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为什么在临死还不放过自己最好的兄弟?

刘邦为什么在临死还不放过自己最好的兄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559 更新时间:2023/12/14 8:35:15

刘邦死前最后一年,平息了英布陈豨等叛乱,天下基本稳定下来,异性诸侯王只剩下卢绾和吴芮两个。这时候,有人告发说,代国相陈豨谋反的时候,卢绾曾经派人到代国和陈豨互通情报,商议策划。刘邦于是派人召卢绾进京,卢绾称病推脱不去。

网络配图

刘邦又派了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前去燕国,一方面说是迎接卢绾,另一方面却在查问卢绾的部下臣子。卢绾更加害怕,闭门躲避不出,对自己的亲信说:“不是刘姓而被封王的,只有我卢绾和长沙王吴芮了。去年春天,淮阴侯韩信被满门抄斩,夏天又杀掉了彭越,这都是吕后的计谋。现在皇帝重病在身,把国事全部交给了吕后,而吕后总是想找借口杀掉异姓诸侯王和功高的大臣。”于是继续推脱有病,拒绝进京。审食其回到京城以后,把这些情况报告给了刘邦,刘邦认为卢绾真的造反了,派出樊哙攻打燕国。卢绾撤到边境地区长城下,说是等待皇帝好了以后,亲自进京谢罪。结果刘邦不久去世,卢绾逃到了匈奴,被封为东卢王。因为常常被匈奴人欺凌掠夺,卢绾郁郁不得志,一年后在匈奴死去。

卢绾和刘邦同一天出生,从小一起上学,一起躲进芒砀山逃难,是最早跟随刘邦起义反秦的人,也可以说,卢绾是刘邦最好的兄弟。按照卢绾的说法,假如刘邦晚一点死,卢绾能保住燕王的地位和性命吗?刘邦为什么又会对这个最好的兄弟不信任了呢?卢绾和刘邦关系非同一般,这是他赖以保命的希望所在。但是,刘邦的国策已经确立,卢姓燕国绝不容许继续存在下去。

卢绾和刘邦同一天出生,两人从小要好,两家关系也是十分密切。刘邦起义后,卢绾一直跟随在刘邦身边,相当于中军这样一个角色。由于私人情谊深厚,无论是当汉王还是当皇帝以后,刘邦都有意抬举卢绾,当皇帝后刘邦所封的唯一一个异姓王就是卢绾。

但是,刘邦是政治家,是皇帝,已经不是沛县的那个泗水亭长,甚至已经不是刚刚打败项羽时的那个还没有形成治国理念的刘邦。他首先考虑的是政权的长远和刘氏天下的根本利益,其次才是个人关系的亲疏远近。鉴于秦朝立国短时间就天下大乱,项羽推翻秦朝后采取的是复辟政策,即各诸侯国划地理政,他为霸王统辖诸王。这完全是战国时的旧秩序旧格局,根本就行不通。

网络配图

刘邦争夺天下的对手是项羽,他是联合一些项羽所封诸侯王和项羽争战的,所以他在打败项羽后不得不继续保留着这些诸侯王。在楚汉相争时,为了早一天打败项羽,刘邦不得不封了两个手下将领韩信和彭越为王。打败项羽后,刘邦当上了皇帝,但他同时保留了诸侯王。就是说,这是一种中央集权和分封共存的政权体制,即有别于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又有别于项羽的分封制。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燕王臧荼造反,平定后卢绾得以封王。鉴于战国时期各国各自为政导致的战乱不断,项羽分封诸侯以后天下很快又乱,以及刘邦当皇帝后临江王共尉、燕王臧荼、颖川侯利几也很快叛乱这个事实,刘邦觉得,异姓王的存在,并不会利于大汉帝国的统治和巩固,于是,他不但再也没有封异姓为王,而且还有计划地铲除异姓王。

第一个目标就是韩信。韩信功劳大、威望高、军事才能出众,因而也就是刘邦最大的心病。卢绾能够封王,那么,萧何、张良、曹参、周勃甚至樊哙这些功劳都比卢绾大得多的人怎么办?不封王,对这些人不好交代,都封王,天下不仅没有那么多的土地,同时,那自己不又是一个项羽第二吗?或者说,即便刘邦活着不会有人造反,那刘邦死了呢?他的儿子有哪个能是这些人的对手?于是,当有人告发韩信造反,刘邦借口巡游的机会诱捕了韩信,并把他降为淮阴侯。韩信这等功劳的人仅仅才封了一个侯爵,其他人就好办多了,这时候刘邦开始大规模的分封功臣,但最高的也就是侯爵。当然倒出来的地盘,都封给了他的刘姓子侄。

网络配图

至此,刘邦的基本国策已经确立,那就是非刘氏不得封王。但是,刘姓王国和最初的异姓王国还是有区别的,刘姓王国行政权归中央,而异姓王国的权力难以受到制约。这样的诸侯国是独立王国,他们还是有可能对中央政权、对刘氏天下形成威胁,刘邦是不会容许他们存在的。汉七年(前200),也就是刘邦当皇帝的第三年,降韩信为淮阴侯的第二年,刘邦攻打韩王信。八年(前199),韩王信残部扫清,韩国不复存在。九年(前198),赵王张敖被废,因为张敖是刘邦的女婿,被降为宣平侯。十一年(前196),梁王彭越被废,王国为刘姓所有。十二年(前195),淮南王英布被打败,后被杀,刘邦的儿子刘长成为淮南王。至此,异姓王只剩下卢绾和长沙王吴芮两人。吴芮被封为长沙王,长沙城就是此人所建,说明他的王国是个不发达地区。吴芮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他曾经把自己的土地划给刘姓王,对王位看得不重。最主要的是,长沙以南被称为百越地区,吴芮在百越各部非常有威信,有这样一个王国存在可以屏障汉朝,对刘邦和汉朝有利无害,刘邦没有理由废除。燕国有这个条件吗?卢绾看不到这些,何况他在刘邦征讨陈豨时首鼠两端,刘邦怎能饶过他呢?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鸿门宴上项羽杀了刘邦,就能保住霸业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

