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宣宗登基后,在政治、军事与外交方面有哪些成就?

明宣宗登基后,在政治、军事与外交方面有哪些成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196 更新时间:2023/12/31 8:04:43

朱瞻基,即明宣宗,号长春真人,明朝第五位皇帝、书画家,在位共十年。他是明成祖朱棣之孙、明仁宗朱高炽长子,生母是诚孝张皇后。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瞻基生于北平燕王府。幼年聪颖,深得祖父朱棣喜爱。永乐九年(1411年),册立为皇太孙,多次跟随明成祖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明宣宗在位期间,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得社会经济空前的发展,与其父明仁宗统治时期合称“仁宣之治”。同时明宣宗在书画方面极有造诣。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去世,终年三十八岁,庙号宣宗,葬于景陵。

为政举措

经济

休养生息

朱瞻基统治的期间内,体恤民情,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坐皇宫九重, 思田里三农”,这的确是关心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朱瞻基的真实心态。他继续推行洪武朝以来的招人垦荒的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宣德五年(1430年)六月,京畿地区发生了蝗灾,朱瞻基派遣官员前去指挥消灭蝗虫。他仍不放心,特意谕旨户部,告诫他们往年负责捕蝗的官员害民的危害一点也不比蝗灾小,因此要严禁杜绝这种事情的再次发生,还做有一首《捕蝗诗》颁给臣子。宣德七年,还减免了因遭受水灾的嘉兴、湖州等地。宣德八年也减免了不少灾区地区的赋税。

朱瞻基统治的10年间,多次下旨为民解困。宣德元年(1426年)七月,罢湖广采木。宣德五年(1430年)二月,罢工部采木。宣德三年(1428年)十一月,锦衣指挥钟法保请采珠东莞,朱瞻基不但没有同意,还认为他是想用这种扰民的事情为自己谋求利益,将他逮捕入狱。他还多次蠲免税额、积欠柴炭草,免除在京工匠中年老残疾和户内无丁力者的匠籍。

军事

巡视北边

明宣宗分别在宣德三年(1428年)八月二十七日至九月二十四日、宣德五年(1430年)十月九日至二十五日、从宣德九年(1434年)九月九日至十月三日进行了三次边境巡逻。 [28] 其中宽河之战中,明宣宗用数百铁骑直驱前行,蒙古兀良哈部知道是皇帝亲征,全部下马拜倒在地请降,明宣宗将这些人捆缚抓获,大胜而归。由于“自仁宗不勤远略,宣宗承之。”明宣宗巡逻希望罢边主和,瓦剌部的脱欢首领抓住机会,于宣德五年(1430年)密遣麦克零部落迎脱脱不花,宣德八年(1433年)被脱欢立为大汗。脱欢以脱脱不花汗的名义统一安乐王、贤义王及和宁王所部,并联姻忠顺王,逐渐侵蚀明朝边界。朵儿只伯、阿端只、猛哥卜花,乘间伺隙,为明边境患。

整顿军队

明宣宗在位时期,试图清除军中的腐败现象,以大力建立文官统治。在历次征战中,贪污的军官只动员穷人而向富人出售免征券,在征用物资时,向黎民百姓过分勒索。他们非法地使用士兵作为自己的私人奴仆,侵吞他们的军饷和口粮,扣发他们的冬装。这样的非法勒索和苛刻待遇败坏了士兵的士气,助长了开小差腐败现象,进而破坏了整个军事组织和严重地降低了部队的战斗力。为了清除这些弊病和恢复军事组织的纪律,明宣宗从宣德元年(1426年)到三年(1428年)派出一批批的监察官员去视察和改进各省的军事状况。这些调查的一个目的是清查兵员花名册,以确定各军事单位实际的士等兵人数和所需的军饷和口粮,从而清除贪污的主要根源。这类使命称之为清军,从此成了御史们的正常任务。另外,朱瞻基在宣德三年(1428年)颁布了关于征兵和扣押逃兵的新规定,条款从8条增至19条;宣德四年(1429年)十月,他又增加了旨在清除营私舞弊的条款22条。尽管这样关注,军事组织继续受到管理不当、士气下降和缺乏战斗力等问题的损害。根本的原因似乎是军屯未能给部队提供粮食以及世袭的军事制度中存在种种不正常的现象(对中国社会来说)。军队不再像在明成祖时代那样经常征战,战斗经验很少。明宣宗老是对犯罪军官宽大处理,这是促成以上通病的一个因素。

外交

海外交流

明成祖时期,建立旧港宣慰司、满剌加外府、苏门答腊官厂、察地港抽分所、古里官厂等贸易文化交流中心。”由于“自仁宗不勤远略,宣宗承之。”宣德朝文化交流的海帆不再远航,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海禁政策也带来了很多遗憾。使明朝成为一个被“”(四周都被包围)的文明。如果没有海禁政策及中国人航海事业的衰退,那么中国人和欧洲殖民者的初步接触很可能是在印度洋,而非东南亚。如果是这样,那么远东和西欧文化圈的初步交融可能是另一番面貌。如果中国人接触欧洲殖民者的前哨远在印度洋,那么中国人无疑更加从容。

