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是如何利用三次历史机遇 成为汉高祖的?

刘邦是如何利用三次历史机遇 成为汉高祖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132 更新时间:2023/12/21 5:37:49

历史是讲机遇的,没有机遇就没有历史。但机遇的出现又充分体现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其偶然性藏在必然性之中。在社会大变动时期,历史的机遇会成就一代帝王;相反,历史上的失败者往往并不是不会打仗,而是不能抓住机遇。历史究竟是怎样给予刘邦三次机遇,而刘邦又是如何利用这三次机遇,最终成为了汉高祖的呢?

第一次机遇,项羽在钜鹿激战,刘邦趁机快速进入关中。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在钜鹿之战前有一次彭城会议,这个会议决定:分兵两路,一路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主力北上救赵。另外的非主力部队率军向西挺进,直攻关中,当然途中并不会顺利。会上决定,“先入关者王之。”

救赵的大军至安阳(山东曹县东南)后,宋义畏敌如虎,逗留46日,裹足不前。项羽在盛怒之下杀死了宋义。怀王封项羽为上将军。项羽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渡过漳河以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钜鹿,包围了秦将王离的部队,断绝其粮草,与秦军接连激战。起义军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九战九捷,终于大败秦军。这一次战役是反秦斗争中最激烈的战役,也是决定性的战役,击垮了秦王朝的主力部队,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形势,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但是对项羽本人来说,除了威振一时,却没有多少好处。

网络配图

这时的刘邦全力西进,用张良计,派郦生、陆贾往说秦将,以金钱收卖,趁机袭武关,破之。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加上布置疑兵的旗帜,诸所过不得掠虏。秦人高兴,秦军解除,又趁机大破之。续战其北,大破之。乘胜,一一突破。汉元年十月,刘邦先于各诸侯到达霸上。此时,赵高已杀秦二世,立子婴。子婴素车白马,颈系丝带,封皇帝玺符节,降于轵道旁。诸将欲杀秦王,刘邦止,说:“开始怀王遣我,就是因为我能宽容人;况且人家已经投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为属吏,遂西入咸阳。

刘邦听从樊哙、张良的计策,封秦重宝财物府库,仍旧驻扎在霸上。随立刘邦在霸上召集诸县父老豪杰会议,说:“诸位父老被秦害苦了,也害久了,凡是诽谤者就要被杀头,偶尔有骂秦朝的也被杀于市。我与诸侯约定,先入关者为王,吾当做关中王。现我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我尽除秦法。诸吏人皆在原岗位办事。我所以来关中,是为父老除害,非为侵暴,不要害怕。吾所以还军霸上,是等待诸侯来而制定治国的法律。”

刘邦的上述做法,对于他最终夺取全国政权至关重要。第一点做法还军霸上,表面上看是妥协退让。因为当时项羽的势力强大,刘邦远不是项羽的对手,如果不退让,固守咸阳,那就明摆着成了项羽的死敌。项羽以“破釜沉舟”的勇气要攻下刘邦固守的咸阳是不在话下的。如果那样,刘邦夺取全国就是一句空话。实质上智者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乃至更多步。第二点做法是召开会议,这个会议首先表明,当王关中的应是我刘邦,而不是别人。王关中,我刘邦才是名正言顺的,别的都是邪门歪道。没有这个宣传,人们就不知道这个约定。这个约定也就不能传到三秦地区,不能传到全国,不能传到二千多年后的今天。还会以为刘邦是非正义的。宣传的力量不可低估。关于约法三章,既是刘邦公开的统治方略,又是赢得民心的良方。

网络配图

这一次入咸阳,虽然刘邦没有能王关中,但影响力下去了。在关中地区,好口碑对于刘邦十分重要。关中地区是京畿地区,对京畿的影响力就是对全国的影响力。对比秦朝的残暴统治及即将到来的项羽的统治,三秦的父老乡亲却是盼望着刘邦这样一位好君主。

第二次机遇,项羽与齐王激战,刘邦趁机暗渡陈仓,自汉中入关中,并挥师东下,直指彭城。

“鸿门宴”后,项羽好不威风,入咸阳,杀子婴,烧秦宫室,收财宝妇女,然后,发号施令,分割天下,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把刘邦赶到巴蜀汉中去当汉王,关中三分,封秦降将章邯等三人为王,另尽封一些拥兵割据的旧贵族,共封18个王。而把义帝迁到湖南彬县去了。

分封不久,握有重兵而不得封王的齐王田荣,首先在齐地举兵反抗项羽。田荣赶走被项羽封为齐王的田都,追杀胶东王田市,自立为齐王,又杀死济北王田安,尽据三齐之地;同时又与彭越将军印,令其夺回梁地。陈余又向田荣献策,将被项羽封为常山王的张耳赶走,归其故地与赵王歇。田荣于是遣兵与陈余一起攻常山,大破张耳军,又从代迎回故赵王歇,使之王赵。赵王又立陈余为代王。于是项羽发兵攻齐,在城阳大败田荣,田荣逃跑被杀。项羽所到之处毁城放火,掳掠妇女,坑田荣降卒。田荣弟田横,收集散兵,将数万人与项羽争战。项羽集中攻齐时,怎么也没有想到已烧毁栈道表示绝无东顾之心的刘邦会在西方发难。