    鸿门宴的故事自从上了司马迁那本史家绝唱《史记》以后,那个西楚霸王项羽因为放走了刘邦,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拙于心计的名声就不胫而走,成为千年以来,学者名士挞伐的对象。项羽因没杀刘邦而丢了江山似乎成了众口一词的定论。如此一来,曾经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在人们心目中就成了有勇无谋的代名词。但是,当我们如此评价

  • 揭秘刘邦收复成皋的绝世妙计:“一骂破城”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邦

    比“一笑倾城”更牛的是“一骂破城”,来看刘邦收复成皋的绝世妙计,“一骂破城”具体是如何做到的呢?细节是怎么样的?小编为您细细道来……话说刘邦在和项羽在正面作战总是捞不到便宜,便令汉军大部队高筑壁垒,按兵不动,养精蓄锐,以待天时。同时,派将军刘贾(刘邦的大表哥)、卢绾两人率两万人马,从白马津渡过黄河,

  • 汉高祖刘邦杀开国功臣为何唯独留下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邦

    刘邦手下有很多大臣,这些开国功臣,有的是六国旧部,有的是以前在一起闹革命的穷哥们,还有的曾是刘邦早年的上司。刘邦杀韩信、屠彭越、斩英布,连那个足智多谋的张良也退避三舍,居然装神弄鬼,搞起了隐居。倒是有一个安安稳稳地做起了大汉丞相。此人是谁,就是萧何。网络配图萧何这个人早年是刘邦的上司,刘邦在泗水亭做

  • 揭秘萧何贪污 汉高祖刘邦为什么会不怒反笑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

    谁都知道,萧何是帮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大功臣。而且多年忠心耿耿,尽心效力。但后来有一天,刘邦却把身为相国的萧何逮捕入狱。原因是萧何写了一个奏折,希望把上林苑中的荒地分给百姓耕种。有一位侍卫探问刘邦:“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刘邦怒气冲冲地说:“吾闻李斯为秦相时,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为民请吾苑,以自媚

  • 刘邦遍洗功臣 功劳最大的他为何有惊无险?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

    樊哙屠狗卖肉时,陈胜已揭竿而起,星星之火呈现出不可抑制的燎原之势,怀揣着各种梦想的人蠢蠢而动,都想在这个时候乘机趟一趟这个浑水。遗憾的是,到头来真正摸着鱼、捞着虾的没有几个。樊哙也怀揣着自己的梦想,他追随刘邦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当源于这种梦想的激励。不过,与很多好高骛远的人不同的是,在追求梦想的路上

  • 蒯通为何总是劝说大将军韩信及早背叛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蒯通为何总是劝说大将军韩信及早背叛刘邦

    韩信虽然聪明一世,但何方敢说他没有犯过错误呢。身外大将军的韩信,手下肯定会有很多谋士团,替他出谋划策。在《史记》中,就提到了蒯通,这个人虽然只出场了两次,但是两次对韩信的一生都很重要。第一次出场,是在燕国降服之后,刘邦命令韩信去攻打齐国的时候,蒯通出场了。他的出场不是为了解救齐国,而是加剧齐国的灭亡

  • 秦始皇和刘邦 一个江山得而复失一个传承百年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始皇

    对于秦汉这段历史,有一个很值得让人去琢磨的现象。秦始皇好不容易打下天下,统一了中国,却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就把江山给丢了。而另外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刘邦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天下,虽然由于其出身草根等原因,历史上对其总是有一些不友好的意见,但是他的子孙却把这个刘邦创造的朝代传承了4百余年。这些难道只

  • 历史上刘邦并非市井无赖:而是个有准备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邦

    司马迁的《史记》中,刘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喜欢“狎侮”人,且“好酒及色”,做了亭长,还常常装神弄鬼赊欠酒钱;大臣高起、王陵直言“陛下慢而侮人”。看上去,刘邦不仅是个傲慢无礼的家伙,还是个游手好闲的混混。司马迁是个受刑罚的中书令,涉及到当朝高祖皇帝,当然不敢乱写。网络配图刘邦的形象就此定格,后来的

  • 刘邦打仗屡战屡败最后却能够击败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邦

    哪怕项羽存在以上致命弱点,还是将刘邦打得到处乱窜。直到最后一战垓下之战前,基本上都是刘邦在逃跑。从战术而言,项羽是个技术派,见谁灭谁。然而,十有九胜的项羽为什么最后失败,屡战屡败的刘邦为什么笑到最后呢?楚汉的竞争,以西楚的失败而告终,这教训已经总结两千年了,结论一大堆。例如,刘邦认为项羽败于不会用人

  • 汉高祖刘邦出众的后代中刘备是其中之一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高祖刘邦

    秦朝覆灭后,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得胜,次年登基称帝,建立汉朝,便以此开启了汉王朝历史四百多年的统治。汉朝又分为西汉与东汉,维持了两百多年的西汉统治被王莽谋反所灭,其创立的新朝维持了15年后被推翻,后由刘邦的九代世孙刘秀夺取政权建立东汉,国号沿用汉。刘氏宗族统治的大汉王朝,在这几百年时间里,迎来了历史上首