郑和出洋

朱瞻基登基后不久,明朝周边的哈密回回、满剌撒丁、占城、琉球中山、爪哇等数十国前来朝贡明朝,几乎是每年都来。宣德五年(1431年1月),宣宗以以外番多不来朝贡为由,命令郑和再次出航。返航期间,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这也是最后一次下西洋。

宦官洪保从古里前往麦加,王景弘在郑和本人带领舰队主力回国后于九年(1434年)带了一部分舰队驶往苏门答剌和爪洼。宣德八年(1433年)出现了海外使团前往北京的另一个高潮,其中15个使团来自南洋、波斯湾和东北非洲。

安南政策

安南芒族人黎利(至少是高度芒化的京族,但他的早期支持者几乎全是芒族人)反叛,屡次打败官军。黎利请示朝廷,请求重新立陈氏之后为安南国王。朱瞻基认为国中疲惫,远征无益,于是答应了他,册封陈暠为安南国王,宣德三年罢征南兵。后来黎利篡夺陈暠之位而自立为王。派人入朝纳贡谢罪,请求皇帝册封群臣。有人请求皇帝讨伐黎利,朱瞻基不许,册封黎利为安南国王,自此以后朝贡不绝。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在宋仁宗继位初期,丁谓如何一度在刘太后底下把持朝政?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仁宗,丁谓,文史百科

    宰相是古代官场上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位,也是士大夫能够到达的极限,与皇室关系处理好就有机会大展宏图甚至流芳百世;处理不好就会命运多舛甚至留下千古骂名。《清平乐》中,在朝堂上经常可以看见两位宰相辅佐宋仁宗,一位是吕夷简,一位是王曾。其实,宋仁宗继位之初,还有一位宰相曾短暂地位列庙堂之上,他就是丁谓。下面小

  • 黄巾起义的领导者是谁?当时起义军喊出的口号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史风云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

  • 朱元璋消灭陈友谅的割据势力后,是如何对待他的家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年轻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先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后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传说当初朱元璋未起事之前,就与陈友谅的妻子结识,感情还极为深厚。谁知半路杀出个陈友谅,将她强行娶为妻子。婚后这个

  • 太子熬了十几年终于登基,结果三天就去世了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秦昭襄王,战国,野史秘闻

    公元前267年秦国昭襄王的大儿子嬴倬去世了,两年之后这位国君把时为安国君的嬴柱册立为了太子,当时这位公子很是得意,对于他来说这完全就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当时他还不知道这只是一种煎熬的开始,因为他作为继承人,为了登基苦苦等了十五年的时间,好不容易成功登基,当上国君只有三天的时间就去世了,可以说他是中国

  • 嫁给李世民十二年武则天都没有诞生子嗣,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则天,唐朝,风云人物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从贞观十一年(637年)入宫,到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驾崩,在长达十二年的后宫生涯中,武则天竟然没有为李世民生下一个孩子。而就在李世民去世后两年,即永徽二年(651年),与

  •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表,学习了!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大家有没有想过古代的官职放到现在大概是个什么位置?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1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

  • 宋军敌不过蒙古大军,为何还要选择主动出击呢?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宋理宗,战史风云

    端平入洛时,黄河以南,千里无炊烟,南宋大军北上之后无法从当地获得补给,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经营的话,基本上占领黄河以南也无法屯田自给自足长期驻守,况且黄河以南已经是严重的黄泛区,百姓丧失殆尽。后来的川蜀地区就是这样,蒙古军不会给你足够的时间来筑城经营生产,导致一波接着一波的被劫掠,损失惨重,基本上就是

  • 夺门之变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朱祁镇是如何复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明朝代宗朱祁钰景泰时期,明代将领石亨、政客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于景泰八年(1457年)拥戴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政变。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景泰八年正月,景帝病重不能临朝。石亨、曹吉祥、张軏、杨善、许彬、徐有贞等人为了自身利益密

  • 吴国灭亡后,西施的最终命运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西施,越国,野史秘闻

    在揭晓西施的结局之前,有必要先把西施的故事的来龙去脉再梳理一下。据民间传说,西施不叫西施,她真实的名字叫做夷光,西施是在她那个时代美女的代名词。但最后还是以西施这个名字流传了下来。当年吴国击败越国,俘虏了越国国君勾践,勾践凭借着给在病中的吴王夫差尝粪便的“忠诚”表现,得以被释放归国。归国后的勾践除了

  • 有哪些与武承嗣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风云人物

    武承嗣,字奉先,,唐朝外戚大臣、宰相,武则天的侄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武承嗣起家尚书奉御,迁秘书监,袭封周国公。光宅元年(684),授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垂拱元年(685),加同平章事,成为宰相,月余罢免。载初元年(689),授纳言。天授元年(690),进文昌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