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祁钰四后为何没能进入明十三陵中?真相是什么

朱祁钰四后为何没能进入明十三陵中?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641 更新时间:2024/1/16 15:20:51

明十三陵是明朝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明朝迁都北京后,几乎所有的皇帝都被葬于明十三陵,而唯一一位没被葬于此的皇帝,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皇帝—明代宗朱祁钰

这位皇帝并非是什么暴君,甚至说他在位时期,励精图治,知人善用,不仅保护了岌岌可危的都城北京,还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推动明朝综合国力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位贤明君主,但他不但没有守住自己的皇位,甚至在死后连明十三陵也进不去,这是为什么呢?

朱祁钰出生在宣德三年(1435),母亲只是个侍女。随着这位小皇子的出生,其母被晋封贤妃。这位出身低微的小皇子,本来啊是无法接触到皇位的。就如常理一样,宣德十年(1435)明宣宗(朱祁钰父亲)一月驾崩,朱祁钰二月便册封郕王,奉藩京师。

如果不是有个昏了头的皇帝哥哥,朱祁钰也许永远就是个闲散王爷。但是命运有时很神奇,正统十四年(1449),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在土木堡之变这场战役中兵败被俘,因为当时的皇太子朱见深年仅两岁,难担大任,于谦等大臣禀明孙太后后,在同年九月拥立朱祁钰为帝,改元景泰,那位被俘的皇帝哥哥便瞬间成为了太上皇。

朱祁钰的登基使得本岌岌可危的大明重现生机,朱祁钰一方面下诏边关守将不得听信瓦刺威胁,使得瓦刺想用皇帝骗财骗开关门的计策失败;另一方面,朱祁钰任用于谦等人,组织北京保卫战,最终在当年的十二月击退瓦刺,最终取得胜利。

这位曾经的逍遥王爷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就不愿意再放手,北京保卫战之后,明朝大军多次击败瓦刺,瓦刺首领萌生退意,便想把明英宗换回来,以此求和。但朱祁钰却不愿意接这步棋,无非是怕太上皇回来威胁到自己的皇位。最后在于谦的保证下,朱祁钰才愿意接回明英宗。

此时的朱祁钰早已不满足于以前的闲散王爷,因此对他来说,皇位就是他唯一的选择。因此他就把太上皇明英宗软禁在南宫,这一关就是七年。老话说,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当朱祁钰发现,他的皇位坐得还挺稳,他就有了新的野心—希望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可以取代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成为太子。

明英宗朱祁镇

但是这位太子的地位并不容易被撼动,毕竟这太子在朱祁钰当皇帝之前就册封的,这也是孙太后在当年能做出的最好的选择,为的就是往后,这天下依然是明英宗的。但是此时的朱祁钰早已深知权力的滋味,决不愿放手。他不惜贿赂朝臣、废了不同意换太子的皇后。景泰三年(1452),朱祁钰为自己的儿子朱见济抢来了侄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

也许是朱祁钰这不厚道的操作惹怒了上天,立新太子的第二年,这位太子就夭折了,太子之位也就此空缺了。虽然唯一的儿子没了,但是这并无法威胁朱祁钰的皇位。但是偏偏到了景泰八年(1457)正月初,他突然得了重病,他这一病,所有关于皇位的矛盾全面爆发。

一些早就不满意朱祁钰当皇帝的旧臣们,便趁此机会和宫里的孙太后取得了联系,拿到了太后的懿旨。景泰八年(1457)正月十七凌晨,徐有贞石亨等人领军打开长安门,一路狂奔到达南宫,请明英宗复位。就这样,刚刚清醒的朱祁钰没等到再一次上朝的机会,皇位就被哥哥夺回去了。

明英宗复位当日,便逮捕了一批拥护朱祁钰的大臣们,其中就有北京保卫战的功臣于谦等,随即废朱祁钰为郕王,将其软禁在西内永安宫。一个月后,朱祁钰死去,死因不明。

夺位之恨、软禁之苦,藏在心里多年的怨恨一日爆发,明英宗下诏指责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

纵观朱祁钰的一生,我们不难看出朱祁钰对明朝的影响应该算是功大于过,或者说算是个英明的皇帝。他对外,临危受命保卫了都城北京;他对内,选贤任能,纂修《寰宇通志》。但对于皇位的过分执着,让他失了人心,而关键时刻的生病,则算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让他的统治大业快速被终结。