网络配图

刘邦以韩信为大将军,乘机暗渡陈仓,自汉中攻入关中,大破章邯,占领咸阳,又派兵略定陇西、北地、上郡。令将军薛欧、王吸出武关,令王陵率军去南阳,以迎太公、吕后于沛。楚闻之,发兵距之阳夏,不得前。令郑昌为韩王,距汉兵。“二年(公元前205年),汉王东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皆降。韩王昌不降,使韩信击破之。于是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关外置河南郡。”“二月,令除秦社稷,更立汉社稷。”真是一路凯歌。 在项羽无暇西顾的时机,刘邦以关中为根据地一步步扩大自己的地盘,而对项羽的地盘一步步的蚕食。“三月,汉王从临晋渡……下河内、虏殷王,置河内郡。南渡平阴津,至洛阳。”一路东进。此时项羽杀义帝的消息传来,刘邦没忘记加以充分利用,他发信到诸侯:“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项羽成为大逆不道的窜逆之臣,只有自己才是真命天子,为进攻都城,夺取全国做好舆论准备。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汉高祖刘邦出众的后代:刘备是其中之一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高祖刘邦

    秦朝覆灭后,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得胜,次年登基称帝,建立汉朝,便以此开启了汉王朝历史四百多年的统治。汉朝又分为西汉与东汉,维持了两百多年的西汉统治被王莽谋反所灭,其创立的新朝维持了15年后被推翻,后由刘邦的九代世孙刘秀夺取政权建立东汉,国号沿用汉。刘氏宗族统治的大汉王朝,在这几百年时间里,迎来了历史上首

  • 刘邦战胜项羽靠的不是才能 而是一个本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邦

    凡成大事业者,在关键时刻,必是六亲不认。在这一点上,刘邦是身体力行的大胆实践者,也是舍子弃父的最大获利者。刘邦有句名言曰:“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句话的呢?网络配图当时,刘邦利用项羽率军收复梁地的机会,设计挑逗坚守项羽当时西征大本营成皋的曹咎,曹咎中计,刘邦

  • 揭秘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的儿子有多少个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邦和皇后吕雉

    汉皇后吕雉和刘邦唯一的儿子是刘盈,其次就一个女儿。汉皇帝刘盈是西汉的第二位皇帝,当时还年纪轻轻的就当了皇帝,年龄也不过为16岁。在刘盈当政期间,大力实施仁政,减轻农名的负担,缩减赋税。政治清明,举国上下国泰民安。善用头脑,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发展。在思想文化上面,废除旧时的秦时禁锢,主张黄老哲学代替法家

  • 一代战神为刘邦打下半壁江山 最后死于女人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韩信

    刘邦为什么能打败项羽而得天下?除了对手项羽的暴政,烧杀抢夺不得民心的作死行为之外,还有一帮得力的手下,谋士张良,陈平,萧何,猛将韩信这些得力人才,南征北战而称霸华夏大地。这里贡献最大应该是韩信。韩信何许人?他的一生比较传奇,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无所事事的闲人。而当地一位地方亭长(相当于现在的镇长)看中韩

  • 刘邦为什么在临死还不放过自己最好的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

    刘邦死前最后一年,平息了英布陈豨等叛乱,天下基本稳定下来,异性诸侯王只剩下卢绾和吴芮两个。这时候,有人告发说,代国相陈豨谋反的时候,卢绾曾经派人到代国和陈豨互通情报,商议策划。刘邦于是派人召卢绾进京,卢绾称病推脱不去。网络配图刘邦又派了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前去燕国,一方面说是迎接卢绾,另一方面

  • 鸿门宴上项羽杀了刘邦,就能保住霸业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

    鸿门宴的故事自从上了司马迁那本史家绝唱《史记》以后,那个西楚霸王项羽因为放走了刘邦,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拙于心计的名声就不胫而走,成为千年以来,学者名士挞伐的对象。项羽因没杀刘邦而丢了江山似乎成了众口一词的定论。如此一来,曾经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在人们心目中就成了有勇无谋的代名词。但是,当我们如此评价

  • 揭秘刘邦收复成皋的绝世妙计:“一骂破城”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邦

    比“一笑倾城”更牛的是“一骂破城”,来看刘邦收复成皋的绝世妙计,“一骂破城”具体是如何做到的呢?细节是怎么样的?小编为您细细道来……话说刘邦在和项羽在正面作战总是捞不到便宜,便令汉军大部队高筑壁垒,按兵不动,养精蓄锐,以待天时。同时,派将军刘贾(刘邦的大表哥)、卢绾两人率两万人马,从白马津渡过黄河,

  • 汉高祖刘邦杀开国功臣为何唯独留下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邦

    刘邦手下有很多大臣,这些开国功臣,有的是六国旧部,有的是以前在一起闹革命的穷哥们,还有的曾是刘邦早年的上司。刘邦杀韩信、屠彭越、斩英布,连那个足智多谋的张良也退避三舍,居然装神弄鬼,搞起了隐居。倒是有一个安安稳稳地做起了大汉丞相。此人是谁,就是萧何。网络配图萧何这个人早年是刘邦的上司,刘邦在泗水亭做

  • 揭秘萧何贪污 汉高祖刘邦为什么会不怒反笑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

    谁都知道,萧何是帮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大功臣。而且多年忠心耿耿,尽心效力。但后来有一天,刘邦却把身为相国的萧何逮捕入狱。原因是萧何写了一个奏折,希望把上林苑中的荒地分给百姓耕种。有一位侍卫探问刘邦:“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刘邦怒气冲冲地说:“吾闻李斯为秦相时,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为民请吾苑,以自媚

  • 刘邦遍洗功臣 功劳最大的他为何有惊无险?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

    樊哙屠狗卖肉时,陈胜已揭竿而起,星星之火呈现出不可抑制的燎原之势,怀揣着各种梦想的人蠢蠢而动,都想在这个时候乘机趟一趟这个浑水。遗憾的是,到头来真正摸着鱼、捞着虾的没有几个。樊哙也怀揣着自己的梦想,他追随刘邦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当源于这种梦想的激励。不过,与很多好高骛远的人不同的是,在追求梦想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