刘封和孟达商谈许久,认为此时不能出兵救援关羽,现实原因是荆襄九郡已经都属于东吴,关羽只有麦城弹丸之地,又有曹操亲率四五十万大军“屯于摩陂”,凭借上庸山城的力量,打不过这两方;深层次原因为关羽看不上刘封,认为刘封是一个“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

两人矛盾很深。于是刘封和孟达告知廖化,“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兴兵,恐失所守”。廖化大哭求刘封和孟达,没有结果,于是他大骂着出城,思来想去,只能去成都,向汉中王刘备求援。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化大恸告求,刘封、孟达皆拂袖而入。廖化知事不谐,寻思须告汉中王求救,遂上马大骂出城,望成都而去。

《三国志》中廖化突围

廖化,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人,世代为沔南的豪门世族,他是关羽的主簿。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廖化跟随关羽伐魏,也是和演义中一样,由于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关羽兵败,于临沮被擒,不久被杀。廖化没有陪着关羽杀身成仁,而是效仿关羽当年短暂归顺曹操一样,暂时“归顺”了东吴。

如果他是和糜芳、傅士仁一样没心没肺,死心塌地呆在东吴,那也就另一个贪生怕死之辈。可是他思念汉中王刘备,在东吴怎么也习惯不了,日夜思念死去的关羽,于是想到了诈死,使出“金蝉脱壳”之计,骗过东吴众人。廖化趁机带着老母亲,“昼夜西行”,经过了漫漫长途,奔赴蜀汉。他终于在公元222年,在秭归与率领大军伐吴的刘备相遇。

刘备见到关羽部将廖化后,非常高兴,感觉廖化是一个不忘本的忠义之人,于是任命廖化为宜都郡太守。刘备以廖化为别督,和东吴大军进行了大战。不幸的是,刘备大军被陆逊火烧,遭到惨败,廖化也随着败军,退回益州。《三国志·邓宗张杨传第十五》中记载如下:

会先主东征,遇於秭归。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

这就是关羽死后,廖化从东吴突围的过程,他心向蜀汉,矢志不移,仿效当年关羽千里走单骑,终于见到刘备,突围圆满胜利。

总结:演义中,廖化是自告奋勇,率先突围,向上庸刘封、孟达求援的。那时候,东吴军队还没有彻底封死麦城的各个路口,再加上关平的护送,他才顺利突围,来到上庸,求援无果,这才回到益州,向刘备报告。

而正史上,廖化在关羽被杀后,就暂时留在了东吴,后来他“身在吴营心在汉”,思念汉中王刘备,才诈死,偷天换日,带着老母亲,逃出东吴的。

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最后欧“千里走单骑”,回到刘备身边,被世人所敬重。而廖化同样也是“身在吴营心在汉”,同样也是行走经年,才重归刘备,也不应该被鄙视。他也是和关羽一样的忠义之人。

标签: 廖化三国

更多文章

  • 褪去才女的身份,李清照有哪些兴趣爱好?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清照,宋朝

    说到李清照,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提起李清照,有人会说她是个“怼人小天才”她的《词论》将一众大佬评论的一无是处。“苏轼不协音律,柳永言语尘下”。但当李清照褪去一身光芒后,她其实和普通人一样。李清照爱喝酒、晚年生活孤寂依然手不离杯。她爱赌博,曾说自己难

  • 历史上的董卓是什么样的?为何会有能人异士愿意跟随他?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董卓,汉朝

    董卓为人残暴不仁,为什么能聚集天下英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说起董卓,我们对他的第一印象是残暴不仁,是一个丧心病狂的人物。在他担任朝廷丞相期间把持朝政,淫乱后宫,是一个道德败坏,天下人人共诛之。曹操曾经对董卓的行为也感到厌恶,于是在就有了假献刀这个故事段,最终曹操刺杀董卓

  • 昌平君芈启为何会背叛秦国?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昌平君,战国

    昌平君芈启为何会背叛秦国,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在《大秦赋》最新的剧集中,秦国和楚国正在展开激烈的较量,为了激励士气,秦始皇嬴政亲临陈郢。王翦决定以攻心之策动摇楚国军心,楚军兵士听到楚乐思乡心切,秦军趁机夜袭楚军,项燕收拢残军,欲攻陈郢,以此让王翦回兵救秦王嬴

  • 清朝大将唐文尧出门穿补丁朝服,吃3年白菜心,为何还被处斩?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文尧,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大将唐文尧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我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的进程中,所谓的封建王朝,不过是皇权统治而已,对于睥睨天下大权在握的皇帝而言,最不能忍受的事情就是,朝堂之中,有人中饱私囊贪污腐败,这一众的贪官污吏,就如同是蛀虫一般,即便王朝再怎么兴盛富强,如

  • 楚汉争霸项羽为什么会落到自杀地步 主要分别内部和外部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项羽,刘邦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项羽和刘邦,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项羽绝对称得上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大将之一,自24岁起兵开始,历经了70多场战斗可谓是百战百胜,但最终还是落了个自刎而死的下场。而他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从内部原因上来看,项羽身为天之骄子,及冠不久就成

  • 韩信当初掌握最精锐的部队 韩信为何和其他两人三分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韩信,项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信和项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垓下之战前夕,韩信掌握着当时天下最精锐的部队,此时曾经有两谋士分别劝他背叛刘邦,三分天下,但是他都拒绝了。这真的是因为韩信不愿出卖刘邦的爱,怕背上良心的债吗?韩信背水一战击败齐王广与龙且的联兵并且斩杀龙且,霸王项羽痛失爱将之后派盱

  • 朱元璋分封朱允炆又削藩 朱元璋这次做法有错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朱允炆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和朱允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应该就属于明朝了。天子守国门的良好名声在外,历朝历代都没有几个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同时明朝的开辟,也同样有着不平凡的一面。那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从一个乞丐,最终成为了开国皇帝。

  • 秦灭六国时,大败秦军的项燕与李牧,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项燕,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项燕与李牧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大秦赋》最新的剧集中,秦灭六国之战终于开始了。对于《大秦赋》来说,中间有很大部分剧集,是围绕着嫪毐、赵姬太后、吕不韦展开的。而这,自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当然,在剧集进入到后半部分的时候,秦王嬴政不仅平定了嫪毐之乱,更顺利废除

  • 攻打金国时,成吉思汗为何不带妃子?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吉思汗,蒙古

    你们知攻打金国时,成吉思汗为何不带妃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成吉思汗每次出征,都喜欢带上他如花似玉的妃子,要么是美貌与智慧并存的也遂,要么是清纯机智的忽阑。可也有例外,在攻打金国时,成吉思汗就一个妃子也不带。当时的成吉思汗已经49岁,正是需要一个妃子照顾他生活起居的年龄,可为何不带一个妃

  • 朱棣登基后,建文帝的忠臣们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明朝

    经过三年多的作战,朱棣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攻下南京,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虽然建文帝下落不明,但朝中还是有许多支持者的,他们忠于建文帝,甚至不惜献出生命。那么朱棣是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支持建文帝的忠臣们的?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虽说靖难之役是朱明皇室内部的争斗,但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