朱见深继位后,对这位曾经抢走自己太子之位的叔叔还算是大度。在几经波折后,成化是一年(1475)十二月,下诏恢复朱祁钰帝号,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并下令按帝陵规格修陵。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朱祁钰的攻击,也为日后朱祁钰的历史功绩能被人所知作出了贡献。

据说因病而导致自己皇位被夺的朱祁钰,清醒过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问这宫中钟鼓齐鸣的是谁?得知是太上皇,朱祁钰说道:“哥哥做皇帝了,挺好的。”就像是一场梦一样,一觉醒来突然从王爷变成了皇帝,又一觉醒来,突然又从皇帝变成了王爷。也许直到这一刻,朱祁钰才从自己的帝王梦中醒来。只是这个梦,到底是好梦还是噩梦,恐怕只有朱祁钰自己能体味了。

标签: 朱祁钰明朝

更多文章

  • 北宋大臣陶谷简介:为宋太祖起草禅位诏书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北宋,陶谷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档案姓名:陶谷字号:秀实别称:陶学士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五代宋初出生地:邠州新平出生

  • 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彦博简介:历仕四朝,出将入相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北宋,文彦博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档案姓名:文彦博别名:宽夫、伊叟谥号:忠烈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北宋出生地:汾州介休出

  • 张载:北宋思想家、理学家,留下至今振聋发聩的二十二字名言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载,北宋

    张载(1020年—1077年12月6日),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千年来,张载豪放的性格,聪慧的天资成为美谈,关键是他以一代大儒的身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 以

  • 攻占益州后没有定都在荆州,刘备是出于什么考虑?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备,三国

    汉昭烈帝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的开国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刘备联合孙权,与周瑜、程普率领联军大败曹操于赤壁。周瑜进攻南郡时,刘备又率众南征荆州南部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建安十五年(210

  • 历史上刘文静是真的谋反吗?他因何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文静,唐朝

    刘文静字肇仁,京兆武功县人,唐朝宰相、开国功臣。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李渊太原起兵,为后来他建唐登基做出了良好的起步,后来李渊在武德元年的时候,就评出了“太原元谋功臣”共十七人。太原元谋功臣分别是:秦王李世民、裴寂、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

  •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什么?到底有多难破解?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武帝,汉朝

    汉武帝刘彻原名刘彘,立为太子时改名为彻,是汉朝的第七个皇帝。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汉武帝的推恩令是被誉为历史上最难破解的阳谋,所谓阳谋就是,下面的那些刘姓王爷们,明知道皇帝要干什么,却完全没有任何办法来阻止,我就把手段明着给你说了,看你怎么办。如何破解推恩令是个脑洞很大

  • 李斯从位居高位到成为阶下囚,他的人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斯,秦朝

    李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秦朝宰相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经过商鞅彻底改革下的“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因为军功爵制,就连普通秦人也有机会受封爵位,因此才有了“捐甲徒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秦军。然而在商鞅变法下的秦国,人人只重耕战,轻商

  • 三国时期在曹魏担任过征蜀护军官职的人是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真,三国

    曹操设立的“征蜀护军”,顾名思义,就是负责征讨刘备特别设立的官职。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在赤壁之战中,刘备联合孙权击败了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而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和曹操又爆发了汉中之战。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

  • 历史上明朝开国六公爵分别是哪些人?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善长,明朝

    1364年(元至正24年),朱元璋建立王朝称吴王,定都为应天府。1368年正式建立明朝。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朱元璋以寒微之出身,最终能建立大明王朝、登基为帝,除了是因为他个人能力突出外的原因,还有就是因为他有一批开国功臣。虽然后来这些功臣大部分落下悲惨的结局,但不可否认的是,

  • 李斯能留在秦国成功当上宰相,他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斯,秦朝

    李斯,战国末楚国上蔡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斯本为战国末期楚国人,早年曾在楚国担任过掌管文书的小吏,后辞官拜入荀子门下求学,学习帝王治国之术。然而,在学有所成之后,李斯却并未返回楚国,而是前往秦国求官,并最终出任秦国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